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523701720.q-zone.qq.com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有关这首曲子的传说。凡是听过的人都一一自杀,有位心理学家不相信,于是就听了一遍,结果听完后马上写遗书。。
原版的黑色星期天是首钢琴曲。由于导致那么多的人自杀,所以被列为禁曲,可能被销毁了。
现在的这首歌有人在唱,而且少了份那种窒息感。但还是推荐推荐啦``大家权当作欣赏吧`
听后造成100多人自杀的 mp3 《黑色的星期天》(goomy sunday)当时被人们称为“魔鬼的邀请书”,至少有100人因听了它而自杀,因而曾被查禁长达13年之久。关于作曲家本人创作曲子的动机,连精神分析家和心理学家也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两段故事.
故事一:
这首歌的名字叫<<黑色星期天>>,它诞生于1932年的法国.可惜它在1945年被毁了.因为在这首歌存在的13年里,听过的人纷纷自杀.竟数以百计.自杀者留下遗书都说自杀是因为无法忍受着无比忧伤的旋律.此间还有无数的吉他,钢琴等艺术家弹过辞曲后从此封手.作者死前深深的忏悔,他自己也没想到此曲会害死如此多的人.于是和欧洲各国联手毁掉了此曲.
它是由匈牙利作曲家 鲁兰斯*查理斯 在上世纪初创作的一首乐曲“黑色星期天”是音乐史上真正的“绝世”之作。这首曲子到现在还是全世界禁止传播的乐曲!仅这一点也足可以“前无古人”了。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
你可曾听说过杀人乐曲?这首“黑色星期天”是人类的最历害的无形杀手。当鲁兰斯*查理斯创作出它的时候,引起全世界的轰动,不在于它的艺术方面,却在于绝大部分听过这首乐曲的人都自杀了!
有记载第一个自杀的人是一个英国的一位军官,他在家里一个人安静地休息,无意中就开始听邮递员送过来唱盘,第一首乐曲就是鲁兰斯*查理斯的“黑色星期天”,当他听完这首曲子以后,他的灵魂受到了极为强烈的刺激,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下来。不一会,他拿出家中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枪声响起的同时,还正放着那首“黑色星期天”,这也是他留下的唯一死亡线索。警方经过彻底调查和推测,结果得出一个结论:他确是属于自杀,但这首“黑色星期天”是间接杀手!并警告人们不要去听这首乐曲-------因为警方在听这首乐曲的时候也差点有人自杀!接着这件事就轰动了整个欧洲,人们感到不可思议,惊恐而好奇,不少自认为心理素质可以的人好奇地到处搜集并亲身体验,去探险。
其中一位美国的中年男子,听了几篇这首“黑色星期天”以后,开枪自杀,在他的遗言中写道:“请把这首曲子作为我葬礼的哀乐“。接着类似自杀消息一个接一个,从欧洲到美州,到亚州,整个世界为之恐慌。
当时欧洲的一位非常有身份的名人在出席一个音乐演奏会的时候,他坚决要求在场的一位音乐家用钢琴弹奏那首“黑色星期天”,钢琴家开始坚决不答应,但迫于好奇的观众的压力和要求,但只好演奏。演奏结束以后,这位钢琴家发誓:以后永远不再摸钢琴!而那位提出要求的名人从此以后也隐名埋姓,销声匿迹了
从此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开始销毁所有有关这首乐曲的资料。
“黑色星期天”的作者临终时也非常内疚。他说没想到这首乐曲给人类造成了这么大的灾难,这并不是他的初衷的.
故事二:
音乐史上曾发生过一桩著名的“国际音乐奇案”:人们为听一首乐曲而自杀的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
当时某天,在比利时的某酒吧,人们正在一边品着美酒,一边听音乐。当乐队刚刚演奏完法国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创作的《黑色的星期天》这首管弦乐曲时,就听到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喊:“我实在受不了啦!”只见一名匈牙利青年一仰脖子喝光了杯中酒,掏出手枪朝自己太阳穴扣动扳机,“砰”地一声就倒在血泊里。
一名女警察对此案进行调查,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查不出这青年为什么要自杀。最后,她抱着侥幸心理买来一张那天乐队演奏过的《黑色的星期天》的唱片,心想,也许从这里可以找到一点破案的蛛丝马迹。她把唱片放了一遍后,结果也自杀了。人们在她的办公桌上发现她留给警察局长的遗言:“局长阁下:我受理的案件不用继续侦查了,其凶手就是乐曲《黑色的星期天》。我在听这首曲子时,也忍受不了它那悲伤旋律的刺激,只好谢绝人世了。”
无独有偶。美国纽约市一位开朗活泼的女打字员与人闲聊时,听说《黑色的星期天》如何使人伤感,便好奇地借了这首乐曲的唱片回家听。第二天她没有去上班,人们在她房间发现她已自杀身亡,唱机上正放着那张《黑色的星期天》的唱片。她在遗书中说:“我无法忍受它的旋律,这首曲子就是我的葬礼曲目。”
在华盛顿,有位刚成名的钢琴演奏家应邀参加一个沙龙聚会,并为来宾演奏。席间一位来宾突然接到她母亲车祸身亡的长途电话,因为那天正好是星期天,便请钢琴家为其母演奏《黑色的星期天》以示哀悼。钢琴家极不情愿地弹了这首曲子,刚演奏完毕,便由于过度悲伤,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扑倒在钢琴上,再也没有起来。
在意大利米兰,一个音乐家听说了这些奇闻之后感到困惑不解,他不相信《黑色的星期天》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便试着在自己客厅里用钢琴弹奏了一遍,竟也死在钢琴旁,并在《黑色的星期天》的乐谱上写下这样的遗言:“这乐曲的旋律太残酷了,这不是人类所能忍受的曲子,毁掉它吧,不然会有更多的人因受刺激而丧命。”
《黑色的星期天》当时被人们称为“魔鬼的邀请书”,至少有100人因听了它而自杀,因而曾被查禁长达13年之久。关于作曲家本人创作曲子的动机,连精神分析家和心理学家也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
由于自杀的人越来越多,美、英、法、西班子等诸多国家的电台便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号召欧美各国联合抵制《黑色的星期天》。
这首杀人的乐曲终于被销毁了,作者也因为内疚而在临终前忏悔道:“没想到,这首乐曲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多的灾难,让上帝在另一个世界来惩罚我的灵魂吧!”
歌曲《黑色星期天》
主持人阿丘:停!先放这么一小段,怎么样,有没有特别的感觉?旋律还算优美吧,您可别小瞧这首歌, 8月16号的《哈尔滨生活报》有报道说,有一个中学生就是听了这首歌之后,变得精神恍惚,他班里的其他同学听了这首歌之后,也不舒服,说就像是有神秘力量在控制他们,感觉自己特别渺小、无助,甚至想自杀。
无独有偶,我们中央电视台的《走进科学》栏目他们做的一期节目,也和这首音乐有关系。说在湖北长江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陈磊,他和同学在网吧里上网,听了这首音乐后,这位大学生在网吧当场就晕倒了。
采 访:陈磊:我当时看着看着觉得很好奇,我就想听一下,到底什么歌有这么大的力量呢,我就打开后面的链接就听了一下,最开始出现的是一段钢琴曲,只觉得那个旋律非常缓慢,一个女声开始唱,唱两句之后,我发现自己好像有点不对头了。那首歌我听着听着越听越难受,听着好像胸口很闷很闷,心跳越来越快,我就准备离开,就在我离开的时候晕倒了。
采 访:同学:还以为他要走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晕倒了。我们感觉很奇怪,相处三年多了。他平时身体非常好,然后我们一看,不行,赶紧打120 然后就把他送到医院去了。
主持人阿丘:这位晕倒的陈磊同学,经医院诊断,是因为高度紧张或受到惊吓所致,没有大问题,所以很快就出院了,但是出院后的陈磊同学却仍然陷于恐惧之中, 他说那首歌总是在他耳边回响。
采 访:陈磊:就是人实在太难受,觉得这种痛苦好像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并且自己难以承受。
主持人阿丘:一个星期后,陈磊终于受不了,找到了学校的心理教授去咨询。
采 访:丁教授: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救救我们吧,当时我看到他的时候他的脸色苍白,神情非常焦虑,眼神充满恐惧。
主持人阿丘:神情焦虑,眼神充满恐惧,就是因为听了一首歌。什么歌有如此的威力,听了两句就能致人于晕倒?对,就是它,Gloomy Sunday,翻译成中文是忧郁星期天,又叫黑色星期天。这首老歌究竟有什么高深莫测之处能让陈磊这样一名大三学生不堪忍受,这个我先按下不说。我得先跟您说说这首叫《黑色星期天》的歌。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什么新近出的有魔幻力量的流行歌曲,所以年轻人纷纷落马,结果查了查资料,黑色星期天俨然已是一首老歌,且是上了年纪的垂垂老已的歌,早在1933年,也就是71年前, 这歌就开始传唱了。可自打它诞生那天起,这首歌就开始以“魔鬼的邀请书”之恶名行走江湖。据传说说有一百多人因为听了它而自杀。原因大概都差不多,就是悲伤绝望丧失了活下去的兴趣和信念。
传言还说正因为杀人过百,以至于十几个欧美国家的电台不得不联合起来抵制它,因此这首歌被查禁了13年之久。我查过资料,传言倒也并非空穴来风,英国BBC电台曾经谢绝播放此歌,美国的一些广播网络也随即效仿过这个举措。说了半天传言,还是回到正题上。我找到了《黑色星期天》的歌词,说的是一个男人失恋的事。我大概给您念念啊,您可以自己感觉感觉这里边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主持人阿丘:这就是这首歌当年的手稿。说到这里我也想问问您听出歌词有什么特别了没有,说实话,我真没觉得有啥了不起啊,不就是失恋之歌吗,比这首歌词写得更惨的有的是啊,什么天崩地裂 地球末日。何至于当场晕厥呢?看来不大像是歌词的问题。我梳理了一下传言,发现罪魁祸首都指向这首歌的旋律。
比如说在匈牙利的一个酒吧,当乐队刚刚演奏完《黑色的星期天》时就听到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喊:“我实在受不了啦!”然后一名匈牙利青年一仰脖子喝光了杯中酒,掏出手枪自杀了,这青年听的只是乐队的演奏。
还有负责此案的女警察也自杀了。在留给警察局长的遗言里女警察这样说:“不用继续侦查了,凶手就是乐曲《黑色的星期天》。我在听这首曲子时,也忍受不了它那悲伤旋律的刺激,只好谢绝人世了。”
看来都是旋律惹的祸。它怎么就这么邪门,我们请教了外国流行音乐方面的专家,著名乐评人郝舫。
采 访:乐评人郝舫:这是夸大了,音乐对社会的决定影响,有没有影响,有的,但是重要到那样程度我不相信。
那些自杀的人,与其说是一首歌自杀,还不如说,是自己的一些问题,只不过这首歌某一个点打动了他,导致了他做出这么一个决定。我很难相信一个人仅仅因为一首歌去自杀,因为现在其实把很多社会问题,或者把心里问题的产生归咎,这是一个传统,但是这是一个不合理的传统,你在西方经常可以看到,报纸上看到,谁谁因为听到一首歌他就杀人,自杀了,最典型就是克伦拜恩枪击案,还有美国其他一些中学生枪击,他们会把这些原因归咎于,他听到玛丽莲·曼森的摇滚乐,或者听到什么歌特的摇滚乐所以他要杀人,这是很奇怪的。
主持人阿丘:学者的态度我听出来了,对歌曲是凶手的说法他大大不以为然。的确啊,传说中那一百个匈牙利人的死亡是不是就都与此歌有关,其实根本没有任何证据,匈牙利警方也从来就没有什么说法。说到有自杀,我找到一份资料,这是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上30个国家自杀率调查结果,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匈牙利10万个人中有44.9个,而30个国家的平均值才10万人当中有14.42个,匈牙利比平均值高出了三倍还多。不过即便这样,但仍然不能表明这些人的选择死亡与他们国家的一首歌曲有关,至今也没有任何调查机构提供出听过《黑色的星期天》的人中,自杀的人数和没自杀的人数之间的比例。所以,学者们甚至会有些不屑地评价说,附加在《黑色的星期天》上的种种可怕传言也就是传言而已。
不过要说这首歌也确实是一首忧伤的歌,我听过,听着是觉得是有些凄凉的意境。学音乐的朋友说我所以有此感受是因为这首歌采用的调式是小调式。所谓小调式这是一个太专业的问题,学音乐的朋友说其实外行也没必要非得搞明白,因为好在不懂什么大调式小调式也照样可以欣赏音乐。总之调式决定乐曲的情绪。明朗宏伟的音乐一般是大调式,好比说进行曲什么的。悲伤凄惨忧郁的音乐则通常是小调式,比如说《黑色的星期天》。说到音乐跟情绪的关系,我打个岔啊,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挺有趣儿,说从来没有过这是全国第一家请当事人听音乐的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据说到朝阳区法院打官司的人一走进立案大厅,就会被优美的萨克斯音乐所吸引。工作人员是这样解释的,原先来打官司的人特别烦躁激动,很容易发生冲突,自从请立案当事人听音乐,秩序就好维持了。我猜法院专门请人研究过该放什么不该放音乐,这曲目里肯定就没有小调式的乐曲。我扯远了,回到《黑色的星期天》。学音乐的朋友说从调式上看不过如此,像这样采用小调式表现悲伤情绪的歌曲多的是。那么这首歌凭什么特别能使人中招?我们又请教了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心理学博士周海宏教授。
采 访:周海宏教授:这是心理学常识现象,有一个面包,不饿就看不见,饿的时候到处都能看见,需要选择注意,一个悲伤的人他会选择音乐中的悲伤的事情,注意到生活当中令他悲伤的现象,需要选择注意才导致了这个现象。
其实老拿这个黑色星期天这个话说话,其实黑色星期天不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东西,不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东西,是因为标题,蒙上它的故事,一个有某种情绪的人,他就会选择和他情绪相吻合的这种东西,比如说我举理发店小伙子,我每次特别生气,他每次都把音乐放得很响,我就想让他小点声,他就不小点声,为什么呢,因为他这个工作他需要适度地兴奋,他就要音乐放大点儿,而我是剪头者,我就想让音乐小点儿声让我安静地睡觉,你知道吗,这个就是属于不同需要的人选择不同音乐,我不相信有一个人想自杀然后去选择黑色星期天这首歌,想自杀的人他会找一切可能性。
主持人阿丘:听周教授的指点让我想起了一句成语,叫“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关于我们与音乐的关系咱们的古书《礼记》上的乐篇里有这么一句话,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什么意思呢,我勉强翻译啊,就是说音乐是从声音开始,声音本无哀乐,其本源在于人对外界的感知。放到这里,我以为能不能理解成这么个意思啊,音乐所以能感染人,那是因为咱们本身拥有感情。《黑色的星期天》给人带去的悲伤并不仅仅来源于这歌本身的情绪,而可能是跟你内心本来就有的悲伤形成了共鸣,共振。回过头去,我再跟您说说开头那个一听这歌就晕厥的陈磊同学啊,后来在《走进科学》的帮助下请了湖北长江大学的丁教授对陈磊进行心理辅导。在深入交流之后心理学家对陈磊少年时期的一个经历表现出注意,陈磊在上小学的时候曾亲眼目睹了他舅舅的弥留和去世,当时大人们的哀痛也一直深深地埋藏在陈磊的内心。据心理学家分析,不排除儿时悲伤往事与这次晕倒的关联。
如果说陈磊听歌晕倒之谜,乃至上百人听歌自杀的传言就此找到答案,未免言之过早过于简单。心理学家还提醒说,在歌曲和听者自身情绪之外,还有一个角色,也在共振中贡献着力量。这角色叫传言,传言在制造并且强化着心理暗示。陈磊回忆说在晕倒之前他一边听歌一边读介绍并且观看网上制作的各种《黑色的星期天》的MTV。其中有些画面让他觉得不寒而栗。
采 访:乐评人郝舫:因特网,这个东西,人的最奇怪本能,最奇怪的想法,你在这上面可以找到很多的呼应的人,很多人并没有因为这个首歌,不愿意相信这个故事,而是起哄,它是一种发泄,其实你谈这首歌,很多人谈话这首歌其实本身是发泄,有的人拿出来,说你了解吗,说你知道吗,你了解吗,听说是首歌是杀人的音乐,很多人跟我说,我真的不敢听,我听这个要自杀,然后很多人本身听音乐很少,听了这个我的心情多少多么压抑,多么的郁闷。
采 访:周海宏教授:我认为就是这个神秘的故事,这个绯闻,绯闻容易流传,这是我一贯就是,我今天终于找到一个好的词,绯闻,这是个音乐绯闻,绯闻容易流传。
学者的劝导,电台的禁止,还有政界人士的呼吁,看来全都没人理。传言已经沸沸扬扬了大半个世纪了,传唱的声音也没停过。
萨拉布莱特曼,被誉为 “音乐剧歌后”、“月光女神”的超级巨星,在2000年也曾翻唱过这首黑色星期天。
这位是黑人女歌手比利郝丽黛,爵士界的传奇人物,她在1941年翻唱了黑色星期天,因为她的翻唱,让这首歌在全球流行。
这一位有前卫音乐之父之称,塞吉甘斯布,认识他的法国人比认识总统的还多。他1987年翻唱了法文版的黑色星期天,不同的是,由于在调式和节奏上做了手脚,塞吉甘斯布唱出来的是一个欢快版的黑色星期天。
采 访:乐评人郝舫:脑子很有想法的音乐家,绝不是看重这个歌导致那么多人自杀一来唱一遍,有很多因素,比如说小时候听过这个歌,很多没有旋律性的东西,我想弄一个有旋律性的东西来玩,还有不排讽刺的因素,这个歌不是那么流行吗,咱们也来玩一把,他也成了,嘲弄的对象,很多艺术家也是来玩他,很多人你不是很流行吗,我就跟你瞎唱,他成为一个很奇怪音乐的现象。
主持人阿丘:学者还说我们可以把诸多的翻唱版本看成是对这首歌的解构,我再补一句啊,也不排除有人尚未成名巴望走捷径快速成名的嫌疑,我觉得《黑色星期天》的走红不排除还有着这一层的原因。
学者提醒我们说,千万别以为这《黑色星期天》里有什么神乎其神的暗含着的技巧,或者说什么致人死命的密码,那都是瞎扯。歌的作者匈牙利钢琴手,就是他,鲁兰斯查理斯,一位普普通通的犹太裔男子,所以能够出名也就因为这一首歌写得不错。据说啊,鲁兰斯查理斯身材矮小,生性诙谐,生活落魄,一直为自己没有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而感到遗憾,他一生都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家酒店Kispipa里为客人用右手弹钢琴,他不会用左手。而这首歌,是他在1933年在这个酒店里写成的,那时鲁兰斯查理斯和自己的女朋友刚刚分手。
一首歌引来如此多的是非曲直,让人们兴致勃勃地议论了71年。 其实听或不听都是您的自由,有什么感受也是您自己的事情。但我还是忍不住要感慨一句,这句话其实是我一位热爱音乐的朋友说的,虽然有点偏激,但还挺有意味的。他说一个人喜欢美术的话就惨透了,因为一个好的美术作品,你不把它拥有,你内心那种持续的张力就无法释放,觉得非得占有它天天看到它才高兴。可你要是喜欢音乐你就太幸福了,因为每一曲最喜欢的音乐奏完的时候,你所获得的是彻底的满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 13:43: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