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见闻——石雕与惠安女:福建泉州市惠安县是著名的石雕之乡,惠安出产的影雕、龙柱、石狮、石麒麟等石工艺品精美绝伦、工艺精湛,闽台许多寺庙的龙柱即是来自惠安,不仅如此,许多工艺品远销东南亚。
在惠安,简直是石雕博物馆,从泉州的洛沤区坐车一进入惠安县就可以看见洛阳桥,洛阳桥完全是花岗岩构筑,是福建最著名的桥之一,已历经了千年的沧桑,此桥在桥梁建筑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6年)泉州郡守蔡襄(大书法家)主持兴建。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长1200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500根,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规制宏伟,工艺卓越。桥建在江海交汇处,水阔浪急。先民采用筏型基础及种蛎固基为我国乃至世界造桥史上的创举。 历史上洛阳桥有二次规模较的重修,现存桥长834米,宽7米桥墩31米。石亭二,一为中亭;一为“泉南佛国”亭。桥南有忠惠祠,为纪念蔡襄造桥功绩而建。此桥本身也是精美的工艺品,桥头有许多形神兼备的石像与蔡襄祠。您到了那可别忘了留影。
从洛阳桥向惠安县的崇武镇方向去,沿途的公路两侧摆着大量的石雕工艺品待售,一路欣赏这些呼之欲出的石龙、石狮、石羊,会让您不觉旅途劳顿。
崇武古城仍保存着完好的花岗岩古城墙,这里的居民房也多为花岗岩所砌,您若到惠安,如果时间紧,别的景点可不去,但是崇武古城可别错过,古城建于明嘉靖年间,目的是为了防倭,它坐落在泉州湾北岸,惠安南部。 崇武古城座落在惠安县东南崇武半岛上,距县城24公里,是我国现存比较完好的花岗岩石头城。崇武地处东南海疆要塞,为了御海抗倭,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路海防,主持兴建城池,后几经扩建整修,城门四个,东西北门各筑月城,南门外筑照墙。城墙上有烽火台、安放铳炮的虚台。城墙内有二至三层跑马道。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崇武城与崇武人在抗倭保境中,建树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抗倭名将戚继光曾挥师崇武,在莲花石上设中军台,操练兵马;民族英雄郑成功曾据城40余天抗击清军。
古城南门外是一片沙滩和花岗岩海岸,排列着大量古代名人和名著中的人物石像,最雄伟的当属戚继光石像(明代抗倭英雄)。古代的能工巧匠将古城建得与四周环境十分协调,从城头向浩瀚的海洋望去,海天一色,古庙、古树、古城、古厝映衬着烟波浩淼的大海和蔚蓝的昊空,让人有天人合一之感。就是用王勃的“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文也难以表达那里的意境。
崇武城不仅在明代抗倭中起到了作用,在上世纪抗日中也起了作用,南门城墙上仍有日寇炮弹炸出的坑。
每当退潮时,崇武的花岗岩海岸上有不少惠安女用海蛎刀挖花岗岩上的海蛎(一种贝类)。这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惠安南部沿海的女子有着独特的民族服饰,当她们没有戴文公帕、黄笠时,其发式、上衣有点像贵州丹寨、都匀一带的苗女便上装。但是惠安女的上装很短,露腰。贵州有短裙苗,泉州则有短上装的惠安女,国内没有哪个民族或族群比她们上装更短。惠安女的发式与黔东苗女有点像,也与黔东苗族和三都水族一样,头上插一把梳子。惠安女喜戴银饰,银腰带重达十多斤,同样苗族、白族妇女也喜佩银饰。惠安女的裤子又长又宽。泉州曾时髦着肥大的裤,二十多年前,许多老阿婆在也是爱穿远看像裙子的裤子。
在过去,惠安人有不落夫家的习俗,云贵许少数民族亦曾有此俗。过去的惠安人结婚后,不住在一起,只有春节、清明、七夕、中秋、冬节等一些节日时,夫妇才聚会,女方生育后才到夫家住。惠安人紧靠着泉州港,这曾是东方第一大港,在一个文化、经济自宋元以来十分发达的地方,他们的古老习俗竟不可思议的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的服饰、婚俗是从什么时候就有?屯堡妇女着的是明朝汉装,而惠安人的服饰在各朝代的汉装中都找不到,他们为什么会与周围汉族有如此大的差异(他们法律上仍是汉族?人类学家仍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他们所提供的解释既牵强又苍白。我认为惠安人是百越族的遗存。
如果您想了解惠安,有一部很能反映惠安风土人情和时代风貌的影片——《寡妇村》,这部获得百花奖的影片,获奖当之无愧,它入木三分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横切画。
此外惠安还有许多优秀的旅游景点,如青山宫、一片瓦山,净峰寺(李叔同纪念馆,李曾在那修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