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风情——抹不去的心灵记忆
浩鸣
“逻耶”
很久以前,楚地蛮河边一场惨烈的部落战争之后,骆越部族便一路南迁,为了寻找埋葬部族始祖的苍梧山,他们一直走到了南海之滨。
中原故地发生的战争吞并、朝代更迭好像再也与他们无关。不知不觉过了好长一段宁静祥和的岁月。
后来,中原集权统治者为了拓展疆土,派了#"万士卒、商贾、流犯迁徙岭南,建立起南海、桂林和象三个郡。
那时距现在大约是2200年。
骆越部族被迫离开他们繁衍生息的土地肥沃的珠江中下游流域。他们要向上游的深山老林迁徙。
据说这一次他们的迁徙是受到了太阳从东向西划过天际的启迪。于是他们背着铜鼓,从珠江边出发,沿着红水河、黔江、邕江向西迁徙。
骆越部族布壮部落的一支,沿着红水河往西艰难行进,他们听说先前已经有很多的骆越人到达了上游,并建立起一个叫做夜郎的国家。他们就是想到夜郎国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
但当他们走到夜郎的地界时,夜郎国已经不复存在了。中央集权统治者占领了那片土地,并把它命名为牂牁郡。
再往西走也不可能找到乐土了,这支布壮人就在南盘江到布柳河之间的一片土地上驻扎下来,开荒种地。志书里记载他们自称是“逻耶(珞越)人”,这地方就被叫做“逻耶”。再后来,这地方改名叫乐业。
最有意思的一个传说是,远古时由于人类互相残杀,触怒了天神,太阳从西边下去后就再也看不见了,天地一片黑暗。骆越部族决定派人去天边寻找太阳。各部落的青壮小伙争抢着报名去找太阳。但是去天边的路途太遥远,布壮部落的一个年轻的孕妇提出了应该由她去找太阳的理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个布壮妇女出发了,她走了不知多少天,
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勒。母亲背着儿子继续往西走,走了几十年,妈妈头发都白了,走不动了。她叫儿子勒要继续往前走,路上还要娶妻生子,一代代走下去,一定要走到天边为止……
在后来的艺术作品里,这个受战争、灾难驱遣的部族,被描写得既悲壮又浪漫———他们是追赶太阳的民族!一直在路上的民族!
布柳河
传说,布柳是一位壮族姑娘的名字。布柳姑娘美丽、勇敢又勤劳,她天生巧手,能织出最美丽的像天边的彩霞一样的壮锦。
布柳姑娘为了解除村寨里年年干旱,粮食失收的困境,立志要找到永不干涸的水源。
姑娘晓行夜宿,翻山越岭,吃尽了千般苦,受尽了万般罪,终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源源不断的清泉。
姑娘找到了水源,但怎么才能把泉水引到村寨里呢?山神启示姑娘:用布可以把泉水引出山洞。于是姑娘就回家,把她以前织的所有布匹都拿出来———这些布是姑娘织来准备给自己和各个村寨女孩子们做漂亮百褶裙的。
姑娘用布匹把山洞里的泉水引了出来,布匹化成了碧翻白涌的河流,一直流到了村边。
后来,人们就叫这条河做“布柳河”。而布柳河一带的壮族姑娘们从此就没有了百褶裙。
现在布柳河漂流的起点附近的磨里村,原来叫“布流村”。
壮族妇女能吃苦耐劳,过去她们不仅要从事繁重的田间劳动,还要照顾家庭中的许多事务。桂西由于地处山区,妇女们劳作和生活条件更差,现实迫使她们必须穿着易于劳动和御寒的衣服。壮族漂亮百褶裙的失去竟然和改造恶劣生产环境那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平和的怀恋?还是一种执著的向往?这么美丽的布柳河,就是有这么美丽的传说。
真是一个抹不去的心灵记忆啊!
弄留
弄留是壮语地名,意为“枫树坝”。弄留古壮寨的东边店坪坝、西边磨里坝,由于有布柳河的滋润,是乐业县主要产粮基地,也是该县极少数能一年种植双季稻的村屯之一。
据考证,我国壮族是世界上最先栽培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早在第四冰川纪、全新纪以前,当黄河流域的部落还处于游牧狩猎生产阶段时,位于岭南的壮族先民就已经开始稻作农业生产了。
传说,在洪荒年代,瘴气和毒虫猛兽不断袭击骆越地区,饥荒和瘟疫几乎把骆越逼到了绝境。
就在这时,族人婴哥根据天神的启示,在黑水之滨找到了一种叫膏稻的野生草本植物,其种子经火烤会膨胀数倍,不仅可以充饥,还香酥可口,百吃不厌。骆越人敬过稻神,把这些稻种分别送到各个部落,约定在江边有水的地方播撒,夏秋再收获种子作为粮食。
那些有水可以播种稻谷的地方他们就叫做骆田。
后来骆越人又驯化了野生水牛,他们在骆田里耕种稻谷的劳动强度大大地减轻了。
稻谷和水牛是骆越人的生存之本。骆越人每年春秋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铜鼓祭天,感谢上苍赐给他们这两样东西,每个部落的宗庙里都奉祀稻神和牛神。
直到今天,古壮寨弄留依然保持着敬稻神和赎牛魂的古老祭祀仪式。如果你恰逢三月三“挂青节”或六月六“牛魂节”来探访山寨,你就会被好客的壮家人迎进奇特典雅的“干栏”,尝到壮族姑娘为你送上的五色花彩糯饭和灰米酒,观看族人们表演的古老壮戏和歌颂婴哥事迹的壮族盘歌,让你领略到自然古朴的桂西壮族民俗风情。
(原载《广西日报》2005年10月11日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