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3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上林农村壮戏风行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9-25
注册时间
2003-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3-13 15:5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6313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覃咏梅

每一个村庄有一个剧团;每一个乡镇,到处都是充满趣味的壮话演出——这就是如今广西上林乡下的情景。

近日,记者慕名探访,惊奇于壮戏在这秀美山水间如此生机勃勃,更感慨于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呈现在眼前。

泥腿子团长们扛起文化大旗

据上林县民族局统计,目前上林境内的壮剧团已发展到151个,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剧团,最少的乡镇有2个,最多的乡镇多达12个,所有剧团的演员都是农民、居民或退休职工。记者在上林县民族局专事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料的温小佩的陪同下,走访了当地比较有名的几家民间壮剧团。

在一个简易的村公所办公室,我们见到了一位正在伏案疾书的中年男子。

“这就是澄洲艺术团团长陆兴林!”站立握手间,发现这名瘦小的男子,憨厚却不泛一种精明。陆兴林是以开三轮车谋生的,农忙时才放下三轮车精心护理自己的责任田,晚上则是组织自己的剧团排练,农闲时主动到各乡镇去联系演出,平时,也不泛一些村民家有喜事邀约的演出。“我们团现有28人,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才8岁。我们的节目上过中央电视台!从春节到现在,我们已经演了20多场。”说起演出的事,憨厚的男子眉飞色舞,还即兴用上林流传的多种不同山歌曲调为记者哼起了自编的节目。

除了这位开三轮车的团长,还有两位都是70多岁的团长令记者印象极深。

一位是74岁退休的老校长李守汉,一位是79岁供销社退休回乡的职工张为保。他们两人都带领着一个近30人的剧团,活跃在乡村的戏台上。老校长告诉记者:“村村有剧团,这是上林的传统。随着近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村的一个家庭就组成一个剧团。”退休后的李校长,经常无偿地帮文化局、教育局、旅游局、民族局、计生局、交通大队等部门把需要宣传的内容编写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快板或小品。上林民间剧团除了演出一些经典民间戏曲、传统山歌外,大部分内容都是结合当下生活观念、国家政策和新法规新创作的节目。“我们的演出是真正的‘三贴近’,只有用贴近村民们的语言表演贴近他们思想的节目,并不断推出贴近现实的内容,才能够吸引他们百看不厌。”而从供销社回村的老团长张为保,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农村剧团受欢迎的原因:“所有剧团演出内容都是演农民身边的事。我们每到一个村演出,都要了解那个村的好人好事,把它编到演出里,对那些懒、恶、赌的事,也会不点名地编得让看的人知道是谁。在生产资料越来越流通的今天,我们还把种养知识、经验教训编成故事来传播,所以,才会常演不衰。”就是这样一批泥腿子团长们自觉地扛起了农村文化的大旗。

有偿的演出不是为了谋生

记者是在一个远离县城两个多小时车程的村里,遇到79岁的张为保正带着剧团为村民们演出,质朴自然风趣的演出引来了村民们开怀的大笑,四周村民奔走相告聚集的人数,看得出他这个团有相当的“人气”。

身穿戏服的张团长依然身手敏捷,声音洪亮。他告诉记者:“就这个村,我们来演了9次。”因为特别受欢迎,他们的收入也比别的团高。张团长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团里每年的演出可有6至8万元的收入,但都不分到个人的手上。

所有的收入,都有专人专管,主要用于剧团演出路费和添置演出服装和道具。团里演员如遇到特别的困难,经大家商议,可动用演出收入帮助团员渡过难关。

“我们是因为爱好才走到一起来,演出是我们的兴趣,我们不靠这个来增加收入!”当记者好奇地抛出为什么79岁还跟着剧团四处奔走时,张团长显现出少有的忧虑:“农村太需要适合他们的信息了,但很少有人真正走到他们身边来。”张团长已经在培养几位有表演素养的接班人,他希望等他走不动时,他的团依然为乡亲们送去最新的科学信息、最能感化心灵的警世良言。

对上林壮剧发展有调查研究的温小佩,证实了上林几乎所有的剧团的演出都是有偿的,但收入都不入个人腰包。

如此普遍的现象,说明上林的民间剧团已经绝非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演出是联系他们生活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的纽带,戏剧给了他们极大的享受。

原创的壮戏抢滩音像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上林庞大的剧团队伍,绝大多数剧团的骨干都是乡镇里有一定文化的退休回乡人员。因为演出是以有偿的方式进行,各剧团都比较注重剧本原创,各种针讽时弊的小品、宣扬好人好事的小戏、宣传政策的山歌,都是各剧团退休加盟人员的杰作。这些创作,是以模拟生活实际和民俗风情为宗旨,研究者称之为“拟生活”,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凡风俗宜忌及礼节威仪,无不与真者相似”,它是民间演出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拟生活”的演出中,观众得到极大的享受和满足。这些带有浓厚壮族文化色彩的原创壮戏,都是以当地方言演出,不仅村民爱看,还有专门人员把这些现场演出制成光碟投放音像市场,成了农民圩日的“抢手货”。

记者在上林市场二楼音像摊位看到,每一个摊位都有上林本地原创壮戏简装碟出售。如巷贤镇万加村剧团的壮山歌剧《一家风云》、《弄假成真》、《悔不当初》、《朱家奇缘》、《三喜临门》等壮戏碟十分畅销。新出炉的碟每张5至7元,已上市一段时间的旧碟,每张2元。

一位姓谢的摊主说,春节新碟来时,一个圩日他曾创下一天卖出近100张壮戏碟的记录,平时有新碟到,一天卖出十几张都是常有的事。据称,这些壮戏光碟还远销马山、忻城、宾阳。

农民自建剧团、送戏于民不仅在上林成为一种风尚,用壮话演出的节目借着科技传播的手段,竟成了上林附近农村农民乐于消费的文化产品,这显现出了农村的一种新风貌。

民间文化担当建设新农村重任

民间戏剧寄寓了人们的理想愿望,寄寓了人们纳福消灾、招祥祛凶的心理情结,它包含着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舞蹈、音乐)等要素,所有的演出凝结的不仅是“这一场”演出,而是千百年来民间轰轰烈烈演出永不消歇的动力。

也许正是因为看到民间戏剧这种背后强大的精神引力,上林县各级政府一直对本地的这种文化传统非常重视。

记者在上林县文化馆2005年的工作总结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全年辅导业余剧团6个,各团在全年下乡巡回演出106场,观众达到3万人。”这些还不包括文化馆里工作人员自愿深入各剧团帮助培训、编排、创作剧本的统计。据悉,仅文化馆70多岁的老馆长近两年就带出了几位不到十岁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成为了民间剧团少儿角色的担当者,也由民间戏剧的爱好者变成了实践者和接班人。

据上林县民族局2004年的调查汇总,县文化部门仅2003年全县有近100多个节目送到全县各乡镇,指导培训了39个民间壮剧团,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下乡辅导达800多人次,直接受训农民演员人数达4060人次。

如今,上林县群众逢年过节都有好戏看,农村盛行的赌博风,在这里被丰富的文化生活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一个生机盎然的新农村使上林显得格外的洁净和纯美。

县委副书记石天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自信地说:“今年全国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有信心把上林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上林的农村文化更加贴近时代的脚步,真正成为一个精神丰富、信息畅通、民富安康的新农村!”行走在曾使徐霞客流连忘返的上林秀美风光里,记者深信,在全国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上林的民间文化会成为这股建设热潮不可忽视的力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3 16:04:20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您想了解壮族文化和历史吗? 您想学习有趣的拼音壮文吗? 您想听听动人的壮语新歌吗? 您想看看美丽的壮乡风光吗? - 壮族在线(www.rauz.net)网站, 僚人家园(www.rauz.net/bbs)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沙发
发表于 2006-3-13 17:51:00 |只看该作者
上林的壮剧,应该是属于壮族师公戏(壮师剧)这个剧种的吧?南路壮剧和北路壮剧均发源于百色地区,流行范围主要还是德靖土语区和桂边、右江土语区,没有到达桂中一带,而壮族戏剧里流行范围最广的,其实还是师公剧,覆盖红水河土语区、桂北土语区、邕北土语区、柳江土语区一带,据说邕南土语和左江土语区的一部分也有。听业内人士说,师公戏很多都是用平话唱的,壮话唱的那种才叫做“壮师剧”。壮师剧我还没有看过,真想有机会欣赏。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

听众

470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3-6-24
注册时间
2006-2-2
板凳
发表于 2006-3-13 23:40:00 |只看该作者

宜州农村的彩调队和其他民间文艺演出队好像也蛮多的

草根的力量,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4 13:17 , Processed in 0.13963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