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17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了解高山族的阿眉斯语吗

[复制链接]

41

主题

2

听众

369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5-5-1
注册时间
2005-8-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3-14 15:1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阿眉斯语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与菲律宾一带的土著语接近,和泰雅语不同,泰雅语,布农语是大陆古百越族的后裔,而阿美语是古马来语的后代,从人种,文化就可以看出.阿美语是一种靠前缀,后缀来表达的多音节粘着语

阿眉斯语 汉义

tumay 熊

kapah 小伙子

kilang 树

pala 原野

lutuk 山林

lalan 路

tamtaw 人

kanatal 土

mato?asay 古老

talod 青草

nanum 水

kalat 咬

kurkur     挖

ngaful 梅花鹿

rumi?ad 天

diung 猪

?ayam 鸟

umah 田

luma? 家,房子

atu 和

kawas 神

tsahung 草棚

huni 声音

kaka 哥哥

safa 弟弟

upih 羽毛

fekang 上面

fafahi 妻子

.?alu 河

wawa 孩子

tireng    身体

阿美语与今天大陆百越后代的壮侗语差别是非常大的,动词的形态变化相当丰富,有格的范畴,这点与日语接近.由于动词变化复杂,我举例比较少.希望对大家研究古越族的语言有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沙发
发表于 2006-3-14 16:21:00 |只看该作者

http://emag.ncnu.edu.tw/show.asp?dataID={F594B901-2B27-11D4-B17F-0050BAE32D5F}

揭開雅美語言的神秘面紗

何德華

靜宜大學英文系

一.雅美語的親屬關係

雅美語是蘭嶼島上三千八百餘雅美族人之母語,也是臺灣南島語言中唯一的菲律賓語,屬於伊巴丹語群(Ivatan)。古時巴丹群島(Batanes)為臺灣和呂宋島之間的踏板,雅美族從巴丹群島移居北上,定居蘭嶼島,與菲律賓北端之Itbayaten, Ivatan, Babuyan等語族往來關係密切。

二、雅美族名稱之由來

有關雅美(Yami)族名之由來,眾說紛紜。根據巴丹島傳說故事,常提到最北方的雅美(dihami),指的是從巴丹島移出,遷至最北的一支,因此「雅美」一詞的來源,較可靠的說法,應是巴丹人對移居至蘭嶼島人的稱呼,而雅美族自稱為「達悟」(Tao),即是"人"的意思。在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之臺灣南島語系族群簡介網站中,即以達悟族稱之(達悟族簡介http://www.apc.gov.tw)。

三、雅美族之文化

雅美族以捕魚,種植水芋、甘藷為生,其傳統地下屋建築、飛魚祭、新屋和新船落成禮、及對鬼靈的畏懼態度,在文化上獨樹一幟(雅美族簡介http://arts.nthu.edu.tw/introduction/Formosan_Aborigines/Tribes/Yami/index.html)。 目前有關雅美族之民族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社會所圖書館自建資料庫出版品目錄http://www.sinica.edu.tw/ioe/tool/library/fig/index.html),涵蓋範圍極廣,包括﹕口傳文學、歌謠及詞彙之採集記音,以及對喪葬、信仰、父隨子名的升級更名制,社會組織、器物禮俗、屋宅、工作房慶典、大船文化等之描述。

四、雅美語的發音

雅美語有20個子音/p, b, t, d, k, g, ', m, n, ng, v, s, r, h, l, c, j, z, w, y/和四個母音/i, e, a, o/,詞重音大致落在最後一個音節,只有少數落在倒數第二音節,需以重音符號個別標明,例如ma'saray"快樂",i'oya"生氣"。想聽聽雅美語的發音,學幾句招呼語,及有關親屬稱呼、生活起居、自然環境、觀光旅遊的詞彙,請進入"蘭嶼曙光"網站(http://yami.yam.com.tw),由東清村謝來光發音。
五、雅美語的構詞原則
雅美語詞的結構展現南島語言黏著語(Agglutinating language)特色。常見之構詞法為詞綴法(Affixation)和重疊法(Reduplication)。構詞特色有下列三點﹕
  1. 一個詞是由一個語根和多個詞綴組合而成。例如ipivatvatek (i-pi-vate-vatek)"筆"是由動詞語根vatek"刻",經過重複vate-音節(即最前面的CVCV-,C=子音V=母音)表示"動作頻繁",再與動詞前綴pi-及表工具之前綴i-組合而成。由於倒數第三音節非重音,母音e刪略,所以i-pi-vate-vatek變成i-pi-vat-vatek,於是,雅美語"筆"直譯為"常常用來刻(寫)的工具"。
  2. 語根與詞綴結合之處容易切割,界限分明。例如nikacimoyan (ni-ka-cimoy-an)"被雨淋了"語根是cimoy"雨",前綴ni-表示"過去式",詞綴ka-…-an表示"不自主,被外力影響"。這些語根和詞綴彼此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可自由拆卸與其他語根或詞綴組合。因此,詞綴ka-…-an與taci"尿"組合之後,就是ka-taci-an"尿急"之意。
  3. 每一個詞綴僅有一個語法意義。例如,nipakanan (ni-pa-kan-an)"已餵過某人",是由語根kan"吃"和三個詞綴所組成,每一個詞綴僅有一個語法意義﹕ni-"過去式",pa-"使役動詞 ",-an"處所焦點",因此直譯為"這是我已經餵過的地方"。
六、雅美語的句法

雅美語句法呈現菲律賓語言動詞 "焦點"變化的特色,焦點分主事者(Agent)、受事者(Patient)、處所(Location)、和工具/受惠者(Instrument/Benefactive)四種,動詞的焦點變化反映出句中主語的語意角色,動詞(謂語)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前面,而謂語(Predicate) 和主語(Subject)之間呈現一種對等關係(A= B)。

A(謂語)
=
B(主語)
(1) [ya rana ni-m-ai] [sira]
[助動詞 已經 過去-主事焦點-來] [他們(主格)]
"他們已經來了,直譯﹕已經來了的人是他們"
(2) [a-ap-en mo] [o vakong]
[未來-拿-受事焦點 你的(屬格) [主格 書]
"你要拿書,直譯﹕你要拿的是"
(3) [linas-an ko pa] [o li-lisn-an]
[擦-處所焦點 我的(屬格) 先] [主格 經常-坐-處所]
"我擦一下椅子,直譯﹕我要擦一下的地方是椅子(經常坐的地方)"
(4) [i-toro ko do tozako] [o nizpi]
[工具焦點-給 我的(屬格) 處格 卡車] [主格 錢]
"我要把錢給卡車(司機),直譯﹕我要給卡車(司機)的工具是"
常見的雅美語詞類變化,歸納如下﹕

  1. 動詞除了焦點變化以外,尚區分時貌(Tense/Aspect/Modality)﹕包括過去/現在/未來時,已完成/未完成/進行/剛剛發生貌,現實/非現實情態;
  2. 名詞前要有格位標記(主格、屬格、處格、斜格)引導,以表明語法關係和語意角色;
  3. 人稱代名詞有格位、單複數的變化,還要分自由/黏著兩套系統;
  4. 格位標記依後接名詞之單複數、一般/專有名詞種類、及所指涉者的生存/故逝與否加以變化;
  5. 指示詞則除了格位變化以外,另分近、遠、更遠三級。
七、有關雅美語言研究著作之相關網站

(1) 何德華,雅美語社會語言調查(1995);張郇慧,雅美語複雜句研究(1998) 國科會政府重要科技計劃GRB﹕http://www.nsc.gov.tw

(2) 雅美語口傳文學、字典 董瑪女e-mail: tong@nmns.edu.tw

(3) 雅美語教材 文鶴出版社e-mail: cranep@ms5.hinet.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板凳
发表于 2006-3-14 16:22: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bookcake.com.tw/geography/nine-9.htm

雅美族 >>

雅美族(Yami)是日本學者給予的稱呼,原應稱為達悟族(Tao)人口約四仟人,
居住蘭嶼島上,自古以來雅美族與菲律賓巴丹島往來密切,人,居住蘭嶼島上,
自古以來雅美族與菲律賓巴丹島往來密切,生活習性、語言非常相近。耆老傳說
中也有許多與巴丹島往來的故事流傳著。雅美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沒有獵首的
民族,由於居於海島,因此發展出獨特的海洋文化,捕魚是最重要的經濟活動,
春、夏之交大量的飛魚為雅美人重要的食物來源,祭典也多半配合捕飛魚的而運
行,而賴以維生的工具-漁船的種類繁多,裝飾華麗,用材講究。蘭嶼屬於熱帶
海洋性氣候,天氣炎熱,又位於颱風的要衝,因此發展出地下穴居屋的型式,以
避免颱風期間的侵襲。雅美族無頭目制度,以各家族的長老為意見領袖。在服飾
上,男子著無袖、無領的短背心,配合上丁字褲,女子則斜繫手織方巾配上短裙
,所有手織衣物均以白色為底,黑、藍相間的色彩。雅美族的製陶粗礦、樸質,
木雕細膩(尤其是大船的雕刻),男子銀盔或黃金飾片的打造也是其特色,在台
灣原住民當中是唯一有冶金工藝的民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地板
发表于 2006-3-14 16:25:00 |只看该作者

http://content.edu.tw/country/changhwa/dachu/taiwan/h/h2/h22/h22_11.html

原住民的分佈與來源

台灣原住民在文獻上由其漢化程度,按前人分類而分成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居住在西部平原地區,與漢人接觸已久,大多漢化,已失去其固有語言文化;高山族居住在山區及其附近,與漢人接觸較晚,漢化較淺,大部分保有其固有文化特質、語言及傳統習俗,現將各族名稱與其分布略述於下:

⊙平埔族可分為十族,人口約十餘萬,各族分布大致如下:

一、凱達加蘭族(Hetagalan):分布於淡水、台北、基隆一帶,現已近絕跡。

二、雷朗族(Luilang):分布於台北、中和一帶,現已絕跡。

三、噶瑪蘭族(Kavalan):分布於宜蘭、羅東、蘇澳一帶,以及移往花蓮市附近及東海岸之豐濱鄉與台東縣長濱鄉等地。

四、卡斯族(Taokas):分布於苗栗、新竹一帶。

五、巴布拉族或稱拍瀑拉族(Papora):分布於大甲一帶。

六、貓霧揀族或巴布薩族(Babuza):分布於彰化附近。

七、巴則海族(Pazeh):分布於豐原附近。

八、洪雅族(Hounya):分布於彰化、嘉義和南投一帶。

九、西拉雅族(Siraya):分布於台南至屏東一帶,以及移往花蓮縣富里鄉,台東縣關一、池上等地。

十、邵族(Shao):分布於日月潭附近。(邵族是否屬於平埔族尚待察證)

⊙高山族依其分布地區與文化差異分為九族,人口約三十萬。

一、泰雅族(Ataya):分布於台中、埔里、花蓮一線以北之山區,包括台中、南投、苗栗、新竹、桃園、台北、宜蘭、花蓮諸縣境內,現有人口約六萬餘人。

二、賽夏族(Saisiat):分布於新竹縣的五指山和苗栗縣屬的大東溪一帶,人口約三千餘人。

三、布農族(Bunun):分布於中央山脈兩側、南投、花蓮、高雄、台東諸縣境內,人口約三萬餘人。

四、鄒族或曹族(Tsoa):分布於南投、嘉義和高雄縣境內,人口約五千人。

五、排灣族(Paiwan):分布於南部知本山之南以迄恆春兩端。包括高雄、屏東、台東縣境內,人口約四萬餘人。

六、魯凱族(Rukai):分布於台東、屏東、高雄等縣境內,人口約七千餘人。

七、卑南族(Pnyuma):分布於台東縣境內,人口約六千人。

八、阿美族(Ami):分布於花蓮、台東和屏東縣境內,人口約十二萬餘人。

九、雅美族(Yami):分布於距台東之東四十浬的蘭嶼島上,人口約二千餘人。

至於台灣原住民的來源問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定論,不過大體可分為三種說法,其一為北來說,認為台灣原住民來自北方;其二為西來說,認為台灣原住民來自中國大陸;其三為南來說,認為台灣原住民來自南方海島。從語言、體質和文化的層面來看,許多學者贊成南來說;然而從地下出土的陶片、石器以及若干古文物來看卻證明其來自西方,屬大陸系的成分較大。至於北來說,僅少數分佈於恆春瑯嶠一帶的移民,有學者以為是自琉球遷來。

概括來說,台灣全島在漢人未來之前,主要是原住民居住期間。待明清以來,漢人大量移入,西海岸之平埔族首先接受漢化,他們現在的生活已與漢人無異,部分不能適應漢人生活文化者則遷往山區,或台灣東部,他們仍能保有部分固有文化,但為數不多,仍以未漢化或漢化較淺的高山族為主。

------------------------------------------------------------------------

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

台灣原住民傳統的生活方式簡單而原始,其生活能力極強,對於飲食、衣著和居住等不甚講究,主要在維持人類基本的生物需求,不面我們概述各族傳統的生活方式。

□飲食□

我們由其生產型態可知其食物獲得的概況,原住民各族以農耕生產為食物獲得之大宗,另外配合畜養、狩獵、捕魚和採集,所以食物的種類繁多,但食物烹調方法極為簡單。

原住民喜歡喝酒,以往酒多由自己用米或粟製成。喝酒不在乎有無菜肴,尤其每逢喜慶節日之時,更少不了以酒助興,往往必喝得酩酊大醉方才罷休。

□衣飾□

原住民一般都有織機,自己種麻織布,所織的布花紋形狀,各族雖有差異,但穿著則同樣有常服和盛裝之別。常服即日常穿著之衣服,男子於夏天上身赤裸,下身僅著一丁字帶以護陰;女則上裸而下圍一布裙,不穿內褲,冬天即上身加上衣或披布一塊。盛裝是在喜慶節儀之日方才穿著,盛裝時戴帽,如阿美族的羽冠、雅美族的銀兜,以及衣裙袍褲齊全,但各族均有差異。例如泰雅族以珠衣為著,排灣族和魯凱族男子盛裝時則穿裙子。盛裝之時,除衣服華麗之外,並佩帶各種飾物如耳飾、頭飾、頸飾、肩飾、腳飾、珠帶、貝帶等,其質料多為獸牙、貝殼、玻璃珠和銀銅之類,五顏六色,甚為美觀,男子佩刀,其狀尤為武勇。

□居住□

各族由於地勢所限,有的居住於高山地區,如泰雅族多在海拔二千至一千公尺之間的山區,而阿美、卑南、雅美等族皆在海拔五百公尺以下的平原地區,但皆成聚落居住,以阿美族的聚落最大,其大者可過兩、三千人。建屋的材料有草、木、竹、樹皮、石頭、石板和泥土等類。各族的屋形都不一致,泰雅、賽夏、鄒和布農大都為長方形,泰雅有半穴居的現象,排灣、魯凱的住屋以石頭堆牆,石片作瓦。阿美與卑南為草木建成之長屋,雅美則為半穴居之草房。

------------------------------------------------------------------------

原住民的宗教信仰

------------------------------------------------------------------------

台灣原住民在印度尼西亞圈內諸民族中,是受印度教、佛教、回教、回教和基督教等外來宗影響最少的民族,他們大都保存著其固有的信仰。

原住民傳統的本質是精靈主義,以信仰靈的存在為中心,此決定了其宗教態度,他們對神祗、精靈、死靈和妖怪之觀念分明,大多數的族群相信靈魂和神靈有善惡兩種,人死則化為靈魂,正常死者為善靈,凶死者為惡靈,善靈可到天界,能保佑子孫,惡靈留於人間作祟,令人生病或帶來厄。靈魂多少被人格化,子孫務須勤於祭祀才能獲得其保佑,所以人們為祈求作物豐收、漁獵獲多得、耳體健康而展開了一連串的歲時祭儀和一系列的生命儀禮。

祭儀是宗教信仰的實踐,歲時祭儀以粟為中心而展開農耕儀禮,中間摻雜捕魚和狩獵活動。農耕儀禮中有播種、除草、收割、入倉、豐年祭等定時祭儀,以及求雨求晴、驅蟲、防風等不定時祭儀,每種祭儀其目的皆在祈求動植物之繁殖與豐收。生命禮俗有出生、命名、成年、結婚、喪葬等,各族間其重要性自不盡相同,如阿美族對成年禮極為隆重,而賽夏族則未有任何儀式。

原住民昔有一種眾所周知的獵頭習俗,這種被視為野蠻而又殘忍的行為已有多種解釋。但從宗教的觀點來說,其目的無非是祈豐求福,因為他們相信凶年或流行病發生是由於其祖先不足以保估其族人,乃獵他族之頭,饗之以酒肉,使其成為自己之祖靈來保護族人,並庇估作物豐收或族人安康。

在人興靈之間,各族皆有司祭和巫所充當媒介,司祭有時由部落首領兼任,部落公眾祭儀時向神明祭獻和祝告。巫師則有黑白之分,黑巫術能害人,白巫術則助人,替人治病,是以又可稱之為巫醫。

------------------------------------------------------------------------

台灣的原住民

------------------------------------------------------------------------

台灣的土著族

台灣的土著民族是屬於南島系的民族,在人種上屬於原馬來人。由於漢化的關係,漢化深的主要住在西部平地,稱為「平埔族」;漢化淺的住在山區,稱為「高山族」。

平埔族部分計有十族(註),大部分皆已失去其原有的語言和習俗。至於高山,計有阿美、泰雅、賽夏、布農、曹、排灣、魯凱、卑南及雅美等九族。

註:平埔族計有噶瑪蘭族、凱達加蘭、道卡斯、和洪雅、西拉雅、邵族、巴布薩、巴則海、巴布拉、馬卡道等十族。(邵族是否屬於平埔族尚待察證)

雅美族和卑南族

雅美族大多集中在嶼島上,人口約有二千六百人,是台灣土著中最原始的一支。住屋一半在地下,稱為半穴居。男性穿著丁字帶。他們吃的是薯、芋、栗,以捕魚為生。他們的拼板船雕刻甚為優美,漁舟下水禮是他們的大事。同時,在台灣土著族中,雅美是唯一沒有「酒」的民族。

卑南族正稱為普由馬,分布在台東縣,人口約六千人。卑南族是母系社會,男女婚嫁是由男方嫁到女方家。卑南族是以農耕為生的,為所有「高山族」中漢化最深的民族。

排灣族和魯凱族

排灣族舊稱派宛,分東西兩支。散居於高雄、屏東、台東山區,人口約五萬多。排灣族是一個有階級觀念的民族,分戊貴族和平民,行封建制。家族由長嗣(或男或女)來承繼。崇拜百步蛇,木雕藝術最為出色。

至於魯凱族,由於和排灣族住的很近,所以受排灣族的影響很大,也是一個有階級觀念的社會。現人口數大約為六千。

阿美族

阿美族分佈在台灣東部、花蓮、台東及屏東縣境內,是台灣土著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阿美社會的特色是母系社會,由男的嫁給女的,婦女繼承家族。男子從青少年開始,即離開家庭,進入男子會所,接受訓練。十八歲左右水加入年齡組織(依年齡區分的組織),成為社會的一員,直到結婚才可離開會所住入妻家。

阿美族居住在平地,以大家族為理想的型態,所以家屋很大。他們都熱愛歌舞。現在一般所謂的山地歌舞,大都源於阿美族而為別族所採用。

泰雅族和賽夏族

泰雅族古稱「番」或「王字番」,因其紋面故有此古稱。

泰雅族現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的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人口約六萬餘人。他們是以山田燒墾和狩獵採集為生的。男子很勇武,過去以獵頭出名,民族性甚為強悍。泰雅族男女在成年之時,都要在臉上刺青,一來表示成年的象徵;二來,這也是一種美的表現。

賽夏族分佈在苗栗和新竹縣境內,人口約三千。和泰雅族毗鄰而居,深受泰雅族影響。賽夏族也有紋面的習俗,也是一個父系社會,愛好和平,以舉行矮靈祭而聞名。

布農族和曹族

布農族散居在南投、花蓮、台東和高雄、屏東縣境內,以南投縣為主。布農人喜歡山居,高山深處常有他們的聚落。他們是父系社會,行大家族制。人口約三萬多。

曹族又稱鄒族,分佈在嘉義、高雄和南投縣境內。人口約五千左古。

曹族是父系社會,善獵。古時有獵頭習俗。

------------------------------------------------------------------------

原住民的生產型態

------------------------------------------------------------------------

台灣原住民種類不一,習俗分殊,但其受環境的支配與利用環境的狀況卻彼此類似,近海者捕魚,山居者打獵,而山田燒墾的農業為台灣本島各族主要的生產方式。農作物收入是賴以生存的主要來源,飼養則是各族主要的家庭副業,其經濟情況是屬於一種自給自足的狀態,並無明確的職業分化,亦尚未達到交換經濟的境界,以下我們略述原住民傳統之生產型態。

□農耕□

台灣的原住民已度過了石器時代,而有簡單的鐵器從事農業生產,耕地多羊在聚落附近的地地上。在人稀地廣的昔日,他們行棄耕制,每一塊地由於不知施肥,因此經過數年之種植,地力已盡,即棄而另選地地再種。待人口漸增之後,行休耕制,一地經數年耕之後即閒置一段時間,五、六年不等,然後再行開墾。種植之作物繁多,一般以粟為主,並有一連串與粟有關的農耕祭儀,各族皆有聖粟之習俗,其他如甘藷、芋、玉米、水稻等種植亦多。水稻為漢人傳入,山田種作採用混作的方式種植,般不知作水土保持和施肥;離居住處較遠之耕地皆有耕作小屋或涼棚之建築,以便貯藏與休息。

□狩獵□

狩獵是各族獲取獸肉的主要來源,山居諸族至今仍行之,狩獵概由男子擔任,以人員多寡可分為團體獵與個人獵,狩獵的方法則可分為陷坑獵、追逐獵和焚獵等。團體獵往往在祭儀之前後舉行,其意義是多方面的;個人獵則隨個人所好而行之。獵具一般以獵刀(腰刀)、弓箭、長槍和火槍等為主,火槍從漢人處交易得來,獵獲一般以山羊、鹿羌、野豬和山鳥為多,所得之鹿茸、鹿鞭諸物多與漢人交換日常用品、鹽、糖和火藥槍枝等物。

□捕魚□

近海居住者,如蘭嶼島的雅美族,東海岸的阿美族和平埔族都善於捕捉海魚,他們備有漁船,或竹筏,以供出海作業。尤其是雅美族,捕魚業最為發達,日月潭的邵族捕魚亦甚為發達,恥他各族多從事山溪或河湖魚撈。

捕魚亦可分個別和團體兩類,方法有毒魚、射魚、堰魚、網魚、誘魚和釣魚等。團體捕魚多與公共活動、歲時祭儀有關,往往全社參加,以毒魚為主,兼具娛樂性。各社有其固定的漁區,所得之魚獲共同消費。

□採集□

採集在各族經濟生活中亦佔重要地位,男女老幼都能參與。採集是原始生產方式的存留,可補上述諸生產方式的不足,食物採集的對象以小動物、昆蟲到野菜、野果為主,其他陶土、石片、木材、竹子、藤子等工藝材料及薪柴等亦為經常採集之物。

綜上所述,台灣原住民傳統的生產型態是以農耕為主,兼以畜養狩獵捕魚和採集,而狩獵與捕魚之盛行與否則視其所處的環境而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5#
发表于 2006-3-14 16:25:00 |只看该作者
大陸高山族此一分類,絕對錯誤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6#
发表于 2006-3-14 16:26: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2.tku.edu.tw/~tahx/shows/tas/4-8.html

雅美族

稱為"達悟族",是台灣唯一海洋民族,居住在蘭嶼島。
  族人採太陰陽曆,過著半漁半農的生活。尤其每年的宗教儀式皆配合捕撈飛魚 活動,故被喻為"飛魚的民族"。雅美族的物質文化極為豐富,在雕造拼板舟,打造 銀器,捏製陶器,製作泥偶等方面,都有極出色的表現。尤其造船的技術是最突出 的。

雅美人與木船 1911年 森丑之助 攝

來源:九族文化村導覽手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7#
发表于 2006-3-14 16:29: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ffwpu.org.hk/globalft/2000-11/china.html

稻草人

位於距台灣本島只有六十五公里的火山島——蘭嶼島,是台灣雅美族人的居住地。相比起台灣的其他原住民部落,蘭嶼島算是比較能保留本來原始樸實的生活方式的地方了。儘管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年輕人對島外生活的熱衷,在島上的新一代身上,民族的印記已給消弭得幾近無痕。但那建在地底的古老民居,造型獨特的捕漁獨木舟,默默堅持傳統生活方式的老一輩居民,卻仍能叫遊客看到他們別樹一格的原始風貌。

名字來由

蘭嶼島本名紅頭嶼,因島上盛產蘭花而更名為蘭嶼。島上共有設施齊備的旅社及多家民宿,適合不同需要的旅客。蘭嶼島舉目是青巒碧海,風景秀美,沿途可以看到身穿丁字褲的年長男族民,建在地下的村屋,無論是想輕鬆地欣賞自然風光或是想背著背囊獨個冒險探秘,來到蘭嶼也可以各得其所。

雅美族人

雅美族是蘭嶼的一個最主要的民族,是依賴海洋生活的族群,以捕漁為生。傳統的男雅美族人為了方便下海捕魚,會穿著像近似日本相撲手所穿的「丁」字形胯帶,而他們出海捕漁所乘的獨木舟,上面繪著富有民族特色的圖騰標誌,漁船的兩端很長而且很尖,這些自制的漁船外形獨特,圖案細緻明快,每當有新船下水時,村民都會舉行隆重的下水禮。

蘭嶼島四面環海,常有颱風來襲,因而形而了把房屋建在地下的特色。把房子建在地下,下雨的時候不怕水浸嗎?不會的,當地的村民說,他們房子下面的是泥土,水會從泥土中流進地底裡去,房子建在地下,不但不悶熱,而且冬暖夏涼。在這些地下主屋的前面,通常還會連著一個茅草涼棚,涼棚四面無遮掩,清風四面而來,上面搭茅草為蓋,整個涼棚全都以木建成,所用的釘也是木釘,原來雅美族人傳統的建屋都全是用木和草這些原始材料建成的,完全不用鐵釘。

頑皮長老

坐在涼台上與純樸熱情的村民一起乘涼,一個穿丁字褲的長老很友善地教記者說當地的方言,記者愈是說得字正腔圓他們愈是笑得高興,最後,一位導遊終於忍著笑向記者解釋﹕「這是本村最頑皮的一個長老。」此時才知自己原來剛學了幾句不知名的雅美族粗口。

蘭嶼的龍頭岩和雙獅岩都是海水風化之下的自然奇石,而位於東清的天然石洞——情人洞,洞內之水更是清澈無比。在奇石淨灘以外,吸引人的是路上沿途的鮮花和青翠綠草,一條條美麗的漁船排列在海灘上的壯觀景象,還有小路上來來往往的牛羊,遠眺近觀,實有壯闊與純樸之美。

旅遊指導

本年開始,原有的台東往蘭嶼的航船已停止了服務,要往蘭嶼必須乘坐飛機,只須十多分鐘便可從台東機場抵達蘭嶼。五月和七月是蘭嶼的旅遊旺季,而七至八月則是颱風季節,旅遊人士最好避開這幾個月份。出發前往之前必須留意天氣,朗日晴空之下,蘭嶼的碧海翠山必不會叫你失望。

圍繞蘭嶼的環島公路全長近三十七公里,走畢全程大概需十四小時,愛冒險的遊人適宜環島徒步,分兩天完成,雖然比較辛苦,但這卻是比較慳儉而且體驗最深看得最仔細的旅遊方式。島上有少量店舖有乾糧售賣,而且很多小村都有民居可供遊客入住,此外如有睡袋和足夠禦寒衣物,可以在當地借宿教室或教堂﹔希望舒適省時的旅客則可以選擇租車或在台東參加一些遊蘭嶼的旅行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8#
发表于 2006-3-14 16:30: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tacp.gov.tw/intro/nine/yami/yami1.htm

地理分布

雅美族在行政區分上隸屬於台東縣蘭嶼鄉,總人口數約四千多人(內政部民政司,民國八十年),分佈在紅頭、漁人、椰油、東清、胡島、銀野六村。

台灣東南海外的蘭嶼島,面積四十五平方公里,是一火山島。全島大部份為山地,大半為熱帶雨林覆蓋。

雅美族人在山海交接處建立村落,住屋為半穴居。因四周環海,他們以捕魚為生,每年三至六月隨著黑潮迴游到來的飛魚,是族人最重要的漁撈物。也種植並食用薯、芋、栗。因為海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連帶使得魚舟下水禮也成為雅美族年中的重要行事之一。

由於地理隔絕,他們是原住民族中較晚接觸漢人的一支。

認識雅美族

雅美族居住於台東外海的蘭嶼島上,雅美人自稱「達悟」。是「人」的意思一雅美一詞是日本人鳥居龍藏所命名,西元一九九五年,旅台的雅美青年成立「達悟同鄉會」有意正名「雅美」為「達悟」。

用什麼方式來認識雅美族呢?先告訴大家關於雅美族的「飛魚文化」吧。

每年三月,飛魚隨著黑潮迴游到蘭嶼的海域,雅美人舉行召請飛魚前來的招魚祭,祭典之後,雅美人開始捕飛魚,但只限於晚上以火炬照明,以吸引魚群,到了四月,准許白天用小船釣大魚,夜間則休息。五~七月,開放白天捕飛魚,這幾個月也是最繁忙的季節,但除了飛魚以外,其他的漁類不准撈捕。

捕了這麼多飛魚,吃不完的曬乾儲存,過了九月,約中秋節以後,禁止再食用飛魚,所有吃不完的飛魚也要全部丟棄。不同的月份用不同的方式捕不同的魚類不僅調節了海洋魚類的生態,而吃飛魚的季節限制也遏止了濫捕、貪婪的情況發生。

飛魚是上天賜予雅美人的神聖食物 (蘭嶼鄉公所提供)

雅美人視飛魚為上蒼賜予的神聖物品,因此要以敬畏戒慎的心情對待。無形中衍生成一種社會規範。以現代的觀點來看,雅美人的飛魚文化更是非常先進的生態理念呢。

另一個非常符合生態保育的觀念是對魚類的分類。
基本上,魚可以分為:
.老人魚(只有老人可以食用)。
.男人魚(味腥、皮如砂紙,女人不能食用)。
‧女人魚(肉質鮮美,任何人皆可食用)。

因此,一個雅美男子在捕魚時,必須捕撈到不同種的魚,以供應家裡的男女老少享用。間接地抑制了過量捕殺單一魚類的危機,也兼顧了生態保育的平衡。

蘭嶼為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為攝氏26度,除了冬季較寒冷外,大部份為炎熱的天氣,又因位於颱風季節的要衝,島上又無高山屏障(最高峰僅548公尺),因此聰明的雅美祖先發明了穴居地下屋,使颱風季節仍能高枕無憂,又為了適應炎夏的燠熱,欄干式的涼台設計是夏日最好的休憩場所。穴居的地下屋下雨時是否會積水?聰明的雅美人在挖地基時,以卵石鋪陳,讓雨水滲透進地下,連接天然的水道送至海裡。

十人大船的建造是村落甚至全島的盛事(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捕獲許多的飛魚就需要有一艘好的船。雅美族的拼板舟是祖先智慧的累積,在每年的飛魚祭以後,造船的工作便開始進行,由船主們到山裡砍伐適當的木材,經過粗略的修整再帶到工作房前加工。船體由21~27塊不同的木板組合,再以木棉或樹脂接合,不用一根鐵釘,每一塊船板所使用的樹材都是固定的,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卓越技巧與智慧。

具有避邪作用的眼睛飾紋及象徵英雄的人形紋

而船上細緻的雕紋與圖案,又顯現了雅美人藝術上的天份。那些瑪瑙紋、銀盔紋、波浪紋,都是雅美人生活的一部份。人形紋則代表了家族的英雄,也是各家族的徽號。

最重要的圖案是有著齒輪狀的眼睛紋飾,是船的眼睛,有避邪的作用,讓船隻在大海航行時免於災難。

雅美人認為船是男人身體的一部份,造船是神聖的使命,尤其在造一艘十人大船時,從選材到製作完成歷時三年的時間,船對雅美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除了造船技術,紡織、捏陶、金銀器打造都是雅美人藝術的表現。

文化特質

(一) 飛魚文化:

捕飛魚是雅美人年中的盛事,整個生活重心環繞著飛魚捕撈活動,飛魚甚至是信仰與宇宙觀的表現。(傳說中,天神住的家也有飛魚。)


(二) 大船文化:

雅美拼板舟的製造及裝飾藝術獨步全球,漁團的組織成員多是家族內的成員,藉此鞏固家族組織並發揮共享、共食的精神。


(三) 南方島嶼的地理觀:

早期雅美人的傳統地域概念僅止於台灣、綠島及巴丹群島,而沒有中國的概念。


(四) 唯一沒有獵首的原住民族:

愛好和平的雅美人遇有糾紛時,穿著籐編的盔甲,戴上籐帽,手持長矛,雙方對峙丟石頭,只要一方有人受傷,戰事即告終止。


雅美傳統服飾

(五) 丁字帶與精細的織衣:

藍白相間的衣飾及丁字帶是雅美人的標誌,也是適應海上生活的產物。


(六) 分類清楚的食、用器皿:

雅美人對每一種食物(穀、肉、魚)都有專用的陶器、木盤。分類清楚絕不混淆。


祭典生活現況

雅美族主要的祭典如下:

(蘭嶼鄉公所提供)


(一) 小米豐收祭(mivaci):

在國曆六月小米收割後舉行。舉行與否由村裡的長老開會協商,現在種小米的家戶日漸減少,若要舉辦小米豐收祭須在年初事先通知各家戶廣植小米。

西元1996年6月,紅頭村舉辦了一次為期三天的小米豐收節,由村裡的青年策劃,除了傳統的樁打小米、吟唱祈求豐收的歌謠以外,也安排了一些雅美族歌舞的表演。如勇士舞、頭髮舞,並將頭髮舞與樁打小米的儀式結合,呈現在同一個時空;顯示紅頭村民對歌舞形式的改良意圖。


捕飛魚終了的儀式



(二) 飛魚招魚祭 (mivanwa):


在每年二~三月舉行,意在召請飛魚,祈求漁獲豐碩。依照以前的慣例,大都在舊曆年前後,由紅頭村首先舉行招魚儀式。當天清晨,族裡的男子由長老帶領至海邊,以手指沾雞血塗在海邊的卵石,向海面呼喊「飛魚回來哦!」各船的船主則戴上銀盔、金片;面向海面祈求今年的飛魚飛回到船上來。之後,船主拾了五個卵石回到船主屋前的曬魚架,放在曬魚桿及四個支架下面,並搖晃著,象徵魚架上因掛滿了飛魚而搖晃,有祈求豐收的意義。


(三) 飛魚收藏祭:

在六~七月舉行,表示飛魚汛期已結束,曬乾儲存以備冬季時食用。
結束捕飛魚的當天,村民將今年捕獲的大魚尾巴(通常是鮪魚)穿串吊掛在海邊,表示飛魚季節已經結束,從那天起,不再捕抓飛魚,改抓其他的食用魚。


(四) 飛魚終食祭 (manoigoyin):

在每年的中秋節以後,停止食用飛魚。並將未食的飛魚丟棄。


拋船是大船下水典禮的高潮(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五) 大船下水典禮(mangegen):

舉行時間多在招魚祭之前,是全島的盛事,所有親朋好友都來祝賀,主人分贈禮芋、豬肉給前來祝賀的親友,充滿了辦喜事的氣氛。在選定樹材的同時,各家船主已經在自己的田地上廣植芋頭,人船下水典禮的前幾天,婦女們佩掛瑪瑙,戴上禮帽,手持禮杖至田間進行第一次挖取芋頭的儀式。往後的幾天,婦女們都在田裡,直到芋頭的數量足夠覆蓋整隻大船。正典當天,村民們都來幫忙殺豬,船主依次分贈禮肉、禮芋給各家戶。

全村(甚至全島)的村民均盛裝與會,船主及青年們穿著丁字褲,在大船四周舉行驅逐惡靈的儀式,隨後抬起大船,拋向空中數次。

之後,青年們抬著船向海邊走去,行進途中反覆地作出驅逐惡靈的動作,直到新船下水,在海上划行,整個大船下水典禮才算圓滿達成。


大船下水的驅鬼儀式(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9#
发表于 2006-3-14 16:41: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museum.org.tw/view09.html

蘭嶼島處於離台灣本島東南方約七十公里的海上,從台東搭飛機約二十分鐘可達。蘭嶼周長三十六公里,島中央大部為山林,最高的山海拔六百五十公尺,四周多礁岩,島上的住民自稱為「ponsu no tau」意思是「島上的人」,因此以往學者所定的族名「雅美族」對他們而言毫無意義,最近族人主張以「達悟族」自稱。島上的聚落多以背山面海,於海岸平坦緩坡地築屋定居,形成現有的七個村村落,人口將近四千人,最早遷抵蘭嶼的時間在最近幾百年之前,與菲律賓巴丹島有很近的關係。

雅美族與台灣本島的原住民同屬南島民族,但表現的文化風貌卻不同於本島的原住民。蘭嶼四周環海,有其獨特的生態環境,蘊育出雅美人與太平洋相互依存的曆法和生活方式,以及表現在建築、造船、生活器具上獨特的藝術風格。

(以上各族的人口數是根據1995年內政部的統計資料,其中含了台灣省、台北市及高雄市的原住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0#
发表于 2006-3-14 16:42: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museum.org.tw/view.html

現在所稱的「台灣原住民」,是指自
十七世紀以後陸續由大陸遷移來台的
漢民族以外,更早居住在台灣的各
島語族群
的後裔而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1#
发表于 2006-3-14 16:43: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museum.org.tw/view13.html

「南島語族」是指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地區諸民族。由於這些民族在語言上屬於「南島語族」之源流,故通稱為「南島民族」「南島語族」的分佈範圍東起復活島,西至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南迄紐西蘭,北至台灣,包括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地,總人口數約二億五千萬人,其中台灣的「南島語族」人口總數約有三十七萬人。

台灣「南島語族」原住民的祖先是何時、從何處來台的?學界至今尚無定論,由於沒有文字的記載,對於原住民過去的歷史只能靠族人的口傳或從人類學、考古學、民族學、語言學等學科的探討。有一種說法是最早從大陸南方向西南分散,一部份人直接渡海到達台灣,有的則是經由菲律賓群島,再順著海潮北上來到台灣,在不同時期分別到達,根據語言學的研究推論,最早住在台灣的南島民族可能是泰雅、賽夏、鄒、巴則海和安雅等族,推測大約在六千多年前;最晚到達的是蘭嶼的雅美族,來自菲律賓的巴丹群島,時間不超過一千年。又由於語言學家認為台灣的南島語的複雜分歧程度較其他地域更為複雜而推測台灣有可能是南島語族最古老的發祥地,近來國際語言學、考古學者都很重視這個論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24 17:46 , Processed in 0.192892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