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词最能保留古音,当然日常口语,尤其是那些书面语中几乎不出现的词汇,比如性器官。
甲骨文“且”和“也”,分别是男女性器的象形。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意思虚化,成为连词。分别加上偏旁才与性有点关系:祖、她。客家话男阴叫tsoi,和且tsia和祖tsu相差不大,和咀tsoi仅声调有异;客家话女阴和支同音,从池、驰、弛这几个以也为声旁的字来看,也的最初读音应该和支相近。除客家话之外的方言,性器称呼,都与且和也无关。
甲骨文还有两个字与性器相关,令、不。甲骨文这个两个字上半部分分别是一个正三角和倒三角,代表男女两性。这两个符号比较抽象,肯定是来自中东,以色列国徽就是正反两个三角,也是代表阴阳两性。客家话男阴又可以称作翎,与令只是声调不同。合成双音节词:翎鸟和翎棍,前者是雅称,后者是粗话。不字由女阴引申为否定词,也可能反过来,借女阴的形象表示否定的意思。
甲骨文的匕也与性别有关,以匕为形旁的字有很多与女性有关,比如牝、姥、妣。老字本来特指老女人,老男人用考。后来老字意义扩大了,狭义的老就加个女旁成姥。到当代,意义进一步狭窄,特指外婆了。“如丧考妣”的考妣是父母。客家话称呼女阴的双音节词,就是支匕,拆开来两个单音也都可以指女阴。
一般以为客家话存古至多存到唐宋年间,但是从这几字来看,年限要大幅度提前,要提前到甲骨文初创阶段,起码也是商代的事情了。我建议甲骨文专家有必要把客家话当作必修课,为什么郭沫诺对辨认甲骨文做出特别大的贡献,可能就和他是客家人有关。
北方话一般称女阴为逼,男阴为卵,本字是匕和令,但是受胡人影响,音变较大。为什么男阴之令会变衍生出命令之令?很容易理解,命是以命作抵押,令是以男阴作抵押。完不成任务要遭阉割的做法好像失传已久,不听命令要遭杀头的做法,可是保存得很好。孔明挥泪斩马谡传为美谈,不过崇祯就因为斩了太多武将,最后无将可用,丢了江山丢了命。最近的例子是蒋介石,杀韩复榘们,杀到后来也丢了天下。不能不承认共产党在这方面比较文明,不以杀头司号发令。不知道司令们知道司令的字面含义只是管个鸟事,会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