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 梁为
百色盆地考古又有了令人振奋的新发现,来自区内外的考古专家找到了80万年前用火的痕迹,以及晚些时候的大型柱洞群和沟渠。前者意味着曾经生活在百色盆地的古人类,可能在80万年前就懂得了用火;后者则突破性地证明,在晚于80万年前的时期里,百色盆地仍有人类生活的痕迹。8月27、28日,本报记者跟随广西博物馆的考古专家翻山越岭,前往百色旧石器时代的坡洪、大梅、南霸山等遗址采访。
百色掘出红烧土
人类,尤其是曾经生活在广西的古人类的前世今生,到底是怎样的呢?从今年6月起,为配合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建设,来自区内外的10家考古单位,对百色的13个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此次作为广西规模最大、投入考古力量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在8月,已获得一系列令人兴奋的考古新发现。在坡洪遗址,首次找到了非常明确的百色旧石器地层叠压关系,还发现了石器加工场及与之同时的人类用火遗迹:红烧土。广西博物馆馆长黄启善评价说,在懂得用火之后,人类的智力和饮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吃的东西更有营养,脑子也更聪明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傅宪国研究员初步推断,用火遗迹可能出现在80万年前。
在大梅遗址,广西文物队史前研究室主任谢光茂带领的考古队,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加工场和用火遗迹,年代可能晚于80万年前。此外,还有人类懂得用文字记载历史后的大型柱洞群和沟渠。谢光茂分析,这将是百色盆地旧石器研究的一个突破,表明还有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
石头揭露古人秘密
在百色的田间地头,随便一块石头一不小心就是“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傅宪国说,一个古人类加工过单面的石制手镐,若在相应的地层被发现,考古专家要对手镐周围的泥土进行“微痕分析”,有没有淀粉残留,以确定古人类用手镐处理的,是不是红薯或芋头之类埋在地下的块茎类植物。已经发现的石锤、石核、石片和砍砸器、刮削器等不同的石器,则代表了人类不同的活动。
在那赖遗址,年轻的考古队领队彭长林告诉记者:“如果收集的石器资料够多,我们就可以复原古人类的生活,比如夏天他们都做什么,冬天又去哪里等等。”来自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邱立诚,还提出了珠江流域的古人类由西向东走的趋势。他告诉记者,从两广的考古材料来看,下游的珠三角地带有1万年~几万年前人类生活的痕迹,而上游的百色盆地则有80万年前到1万年前左右的材料,代表了很好的古人类迁移的路线,也是人类逐步走向海洋的很好标本。
好“货”沉底
记者了解到,许多遗址的正式发掘工作,直到8月初才开始,因此,考古专家们乐观地认为,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仍然只是整个南百高速公路即将穿越地带的一部分。已发现的文物,也将随着地层一层层的揭开越来越让人兴奋。
在百色盆地的考古工地附近,南百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山筑路了。在现代的大型机械面前,古人类简单的石器显得那么脆弱,但也显现了人类的发展是多么地惊人。
“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代表着人类的‘婴儿’时代。”谢光茂如此说。在不可预知的未来,考古队或许可以揭露更多人类史前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