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701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2005-12-07晚8时天保壮剧团将在广西德保县人民礼堂举行壮剧专场表演

[复制链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1:3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公告]天保壮剧团将在广西德保县人民礼堂举行壮剧专场表演

2005年12月7日晚上八点整,天保壮剧团将在广西德保县人民礼堂隆重举行一场壮剧专场表演,这是南路壮剧的故乡德保县的一场壮剧盛会,将给观众上演从经典戏目《打鱼杀家》到富有时代性的《二十八天》、《Mehdeen Gin Kavas》、《Ges Lom》等,届时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喜闻乐见的南路壮剧艺术,还可以欣赏到高水准的大型壮剧乐团伴奏。欢迎各界人士前往观摩欣赏。


天保壮剧团于2005春节德保靖西贝侬歌会上的大型壮剧器乐合奏表演


2005-12-04晚的排练现场





小档案:《南路壮剧与德保》

壮剧,是中国少数民族剧种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是一个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剧种。

壮剧是壮族戏曲剧种的统称,其中包括广西的南路壮剧、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和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壮剧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并受到汉族戏曲和其他民间艺术的影响。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壮剧的演出。南路壮剧源自广西德保县的民间歌舞和马隘土戏,与靖西县木偶戏的唱腔合流之后最终形成,并流行于德保、靖西、那坡、大新、天等、田东、田阳等县的壮语南部方言区,以及越南北部高平省、谅山省的岱侬族聚居区,形成了从音乐唱腔、表演风格、舞美服装等别具一格的民族大戏。

南路壮剧因受提线木偶戏的影响,起初为唱、做分开的“双簧式”表演形式,后来逐渐发展为唱、做合并的一般戏曲表演。由于演唱中多用“呀哈嗨”为衬腔,又叫做“呀哈戏”。主要唱腔有慢板类的“平板”、“叹调”,中板类的“采花”、“喜调”,快板类的“快喜调”、“高腔”,以及散板类的“哭调”、“寒调”、“诗调”等。唱腔多达160个曲牌。伴奏乐器以壮民族特有的马骨胡、土胡、月琴为“三大件”,并配以牛角胡、二胡、扬琴、三弦、鼓、锣、铩、木鱼等。

南路壮剧在广西德保县、靖西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51年3月,曾经参加过广西学生军的林中鹤领头组建了“东安街业余演剧团”,利用当地木偶戏的音乐唱腔,改编了当时在北方老区流行的《王贵与李香香》等剧目,获得的巨大的成功,一些剧中的唱段也在群众中流行传唱,很受欢迎。在演出成功的鼓舞下,该团又推出《白蛇传》、《血泪仇》和《梁山泊与祝英台》等剧目。

1954年,县文化科领导安东街业余演剧团根据壮族民间传说,创作了壮剧《宝葫芦》。当时,专门调用木偶戏艺人赵孟伯老师傅加盟,参加剧本修改和演出。赵孟伯老师傅是一个眼睛不方便的艺人,但是他的唱功和演技很好,同时也是一位编剧能手。同年,桂西壮族自治州群众业余文艺会演,德保的节目《宝葫芦》和《捞虾舞》获得了优秀节目奖。(《宝葫芦》剧本由莎红、龙辛翻译整理;《捞虾舞》由黄小曼、张润增协排)

1955年,以该节目为核心,组成了由广西音乐工作室主任满谦子任领队的广西代表队赴京参加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当时主要演员是:张琴音、赵孟伯、农正丰、黄炳兴)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欧阳予倩也邀请广西代表队到中戏小礼堂进行演出。这次会演,源自德保的《宝葫芦》、《捞虾舞》都获得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的优秀节目奖。

壮剧上京会演获奖的消息传回广西、传回壮剧发源地的德保,人们都非常兴奋,少数民族艺术能到北京登大雅之堂,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美,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这一切,使得壮族艺术家们十分激动。同时,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955年5月25日,德保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化科宣布正式成立德保壮剧团,由赵孟伯、农正丰、张琴音担任副团长(团长暂缺)。1957年,百色地区文化科在德保召开南、北路壮戏老艺人座谈会,交流传统剧目和表演风格探讨壮剧发展与壮剧演出队伍的建设问题。

1957年8月,百色地区文化科决定以德保壮剧团为基础,合并靖西壮剧团,新的名称是《南天壮剧团》。后来又改称为《靖德壮剧团》,过了不久,还是改回来叫《德保壮剧团》。团里的骨干成员新增了木偶戏艺人黄灯炜,他更是多才多艺,能编能演。

1958年3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由黄灯炜改编、蓝鸿恩、侯枫、周游整理翻译、滕泱凡导演的壮剧《红铜鼓》在自治区首府南宁献演,引起很大的轰动。(该剧的剧本在1982年全国少数民族剧本评选时获三等奖。)1958年8月,德保壮剧团改制为地方国营。

1958年底,为了发展壮族民族文化,自治区文化局派出滕泱凡到德保,就德保壮剧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安排。1959年2月,德保壮剧团特别从隆林招收了5名演员,连同本团的全体人员共44人,在南宁的广西文艺干部学校进行了接近1年的培训。

1960年2月,百色地区宣传部和广西自治区文化剧为德保壮剧团升了一级,在德保壮剧团的基础上,成立右江壮剧团,直属百色地区文化局领导。地区领导调了田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农天德担任右江壮剧团的团长,赵孟伯、农正丰、张琴音仍然担任副团长。

1961年,右江壮剧团在自治区文化局的支持下,加强了作曲、导演、编剧、舞美等艺术骨干力量,壮剧艺术发展随之进入了新的时代。大型壮剧《百鸟衣》就在当地演出了300多场,还为苏联专家、国家文联参观团作了专场演出。《民族画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戏剧报》和《广西日报》都发表了评论和剧照。其他的移植剧目《洪湖赤卫队》、《半把剪刀》、《夺印》等,也得到了好评。

1964年,壮剧《水轮泵之歌》出台,参加了自治区现代剧观摩汇演。中唱公司还出了唱片。1965年,右江壮剧团调进南宁,进行了整顿提高,在广西各地招收了一大批学员,并由广西京剧团、广西歌舞团、广西戏曲学校、广西艺术学院借调了基本功、身段、声乐、文艺理论教师,对原来的右江壮剧团和新学员进行教育培训。

1965年8月,自治区有关领导正式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成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成立30多年来,努力开掘本民族的文化宝藏,注重继承与创新,先后创作演出了《宝葫芦》、《百鸟衣》、《外乡来的情人》、《红铜鼓传奇》、《瓦氏夫人》、《金花银花》、《羽人梦》、《月满桂花江》、《醉洒英雄》、《歌王》等传统和现代剧目,多次获国家及自治区奖励,4次代表广西参加全国重大的艺术活动。特别是大型风情壮剧《歌王》,以其瑰丽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团结的积极主题,荣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化大奖及多项文化单项奖、’97曹禺戏剧文学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7 14:43:50编辑过]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461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05-12-28
注册时间
2005-8-19
沙发
发表于 2005-12-6 06:45:00 |只看该作者

沙发~~~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461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05-12-28
注册时间
2005-8-19
板凳
发表于 2005-12-6 06:48:00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听听,可惜每回都不在家,时间对不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223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0-8-29
注册时间
2005-11-14
地板
发表于 2005-12-6 14:11:00 |只看该作者

喜讯啊。我虽然没有看过他们的正式演出,但也听说天保壮剧团的成员不少都是80年代德保文艺第二次全盛期的县文艺队、县壮剧团成员,特别是乐队和编剧方面在现在的德保来说是首屈一指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德保陷入了文艺萧条的低谷,壮剧艺术遭遇重创,乐队、编剧、演员队伍全都流落到各地和各行各业,县壮剧团可以说是濒临全军覆没的尴尬境地。90年代末以来德保很多人都想重振壮剧艺术,各街道、村屯甚至县里有关部门都纷纷组织壮剧队伍,但均没有办法组织到理想的乐队队伍和有水平的编剧,各壮剧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根本不能与50、60、80年代文艺全盛期的当年相提并论。90年代末,在政府安排下,德保县、靖西县、田林县三县的壮剧团,都到各自的高中里去挑选了很多年轻人队伍,派到南宁的广西壮剧团去“培训”,结果由于在南宁这种没有壮剧生存土壤的城市里没落已久,广西壮剧团早就徒有虚名,壮剧语言早就改用汉语方言桂柳话,壮剧唱腔全都改用各种汉剧唱腔,三县都是是吃力不讨好,培训回来的学员都学了一身废功,到任何地方去表演都会换来一片骂声。

对于壮剧来说,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乐队,没有壮剧乐队,壮剧也就无可依托,其次就是编剧,没有好的编剧,壮剧也就无法赢得观众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以原来80年代的县壮剧团的部分成员为主干的退休人员队伍宣告成立天保业余壮剧团,从乐队到编剧甚至演员,都是具有专业素养的,名称虽然冠上“业余”二字但却肩负着一个专业的职责,那就是如何把真正的壮剧艺术重新振作起来,这些年来他们经常到各乡镇去表演,努力传播着真正的壮剧艺术,得到一致的好评。现在天保壮剧团终于将“业余”二字去掉,并准备于明天晚上在县人民礼堂举行专场表演,可见他们早已经赢得了大众的认可。

我衷心预祝天保壮剧团的专场表演能够获得成功,为德保重振南路壮剧雄风开一个好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6 14:14:30编辑过]

岑公天保,望重德高;迁府振邦,武略文韬;马隘立祠,流芳当朝;庇护子孙,文兴人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9-2-22
注册时间
2004-11-16
5#
发表于 2005-12-6 20:10:00 |只看该作者
振奋人心的消息!遗憾的是不能亲临现场观摩学习,在此预祝各位艺术家演出成功!

同名专辑地址:http://www.rauz.net.cn/engtojrauz/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听众

2628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09-7-16
注册时间
2005-3-15
6#
发表于 2005-12-6 20:39:00 |只看该作者

我不僅要參加,還要幫忙拍攝呢。

曾幾何時我從看台灣的歌仔戲轉看靖西德保的南路壯劇。

我很懷念小時後每逢廟會成群結隊去看野台戲的情景,台灣的廟會經常會請戲班子來演戲籌神,在廟前的廣場,搭起戲台,請歌仔戲班或者布袋戲班來演戲。現在歌仔戲與布袋戲都已經可以在國家劇院與大銀幕演出,這表示台灣當局已經懂得尊重與發揚本土文化,不過這段路走得很辛苦,聽說以前歌仔戲在電視上演出還得用國語呢。

第一次看天保壯劇團的演出是今年三月,在足榮鄉的巴明小學,那時候對壯劇是一點概念也沒有,更聽不懂大部分的台詞。不過那晚的戲劇效果很好,我注意到觀眾很開心的。尤其是很多老婆婆們,笑得嘴巴合不攏,我想這比她們在家裡看一點都聽不懂得電視劇有趣多了。這陣子透過網站,也透過跟劇團一些成員的接觸,了解壯劇的一些樂器與曲牌。

從鄉裡面一個小學的升旗台到縣裡面的人民禮堂,也費了一番功夫,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見到南路壯劇在南寧或者其他的城市與國家演出。大家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2

听众

441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8-31
注册时间
2004-7-14
7#
发表于 2005-12-6 22:14:00 |只看该作者

天保武士:我衷心预祝天保壮剧团的专场表演能够获得成功,为德保重振南路壮剧雄风开一个好头!”

螞蟻:第一次看天保壯劇團的演出是今年三月,在足榮鄉的巴明小學,那時候對壯劇是一點概念也沒有,更聽不懂大部分的台詞。不過那晚的戲劇效果很好,我注意到觀眾很開心的。尤其是很多老婆婆們,笑得嘴巴合不攏,我想這比她們在家裡看一點都聽不懂得電視劇有趣多了。這陣子透過網站,也透過跟劇團一些成員的接觸,了解壯劇的一些樂器與曲牌。

從鄉裡面一個小學的升旗台到縣裡面的人民禮堂,也費了一番功夫,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見到南路壯劇在南寧或者其他的城市與國家演出。大家加油。”

衷心预祝天保壮剧团专场表演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0

听众

9397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1-16
注册时间
2003-11-11
8#
发表于 2005-12-6 23:50:00 |只看该作者
很好.希望过后蚂蚁贝侬能够上传一些影像到家园给大家欣赏。

发展僚语流行歌曲,推动僚族语言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0

听众

8472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6
注册时间
2009-2-25
9#
发表于 2005-12-7 07:53:00 |只看该作者

我第一次接触壮剧,是在2003年访问何仕雄老人(已仙游)的时候,他给我讲壮剧、山歌等民间艺术,还不时哼出小段来演示,那刻我的确感到有点意外:原来小县城里竟然藏着那么好的艺术文化啊!

刚开始听壮剧和山歌时的确会感到很闷,因为听不懂,但仔细听了后才感到其中的奥妙,我从香港过来,壮语学来学去还是烂得要命,但即使是透过朋友的翻译,我也能感到表面单调的壮剧山歌背后的威力,就是文词的高度文学性、艺术性,用典比喻极为考妙,难怪民间大众听到悲惨的情节时会哭,听到诙谐的对话会抱腹大笑。

这令我想起,在听西洋古典音乐、以至我国的京剧、粤剧等,有哪个不是刚听时感到沈闷,听多了却爱不释手、如痴如醉?

现代流行音乐多只讲求一剎那的刺激和快感,只有极少可以达到文学性的境界,因此一般人年轻时爱听,长大了就慢慢不听了,但戏典不一样,由于内容有高度的艺术性,虽然「入门」要一段时间,但一旦爱上了,这爱好就可以保持一生一世,可以再三玩味,可以不断有新的体会。因此流行的戏典往往可以流行数百年而不衰,而「流行乐」却顶多流行一年就不见了。(当然也有可以一直流行下去的「经典」流行曲,但只是极少数)。

现在内地很流行一种看法,认为这些文化财富没价值、老土、落后,这是一种很肤浅的看法。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其实这道理很简单,一个德保年青人离开故乡去珠三角打工,之后他还会惦记着德保吗?如果他对德保一点感情都没有的,很可能他去到广州深圳后,就巴不得把自己来自德保的身份脱掉,不再承认自己来自德保,也不会再关心家乡的发展。但如果他是对德保充满感情的,那么即使他走得再远,他也会回馈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

在香港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华人首富李嘉诚,他坐拥1000亿港元资产,基本上他的时间是极宝贵的,要用来看紧业务发展。可是,即使是那么宝贵的时间里,他依然抽出大量的时间,回他的家乡潮州汕头,一手建立全国重点的汕头大学,及大量的中学、小学、图书馆、桥、路,回馈家乡不遗余力。其实这不难解释,他至今依然喜欢听潮州戏、吃潮州粥、讲潮州话,他以自己来自潮州而自豪,因此即使他十岁多已离开家乡,基本上大半生都在香港生活,现在已经飞凤腾达,还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

当然李嘉诚是较极端的例子,但即使没有成为暴富,如果到珠三角打工生活的德保青年多寄一点钱回家、多回来走走看看,也许未来有机会给家乡带来引资发展的机会,也许只是建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一点一滴加起来,力量也是惊人的。

那么,令外出打工的青年保持忠于家乡的力量是甚么?难道是生活水平吗?肯定不是,珠三角比德保富有多了。难道是铝土矿吗?肯定不是,珠三角的工厂比这大多了。难道是德保的菜甜米香吗?也不是,在深圳的超市里,可以买到全世界最好的食物。说到最后,是甚么令游子保持对家乡的忠诚?肯定就是家乡的文化、语言、习俗。也许最后令他们惦记着家乡的,是悦耳的德保壮语,是过年时的巡游舞大象,是小时候跟奶奶听壮剧,是每天在公园里听大人们对歌,是三月三回去扫墓,是中秋节的祭月娘。假如有两个德保年青人,文化水平一样、赚的钱也一样多,但一个懂山歌、懂德保话,另一个不懂山歌,也不懂德保话,你猜哪一个会更愿意回馈家乡?

因此,保持文化财富的传承,事实上就是保持人们对家乡的忠诚;保持对家乡的忠诚,事实上就是保持社会的长期持继发展。

否则,一批又一批辛苦培养起来的人材都流失出去打工,整个县最好的人材都走了,如果他们不会回馈,德保的发展又从何谈起?

因此,保持文化财富的传承,事实上是本小利大的投资。比投资铝土矿回报更高。

文化传继和社会发展间的必然关系,很多地区很早已经注意到。其中最明显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于七十年代前积极推动英语,结果令汉语在当地急剧衰亡。到了七十年代,李光耀政府突然意识到,新加坡的华人改说了英语后,他们连中华文化都忘得一乾二净了,却又学不会西方的经典文化,结果是社会道德问题严重、人民缺乏内涵,年青人大批移居西方国家对新加坡一点留恋都没有。因此,自八十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开始强迫三大民族(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在中小学要学习自己的母语,不准只用英文。到了大学,所有华人学生不论是甚么专业都必须学习中国戏曲一年(潮州戏、粤剧、京剧),是必修科。

在香港也是一样。粤剧在香港的地位本来和壮剧在德保的地位差不多,政府根本看不上眼,但在九十年代开始,政府也发现人材大量移民外国,因此在经济和政策上下功夫外,还在文化上下功夫,其中一点就是推广粤剧。现在粤剧在一些小学(例如潮商小学)是很受欢迎的课外活动,学生由六岁开始就可以加入儿童粤剧班,民间有儿童粤剧团,专门上演适合儿童看的粤剧曲目。在香港中文大学有粤曲研究中心,专门研究粤剧曲艺,在香港大学亦有邀请粤剧名家担任驻校艺术家,向学生教授粤剧,港大去年还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给粤剧名令白雪仙,以表扬她在艺术方面的成就。而在香港演艺学院,更加有粤剧专业。未来香港政府还打算为粤剧修建专门的演出剧院。

香港给外界印象往往是很洋化、很讲钱,但这只是香港的一个片面。香港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保留得比中国大陆更好,香港的教育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尤胜内地的教育。例如香港的高考有一门「中国语文及文化」科,是所有高考学生的必修科,如果不合格就不能进大学。这门课研读的就是儒家哲学,要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然后结合日常生活,要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中学语文科的课程里文言文的比重亦较内地多,我在1998年第一次去北京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对《论语》的认识竟然比我当时一个理科出身(我中学念理科,至大学方转到文科)的香港学生更少,不禁感到奇怪。

事实上,传统和现代并不对立,发展社会和保留传统是二元,也是和谐的。正如建房子要根基,社会发展又怎能忘记过去?在刚改革开放时,中央提出「发展就是硬道理」,这是针对当时人民普遍吃不饱、意识形态不断斗争的情况而说的。今日国内人民都吃饱了,也没有左、右的意识形态严重冲突,因此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正代表了「不是所有发展都是硬道理」,而只有科学的、令社会和谐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种新思维背后的时代大背景,是联合国提出「可持继发展」,即是在发展时不能赔上子孙后代的环境、文化、经济利益。放在德保的情况来说,就是在发展之时,必须考虑未来子孙是否还可以欣赏到美妙的壮剧山歌、是否还可以看到清澈的河流。有些东西现在牺牲一点,未来还是可以拿回来的,但有些东西现在丢失了,就永远不能救回来。德保民间的文化财富,都有悠久的历史,壮剧有上百年,山歌更加可追溯到上千年,如果都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那么我们的子孙一定不会原谅我们的。

话说远了,只希望在壮剧团表演之际,提出一些更深层的思考。祝愿壮剧的香火在德保能繁衍生息,令更多年青人领略到壮剧的美妙。

当然,也希望壮剧团日后能多作演出,也许能制个光盘免费让贩子复制流通到较偏远的村镇,虽然表面上赔了,但事实上是在卖免费广告,制造一批天保壮剧团的「粉丝」,保证了壮剧团演出的市场,值得考虑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8 3:17:27编辑过]

Is-Peiq maz zaeng Hyanglgangv. Daeg Bei daj Yanghgangj daeu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0

听众

8472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6
注册时间
2009-2-25
10#
发表于 2005-12-7 08:1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三個網站都是香港的「兒童粵劇」的,讓大家對香港推動粵劇的情況有更直觀的體驗。也說明了,兒童也可以愛上古典戲曲的,這不是老人家的專利。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可以收聽很多有趣的兒童粵劇:http://www.chadukchang.com

香港兒童少年粵劇團資料:http://www.chinalane.org/teacherzone/av/life/00002660.html

潮商小學:校園裏的中國文化(有三段視頻,建議先下載再打開來看):http://www.csshk.edu.hk/sub_page/info/movie.htm


Is-Peiq maz zaeng Hyanglgangv. Daeg Bei daj Yanghgangj daeu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223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0-8-29
注册时间
2005-11-14
11#
发表于 2005-12-7 13:16:00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香港友人IhPei淋漓尽致的精彩回帖!这种阐述经济与文化互动关系的演说,是我见过的最为生动形象的。德保的相关部门应该下载下来转化为简体字订成正式的工作报告呈递给德保县委和县府,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文化对经济的回馈是无与伦比的。

岑公天保,望重德高;迁府振邦,武略文韬;马隘立祠,流芳当朝;庇护子孙,文兴人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0

听众

8472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6
注册时间
2009-2-25
12#
发表于 2005-12-8 04:01:00 |只看该作者

天保武士贝侬过誉了。如果说要提甚么意见我还是愧不敢当的,我只是把想到的一些东西和大家分享一下而已。

其实最初引发我思考的,是看到德保很多年青人外出打工(不止德保,在很多较偏远的地方都有这情况),当然不是所有优秀的年青人都走了(因为我在德保也认识很多很有才华的本地人),但肯定至少走了一批。如果一个社会这样不停的「失血」,发展又从何谈起?问题是,人们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向往收入更高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总不能禁止年青人们外出打工。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外出打工或生活的年青人,其实也是德保的一个资本,因为他们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新资讯,也许他们在外边发展得好的话,还可以有余力贡献出来。这情况下,如何留住他们的心,如何使他们未来愿意回馈家乡,是较偏远地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如果想得更长远一点,就是在儿童年代,就开始培养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以保证他们长大后,不管留在县内还是外出工作,都会把家乡的事记在自己心上。

因此,保存德保特有的文化财富,并让本地的儿童从小接触它们,藉此培养儿童对家乡的归属感,是一项本小利大的长远投资。也正因如此,那些本地的文化活动必须贴近民众的真实生活,而不是「演」给游客看,因为本地人不是游客,即使他们外出了再长的时间回家时也不会变成游客。要做的是对本地民众生活中的文化财产予以肯定,给予扶持,并诱导向年轻一代推广。例如民众喜欢看壮剧的,应该鼓励壮剧团多上演民众喜闻乐见的剧目,以民众世代熟悉的方音演唱;民众喜欢对歌的,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如果有甚么工作是现在还未有开展的话,我认为就是未有向年轻人介绍这些具丰富艺术性、而且别树一帜的文化财产。如果我有幸可以提个建议的话,我会建议将对歌引入学校作为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参加。事实上对歌讲求押韵、修辞,要求头筋转得很快,而在对歌过程中讲求团队合作、讲求策略,这对开发儿童智力是很好的一项活动。当然对歌是会令人着迷的,但着迷于对歌我认为无妨,如果迷上了对歌而不再迷网络游戏,那可还真功德无量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8 4:03:46编辑过]

Is-Peiq maz zaeng Hyanglgangv. Daeg Bei daj Yanghgangj daeu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223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0-8-29
注册时间
2005-11-14
13#
发表于 2005-12-8 12:10:00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IhPei贝侬的宝贵建议。你说得对,在壮族里所谓山歌,其实就是音乐诗歌,不仅山歌应该进入小学课程,壮剧作为山歌文化的集大成者,更应该进入学校的课程。

不知道昨晚的表演如何了,知情者请尽快提供资讯!


岑公天保,望重德高;迁府振邦,武略文韬;马隘立祠,流芳当朝;庇护子孙,文兴人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14#
发表于 2005-12-8 16:21:00 |只看该作者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67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8-3-7
注册时间
2008-3-5
15#
发表于 2008-3-5 02:29: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5 04:35 , Processed in 0.188648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