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44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从壮族庙宇看壮区自然宗教、民间宗教、人为宗教的演化

[复制链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01:0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左右江红水河田野调查手记之五

——罗波庙中的龙母文化解读

20059月至11月,广西的部分民族学专家对环大明山龙母文化遗存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壮族在线》网站田野考察组随同参加了这次考察。此次调查的对象为环大明山的广西武鸣县、上林县、马山县、宾阳县的十多个乡镇村庄和二十多个民间宗教点,并重点考察了武鸣县两江、马头、陆斡、罗波4个乡镇。这次调查共共分为4个专家调查小组,即文物普查组、民俗调查组、古籍整理组和西江龙母文化调查组。《壮族在线》考察组随文物普查的专家组活动,任务是调查与龙母文化相关的寺庙、村落、河湖、山岭。通过调查发现:武鸣县的上述4个乡镇以及上林县塘红乡石门村等地方的龙母文化氛围最为浓郁,几乎所有的村民都知道特掘的故事。其他的地方,也有或浓或淡的类同现象。但在调查的过程里,却发现所调查对象的名称中,用“龙母”命名的很少,目前仅发现武鸣两江镇有龙母村、龙母河、龙母圩、龙母庙各一处,其它地方与龙母文化有关的村落、寺庙及山村河流都不用龙母命名,如与龙母文化有关的有罗波庙、明山庙、达公庙、感应庙等,实际上这些庙都是祭龙母的,但找不到龙母的名称。特别是罗波庙,庙中主神是明朝思恩府土司岑瑛,因此又有人称为岑瑛庙,表面上似乎与龙母文化毫无关系。因其他的庙也有类似现象,为此该现象最能惑人。现就罗波庙的龙母文化进行解读,从中观察壮族民间宗教在历史中的演变。

(注:下文中有关的“乜特掘”的“乜” 是母亲的意思,“特掘”是秃尾巴的动物“蛇”,均系壮语。有关“乜特掘”的民间传说及所谓的“壮族龙母文化”,请网友参见本网站的下列网页:http://www.rauz.net/news_view.asp?id=935&c_id=20)

上图1:武鸣县两江镇的感应大王庙外貌。

上图2:武鸣县两江镇的感应大王庙内的神位。

上图3:壮人聚居的武鸣县城郊的民间庙宇“灵水阁”。在人为宗教进入壮区前,人们最早时是在岩洞里设供坛,或者向自然界的各种物体朝拜。

上图4:古时壮人是“多神崇拜”,“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信仰。人为宗教进入壮区后,影响了当地原始的宗教。武鸣县民间庙宇“灵水阁”里的主神现在是佛教的内容。

上图5:志书上记载,武鸣县全曾村陆上屯早在唐宋时代在该地址就已经建有求雨的庙宇,并历代修建。后该庙在民国初年已毁,图为该庙遗址。

上图6:武鸣县全曾村陆上屯古庙遗址的唐代石础平面与底面视图。古石础现已成为珍贵文物。

上图7:宾阳县思陇镇中心学校内的旧庙。在这里,解放后的新式教育与古老的迷信共同相存,和平共处。

上图8:宾阳县思陇镇中心学校内的古庙所遗存在校园的古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16:10:37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沙发
发表于 2006-1-17 01:14: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



(续上)

罗波庙生态环境现状

罗波庙位于广西武鸣县城东22公里的罗波镇小学西侧,其西北约50米为罗波街墟。庙坐东向西,单层三开间,为石基,砖墙、石柱、瓦面的砖木结构。平面布置原来为2进,分前、中、后三殿,2个天井,解放后建罗波小学,将后殿独立分隔,用作教师办公室。现在的地面建仍保留前清时期风格,后殿正梁上用朱笔写有光绪拾伍年(1889年)修年款,大门上方有“罗波庙”三字,大门前有进深15米的廊檐,分别用四根石柱支撑,石柱为八棱形,柱础为宝瓶形。门框前面原来有一对形似石狗背驮石鼓的立体组合石雕,文革期间其中一石雕被搬走,至今下落不明,另一件已残,弃置在大门的一侧。庙内的神像,都是1999年重新用泥塑造,着彩漂亮。神位的布局是:进门便是前殿,左边是手持花朵的老太婆像,花婆前面有一裸体小孩骑在龙背上,当地的村民说该花婆像就是“乜特掘”。右边是观世音像,其大小与花婆像一样。后殿正中主神为土司岑瑛,其右为关公、神农,左边岳飞、土地神。庙内有晚清、民国及现代诗二十余首,内容都与罗波潭和罗波庙及民间传说特掘的故事有关。庙前约20米远的罗波潭岸边,有一石刻:“郡守李颜章行部至此祠下题记”。最有特点的是岑瑛神像前供有一块秃尾蛇像形石,长55厘米,最宽10厘米,厚6厘米。此石是1999年万泉村韦xx老人送来。当时老人已有85岁,时任罗波庙维修委员会的副主任。老人交待说:此蛇就是“特掘”,要好好保存在庙里,给10万元都不能卖。

上图9:武鸣县罗波镇罗波庙主神岑瑛与供奉的蛇形石。

上图10:武鸣县罗波镇罗波庙中的花婆像,老百姓称之为“乜特掘”。

上图11:平果县感圩供奉的花婆像。其服饰、供花和“花婆”的名称都是壮族古老的风俗,但在神位上的书写被称之为“观音娘娘”。

罗波庙建于罗波及廖江河环绕的半岛上,风景秀丽。在庙的西部为罗波潭,水面目测约2000平方米,是罗波河的发源地,潭水深46米,长年不涸,潭水碧蓝清澈。潭的周围都是天然石灰石林,石丛长着茂盛的竹木,罗波潭向东南流去,廖江河从东北流来,至罗波庙正南面汇合转而向南流去,将罗波庙环绕成一个半岛,半岛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600米。两条小河植被保护得很好,自古以来没有人敢砍伐,高大的乔木和茂密的竹丛长满河的两岸,大部分河段看不见水面。庙的东面和北面原来有附属的建筑物,在东面约300米远处为古戏台,戏台地面建筑已不存在,仅留有基石,戏台坐东向西,南北宽8米,东西长11米,前面至今仍有两株高40余米的大榕树。榕树下面是小学篮球场。在庙的北面约40米远即小学门口处,原来是驻神亭,是每年祭祀时,抬“特掘”神出游归来暂驻的地方。在神亭的北面原来有5米高的石围墙,一直延伸至东南面的廖江河岸,目前石围墙和神亭皆已不存在。据清朝谢启昆《广西通志》载:“罗坡石城。在县东四十里罗坡潭侧;又东二十里有莫邪金城:皆明正统中土官岑瑛所筑。”综合各方面材料分析:罗波潭在明朝以前就有庙,明朝岑瑛在此建军事防御怔性质的石城,清光绪年间,石城早已废弃,人们又在此扩建更大规模的庙,包括其附属建筑如戏台、驻神亭、广场等,占用了石城的大部分面积。


上图12:武鸣县罗波庙位置示意图。(欲清晰观图,请单键点击放大)

上图13:武鸣县罗波庙内部平面图。(欲清晰观图,请单键点击放大)

上图14:清代文人韦丰华根据壮语音写成“罗波庙”庙名,并石刻镶嵌在庙的门头上。

上图15:罗波庙残存的古石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1:42: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板凳
发表于 2006-1-17 01:22: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

(续上)

罗波庙名字的壮语解读

在庙里,罗波街社区51岁的支书陆xx请了5位老人让我们采访,他们分别是:原村支书陆xx65岁;村民陆xx79岁;陆某某,79岁;陆xx66岁;欧xx79岁。他们都是壮族。其中的79岁的陆某某在1951年曾参加过庙祭活动,亲自念过祭文。

据他们说,庙的名字壮语称为“庙佬仆”,译成汉意是老太祖母庙。晚清时本乡文人韦丰华根据壮语音写成“罗波庙”庙名,叫人刻在石块上,然后镶嵌在庙门上方。庙的名字是从罗波潭而来,壮语称罗波潭为“棱佬仆”,棱,是水潭的意思。“佬仆”即是“罗波”的转音源。相传“特掘”的母亲死后,特掘将她母亲连棺材一起扛到此潭,用现今壮族的习俗在此潭中做安葬前的洗身,然后才扛到大明山上埋葬。以后,每年三月三特掘回来扫墓,也必须先到潭中洗澡干净,才上山扫墓。群众中传说,在潭的西岸,原来有一块平坦的天然石,壮语称为“娅迈石”,即是寡妇石,这是当年特掘给它母亲洗身的地方。传说中,特掘的母亲是个寡妇,无儿无女,无名无姓,后来收留特掘作儿子,这寡妇石实际上也就是龙母石。在此,“佬仆”即老太祖母无疑也是龙母的专称。文革中,有人破除迷信,将此石炸沉水中。因传说中特掘的母亲在此潭中洗身后安葬,群众使便将此潭称为棱佬仆,在潭边建庙祭她,又将庙取名为“庙佬仆”。至此可知,罗波庙实际上就是祭特掘母亲的庙转化而来。特掘原来是蛇的形像,后来因受汉族龙文化的影响,便称其为龙掘。有些文人将龙掘潭写成龙窟潭,“窟”与壮语“秃”的音更接近,在此不能将窟理解为窟窿之意;被访的村民还特别为此提示过我们。特掘从蛇升格为龙之后,其母亲也就是龙母,因此罗波庙实际上也就是龙母庙。

据上述老人们祖辈世代相传:罗波庙的主神位置原来是龙母的,旁边还有特掘的形像,后来将土司岑瑛作为主神,坐在正殿,旁边是龙母,龙母前面还有木雕的龙子特掘。所有的像都是泥塑的,唯独特掘是樟木雕刻而成。木制特掘形像主要是方便抬出去游神。从什么时候起岑瑛作为主神?当地没有人讲得清楚。但他们说:现在的神像布局是根据清朝光绪年间设制的,至少说明在清朝光绪年间,岑瑛就已取代龙母而坐上正殿位子,

现存的庙地面建筑系清朝光绪年所修,基本上保存完好,因此1988年武鸣县人民政府将罗波庙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老人们说,庙内的神像在民国初年就已遭到毁坏,民国后期又重祈新修复,文革中又被彻底毁坏。现在的神像是请广西横县的陈姓工匠来做的。陈姓工匠祖上在光绪年间被请来罗波庙做神像,民国末年修复神像也是请他们雕塑的,据言现在的陈姓工匠已经是早年雕塑罗波庙神像的第五代传人。

祭祀活动中龙母文化的核心地位

尽管岑瑛在庙中作为主神出现,但旧时传统的祭祀仪式活动中,岑瑛非但不被当作主神看待,甚至没有任何位子。人们求子拜龙母,祭天求雨拜特掘,没有说拜岑瑛的。

据陆某某老人说:旧时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日,都要举行祭拜龙母活动。九月九日只到庙内祭拜一天,比较简单,祭拜的目的是人们刚刚秋收完毕,大家来拜龙母,感谢她们母子俩的保佑。而三月三祭祀活动最隆重,是与歌圩结合在一起活动的。祭祀活动时间一般为三天,也有七天和十多天的。

三天祭祀是每年例行的祭祀,由万泉村、平地村、陆元村共同组织,据言罗波庙是这三个村的福地。三个村都是壮族,有几家是后来的汉族。共有1366户,人口5300人。祭庙时由三个村的人捐资买猪、羊、鸡来祭祀,还要请戏班来唱戏,戏班是按日收酬金的,一般只请三天。

七天和十多天祭的,是由私人另外出资。有些人家在因向龙母求子,年内生下贵子,家中又有钱,便捐钱作酬金留戏班续唱四天,加上公祭的三天,便成为七天。若有数人年内都喜得贵子,便一起合资续请戏班连唱十多天大戏。戏班子有南宁、武鸣或罗波圩、陆斡圩的,若钱多者也有请广东的戏班子。南宁、广东的戏班每天要3000元酬金,武鸣本地的戏班收2000元。一般都唱粤剧,内容有五关斩六将、穆桂英挂帅等,内容与庙祭无关,只是娱乐群众。然而,各地来的戏班子必先入庙祭拜过龙母而后才能登台唱戏。

每年三月三祭龙母活动,来参加者除上述三个村子处,武鸣境内乡镇,武鸣县城、南宁市等地都有人来,多者上万人,少者几千人。每到晚上,老年人,小孩子看戏,青年、中年男女则对唱山歌谈恋爱,从罗波潭一直到廖江河汇合处,全长1公里余,沿河两岸,布满了人,通霄达旦,全是对唱山歌的人,有些年轻人,连唱三天三夜,兴犹未尽。每年三月三的祭祀活动大致有三个阶段,即祭祀阶段、游神阶段、对唱山歌看戏阶段。这三个阶段都与特掘有关,而与岑瑛没有一点关联。

祭祀阶段。组织祭祀活动的有个村老组织,组织者由当地年纪大、有威信、有号召力的人担任。三月三日前三天,村老便传话给有关村寨,各派代表来开会商议祭祀事项,内容包括捐资、祭文、祭品、联系戏班等,一般来参加会议者都是甲长以上,约10人左右。如果有人年内生子或是其他喜事,想捐资请戏班续留的,也必须在开村老会期间提出申请,由村老会统筹安排。三月三日开始祭祀,其程序是:

1. 进庙祭拜,念祭文

由村老主持,上午10时左右,人们抬着猪头、水酒、五色糯米饭作为祭品,祭供在主神位前的供桌上。然后开始念祭文。念祭文者不一定是村老,一般是有文化的人,而且是有妻室有儿子的。1951年曾举行过隆重的祭祀活动,陆某某老人亲自参加了那次活动。当时他只有25岁,读过几年书,村老会推荐他念祭文。据他回忆,祭文的内容大至是:公特掘,今日我代表村民来供拜你,给你吃给你喝。去年我们村子人畜兴胜旺,五谷丰登,全靠你显灵保佑;有些年轻人不懂道理,对你没有礼貌,他们不知道你的母亲很辛苦,她无儿无女,收养你做儿子;你对母亲很孝顺,每年都回来扫墓;这些历史我们都讲给年轻人听,永远记住你的功德。我们还特别问陆祖光老人:祭文中有没有提到岑瑛保佑你们?他回答说:“特掘就是岑瑛,我们用岑瑛来顶((注:“代替”的意思)特掘,老古(注:“自古以来”的意思)祭文中都只讲特掘,没有讲岑瑛的。”看来岑瑛是什么人,当地群众是不知道的,估计是清朝时期,当地的官府文人将岑瑛硬塞进庙中作主神,并没有得到当地壮族群众的认可。

2 .游神

祭祀完毕开始游神。人们将木制的特掘从神坛上搬进专为其制做的轿子内,抬出庙外游潭、游村。很多人都争着抬轿子,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抬轿的机会。一般是去年得子今年又捐资多的人才有优先权抬轿。游神队伍非常浩大,特掘在前面,后面有十余面彩旗,有打鼓打锣的,还有吹唢呐的。先是环绕罗波潭走一圈,然后在潭的北岸小三山的地方停下。罗波潭四周是陡峭岩石,唯独此处有一个平缓土坡缺口向潭水方向延伸,前面大约3米远处就是龙母石,地形非常特殊。人们将乘有特掘大雕像的彩色轿放下,朝着龙母石的方向,又在地上摆煮熟的猪头、全鸡、果饼、五色糯米饭作为祭品,并焚香三束。鸣响一串炮竹。主持者对着龙母石叩首三下。嘴念咒语:希望龙母今年显神,保佑本土各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稔。念毕,众人向潭中扔糯米饭。在此祭祀约有20分钟后,游神队伍向西北过罗波街,再折向西南约2公里远的旧陆斡圩,沿途经过不少田峒。直至下午3时才转回到罗波庙。

3. 对唱山歌看戏阶段。

据老人们说,游神结来后,当天晚上就开始唱戏、对唱山歌。人们看戏、听唱山歌,“特掘”也要看戏、听唱山歌。因此游神结束后,人们并没有急于将“特掘”送回庙中归位神坛上,而是将它连轿子座落在戏台右前方的专门为特掘特制的神亭中,每日香火不断。唱戏多少日,特掘就在神亭中停留多少日,直至整个祭典活动结束,才将特掘抬回庙中。特掘在亭中驻留期间,不断有群众去祭拜它,希望它显灵保佑家人和睦安康。

从上述祭祀活动中可知,人们每年的祭庙活动中,根本没有岑瑛、关公、岳飞的名份。尽管上述历史人物都以神格的身分坐在神坛上,当地人却不接受、不认同他们,群众的心中只有龙母和特掘。

上图16:上林县塘红乡仙岩山“天地庙”所在示意图,小道崎岖登山艰难。众所周知,崇拜岩洞里的神,是比后来人工建庙更加原始的宗教信仰行为。

上图17:上林县塘红乡仙岩山天地庙前道公为考察组做的民俗表演。道教是后来才传人壮区的中原汉族创立的宗教;时至今日壮民仍不肯下山建观,和谐的将道教的元素与壮区最原始的岩洞崇拜信仰融合在一起。

上图18:考察组调查的上林县西燕街新建的民间庙宇。

上图19:师公在上林县西燕街的庙宇前做当地民俗表演《求雨》,内容与“乜特掘”求雨的功能有相似之处。

上图20:师公在上林县西燕街的庙宇前做当地民俗表演。表演内容反映了普通人民群众驱除邪恶祈求平安的愿望。

解读文人咏罗波庙诗中的龙母地位

晚清至民国年间,武鸣本地文人及外地来武鸣做官的文土,写有不少咏叹罗波庙的诗。诗文中几乎却都以龙母为主要题材,各自发表自已的看法,没有一首诗提到岑瑛。这进一步表明了罗波庙与坐在主神位的主神岑瑛无关。清道光七年任思恩知府的李彦章,曾到罗波庙拜祭过,庙前有他的题记,龙母石旁边的“小三山”也是他的手笔。现在的庙中挂有他的《咏龙窟潭》诗一首:

一壶天作九华开, 面面清潭印月来。

龙藏常时腾剑气, 螭肠何处选碑材。

云烟蒸蔚随神雨, 城郭荒唐托鬼才。

莫怪三山成缩本, 眼前真有海如杯。

旧武鸣县志中说到李彦章在任期间“创建阳明书院,增建西邕书院,修复惠泉义学,广积膏火之资聚生童长幼诵习其中,公余即步诣院讲贯不倦。”他还“移风易俗,显有成效。”①李彦章热衷移风易俗,如他认为壮族的歌圩活动是陋俗,布贴告示禁歌。当时有人唱歌讽刺他:“兰卿②太守真多事,谕禁花歌也枉然。” 李彦章在当地任知府职十七年,对于环大明山的特掘扫坟传说当然是有所了解的,但他认为是“城郭荒唐托鬼才”,是旁门左道,是陋俗,也当在革新之列。他企图用道教思想来感化当地壮族,因此在龙母石前的祭坛处题有“小三山”三字,诗文中也有“莫怪三山成缩本”句。所谓“三山”就是山东省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道教最景仰的神仙意境。在李彦章看来,与其传说罗波潭、罗波庙是特掘、佬仆变神成仙的地方,毋宁说其为蓬莱三山道家神仙意境。虽然本地壮族人不买他的账,仍然坚持自已的传统信仰,从中我们却可以从李彦章诗中得知罗波潭、罗波庙是以特掘、龙母而出名的。(①引自民国三年《武鸣县志·卷九》第25页《宦绩略》。②李彦章字兰卿。)

武鸣本地文人对李彦章的言行颇有微词,对他的“咏罗波潭”诗也多有指指点点。武鸣贡生韦丰华就是一个。他不但题了庙名,还写有一首《题罗波龙窟》,现在的庙中也挂有他的这首诗:

波光上接蔚蓝天, 壮阔文澜漾目前。

试问临流风雅客, 可曾即此悟源泉。

龙涎倾吐玉玲珑, 滚滚交流荡碧空。

健羡渔人常破浪, 清高消受一襟风。

溷迹尘埃没草莱, 名区洇似泪名才。

兰卿漫说多情种, 空爱三山策骑来。

漫天云雨护平岗, 宛在伊人水一方。

五百年来龙久卧, 草庐谁复雇南阳。

史书上记载韦丰华是罗波凤陵村人,世代书香。他的祖父韦有纲是举人,永宁州学正,父亲韦天宝是嘉庆二十五年进士,笃于理学,为人正直,深为乡里所重,方志称其“向义日勇,文章日醇”,赴任四川留住成都时因病逝去时才34岁,韦丰华就是在这年出生的。韦丰华虽有家学传统,但功名仕途不似乃父顺利。45岁才得一拔贡,接着进京应试,落拓潦倒而归。仕途不顺,却诗文功底笃厚,他著有《今是山房吟余琐记》流传至今,共有数百首诗文,多以广西地方的文化艺术为主,间及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和地方掌故,是本地著名的文人。他在《题罗波龙窟》诗中,对李彦章表示了极大的不满,而对特掘、龙母极尽赞美之词:

“龙涎倾吐玉玲珑, 滚滚交流荡碧空。”这是赞美特掘的诗句。他认为:罗波潭波光粼粼,碧水兰天,是龙涎倾吐的口水聚成,周围的岩石林木,奇异俊美,就像玉玲珑。这龙涎就是特掘的口水。传说中特掘送母亲上大明山埋葬之前,曾在此给母亲洗身,每年三月三给母亲扫墓前也先在这里洗澡净身,它腾空飞上大明山扫墓时,必然是风雨交加,雷鸣电闪,所以诗人说“滚滚交流荡碧空”。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群众传说特掘回来扫墓之日必是大风大雨的背景。

“漫天云雨护平岗, 宛在伊人水一方。”这句诗无疑就是赞美龙母的。诗人用典出于《诗经》名句。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将读者引往秋水岸边,原是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冰凉景色,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诗中主人公幻觉中遥遥望见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美不胜言,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诗人借《诗经》名典,想像着自己站在罗波潭的东岸,遥望着西岸的龙母石,宛若看见龙母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姿态婀娜,在水一方。“漫天云雨护平岗”形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这是农耕时代追求的美好境界。诗人之所以赞美龙母,是因为当地群众历史上习惯当她是一方的保护神,是诗人对龙母社会功能的高度评价。

“试问临流风雅客, 可曾即此悟源泉。”问的是外地来的风雅太守,你到了这里是不是走马观花,可曾深入感悟当地龙母的精神力量了吗?壮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共同缔造了龙母精神,这是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所在,你兰卿太守是不懂的。“兰卿漫说多情种, 空爱三山策骑来。”李彦章在罗波潭北岸岩石上题有“小三山”,这里是每年壮族游神时祭拜龙母的地方,题了“小三山”字就意味着叫人们不要再拜龙母了,罗波潭风景也改为小蓬莱仙岛算了。韦丰华对此意见最大,骂李彦章是“多情种”,不学无术,“空爱三山”,还骑在马上洋洋得意,不知道当地壮族群众对他是多么的讨厌。从韦丰华诗中,我们完全明白:罗波庙、罗波潭其本质的东西就是龙母文化。

还有一首诗是需要介绍的,因为诗中说到特掘由蛇而龙的衍变问题,这就是武鸣贡生黄景灏的《晓发陆斡遥望罗波龙窟》,诗文为四句七律:

雾锁云连望里微, 罗波龙窟是耶非?

藏身莫笑同蛇蛰, 会见一朝风雨飞。

特掘的故事到底有无?诗人感到非常困惑,说无则祖祖辈辈都流传着特掘的故事,而且生动逼真,它母亲出生的村名,特掘埋葬母亲的地方等都有具体的地点,不信也不行。特别是每年三月三期间,刮风下雨,天地昏暗,人们都认为是特掘回来扫墓引起的,能不信吗?若真有特掘,又为什么都没见过它的真面目呢?而且李彦章作为太守是本地最大的官,他说此事系荒唐,能不听他的话吗?是耶?非耶?诗人似乎认为:在地上爬行的是蛇,能腾空飞行的是龙。相信龙飞过天空时必有风雨相伴,这就是每年三月间多风雨的缘故。诗人是武鸣人,从小必常听乡亲讲特掘的故事,特掘小时是一条可怜的小蛇,被它的寡母收养,关爱备至,长大了,它来去无踪影,能布风下雨,是为神龙。诗中所说的都是罗波庙、罗波潭的故事。也是以龙母为主题。

前人咏罗波庙、罗波潭的诗,从我们在庙中看到的题诗和查阅的地方志以及近年编辑的《武鸣风景名胜荟萃》等书中还可以读到不少。阅之,但凡写罗波庙、罗波潭的诗,必定是以龙母故事为母题,而庙中岑瑛、关公、岳飞、神农、土地等神话故事,在诗中没有丝毫反映。由此看来上述诸神在庙中的地位是不被人注意的,除了本地群众没有承认他们,连官府文士也把它们忽略了。


上图21:民国三年的武鸣县志。

上图22:文人将庙前的龙掘潭写成龙窟潭,“窟”与壮语“秃”的音更接近。当地老人提示,在此不能将窟理解为窟窿之意。

上图23:清代的当地知府太守李彦章曾到罗波庙拜祭过,庙里有他的题诗,庙前龙母石旁边的“小三山”也是他的手笔。

上图24:罗波庙内张挂的十余幅文人题咏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15:48:4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地板
发表于 2006-1-17 01:32: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

(续上)

五、从壮区民间宗教信仰历史解读罗波庙的主神变化

按照当地的传说,罗波庙中的“乜特掘”原来是位居后殿主神位置的,但现在被放到了前殿左侧,如果从宗教历史的观点方法去发现和考究,这些现象就可以得到解释。笔者所在的文物普查组在环大明山周边的四县及邕宁县考察了多座乡村庙宇或古庙遗址,它们是马山县古零镇内敢屯的明山庙、上村县塘红乡石门村敢仙岩的天地庙、西燕乡西燕街的社神庙、武鸣县两江镇英俊村的感应庙、城厢镇夏黄村的起凤山庙、大同村娅垌庙遗址、宾阳县思陇乡的真武庙以及邕宁县的五圣宫等20余处。根据对当地村民的采访和老人的回忆,发现了这些庙宇的共同点:即这些庙宇的拜祭功能除了保佑平安丰收外,都离不开求雨、求生育,这些都与拜祭龙母的功能相似。庙中的女性神像在被访群众的口头述说中也离不开“娅朴”“达朴”“乜朴”“佬朴”这些壮语汉译为“老太婆”“老太祖”的称谓。根据这些称谓的挖掘,最后都发现带有“乜特掘”故事或强或弱的影子。在壮族地区,最早的时候,由于壮族原始初民受自然环境的生活压迫,对各种大自然现象的不能理解,产生了自然崇拜,萌芽了原始宗教信仰观念,对蛇的自然崇拜就是其中之一。宗教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积淀的产物,在人类文化诞生的初期,文化是一种情感与认识尚不分化的产物,形成的是情感与认识相混合的形态而出现宗教文化,并使宗教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壮族地区出现了对蛇的崇拜现象,并被详实的记载在古书籍上。另外,根据宗教人类学和宗教考古学的研究证明,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是在“灵魂”观念上产生的,由于人的肉体死亡,灵魂存在的观念产生了对死去祖先亡灵的崇拜;在广西桂林甄皮岩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发掘的人体骨骸中,有在骨骸上撒赤铁矿粉的现象;在武鸣马头挖掘的商周时期的人类墓葬中,出土有大量的陪葬品;这些都是远古壮族先民灵魂不灭的思想意识的具体反映,也是壮民族先民具有祖先崇拜意识的考古实物证明。汉古籍记载,古代壮族地区气候炎热,河流众多,有渔猎的良好条件,壮民族在进入稻作民族以前“陆事寡而水事众”,常与蟒蛇、鳄鱼在水中争夺食物相遇斗争,于是纹身以求其认为是同类不受伤害,并产生崇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种崇拜延续至今,并且在武鸣县两江镇龙英村旧龙母屯的旧庙遗址旁找到了蛇崇拜的的实物证据。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说:“西粤土司,凡蚺蛇过三十丈皆称龙。” ③反映了壮人对蛇的观察素有大者为龙,小者称蛇的习惯。古代壮人将自己崇拜的大蛇称为龙后,与崇拜祖先女祖的信念揉合在一起,于是出现了龙母的故事。所以“乜特掘”的传说反映的是壮族先民对母氏社会时期氏族祖先“佬朴”(太祖婆、女王)的崇拜,这种崇拜给后来的壮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并进行了人格神化。对蛇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在壮族地区是壮人从远古以来很普遍的信仰观念,因此在壮族地区特别是环大明山地区庙宇中的神话故事中均不约而同的一致性反映出这种信仰观念就不足为奇了。(③(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03页。)

上图25:数千年的古代壮族龙母文化,所遗留在壮乡的图腾反映仍然保留至今。

上图26:马山县古零镇内敢屯的“明山庙”。

上图27:马山县古零镇内敢屯“明山庙”内供奉的神牌。

上图28:马山县古零镇内敢屯“明山庙”遗留的古碑上记载的“七娘”,传说就是纪念“娅布”的汉化说法。

根据考古资料,1985年在大明山脚下的武鸣县马头镇发现了壮族地区商周时期的大量居民墓葬和墓葬中有各个不同阶层使用的器物,足以证明了该处是骆越时期壮人大聚居形成的文化发达区域——都市。我们知道,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才能最早出现各种不同的社会进步的文化现象形成;其中包括在只有人口大量聚众后的条件下,通过语言的广泛交流传播,才能出现的根据自然宗教信仰遗留影响和改造后形成的口头神话传说。由此有理由推断,环大明山地区发现了壮族最早的秦前部族大聚居形成的文化高度发达区域,最早出现有关壮族龙母文化的信息起源于环大明山地区。

壮族地区的传统信仰普遍存在的是民间宗教。在社会从自然宗教发展到人为宗教的阶段,壮族地区也不可避免的流入了敬奉一神的外来人为宗教,如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在壮族地区,地方官府和文人最早接受汉文化流入的影响,最先接受外来宗教,他们根据政治和功利的需要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优势,自然而然会将外来的人为宗教强加到当地的传统信仰中去。这使壮人在“多神崇拜”,“万物有灵”的信仰基础上同时又掺杂了佛教、道教的某些内容,形成了有别于自然宗教和人为宗教之间的民间宗教。壮人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字,造成了壮族地区的庙长期以来皆无汉姓汉名,崇拜与祭祀的神像只凭口头传说没有明确的形像。因此现在庙宇及最早的神像的名字多是社会强势官府及文人根据壮语的音译所起,或者就完全摈弃原来的含义,直接从外来人为宗教上任意嫁接。上述晚清文人韦丰华将“庙佬朴”改名为“罗波庙”,就是明显的一例。外来人为宗教的影响还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不断的排挤壮族民间宗教的主神位置:在统治阶级追崇道教的时代,会在庙中挤进玉皇大帝及其他偶像占据神位,或将庙取名为“真武庙”、“感应庙”。在社会上盛行佛教的时期,观音、罗汉又不断的挤进庙里,占据壮人信仰的领域。在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忠君的儒教思想占据社会意识形态统治地位高潮的时候,关公、岳飞也挤进庙里面来。邕宁县城的“蒲庙”,壮音汉译即是“婆庙”,原是壮人祭祀太祖婆的庙宇,至今本地人使用汉语都仍称之为“老太婆庙”,讲述老太婆的故事。该庙却取名“五圣宫”,主神摆上了道教的北帝塑像,“天后”、“伏波”“三界”诸神各有其位;龙母“蒲神”反而位居角落,就是最显著的例子。岑瑛身为壮人,又是取名带有明显忠君思想的“思恩军民府”土司,历史上在当地管辖的范围很广,政治影响很大,故不难理解清朝的流官官府会利用他的壮族身份和过去忠君的统治威严,将他抬进庙中去亲和壮民和震慑群众,达到利用宗教辅助政治的目的。纵观这些历史上外来人为宗教对壮族地区的社会影响,就会理解罗波庙中的村民所说的“乜特掘”原来放在主神的位置,后来为什么被不断排挤让位的原因了。


上图29:邕宁县城的“蒲庙”,壮音汉译即是“婆庙”,原是壮人祭祀太祖婆的庙宇,至今本地人使用汉语都仍称之为“太婆庙”,讲述老太婆的故事。该庙却取名“五圣宫”。图为宣传板报部分文章内容和“五圣宫”前景。

上图30:邕宁县城的“蒲庙”,壮音汉译即是“婆庙”。该庙现被改名为“五圣宫”,北帝坐上了主神的位置。

上图31:邕宁县城的“蒲庙”,壮音汉译即是“太婆庙”该庙现被改名为“五圣宫”,“太婆”虽然后来被尊称为“龙母”,但在庙中却被排挤到了侧位。

上图32:考察组调查的上林县城郊的通津庙,据说最早是纪念当地古老传说故事中壮族英雄“莫一大王”的庙,现已成为佛堂。

上图33:上林县城郊的通津庙,原是纪念壮族“莫一大王”的庙,现庙的广场竖立起大佛。

六、从古代文化遗存碎片解读壮族龙母文化是西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源头

解读以罗波庙为代表的环大明山地区的龙母文化现象碎片,挖掘其内涵,可以推测壮族龙母文化是西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源头。在环大明山地区,尽管有些村民群众不认识龙母的名称,或者对龙母的名称知晓而朦胧,但“乜特掘”的文化氛围却极其浓厚。他们大量传说“乜特掘”的故事,以村庄是“乜特掘”的故乡为荣。虽然环大明山地区的诸多庙宇没有以龙母庙的名字直接相称,但并没有能掩盖住群众活动中展示的龙母文化内涵,他们按照壮族上千年的传统习俗,祭拜“乜特掘”求子;抬“特掘”游田峒求雨。在这里,环大明山地区的壮族群众追崇了最古老的自然崇拜,无意间流露出远古先民信仰的历史痕迹,显示了龙母文化的根源所在。在壮族地区,姆六甲、花婆(佬朴、花王圣母)、乜特掘都是对母系社会祖先的崇拜,因此可视为壮族同一女神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异称。壮人在环大明山地区对祖先女神的崇拜,突出体现在对“乜特掘”的崇拜上,并由此形了神话传说。这一神话传说,通过西江流域的源头向下游传播,经梧州地区到达广东一带,又传播至更远的地方。受汉龙文化的影响,特掘在汉族地区被称为龙子,乜特掘被称为龙母,其故事被载为文字。以后这些文字通过汉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回到壮区,使壮人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了龙母和龙母文化。西江流域下游的龙母文化,许多相似于“乜特掘”的文化现象,如相同的寡妇养小蛇的故事,壮族抢花炮的习俗等。在文化基因上,许多人名、地名和故事传说谐音于壮话语音,或者用壮音解释才能理解。上千年来民族宗教信仰的历史演变,不仅仅是在罗波庙个例的文化遗存碎片中得到了体现,纵观龙母崇拜文化在大明山地区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乡村和群众之中,这一现象在西江流域下游和其他地方是罕见的。因此考虑西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根源在上游的壮族地区,是有理由的。(完)

索引:前章的《左右江红水河田野调查手记之一、二、三、四》,可参见网页: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12128&star=5&pa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5#
发表于 2006-1-17 13:25:00 |只看该作者
向楼主致敬!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

听众

9095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9-11-5
注册时间
2003-9-29
6#
发表于 2006-1-17 15:57:00 |只看该作者
佛教已进攻本土宗教,是喜是忧,各位....

举步朝金阙,飞身谒帝京。 天外琳琅响,齐举步虚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19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6-3-29
注册时间
2005-9-30
7#
发表于 2006-1-17 22:01: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7-4-9
注册时间
2004-4-19
8#
发表于 2006-1-21 12:45:00 |只看该作者
好多珍贵信息哦。我以前都不知道呢。

向布洛陀祈祷!!向侬智高致敬!!向傣僚勇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737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7-4-8
注册时间
2005-1-27
9#
发表于 2006-4-5 13:2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知道的还真多

我在武鸣都不知道武鸣有这些

不过

武鸣的太平葛阳村也有一个这样的更旧的庙```

就不知道是不是佛庙咯!


武鸣灵犀湖底的水鬼 [img]http://www.gxwmbbs.com/UploadFile/2005-2/2005220112621389.gif[/img] 灵犀水鬼※→主页http://gxwm11-22.anyp.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0

听众

6098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11-20
注册时间
2003-4-27
10#
发表于 2006-4-7 14:06:00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

难能可贵!!!不容易呢,这要作很久调查才能作出来

希望继续。。。


陈洲 广东广大律师事务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1#
发表于 2006-4-8 11:39:00 |只看该作者
让人看到了壮族庙宇及宗教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2#
发表于 2006-4-27 07:44:00 |只看该作者
写得具体,好帖。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21:42 , Processed in 0.188535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