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楼的朋友说听不出是壮族民乐,7楼的朋友说壮族没有自己和世人公认的民乐特点或壮族的民乐特点已经融化在其他民乐之中,我认为其实是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为什么壮族民乐会在全国民乐大家庭里这么沉寂呢?我认为这和壮族不善于向外展示自己文化的原貌有关。
我们壮族拥有词汇丰富、表现力灵活的口头语言,山川海洋一样博大多采的文化,但是就是从来没有见过壮族人在正式的场合上自豪地说过自己的民族语言,也没有看到壮族人在全国的舞台上展示过自己民族的原汁原味的山歌、壮剧等原本的民族文艺,我们在正式的场合听到的只有壮族人盲目崇汉的壮式普通话,在电视上看到的只是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不土不洋的所谓壮族文艺。一味崇外的心理本位之下,壮族人一厢情愿地以为外人会更喜欢这种形式,到头来只会外人既不承认那是你自己的东西,自己也逐步失去自我。这样年复一年,大家也就淡化了对壮族的印象,什么才是真正的壮族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壮族文艺,谁也说不清楚了,更不用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壮族民乐。归根结体,还是壮族人不善于或者不敢于向外展示自己的文化原貌有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民族自卑心理在做怪。
如果我们民族的文艺家能够大胆地向外人展示自己原本的文化,比如说将原汁原味的山歌和壮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展现给外人,人们就会慢慢熟悉壮族文化的概貌,就象大家一听蒙古族民族就知道是蒙古族的民歌、一听京剧就知道那是京剧、一听黄梅戏就知道是黄梅戏等一样,大家一听壮族山歌就知道这是壮族的哪种山歌,一听壮剧就知道这是哪种曲牌和唱腔,那就不至于让6楼的朋友感悟不出这首歌里的壮族民乐特点了,也不至于让7楼的朋友觉得壮族的民乐已经融合在其他民乐当中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民族自信心还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但应该敢于展现自我,更应该要善于表现自我。我们德保是南路壮剧的发源地,是壮族拥有的少数剧种之一的真正故乡,所以我们更加应该肩负起展现南路壮剧的担子。我们听过了马骨胡独奏和齐奏《壮乡春早》,也听过了马骨胡齐奏《马驮医院进壮乡》,还听了牛骨胡独奏《汉宫秋月》,但我们更加应该听到《宝葫芦》和《珍姐达汪》等原汁原味的东西,那样还用担心别人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壮剧吗?努力吧,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