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淡淡忧伤在2005-6-13 23:18:25的发言:
德保话把端午叫做“gaysdaek(鸡断)”,呵呵。
在德保过端午,外婆家要给外孙或者外孙女送糯米、鸡腿(或者公鸡)还有很多糖果等,外孙家就给外婆家回送鸡屁股(鸡屁股可是老人家的佳肴),所以很多人都说端午是小孩子的节日。
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口或家里挂起“lagliuh”(一种连根拔起的植物),据说是防蛇等毒虫入屋,还有辟邪的作用。
德保端午节还吃一种精心制作的四角小凉粽,我们德保话把它叫做“牛角”,包粽子的植物叫做“gapdao”(生长在石山上的石缝里)。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懒了,随便用“冬精”或者芭蕉的叶子来包成三角形的小凉粽,但其实这不是德保正宗的端午小凉粽。真正的德保小凉粽样子如下图(是德保人拿去靖西卖的,被我朋友拍下来了),味道比“冬精”包的粽子好吃多了。
其实外婆给外孙家送鸡大腿不是德保端午的习惯,而是春节、7月14的习惯。端午主要是外婆家给外孙家送鸡冠长齐的公鸡(一般来说是种鸡)。另外,以前还普遍将一种叫做 mayx ndeimui (直译是“熊胆树”)的树叶浸泡在水里煮,将煮出来的水给小孩子洗浴,意思是给小孩子驱除百毒,让小孩子健康成长,据说端午是“百毒之日”。因此还有用lagliuh(是不是菖蒲?)来挂于门两侧的习俗,以驱除百毒。以前还有很多现在已经难以见到的端午习俗,如德保的端午节作为小孩子的节日,大人一定会给自己家的小孩子染红蛋,小孩子出门到处炫耀自己的红蛋,互碰红蛋,看哪家的孩子红蛋最硬,等等,现在则早已经消失了,只保存在美好的童年记忆里。
四角小凉粽叫 gokmoz(黄牛角),是德保靖西一带最为传统的端午粽子,以前全都是用这种 gapdao 的叶子来编成四角形状的粽子壳,小时候见得多了,现在却越来越少了(不过还有人专门于端午前夕编织这种粽子壳来卖),直接用 doengzing 叶子来包的三叫粽子(据说这种形式是外来的)却越来越多了,但是却也失去了以往的味道,因为 gapdao 叶子里含有的特殊的清香也就没有了。究其流失的原因,其实是 gapdao 这种植物生长在石灰岩山上的高处特别是悬崖上,不容易采集,而且编织这种粽子壳比起直接用 doengzing 叶子或芭蕉叶子包粽子要复杂得多,进入现代生活模式的人们就越来越懒得做这种粽子了。我想传统的东西就是这样一点点流失了吧,就象小时候满大街都是穿传统土布蓝衣服戴自织麻头巾的妇女,现在却连农村都难得见到了。
韩国人想将“端午祭”申请为自己的文化遗产,但是我们却越来越不注重保留自己的端午传统了,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指责人家对传统的继承和保护呢(即使这种传统是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