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9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壮族、佬族机智人物故事比较研究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4-29 16:4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壮族、佬族机智人物故事比较研究

粱大宗

中国的壮族和老挝的佬族是同根生民族。壮族和佬族不仅在语言、习俗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而且在文学方面,特别是民间文学方面也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其中有反映壮佬原始宗教信仰的关于“图额”(壮族、佬族地区流传的一种像蛇的动物)娶人间女子为妻的故事;有流传久远的人熊故事,壮族叫《垭歪》,佬族叫《垭弯》的故事;还有相当多的动物故事;以及大量的机智人物故事等等。通过对壮佬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壮佬两族当时社会状况的异同及其产生异同的原因,而且还可以为“壮族和佬族是同根生民族”这个观点提供论据。

壮族机智人物故事中的机智人物主要有公颇、老登、汪头三、佬巧、小甘罗等,这些机智人物的故事在壮族地区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百听不厌。

老挝佬族的机智人物故事也相当丰富,但机智人物故事中的机智人物主要是芗茗系列故事中的芗茗。他的机智故事广泛流传于老挝和泰国,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一、壮族、佬族机智人物故事的产生

机智人物故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壮族机智人物故事出现于元、明、清时期,这是壮族社会的土司制度发展到鼎盛阶段,并由鼎盛阶段变成日益腐朽的时期,土司制度的日益腐朽最终导致“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和推行。随着“改土归流”的实施,壮族人民深受封建王朝、土司和封建财主的三重压迫和剥削。

从公元1世纪到14世纪中叶,在今日老挝疆域内曾先后出现过三个重要的古国,即蒙科达(此名为老挝人所称,很可能是中国史籍中的堂明或道明)、文单(或称陆真腊)和澜沧(亦译南掌,意为万象之邦)1353年,孟骚(今琅勃拉邦,澜沧的政治中心)的统治者法昂统一老挝,建立了澜沧王国,形成老挝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澜沧王国在1617世纪曾是东南亚最繁荣的国家之一,但很快就走向了衰弱期。l8世纪初叶,澜沧王国解体,分裂成为琅勃拉邦、万象、占巴塞3个王国。18世纪末叶到19世纪中叶,这三个王国相继为暹罗所统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93年法国入侵、老挝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老挝机智人物故事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在壮族和佬族大致是一致的。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使壮、佬两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但由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还很坚固,统治力量还比较强大,人民不得不改变斗争策略,用自己的智慧和巧妙的手法对压迫者、剥削者进行讽刺、挖苦、作弄和戏谑,以达到出气解恨的目的。在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的阶段里,老挝社会充满了矛盾和敌对,人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壮族、佬族机智人物故事是壮佬两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创作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智慧的结晶。它们都是采用笑话的形式,是民间口头文学创作中的讽刺文学。壮族、佬族的机智人物故事都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直接把斗争的刀刃指向官吏、土司、财主、批耶等。故事中的机智人物仗义执言、打抱不平,常常与封建的土司、批耶、官吏、财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解救穷苦的兄弟于水深火热中,爱穷苦人民之所爱,恨穷苦人民之所恨,说穷苦人民之所说,做穷苦人民之所需。

二、壮族、佬族机智人物的称谓、出身及其斗争对象

1.壮族、佬族机智人物的称谓和出身

壮族人民生活的地域相当宽阔,多数居住在山区。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加上教育落后,各地文化难以交流,因而,机智人物故事虽然有许多相同的情节,但各地有各地的名称。例如,红水河上游叫公颇的故事,红水河中游叫勒堆(特堆)的故事、勒显的故事,右江两岸叫卜伙的故事,左江一带叫佬巧的故事、老登的故事,云南文山地区叫波荷的故事,还有些地方叫天公的故事、陆一的故事、汪头三的故事等等。他们都是贫苦农民出身,是受剥削压迫的壮族贫苦农民的代表,是壮族机智人物的化身。

有关芗茗的出身、名字的由来在芗茗系列故事里是这么说的:芗茗出生在孟达瓦拉瓦帝城的一个穷苦的农民家里,原名叫做陶金。孟达瓦拉瓦帝城的批耶(古代老挝、泰国对国王、君主的称呼)老来得子,非常高兴,但算卦师却说刚出生的王子如果不找一个同日同时辰生的伙伴来一起养,王子就很难养大。批耶就下令在全城里寻找,最终找到了陶金是与王子同日同时辰生的,批耶就下令强行把陶金抱走。

为了保住王子的命,批耶只好让自己的儿子与芗茗陶金结拜成为兄弟,并在临终前给王子留下命令说不能够杀害芗茗,否则王子的命将难保。说完批耶就死了,由王子接任他的王位。尽管批耶生前留下遗训,但王子非常妒嫉芗茗的聪明才智,总是企图找各种方法陷害、愚弄芗茗,但芗茗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总是能够巧妙地揭穿小批耶的阴谋,战胜小批耶。

“芗茗”这个名字有特殊的含义。“芗”在老挝语里是个佛教用语,受过佛教十戒的小沙弥在还俗后就可以在其名字前冠以“芗”字。而“茗”这个名号是陶金在十四五岁出家当小沙弥时,跟茶商打赌赢得“茗”得来的。由于佛教十戒中有一戒是戒赌,所以陶金与茶商打赌就触犯了戒律,于是就还俗了。陶金还俗后,名字前就可以加“芗”,陶金与商人打赌赢得“茗”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都叫他做芗茗。

老挝是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在古代的老挝,寺庙教育是老挝主要的教育方式,绝大多数的男子都是通过出家当和尚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在古代的老挝,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大都是集中在那些出过家当和尚的人身上,特别是寺庙里的得道高僧,都是饱读诗书、有着丰富知识的学者。和壮族的机智人物一样,芗茗也成为了佬族人民机智人物的化身。我们知道,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这样的情形,人们往往把一些机智幽默故事集中到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身上,强化这些人物形象,给读者和听众以更强的感染、更深的印象。笔者认为:壮族机智人物公颇、老登、汪头三、公天、佬巧、波荷、小甘罗等,都是壮族、佬族人民心中聪明、智慧和幽默的象征。

2.壮族、佬族机智人物的斗争对象

壮族机智人物斗争的对象主要是狠毒的流官、土司和贪得无厌的财主;佬族机智人物斗争的对象有批耶、官吏、财主、商人、依附权势的僧侣,但主要的斗争对象是批耶。芗茗系列故事里绝大多数都是与批耶有关的。

为什么老挝机智人物斗争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批耶身上,而壮族机智人物斗争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流官、土司身上呢?

首先。老挝这一片土地在被统一成为一个封建集权国家之前,都是处在小国林立的状态。1353年统一后,很快又陷入了分裂或外敌人侵的状态。分割成许多个“孟”。现在老挝的城市名称面前都冠以“孟”字以表示城市,其实在古代老挝。“孟”的意思是表示一个小王国。每一个“孟”都有自己的“批耶”。在这种小王国里,许多事情都是批耶亲自过问。批耶的大臣们只是负责处理王室内部的事务。或是协助批耶的工作。因此,对于民众来说,他们对批耶远比对批耶的大臣熟悉。民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更多地直接表现为民众与批耶之间的矛盾。在老挝的民间故事里,很多故事都是以批耶及其王室成员为主角。

壮族很早就在中国中央集权王朝的统治下,但当时直接管理统治壮族人民或者传达皇帝意旨的是那些流官及土司。壮族百姓所受到的剥削和压迫也是直接来自那些残暴的流官和土司。百姓对流官及土司熟悉,对皇帝陌生,百姓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就直接表现为百姓与流官、土司的矛盾。另一方面,在古代的中国。如果在文学作品中要写到皇帝则要非常小心,弄不好要株连九族。所以,百姓有火要发,有冤要诉,就只好都对着官吏和土司。在斗争对象上,佬族机智人物斗争的对象比壮族机智人物的多一些。佬族故事之所以把商人当作斗争的对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老挝社会比较轻商,认为商人都是“吃人血肉”,在老挝流传着这么一个成语:“十个商人不如君王的一个奴才”。由于当时老挝宗教与政治相勾结,因而僧侣也被列入斗争的对象中。

三、壮族、佬族机智人物斗争艺术对比

仔细比较壮、佬两族机智人物的故事。你就会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多于不同之处。壮族机智人物斗争所采用的战术、策略在佬族机智人物故事里都会找到;而佬族机智人物所采用的斗争战术、策略也同样可以在壮族机智人物故事里找到。请看下面这组故事:

1.卜伙服兵役

有一个土司常常强迫老百姓到衙门里去服劳役。有一穷人家的三兄弟要轮流去服役。老大、老二都被折磨死了。就要轮到老三了。老三知道一去也没有好结果,伤心得老流泪。卜伙知道此事。答应替老三去服役。卜伙到了土司的衙门。土司见他长得结实,手脚灵巧。便叫他在身边做佣人。土司老婆喜欢吃全鸡全鸭。一次。他叫卜伙杀了两只肥鸭。卜伙问怎么煮?他们说吃全鸭。卜伙又问什么叫全鸭?土司说:“就是成只放下锅去炖。成只抓起来吃嘛!”卜伙听了。便连肠带屎一起放到锅里炖起来。鸭子炖好了,他俩伸开五爪。抓起就吃。吃了一阵。土司老婆闻到臭味。他把鸭子撕开。才发现鸭内脏都没有拿出来。不禁一阵恶心。刚吃下去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土司质问卜伙为何不取出内脏,卜伙说:“是老爷叫我成只放下锅去炖的呀!”土司哑口无言。

过不久,土司老婆给卜伙一百个铜钱。叫他去买芭蕉。卜伙买了一蒌芭蕉。叫一帮穷兄弟吃光了。然后把芭蕉皮背回衙门。土司老婆见了破口大骂。卜伙却说:“我是帮你把肠子取出来的呀!”她无可奈何。

2.陶金跟着马跑

陶金进皇宫后被寄养在一个大臣的家里。陶金在养父家长大后,有一天,养父对他说:“明天我要去广场看赛马。你拿着槟榔盘跟着我的马来,我要边看赛马边嚼槟榔。”第二天,养父骑着马到了广场,陶金扛着槟榔盘不紧不慢地跟着马的脚印走着,到傍晚才来到广场。养父很生气,责备了几句,说下次再这样就惩罚陶金。

第二天,养父又去看赛马。吩咐陶金扛着槟榔盘跟着马跑去。陶金扛着槟榔盘跟着马跑去,槟榔掉了也不捡。到了广场,养父又一整天不得嚼槟榔。

第三天,养父又交代道:“今天你一定要跟上

马,什么东西掉了你都要捡完。”这次,陶金一边跟着马跑,一边捡着掉落的槟榔和马拉下的马屎。去到了广场,陶金把槟榔盘递给养父。但槟榔盘里又是槟榔又是马屎,养父又像前几天一样不得嚼槟榔。

郭沫若说:“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的面貌。”从《卜伙服兵役》可以看到当时一个极端反动的制度:壮族劳动人民的子弟到了做活的年龄,按照惯例要到土司家里去做一个时期的徭役。到了土司家里,要按照土司的旨意办事,任由土司指使、宰割。透过这则故事,可以看到土司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情景以及他们贪得无厌、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和丑恶嘴脸。而从《陶金跟着马跑》也可以看到老挝的类似情景。故事中的主人公芗茗尽管是王子的拜把兄弟,但是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他还是免不了受到养父的奴役摆布。面对土司的奴役,卜伙和芗茗总是能够出奇制胜,这正是机智人物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

对比这一组故事,我们感觉到卜伙和芗茗都有一股“傻气”,但实际上他们是傻里藏智,一点都不傻。古语说的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这种处世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保全自己,又可以在敌人不备的时候,给予狠狠的一击。这组故事中,卜伙和芗茗正是大智若愚、狡黠聪慧,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跟统治阶级作巧妙的斗争。他们不但敢于反抗,而且善于斗争。

壮族机智人物佬巧的性格含有“狡黠”的特点,芗茗的性格也同样含有这样的特点。这一点可以从壮族的《哄土司下马》和佬族的《骗批耶下湖》这两则故事中体会得到。这两个故事的情节基本相同,两者都是以“不能骗下来,只能骗上去”为借口,在不知不觉中把“批耶和土司”骗了下来,不同的是佬族的芗茗是骗批耶下湖,而壮族的佬巧是哄土司下马。这两则故事的特点在于一个“巧”字,巧到使土司、批耶在不知不觉中被哄下了马,被骗下了湖。两人都采取了欲擒故纵、后发制人的办法,趁其不备,出奇制胜。

壮族机智人物小甘罗和老挝机智人物芗茗的性格都具有“精灵”成分。我们再看下面《找公鸡蛋》这个故事:

土司为了陷害小甘罗,命令小甘罗的祖父给他找个公鸡蛋,当天耕送来给他,不然就杀头。小甘罗第二天才去见土司,土司拍案大怒,高声吆喝:“叫你祖父昨天来,他怎么不来?”小甘罗说:“昨天我回到家,祖父在床上喊肚子疼,就生下了娃娃,所以他不能来!”土司顿脚大骂:“胡说!向来只有妇女生孩子,哪有男人生娃娃!”小甘罗说:“既然男人不能生仔,又哪有公鸡蛋!”土司哑口无言。在芗茗系列故事里也有一则类似的故事叫《鲤鱼上树》。其简要情节是:猎人和批耶的儿子一同去狩猎,猎人设置地上的捕兽器套住了一只鹿,而批耶的儿子设置树上的捕鸟夹子只夹住一只小鸟。批耶的儿子先去看他的捕鸟夹子就把鸟和鹿调换过来。猎人来后看到这种情况就知道批耶的儿子搞鬼,想夺回鹿,告到批耶那里,但批耶把鹿判给自己的儿子。无奈猎人只好求助于芗茗。芗茗找到批耶说,批耶啊,你快去看啊,有一条鲤鱼在树上吃树叶。批耶说,芗茗,你傻了吧,哪有鲤鱼上树的呀。芗茗就反驳道,既然如此,哪有地上跑的鹿被挂到树权上呢,批耶自知理亏,只好把鹿重新判给猎人。

以上这组故事,在内容上尽管有点差别,但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神似”。追根查底,我们发现,这两则故事实际上是(tg本生故事·大遂道本生》里《公牛生犊》的变异。

老挝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文学上受到印度佛教文学的巨大影响,许多文学作品几乎都是照搬过来用,或者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鲤鱼上树》就属于后者这种情况。而壮族小甘罗的故事中的《搓灰绳子》和《找公鸡蛋》以及佬巧的故事中的《断案》,也很明显是《佛本生·大遂道本生》里面的故事的变异。但是这些故事是怎么受到《佛本生·大遂道本生》的影响呢,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是佛教文学先影响汉族文化后,汉族文化再影响壮族的文化产生的,还是壮族文化本身对外交流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笔者上面所提到的“神似”是在这组故事里,小甘罗和芗茗都采取了以毒攻毒的思辨术。“以毒攻毒”法是在面对一些强词夺理的家伙所提出的似是而非的胡言时,正面反驳不容易,于是,机智人物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按照对方的逻辑,推出一个对对方极其不利的结论。如果对方承认,则他的目的无法达到;如果对方否认,就等于同时否认了自己原来的说法,造成一个使对方进退两难的局面。在这组故事里,小甘罗和芗茗面对敌人的挑衅并没有退缩,为了有力地揭露和回击敌人的挑衅,小甘罗和芗茗抓住敌人谬误的要害,以牙还牙,对敌人进行有力反击,使旁人识破敌人的丑恶本质,让他们陷于被动的局面。小甘罗和芗茗性格里的“精灵”成分在这里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小甘罗的故事和芗茗系列故事中都分别讲到了小甘罗的死和芗茗的死。小甘罗之死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1.土司宴请小甘罗;2.小甘罗知道此次赴宴必有难,让爷爷在自己死后把自己装成还活着;3.小甘罗赴宴喝了土司的3杯毒酒,回到家后就死了;4.爷爷把小甘罗装成还活着;5.土司派人去查看小甘罗是否死了,得到消息说小甘罗没有死;6.土司误认为酒没有毒,自尝毒酒而死;7.爷爷按照小甘罗死前的吩咐,让一个瞎子和一个蹩子把小甘罗的尸体抬进山林;8.小甘罗复活。

芗茗之死的情节是:1.批耶拿毒粽子给芗茗吃;2.芗茗知道自己要死了,让妻子在自己死后不要哭,把自己装成还活着,等听到皇宫传来哭声后再哭;3.芗茗吃毒粽子死去;4.芗茗的妻子把芗茗装成还活着;5.批耶派人去查看芗茗是否死了,得到消息说芗茗还没有死;6.批耶误认为粽子没有毒,自尝粽子而死。

比较这两个故事,它们的情节基本上是相似的。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两者“装活”都是装成躺在床上看书,利用虫子发出的声音使敌人误认为是他们的读书声;不同的地方是小甘罗喝毒酒,在死后得以复活;而芗茗是吃毒粽子,没有死后复活这一段。在小甘罗的故事和芗茗系列故事里,小甘罗和芗茗分别与土司和批耶进行了许多回合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在这两则故事里,尽管小甘罗和芗茗死了,但他们都还继续与土司、批耶作斗争,最后转败为胜。

这两则故事都体现出小甘罗和芗茗深谋远虑、游刃有余、处事不惊的性格特点。小甘罗接到土司的邀请,就知道“此行必有难”,虽然小小年纪,但并没有表现出害怕的样子,而是镇定自若地向爷爷交待他死后的事情,然后才赴宴;而芗茗也是“明知道粽子里有毒,但还是面无惧色地接过了粽子”,交代好妻子一切之后才从容地吃下那只有毒的粽子。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表现出如此的气魄,接下来的故事果真按照他们的设想发展。

四、小结

通过对壮族、佬族机智人物故事的产生和流传,壮族、佬族机智人物的称谓、出身及其斗争对象的对比,笔者发现,壮族、佬族机智人物故事具有许多共性,又独具本民族的特色。在壮族、佬族机智人物故事的情节方面,通过对比,可发现,壮佬机智人物故事的情节也存在着诸多的相同之处。其中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1.是机智人物故事的共性造成的。比如笔者前面提到的两则故事:《哄土司下马》和《骗批耶下湖》,在蒙古族也有巴拉根仓骗王爷下马的故事。2.壮族、佬族机智人物故事里,有一部分吸收或受到了印度佛教智者故事的影响。老挝是个信仰佛教的国家,直接吸收佛教智者故事或者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而壮族的机智人物故事是如何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3.对于壮族、佬族两个民族独有的相似的机智人物故事,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交流形成的。壮族机智人物故事是在元、明、清时期出现的,老挝的佬族机智人物故事是在1353年建立澜沧王国的前后出现的,时间段基本一致。尽管这种交流在现在的中老史书上都很难找到明确的记载,但是中老两国相互接壤,民间交流肯定存在。

参考文献:

1.陶红:《从民间故事看壮族和老龙族的同根关系》,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

2.农品冠、曹廷伟:《壮族民间故事选》,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

3.《芗茗故事》,老挝国家出版社,1991年。

摘自《东南亚纵横》2006.1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06-4-29 20:28:00 |只看该作者

这算不算是比较文学?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

听众

2946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5-11-22
注册时间
2004-10-5
板凳
发表于 2006-4-29 21:45:00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听的很多故事传说现在都不记得了,估计到了下一代就不会再有人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1-23
注册时间
2003-4-24
地板
发表于 2006-5-7 16:51:00 |只看该作者
不错,支持一下。

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日。心怀宽恕,视怒如敌,则能无事长久。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责人不如责己。不及胜于过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4 02:15 , Processed in 0.14145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