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红河浪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美国教授看壮族——美国富尔曼大学副教授白荷婷访谈录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21#
发表于 2006-2-8 17:43:00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壮族原本就是一个与汉族不同的民族。
解放后的民族识别只不过是使这个事实更加广为人知而已,而这种甄别工作实际上从1930年代徐松石等学者的研究就开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2#
发表于 2006-2-8 18:03:00 |只看该作者

所謂民族的認同,與及外間承認與否,還要看自己耶,當初共產黨承認客家族,不過後來客家人又重回漢人懷抱,並以中原正宗自居耶。

漢人的所謂民系,根本也是不同民族耶,比烏克蘭人跟俄羅斯人的差別更大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

听众

470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3-6-24
注册时间
2006-2-2
23#
发表于 2006-2-12 16:40:00 |只看该作者

呵呵~学者在所谓create过程的不同阶段起的各种作用不可小觑

他们有时是在政府这边的,像民族识别阶段;但有时又未必,比如像现在受过欧风美雨熏陶的一些学者

在制造族别及族别意识这个话题上,讨论本族及外族学者在其中的活动和思考、所做的取舍,也许比讨论壮族是否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更有意思

白荷婷起的这个书名反映了欧美一部分人类学者对民族形成的问题建立的一派看法:即民族是人为构建的“想象的共同体”(这本名著就不用在这说了吧),构建民族的,实质上是包括国家、学者、利益驱动者及受这些力量驱使的普通民众等等力量,民族不是一个实有的存在,而是这些力量通过种种想象形成的认同而建构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至今仍有争论。这一观点描述的也许只是多元的文化模式和多元的民族建构方式之中的一种——而且是从以西方为中心的立场做的考察与思考(也许白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于此立场,这是无可厚非的)。小可觉得,从学术上说(而非从国家政治上)我们今天所置身其中的壮族也许在某种程度上确是被建构起来的。但这构建过程仍然是建立在凝聚这个民族的语言、历史、信仰及艺术等等独有特征,且民众基础深厚的认同上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和学者联手,牵动民众的力量建构壮族过程中,舍弃了哪些原本不应或不必舍弃的东西?是否重造或臆造了什么阻碍这个民族的进程的东西?构建了哪些推动或削弱民族认同的东西呢?在下觉得,这也许才是我们就此书重新思考的出发点:它应该启发我们在认识壮族这个“共同体”时,关注更多从前我们尚未有足够关注——而西方学者又已研究到的东西,并做出自己的回应,发出自己的声音。有时“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不清的东西,就是需要我们跳出原来的框架体系,做新的考察与思考,才能识出“庐山真面目”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2 17:03: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4#
发表于 2006-2-13 11:37:00 |只看该作者
還是中國共產黨偉大耶,看歐洲的所謂民主國家耶,西班牙及法國對待巴斯克人;希臘對待馬其頓人;整個歐洲對待吉普賽人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1-23
注册时间
2003-4-24
25#
发表于 2006-5-10 01:15:00 |只看该作者
感觉她的研究更多的是学术角度。

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日。心怀宽恕,视怒如敌,则能无事长久。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责人不如责己。不及胜于过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16 21:50 , Processed in 0.129214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