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9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促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雁阵梯度转移(定稿一)

[复制链接]

25

主题

1

听众

1829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5-2-18
注册时间
2006-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21:5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吴蔚岚

摘要:生产要素没有合理的有效的流动或转移也是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重要的原因。本文指出了非均衡发展的给人民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西部及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阵梯度转移的几个重要原因,还提出几点解决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不平衡 雁阵梯度 技术密集型企业 产业结构调整

Promotes Coastal Labor-intensive form Enterprise Owes Developed Local Formation of wild geese in flight Gradient Shift to West And Other Economies

Wuweilan

Abstract: The element of production has been unreasonable effective flows or the shift also is the Chinese economy non- balanced development important reason. This article had pointed out the non- 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which brings to the people, has analyzed the coastal labor-intensive form enterprise owes the developed local gradient shift to the west and other economies several important reasons, but also proposed several solves the Chinese economy non- balanced development method.

Key word: Not balanced formation of wild geese in flight gradient technology-intensive enterpris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中国东西部经济已经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 据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导“从1979年到2005年之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0%,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8.2%2005年我国GDP增长9.4%人均GDP1000美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与历史上、同期世界平均发展速度相比,明显要高出许多。不过东西部经济发展悬殊,50年代到70年,中国基本上实行各区域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实行区域之间不平衡的倾斜发展战略,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并对其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带动效应。
  近些年国家的财富呈现地区分布,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区之内与之间的贫富差愈变愈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的尼基系数(反映贫富差距)已经高达47.4%,贫富不均不仅增长最快,而且也进入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2005年中国GDP68.7%来自我国东部地区(包括东部直辖市和东部沿海共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东部地区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而只有31.3%来自于其它地区。”①在东部地区的内部贫富分化更为明显,在闽西客家地区,闽北,粤北,桂北,甚至南宁的乡村的许多青年要外出打工谋生。东部与西部及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

区域总体差距主要是由城乡差距和乡乡差距构成的。据测算,城乡之间的差距和乡乡之间的差距占区域总体差距的份额都各在40%以上。②造成地区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产要素没有合理的有效的流动或转移是重要的原因。

按早年的设想,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它地区富裕起来,如何带动? 必须促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西部地区及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雁阵梯度转移。一个地区的发展一般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如食品、轻纺、组装工业等,按经济学的规律,当一个地区经过一定发展之后,当地的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禀赋等生产要素价格会很大程度的上涨,而资本价格下降,当地的比较优势也就发生了变化,资本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开始发展起来,使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寻求更廉价的生产要素,如原有的食品、轻纺、组装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向贫困地区迁移,从而又拉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原来的发达地区依其比较优势,发展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第三产业,像排头雁似的先行,并带动后面的雁起飞。在美国、日本与台湾他们就曾是雁阵梯度关系。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二战后向日本转移,后来日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又向台湾转移,再后来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又向中国大陆与印尼转移,美国、日本与台湾都各自先后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都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台湾八十年代后期与九十年代前期,大量的玩具、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岛外迁移,其岛内发展电子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成功地进行产业调整,目前台湾是世界几大蕊片制造基地之一。

从改革开放开始,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地理位置与政策扶持,抓住了发展先机,私营经济迅猛发展,八十年代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迅速地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到九十年代中许多沿海地区提出了二次创业,走集约化经营,树立品牌战略,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目前沿海技术密集型企业,已经日渐壮大。这里有着令人吃惊的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包括浪费能力) ,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将是新的世界工厂,但是令许多人费解的是,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东部的生产要素明显要高出西部许多,西部有着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与资源(如水力、煤、林业等资源),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并没有大规模地向西部迁移。

除了贫富悬殊外,中国非均衡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还有如下:

一、中国非均衡经济一个重要表现是欠发达地区人口大规模地向沿海地区流动,到那里去谋生。每年春运上亿人口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春运时那些开往沿海的列车,挤得快无立锥之地,好像在大罐头里的感觉。2001年笔者在广州火车站前广场(还不是春运时) ,一眼望去人海如潮。每年的人口大规模地流动,可谓是一大世界奇迹。当沿海的经济崛起,能吸纳走中国其它地区大量的资源、人才等诸多生产要素,造成了经济发展的非均衡,首先加速了沿海诸省的农村半自给自足的经济趋向瓦解, 沿海诸省、区、市的农民卷入市场这部大机器中,乡村的宁静生活被打破,货币交易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必须买农药化肥、支付年年递增的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家电支出等种种生活费用,因此他们必须外出谋生,以非农业收入来维持生活和溶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接下来很快其它各省、区(西藏除外)也深深卷入了市场经济的浪潮。(当然也有部分人为了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去经济发达地区闯荡。)二十多年过去了,诸多企业主仍没有意思要西迁,使得近几年上亿人口不得不继续大规模流动。

二、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欠发达地区最大的影响还不是在于外来工及家人的生活问题,而是在于向东部输出资源等初级产品,从东部购入工业品,由于产品的附加值不同和在东西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不同,导致欠发达地区在与发达地区物流交换中不得不以大量的出卖资源来填补差额,为出售更多的初级产品,就可能出现破坏性的开发,破坏一些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三、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沿海发达地区的影响。2000年,在西部大开发刚开始时,石狮市的许多人当时认为许多企业应该会西迁,但是六年过去了,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并没有大规模地向西部迁移,反而规模有越来越大之势,城市更迅速地扩张,泉州、晋江、石狮已经成了相连接的城市群,交通更加拥挤,连八车道的路有时还拥挤不堪,不过这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地区的城市群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现在石狮,许多人过了中午就不喜欢出门了,因为街市拥挤不堪。在沿海的狭窄地带有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大规模聚集,令当地环境不堪重负,不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在沿海承受了过多的社会与经济功能。有的地方快到没有土地可用的地步了。在沿海狭窄地带大规模的经济要素集聚,加剧了社会分化,有些沿海地区当地人与外地人形成两大貌合神离的人群。沿海经济的发展解决了不少社会问题,也制造了更多的社会问题。沿海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一小部分富人得益,多数工薪阶层与当地农民虽然取得一定的好处,但是负担也更多,物价飞涨、治安混乱、人情冷漠、环境污染、传统文化的缺失……我们的生活被改变了,并不一定是改善。在二十年前在泉州街上若有外地人要问路,人们往往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热情的指点,今天会说普通话的人更多,问路却是常没人爱理,甚至现在连说地道闽南语的当地人问路有时也没人理。不过与外来工艰苦的生活相比一下,这些似乎就不算不上什么了。相当部分的外来工有令人佩服的生存能力与适应能力。我不否认大企业家也付出了巨大的个人劳动与冒了许多经营风险,不过我们也看到大企业家需要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和中国广阔的市场,通过市场经济能顺利的得到了,并且相当多的企业家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得到了体现。却把市场经济中较糟糕的附产品更多留给社会中下层的人。

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不平衡,造成令人难以想象同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贫富悬殊如此之大,既使是在沿海地区,当地人生活水准相差也十分悬殊,这种差别绝大多数与个人付出是不对等的。我们看到这样的社会现实,少数人获得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多数人获得较少的社会财富。

如果仅凭西部输出资源等上游产品与廉价劳动力,沿海通过工业化大生产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只可能更大的拉大贫富差距。另外也加剧了社会矛盾。高昂的生活费用也加大了谋生外来工与当地穷人的生活成本,从社会成本来看,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雁阵梯度转移会比起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社会成本要小,那么为什么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大量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雁阵梯度转移?制造业(其中不少是粗加工)为什么不从高成本地区转到低成本地区呢?

至今笔者还很少看到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西迁移,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1. 西部缺少产业分工链与企业协作。

当前是社会化大生产,产业分工合作明显,如有像富贵鸟这样的鞋厂要搬到西部来,那么它就脱离原来标签,纸盒,原料,鞋带等供应商,西部生产的这类产品是否符合其要求?就算符合质量要求,这种合作也要有一个磨合过程,必然产生机会成本。

在闽、浙、潮汕诸多中小企业,其中不少是家族企业。一个大的制衣厂凭其资本与信誉会接到不少订单,往往在赶工时,会把一些订单给其亲友办的小制衣厂(不少品牌的服装就是一些小厂生产出来的),委托他们生产,交货后(有进货是直接给订货方),大、小企业在利润上适当分成,不仅如此,在资金周转与生产资料调配上还进行一定的合作。企业的协作,使他们不可能独自西迁。如果小制衣厂西迁,他将拿不到订单,不能依附大企业进行发展。 就算能拿到订单,也可能难以接下,小企业生产能力与资金周转能有限,独自接较大的订单犹如小马拉大车,资金链供应将十分紧张,在一宗生意中套上自己大量的资金,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如拖欠货款),将无法进行下一轮的资本循环。如果接小的订单,往往是档次较低的服装,利润率也是较低。大的制衣厂也不愿意离开相协作的小制衣厂,有小制衣厂相协作, 大的制衣厂可以相应的降低经营风险,也可相应的避免资金链过于绷紧的状况,避免自身生产扩张后所带来的经营成本,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产品营销或产品研发等其它方面上。

2. 西部缺少产业服务链。

西部有没有像东部那么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呢?由于大量的其它工厂在东部,许多熟练技术工人更愿在东部。在闽南、潮汕中小企业中,许多技术人员是为诸多厂家服务,如服装的电脑设计员,企业要的时候才找他,就像人们要理发时才找理发师一样。如果某一个企业独自西迁,这个企业很可能要专门配备技术人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当工厂里的机器出故障,有没有相应的维修与服务网络?有些机器的零部件在西部并不一定买得到。如果就算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孤单地迁往西部,由于远离东部企业竞争、人才竞争与及人才交流,其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会下降的。西部有不少大专院校,在当前大学的大众化教育的情况下,这些学生给这工厂的帮助是相当有限的。

沿海企业迁移异地需要另建一套人脉网络,加大了企业的成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4 15:55:23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15:54 , Processed in 0.129147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