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将重建古景“六公祠”增加南宁历史文化内涵
【新桂网】【来源: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字体:大 中 小】【颜色:红 绿 蓝 黑】
2006-02-14 10:12:44
新桂网
核心提示
提起人民公园的古炮台,邕城市民并不陌生,许多人还能说出点道道,可古炮台前身——“六公祠”,因为年代久远渐渐淡出人们视野。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26年,南宁市人民公园将花巨资重建“六公祠”,让6位对南宁有功的先贤“重现”邕城。
“六公祠上是大炮,打得老鹰满天跑”,这是当年在南宁民间流行的一首儿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掌握有关“六公祠”的资料还不是很充足,有鉴于此,南宁市人民公园与本报联合开通热线771-56997征寻线索。如果你对“六公祠”有所了解,或保存有当年“六公祠”的图片,欢迎你拨打电话告诉我们,共同为重建“六公祠”添砖加瓦。
【古景来源】
承载六位历史人物
记者查阅了大量南宁史料,发现有关“六公祠”的记录很少,只在一些文章中略提一笔。几经周折,记者见到了对邕城古文化颇有研究的王云高老先生。今年70岁的王老先生告诉记者,1936年他出生时“六公祠”已消失,古炮台也已建好,不过小时候常听从事教育的父亲说起“六公祠”。长大后,他搜寻了许多有关“六公祠”的资料,对“六公祠”只有初步的了解。
据王老介绍,现在南宁市人民公园镇宁炮台处,原有六公祠一座。
1917年,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下令拆祠建炮台,久而久之,当时被人误称该处为“陆公(陆荣廷)祠”或“六公寺”,因为南宁白话“六”和“陆”同音。但事实上,真正的“六公祠”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经过一段历史沧桑,“六公祠”内供奉狄青、余靖、孙沔、苏缄、王守仁、莽吉图等与南宁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历史人物。
【民间来历】
鲜有市民目睹“六公祠”
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提起南宁市人民公园内的镇宁古炮台,许多南宁人都知道,但对于镇宁古炮台前身的“六公祠”,只有一些年过古稀的老人和部分土生土长的老南宁才了解,而能够亲眼目睹和游历过“六公祠”的老南宁更是微乎其微。
老年人
从《邕宁县志》了解“六公祠”
1月5日,记者费尽周折找到了今年86岁、在南宁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南宁周孝先老先生。
“拆祠堂的时候,我还没有出世,只是听一些老辈人说,当时政府并不重视六公祠,去拜祭参观的人也很少,只有当兵打仗的人才去烧香。”周老告诉记者,在他很小的时候,只听一些老人偶尔提起曾经建在人民公园里面的“六公祠”。他说,据老辈人的描述,“六公祠”是当时为平定叛贼的6位功臣修建的一座祠堂,建在如今镇宁炮台的下方,祠堂的周围四面环山,少有人迹,后来拆除祠堂建造炮台后,才有重兵把守。至于祠堂内的布局和规模,周老称“老辈人没有具体讲过”,只是他自己从当时的《邕宁县志》上了解到“六公祠”修建的大致始末。
凭着以前读县志的记忆,周老给记者写出了“六公祠”的简介。记者从简介上了解到,“六公祠”最早的时候叫做“三公亭”,是宋朝邕州太守陶弼为纪念平定叛贼狄青、孙沔、余靖三大功臣建造的一座亭宇,后改名为“三公祠”。明朝重修后,又把功臣苏缄、王守仁入祠,改名为“五公祠”。清朝后期,再次将莽吉图入祠,最终把“五公祠”改为“六公祠”。
“‘六公祠’的地点就是现在的望仙坡,是南宁城最高的制高点,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当时,陆荣廷把凭祥的关平公岭炮台扛回来后,就拆掉了‘六公祠’装上了大炮,一直到现在,所以,很多的人都不懂。”
中年人
记得两句“六公祠”儿歌
今年56岁、家住南宁市青秀区长?村的冯成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他没有见证“六公祠”的建立和拆迁建炮台的过程,但对于“六公祠”,他有着模糊的记忆。他告诉记者,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老人说起“六公祠”里的故事。在他的印象中,祠堂中雕塑的人就像是老人口中的保护神,每月十五要去烧香,求神灵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今年52岁、住在当阳街的梁秀英告诉记者,她只是从爷爷的口里知道,陆荣廷把“六公祠”建成了镇宁炮台,但“六公祠”很少有人知道。她说,“六公祠”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纪念6个英雄人物而设的祠堂,“六公祠”也是因为陆荣廷当年建造古炮台后,百姓称赞才会顺带提起“六公祠”。
而今年48岁的马先生告诉记者,真正的“六公祠”是怎么来的他并不清楚,只是知道古炮台的前身是“六公祠”,但儿时流传关于古炮台和“六公祠”的两句话却让他至今都记忆犹新。他说:“就是因为这两句话才能让我记得‘古炮台’前是‘六公祠’。这两句话就是‘六公祠上是大炮,打得老鹰满天跑’。”
年轻人
只知古炮台不识“六公祠”
对于“六公祠”,除了老南宁和中年人还有一些印象外,现在的年轻一代根本不知道南宁城里曾经有过这样一座祠堂。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在学校学历史时,老师从没介绍过,而他们所学过的书本中也从没看过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对于南宁市政府即将重修“六公祠”,许多年轻人表示:“好啊,今后给朋友介绍旅游时又增加一新景点。”今年26岁、在南宁高新区工作的刘飞告诉记者,他对南宁过去的历史了解不多,而南宁的历史古迹更是少得可怜,除了几个现有的人所共知的古炮台、双井外,其余的就听任何人提起,对于“六公祠”,更是闻所未闻。他说:“南宁市要修复这些古迹,我举双手赞成,以后再给朋友介绍南宁的风景时,又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地方了。”
【重建意义】
增加南宁历史文化内涵
记者采访王云高老先生时,王老一听说要重建“六公祠”,立刻表示赞成。他说:“六公祠”始建于宋朝,历经元、明、清几个朝代,见证并反映这几个朝代邕城的人文历史。虽存留在地面上的记忆很少,但对于有1600多年历史的邕城来说,是个埋在地下的宝藏,通过挖掘,增加南宁市的文化底蕴,也使邕城人有个向心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南宁市的知名度有着重大意义。
同时,王老特别强调,光重建“六公祠”还不够,要广泛地注重多挖掘南宁古文化,来展示邕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人民公园为何要花巨资重建“六公祠”呢?据人民公园办公室主任李志辉介绍,2003年底,南宁市有关领导到人民公园考察古炮台,建议增加古炮台内容,提出尽快恢复“六公祠”。
2005年,南宁市政协八届第二十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挖掘、保护文物古迹,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案》建议南宁市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从而提高南宁市的城市品位。此外,南宁市政协对南宁市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调研,认为南宁市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壮民族文化、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基本具备申报的条件。
【旅游反响】
邕城将多一张古文化名片
“这下可好啦,今后外地朋友来南宁,我们可以自豪地带他到人民公园逛一逛,实景了解南宁的历史文化!”。尽管对“六公祠”了解并不多,但市民史女士听说要重建“六公祠”后反应热烈。因为以前她的外地的朋友来南宁,想通过看古迹了解邕城的历史时,每次都让她有点为难,不知向他们推荐到哪里,怎么介绍邕城历史文化。
南宁市旅游局副局长甘向和认为,修复古迹本身就是对南宁旅游产品的增加,弥补南宁的旅游产品,使南宁旅游提高到了文化旅游,这样才有生命力。同时他还建议,重建不能光是简单的修复,还要提高一个档次,软硬件要配套,如解说词、重建规模等,毕竟通过窗口才能更广泛传播出去,而且最终应与旅行社结合,通过旅行社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多方面提高南宁旅游的知名度。
【选址计划】
拟建在古炮台附近
“六公祠”始建于宋朝,原址在人民公园现古炮台附近,一种说法是陆荣廷拆了“六公祠”建古炮台;另一种说法是毁于战火,但邕城古文化专家主要认同第一种说法。
据李志辉介绍,因为不能为重建“六公祠”而拆了古炮台,为此公园对新建“六公祠”从去年就做准备工作了,已开辟出一条从榕树广场到古炮台的小石路,把古炮台东面规划了一个小广场。计划未来的六公花岗岩雕像将竖立在小广场上俯瞰邕城;六公祠的二期工程将建一文化长廊,供市民瞻仰、缅怀古人。
【面临困境】
重建“六公祠”资料缺少
“居住”在“六公祠”中的六位古人,他们以何种神态、穿什么样服装与邕城市民见面?据李主任透露,2004年人民公园就着手做重建“六公祠”的准备工作,曾邀请广西艺术学院的雕塑家们对六位历史人物进行前期雕塑工作,但因手头没有相关资料,雕塑家对人物个性特征、衣着装扮等把握不好,因为怕弄巧成拙,人民公园只好把它暂时搁置了。据介绍,“六公祠”重建项目目前最头痛就是缺少有关“六公祠”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因为缺少有关“六公祠”及“六公”的历史资料导致“六公祠”重建项目迟迟不能动工。
据介绍,重建的“六公祠”首先要保持六位历史人物的原貌,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六公祠”的文化内涵。人民公园准备用花岗岩雕刻六位历史人物,为充分刻画出“六公”的个性,人民公园方面希望广大市民能够提供有关“六公祠”的资料包括图片,或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共同为筹建古景“六公祠”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