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唱得老外夸,引来洋人跟着学。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理查德·哈帕斯帕于1989年至1997年八年间,三次远渡重洋从美国专程到广西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向该校教师覃祥周学习壮文、学唱山歌。记者获悉,这位吸引洋人不远万里奔赴壮乡的山歌王就是现任广西《三月三》杂志副总编覃祥周先生。近日,携着新年的喜气,记者走进了《三月三》杂志社的大门。
昨夜梦见牡丹开,
晓得记者今天来;
没有好酒来招待,
敬杯开水当茅台。
一首即兴的迎客歌吟得记者既意外又惊喜。眼前这位憨厚敦实、目光炯炯的汉子,手捧茶杯,不卑不亢,谦恭热情地表达着壮族人特有的迎来送往的礼仪。
也许,正是这份从容和自信,使他打动了很多人,也使他传唱的壮语山歌像长上了翅膀飞向世界各地。
是一位老人的激情点燃了覃祥周传唱的热情,使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壮族歌谣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那是1986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在南宁接见巴马民族师范学校赴邕见习的师生,原中顾委委员覃应机同志出席了座谈会。在100多人的座谈会上,当时年仅23岁的覃祥周即兴编唱了《老红军思念家乡》的壮语山歌,令在场的覃应机老人格外激动,他把覃祥周叫到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唱得好啊,你让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代!我们壮族山歌就有这种独特的魅力,你一定要把我们的山歌传向全世界。”一语惊醒梦中人,老人的话语造就了一个时代新歌王。
覃祥周出生在山歌可以当饭吃的东兰县,母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歌师,从懂事时候起,只要知道哪里有山歌会,他就随着爱唱歌的叔伯们去赶歌会。从小到大,有歌必听,到场必唱,他唱的山歌比他说的话还多。他的夫人就是他用山歌唱来的,在当地传为佳话。因为爱唱山歌,而且唱得好,加上后来拜覃承勤、韦树文等名歌手为师,他如猛虎添翼,成了当地有名的山歌王。他的山歌不知被多少山歌爱好者录成磁带,在桂西北的山山水水间传扬着。
尽管后来学会了壮文,也当了师范学校的壮文教师,但他一直只是把唱山歌当作个人的爱好。听了覃应机老人一番话,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思。“会唱壮语山歌的文化人凤毛麟角。作为一名壮族知识分子,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的壮语山歌传出去。”十几年来,他深入壮乡村寨,搜集整理数以万计的壮族山歌,长期从事壮语山歌的研究、创作和翻译工作。只要有空,他就到民间去“显嗓子”,与民间歌师歌手对唱,还多次担任河池或广西大型歌会比赛的歌师、翻译或评委,以出色的编、唱、译,赢得了“广西山歌王”的美誉。
1989年3月的一天,正在带学生在外实习的覃祥周突然接到学校的紧急电话,要他赶回学校接受辅导从美国加州大学来的教授理查德·哈帕斯帕学壮文的教学任务!这让当时26岁的覃祥周既惊又喜。当这位金发碧眼、年近50的洋教授站在自己的面前时,覃祥周突然醒悟:这正是把壮族文化传向世界的最好途径。一个尽心地教,一个潜心地学,8年间师徒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理查德第三次再来到壮乡学习时,他已经能较熟练地用壮语与村民们交谈、用壮文记录许多动听的山歌。有一次他与覃祥周下乡归来,在岩滩至巴马的船上,理查德与村民们对起了山歌,立即轰动了乡村。覃祥周面向青山,欣慰地笑了:8年的努力,终于让壮语山歌插上了翅膀!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壮语山歌的魅力,爱唱歌的覃祥周几乎是有请必唱,有会必歌。他已经记不清自己究竟在多少个地方因为演唱山歌而成为会议的“明星”了。
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1年4月,在香港举行的民族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中,覃祥周以一首壮族敬酒歌轰动了港城。唱完壮语唱英语,现编现译,激情飞扬,与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民间文艺家都惊叹壮语山歌的感染力。香港文艺家协会会长王一桃先生走向前台,搂抱着覃祥周,竖起大拇指说道:“了不起,了不起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及《中国民族报》浓墨重彩描绘了他在香港传唱山歌的感人场面,并称他为“壮族诗人”。此外,覃祥周还把壮语山歌唱到北京、新疆、内蒙古等地和俄罗斯、越南等国。就在半个月前,2005年12月23日,在“濒危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锦芳教授还指名覃祥周为来自全国14个省市及美国、越南、新加坡、日本等国专家学者演唱壮族敬酒山歌。覃祥周激情的现编现唱,感染了在场的人,日本京都大学副教授中西裕树先生激动得要当场拜师,并要求与覃祥周交换家庭照片,结为亲情般的师徒关系。
2002年4月2日至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行11人到我区巴马县盘阳河畔现场录下了覃祥周与他的歌友陈福堂、覃波等人在河边用壮语演唱的山歌,并制成碟片在法国巴黎向全世界播放,至此,覃祥周和他的壮语山歌开天辟地头一回堂堂正正地走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殿堂。
2003年,覃祥周以出色的壮文专家及山歌王的身份调任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由他主要负责的壮文版《三月三》有着丰富的壮文知识和许多动人的壮文山歌。
2004年12月,来自非洲加纳的语言学博士博艾登看到壮文版《三月三》后,爱不释手,当即预订了2005年至2009年的《三月三》杂志,留下邮寄地址并交完了全款。
“山歌唱了几十年,唯有今日最新鲜;壮乡大地春光好,山歌越唱心越甜。”回想自己多年的执著与艰辛,覃祥周用这首现编的歌谣概括自己的心境。
他用山歌展示了壮民族的风采,用山歌丰富了壮民族的精神。
广西日报记者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