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89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所不知道的台湾人!

[复制链接]

322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09-7-9
注册时间
2005-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26 16:0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客家人社区》有个比较搞笑的台湾客家人,他到处研究所谓的“东江客家话”(实际上可能是泡妞)。在语言的研究上没有多大的成就(尽管发表了很多贴子),但在客家人的体貌上,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像。

他发现,客家人,无论是梅州的客家人还是东江的客家人,无论是香港的客家人还是粤北的客家人,其体貌上都没有多大的差别。反而觉得台湾的客家人与大陆的客家人有比较大的差别。

尽管台湾的客家人在语言上是来自大陆的(台湾的客家话的主流四县腔实际上就是广东梅州的蕉岭腔),尽管台湾客家人的基因有很多是来自大陆的,但台湾客家人的血统无疑与大陆客家人有很大不同了(语言只是些许的差别)。

在清朝郑成功“解放”台湾之前,台湾平原上生活着平埔族(实际上也是不止一个部族),清朝中期以后,大陆的闽南人和客家人陆续来到台湾(在此之前也有大陆人到台,但不构成对台湾土著的危胁),直到民国初年(也不知是那一年),台湾岛上的平埔人却无端端地消失了,只剩下台湾高山上的所谓的“高山族”(实际上不止一个民族)了。

台湾的平埔人到那去了呢?显然,流进台湾闽南人与客家人的血液中去了。台湾闽南人和客家人的很大一部分母系及一部分父系,来自平埔族人,这是有证据的。

但这些,我们大陆人了解有多少呢?甚至台湾人了解的都不多呢。

当然,台湾的闽南人与客家人通婚也不少的。客家人因为离原乡更远一些,所以男多女少的情况更严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僚园作客,四海为家。 [img]http://aaawww.tolaku.com/akaunews/UploadFiles/200599205945160.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09-7-9
注册时间
2005-4-4
沙发
发表于 2005-5-26 16:09:00 |只看该作者

说明了:

1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同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留痕迹的。

2血统的难驯性是可以预期的。


僚园作客,四海为家。 [img]http://aaawww.tolaku.com/akaunews/UploadFiles/200599205945160.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板凳
发表于 2005-5-26 16:10:00 |只看该作者
台灣多福佬客,好像阿扁,祖籍福建詔安,不過卻不懂客家話,閩南話就不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09-7-9
注册时间
2005-4-4
地板
发表于 2005-5-26 16:1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5-26 16:10:27的发言:
台灣多福佬客,好像阿扁,祖籍福建詔安,不過卻不懂客家話,閩南話就不錯了。

台湾的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的潮梅一带。

祖藉客家地区的非客家人多啦,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僚园作客,四海为家。 [img]http://aaawww.tolaku.com/akaunews/UploadFiles/200599205945160.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0

听众

1162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6-12-29
注册时间
2005-4-16
5#
发表于 2005-5-26 20:07:00 |只看该作者

亚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4-12
注册时间
2004-4-18
6#
发表于 2005-5-26 23:27:00 |只看该作者
平埔族群,和其他臺灣的高山原住民一樣,都是屬於南島語系民族的家族。南島語系民族分佈在整個太平洋與印度洋一帶,東至南美洲的復活島,西至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南至紐西蘭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島,而最北的分佈地點就是台灣本島。這群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即從陸地遷徙至海洋,原本是個海洋民族。
從語言現象來看,整個南島語系的語言還有800種左右,但是語言學家認為都是從四種原型所衍生而來的,而臺灣原住民的語言原型就佔了其中的三種。

從文獻中與史前遺物來看,我們所能看到平埔族群的文化行為相當有限而殘缺,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古文化的特質。這些古文化特質都與東南亞的古文化以及南島語系民族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

 

平埔族群很早就懂得耕作。他們耕作的方式相當簡單,卻非常有效。他們通常在離住家不遠的地方找一塊地,先將樹林砍掉,然後以火焚燒,利用焚燒樹林所留下來的灰燼為肥料,等待來年土地肥沃了之後,就以樹枝做的木棍在土地上挖洞播種。二、三年之後,土地利用的差不多了,又換鄰近的另一塊地砍林燒樹,週而復始。這種耕作方式,相當經濟,通常是女人的事。這種耕作的方式,也使得不落會慢慢地向四方遷徙。

 

在荷蘭時期對平埔各社群人口的統計顯示,南部平原上的聚落人口與其他地方有著相當懸殊的差異。在台南平原上的蕭壟、麻豆、新港、灣裡等社聚落都相當大,一個聚落的大小人口多達3000人左右,小則1000人左右;而臺灣其他地方的平埔聚落人口都很少超過200人的,有十一個聚落只有50人左右。
這也顯示平埔族群的社會結構與文化行為也必然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在平埔族群的社會中,女人通常負責耕作與魚撈的生計,男人則負責打獵與戰爭。在社會事務方面,女人通常負責宗教方面的事,男人則負責政治方面的事。不過,男人與女人的工作並不是截然劃分開的,例如:
男人從外面打獵回來,要進村之前,女人會出來歡迎,同時,也要做個儀式,希望獵物能重生,下次打獵時還能豐收。

 

牽手所代表的是平埔族群有關婚姻方面的事。我們通常認為牽手是指女性,事實上,牽手指的是男人,例如:在南部西拉雅的社會中,男人是「嫁」到女方家中的,女人的牽手當然是男性。

 

根據文獻的記載,平埔族群中凱達格蘭、雷朗、噶瑪蘭三族在清初尚保存有南島語族文化的主要特質的干欄。所謂干欄就是架在樁上的屋宇,是東南亞古文化中的主要特質,這個文化的分佈從中國南部經中南半島而至南洋各都,並西至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東則經大洋洲而達南美,也就是整個南島與族分佈地帶。在台灣的高山族群中,公共會所及穀倉還保存干欄式的建築,至於普通居屋則不見有這種建築。平埔族群中居住於北部的凱達加蘭、雷朗、噶瑪蘭三族,在清代尚保存干欄式的居屋,清代黃淑璥臺海使槎錄的記載、日治時期伊嘉矩調查臺北盆地的雷朗族,都證明這種干欄式居屋的存在。

 

鑿齒文化也是東南亞古文化的特質之一,多半與婚姻有關,這個文化特質也分佈在整個南島語族生活的範圍。台灣原住民有此風俗甚為普遍,不少原住民至今仍如此。平埔族群也盛行鑿齒之習,當少年男女求婚之時多鑿去二門牙以作為定情之物,清郁永和裨海紀遊中就有:「若夫平地近番:女擇其所愛者,乃與挽手,挽手者以明私許之意也。明日,女告其父母,召挽手少年至,鑿上齶門牙旁二齒授女,女亦槃二齒付男,期某日就婦室婚」的記載。日治時期伊能嘉矩的調查也說巴則海族中,男女當結婚年齡時,拔去上門齒二枚,以為成年之標識。

 

關於平埔族文身的問題,清代彰化縣志中有這樣的記載是:「岸裏、掃栜、烏牛欄、阿里史、樸仔離番女繞唇胳皆刺之點,細細黛起,若塑像羅漢髭頭,共相稱美,又於文身之外,別為一種」。伊能嘉矩曾引用這個記錄來說明,不過他對這個記載表示懷疑;認為彰化縣誌中記載的有文身番女,是平埔族人所娶泰雅族婦女之誤。但是更早曾到台灣的郁永和在其遊記『裨海紀遊』一書中卻提到:「若夫平埔近番...,胸背文以雕青,為鳥翼,網罟,虎豹文,不可名狀」,一此一般仍認為少數平埔族群確有文身之習。

 

木鼓為柬南亞古文化特質中較古的一種,多用作召眾的信號,有些族群則特別與獵頭的風俗有關。台灣高山族如阿美等族也有木鼓,也用來作為召集的信號。平埔族群中所見的木鼓,其功用亦同,甘為霖(W.Campbel)在他的著作中記載:「村中有人死亡,他們在屋前敲擊以大樹幹刨空而製成的木鼓,以告村人以死耗。」這個記載實際是取材自十七世紀荷蘭宣教士GeOrge Candidius 描述居住在台南附近西拉雅族群中新港、麻豆等土著村落的民情風俗。

 

獵頭風俗在東南亞分佈甚為遼闊,台灣高山族群中泰雅、阿美、鄒、布農等族在幾十年前尚盛行獵頭。平埔族各亦有此種風俗,甘為霖的記載有:「如發現有敵人﹒﹒﹒他們立刻把他殺掉,把頭顱砍下,以便誇耀他們的勇猛和歷險。但如遇敵人追擊,有時便拋下敵首,僅割取其頭髮。」誇耀勇武以及割取頭髮的獵頭風俗與高山族的獵頭完全相同。其後伊能嘉矩也記載巴則海族亦有獵頭的風俗,獵得敵首後,並舉行祭祀。

 

所謂水平背帶機就是織機之一端布夾係繫於紡織者之腰背上,所以也稱為腰機。水平背帶式的織機為遍佈於東南亞,其形式又可分三個型式。平埔族群中巴則海之織機,據伊能嘉矩之記載應屬於第二型,與紅頭嶼雅美族者相似,即其經卷係固定於地上或一簡單木架上,此一型式之水平背帶機廣見於菲律濱,婆羅洲等島,被認為較第一型式者為進步,台東的卑南族所用經卷固定於特設之架上之第三型式水平背帶織機,又認為較上者進步。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藏有平埔族群巴則海族的男子上衣二件,其形式雖類似高山族泰雅群之rattan型衣,但開有圓領,腋下兩側不密縫則與rattan衣相異,近於貫頭衣之形式,所謂貫頭衣是一種最原始的衣服型式,廣見於印尼群島以及中南半島,並向東分佈至玻利尼西亞,而南美洲之貫頭衣亦可能由玻利尼西亞傳去者。台灣的平埔族群中巴則海族在以前或穿用貫頭衣。

 

連名制是東南亞古文化的特質之一,連名制的地域分佈包括東南亞的大陸,半島和島嶼三區,日治時期移川子之藏教授曾就平埔族之契約文書中舉出巴則海族人特有之姓名例子。以樸仔離社為例,祖名Bahara AbUk.父名Ashin Bahra.子名叫Tahan Ashin,稱之為父名的連鎖,也就是說平埔族群亦有父子連名的制度。

 

平埔族群中崇拜祖先的觀念極為濃厚,在各種祭祀中其奉祀祈求的對象均為祖靈,人類學者李亦園的研究指出平埔各族的祖靈祭可別為三個類型;中部巴則海、道卡斯、和安雅等族以一少年人的競走作為儀式重心的祖靈祭,稱之為「賽跑型」祖靈祭,
這一型式之祖靈祭為祖靈奉祀與年歲階級成年禮之混合形態,南部西拉雅族的祖靈祭以一陶罐作為祖靈的神體而加以崇拜,這一崇拜並祭祀陶罐的風俗或與祖骨崇拜有關;北部凱達加蘭、雷朗、噶瑪蘭三族的祖靈祭無何特殊形態,惟其項目大致相同。

 

「凱達格蘭族群原住於中原山西地方,人口數萬人;有一次忽天昏地暗,出現一隻大怪蛇,族人都被噬去,只剩兄妹二人,遂結為夫婦, 傳承子孫。其後又遇有大洪水,田圜廬舍均淹沒,族人乃相率渡海在 基隆附海岸上陸。」這個凱達格蘭族群的傳說,為日治時期學者的調查訪問所採錄的記載。類似的洪水傳說其分佈極廣,遍及全世界,但是洪水傳說中同胞相婚的類型,則是東南亞南島語族所特有。

 

傳教士甘為霖在Formosa under the Dutch一書提到台灣原住民「他們在人死後二日做了許多喪儀之後,便把屍體的手和足包紮起來,置於一竹篾做成的竹台上。竹台高約二荷蘭尺,立於屋內,其下生小火,以便把屍體烘乾,這樣繼續九天之久。在這九天之中,屍體除去被烘薰以外,並用水洗滌,每日一次。至第九日屍體乃從竹台上搬下,甩蓆包紮,同時又在屋內另築一高台,台上圍蓋許多衣服,再把包以草蓆的屍體置於其上,一直經二三年之久,乃將遺骸移下,就屋內開一坑,把屍體葬於其中」。這種葬法即是洗骨葬的一種。

洗骨葬或稱為拾骨葬,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在人死之後,先經土葬,數年後,又開棺取骨,一一洗淨晒乾,然後置於陶甕中。洗骨葬的分佈極廣,並有各種不同形式,為東南亞古文化中最普遍且為最古的一種文化特質。

 

石板棺常見於東南亞各地,西元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國分直一等人在社寮島以及小琉球發現石棺遺址。社寮島的石棺為灰褐色砂岩之組合石板棺,出土陶片為赤褐色及灰黑色方格印文陶,一般認為是北部平埔族遺址,而此一遺址應是屬於早期凱達格蘭社群。
小琉球遺址的石棺是珊瑚灰岩之組合長方形石板棺,棺底不舖石板,伴同出土物有紅色無紋陶,在其年代及其所在地域上看,也被認為是與南部平埔族群有關。由這二個遺址的發現,可以推知早期平埔族群中盛行石板棺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4-12
注册时间
2004-4-18
7#
发表于 2005-5-26 23:28:00 |只看该作者
平埔族」一詞﹐常用來指稱居住在臺灣平野地區的「原住民族」。從文獻上來看﹐十七世紀初(明朝末期)陳第所寫的《東番記》(1603)是對「平埔族」最完整的描述。當時「東番」或「東夷」用來稱呼台灣的原住民;「西番」和「西夷」則用來稱呼前來中國通商的西方人﹐如荷蘭人與西班牙人。
「平埔」兩個字,就字面的意思而言,就是「平地」的意思;「族」則是指稱某一特定的人群。就此而言,「平埔族」是用來指稱「居住在平地的人群」的簡易稱呼。

四百年前,早在漢人來到臺灣拓墾、定居之前,臺灣西海岸的平原地帶,從宜蘭、基隆到恆春,已經有許多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部落認同的人群居住。因此,有些人認為應該稱為「平埔族群」比較恰當。

這些比漢人更早居住在台灣平原地帶的不同人群,由於和漢人的語言、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在早期的臺灣歷史文獻中常被稱為「番」。從「番」的字形、字意來看,「番」是「禾」與「田」所組成的,是用來指稱以某種方式耕作的人,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在漢文化為中心的眼光下,「番」就含有歧視的意味。事實上,從語言、社會、文化、體質上的特徵來看,和現在我們所熟知的高山原住民一樣,都是屬於「南島語民族」。


「番」的稱呼是以漢文化為中心﹐區分「漢」與「非漢」的民族﹐其區分的標準是「文化」。有文化的是「民」(漢),沒文化的是「番」(非漢)。一直到今天,我們都還可以聽到民間的漢人自稱為「咱郎」(我們人)與「伊番」(他們番)。在明末清初的志書中﹐都以「土番」﹑「野番」﹑「社番」來稱呼臺灣的原住民。我們也會在清朝的志書中發現「熟番」﹑「生番」﹑「化番」的用詞﹐已接受漢文化洗禮與漢人無異的稱為「熟番」﹐否則稱為「生番」﹐居其間才歸化的則稱為「化番」。換言之,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上半葉﹐從土番﹑野番﹑社番到熟番﹑生番﹑化番的轉換過程﹐「文化」的接觸是族群分類的關聯﹐而是以「漢」文化為中心的。

十八世紀中葉之後正值清朝的乾隆時期(1736-1795),臺灣的拓墾開始變得非常劇烈。不但漢番之間衝突增加﹐漢人社會也是民變不斷﹐最有名的就是林爽文之變,對當時整個社會有很大的影響。臺灣的理番同知(當時管理原住民的機構)就在一七六六年設立的。在林爽文之亂以後,即一七八六年,清朝就設立了「番屯」的制度,以期利用臺灣的原住民控制漢人移民的動亂。清朝利用「民」(漢人)與「番」(非漢)之間的磨擦﹐開始以「番」治「民」﹐多次利用「番」兵敉平民變。因此﹐我們自十八世紀下半葉的志書中﹐常可見到「官番」、「屯番」、「兇番」、「流番」等字詞﹐這些字詞的出現是以「政治」為分類的標準﹐「官番」與「屯番」是支持政府的;「兇番」與「流番」則是反對政府的。

「平埔番」或「平埔熟番」的字眼出現在志書中﹐主要是為了和「生番」與「高山番」區別。「平埔熟番」的稱呼雖然很早就出現在清朝的文獻中,如:《重修鳳山縣志》(1764);但是主要還是在清朝末年的文獻出現得較多﹐例如,《噶瑪蘭廳志》(1851)有「平埔番」一詞。清朝末年﹐後山一帶居住平地的土著也被稱為「平埔番」,在《臺東州采訪冊》(1894)中有所記載。簡單地說,十八世紀下半葉在文獻中出現的「平埔番」、「平埔熟番」﹐是指居住在屏東平原、宜蘭平原、台東平地與恆春平野的土著族群;在清代﹐西部的「平埔族」被稱為「熟番」﹐在南部(屏東平原與恆春半島)與後山(宜蘭至花東一帶)的「平埔族」則被稱為「平埔番」。事實上,我們現在所謂的「平埔族」隱含了兩個意涵︰「平埔」與「熟埔」。「平埔」一詞較流行於民間;而「熟番」是較官方的用語。十年前民間所謂的「平埔」、「平埔仔」、「平埔番」主要是分布在宜蘭、花東、恆春、屏東一帶﹐近年由於媒體的傳播﹐「平埔」或「平埔仔」已經是通稱了,「平埔族」一詞甚至成為「族稱」。

 

不過,平埔諸族被視為「族群」而非僅是「番社」而已﹐則是起始於日據時代日人學者透過語言與文化上分類的建構。其中﹐伊能嘉矩(1904)將「平埔族」分為十族﹐之後又有移川子之藏、小川尚義等人不同的分類﹐他們的分類奠定了現在我們對平埔各族分類與稱謂的基礎﹐這種族群的分類與命名是一種學術上的建構﹐有別於前述以「漢」文化為中心的分類。當今,我們在傳播媒體的影響下,卻是透過媒體來建構「平埔族」的族群意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4-12
注册时间
2004-4-18
8#
发表于 2005-5-26 23:28:00 |只看该作者
人群的區隔,自古以來就有。但是,人類開始以「族」或「民族」來區分人群則是相當晚近的事,特別是在一百多年前正值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興盛的時候。臺灣的族群分類也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當時日本殖民帝國,基於統治的理由,對臺灣的人群與土地進行全盤的調查與瞭解,也展開了臺灣族群的分類工作。

起初,日本學者認為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原住民大多已經漢化,只是以「平埔族」或「平埔番」一詞概括之,而將人群分類的重點放在「高山族」(現在的九族原住民)。

後來,日本學者對文化漸行消失的平地原住民有了較多的瞭解之後,也開始將發現到所謂的「平埔族」實際上也是由多個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民族所構成。然而,在過去九十多年來,學者對平埔族的分類相當不一致,有的分為七族十四支、也有分為八族、九族、十族、十二族。

有關平埔族的分類,在日據時期以前,均缺乏有系統之分類。荷蘭時期僅記錄了先住民的社名,並依其分布的地區,劃分成幾個區域群。清朝黃叔璥在《番俗六考》中,將原住民分為北路諸羅番一至十、南路鳳山蕃、傀儡番、瑯礄十八社等十三個部落群。直到日據時期,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的《臺灣番人事情》一書中才對平埔族加以有系統的分類,其後伊能嘉矩又著《臺灣番政志》,將平埔族的分類加以修正,而分平埔族為:凱達格蘭族(Ketagalan)、噶瑪蘭族(Kavarawan)、道卡斯族(Taokas)、拍宰海族(Pazzehe)、拍暴拉族(Vupuran)、巴布薩族(Poavosa)、阿立昆族(Arikun)、羅亞族(Lloa)、西拉雅族(Siraiya)、以及馬卡道族(Makattao)等十族。

一九三○年,移川子之藏在《日本地理大系》一書的臺灣篇〈臺灣,土俗、人種〉一篇,把伊能嘉矩所分的阿立昆(Arikun)及羅亞(Lloa)兩族合併為洪雅(Hoanya),改馬卡道(Makattao)為道(Tao),又增邵(Sao)一族,而合為十族。

一九三五年,另一位日本學者小川尚義在《原語臺灣高砂族傳說集》一書中,把道(Tao)族列入西拉雅(Siraya)族中,故較移川子之藏的分法少了一族,成為九族。

之後,一九四四年,小川尚義在〈語二於臺灣高山族,位置〉一文中,又有新的分類,他從噶瑪蘭(Kavalan)族中分出雷朗(Luilang)族,而為:雷朗(Luilang)、凱達格蘭(Ketagalan)、噶瑪蘭(Kavalan)、道卡斯(Taokas)、拍宰海(Pazeh)、拍瀑拉(Papora)、巴布薩(Babuza)、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和邵(Sao)等十族。

爾後,馬淵東一在〈高砂族分類〉一文中,亦依照小川尚義的分類。然而,邵(Sao)族是否應為平埔族,抑或高山族學者仍有不同的意見。同樣的,雷朗(Luilang)是否為Ketagalan(凱達格蘭)之分支,抑或獨立成為一族,學者也有不同的意見。

近年學者又有新的分類看法,日本語言學者土田茲在一九八五年的分類中,將平埔族分為十二族:噶瑪蘭(Kavalan)、馬賽(Basay)、凱達格蘭(Ketagalan)、龜崙(Kulon)、道卡斯(Taokas)、拍宰海(Pazeh)、拍瀑拉(Papora)、巴布薩(Babuza)、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馬卡道族(Makattao)以及大武壟(Taivoan)。臺灣語言學者李壬癸則有不同的看法,在一九九二年〈台灣平埔族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分類〉一文中,提出了七族十四支的看法:卡瓦蘭(Kavalan)、凱達格蘭(Ketagalan)【下分:馬賽(Basay)、雷朗(Luilang)、多囉美(Trobian)等三支】、巴布蘭(Baburan)【下分:道卡斯(Taokas)、拍瀑拉(Papora)、貓霧(Babuza)、費佛朗(Favoran)等四支】、拍宰海(Pazeh)、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下分西拉雅(Siraya)、馬卡道族(Makattao)以及大武壟(Taivoan)等三支】。

 

表一平埔族群分類對照表

年代 研究者

族 名

1904 伊能嘉矩 Kavarawan Ketagalan Taokas Vupuran Poavosa Arikun Lloa Pazzehe Siraiya Makattao 十族
1939 移川子之藏 Kavarawan Ketagalan Taokas Vupuran babuza Hoanya Pazeh Sao Siraiya Tao 十族
1935 小川尚義 Kavarawan Ketagalan Taokas Vupuran Babuza Hoanya Pazzehe Sao Siraiya 九族
1944 小川尚義 Ketagalan kavalan Luilang Taokas Papora Babuza Hoanya Pazeh SAo Siraiya 十族
1951 張耀錡 卡瓦蘭Kavalan 凱達加蘭Ketagalan 道卡斯Taokas 拍瀑拉Papora 巴布薩Babuza Poavosa 洪雅Hoanya 拍宰海Pazzeh Pazeh 西拉雅Siraiya 四社熟番Taivoan 九族
1955 李亦園 噶瑪蘭Kavalan 達加蘭Ketagalan 雷朗Luilang 道卡斯Taokas 巴布拉Papora 貓霧Babuza 和安雅Hoanya 巴則海Pazeh 水沙連 西拉雅Siraiya 十族
1970 台灣省通志卷八同冑志第一冊 卡瓦蘭Kavalan 凱達加蘭Ketagalan 道卡斯Taokas 拍瀑拉Papora 巴布薩Babuza Poabuza 洪雅Hoanya (Lola Arikun) 拍宰海Pazzeh Pazeh 西拉雅Siraiya

(西拉雅馬卡道四社熟番)

八族
1985

1951

土田滋 Kavalan Basay Keta. Kulon Taokas Papora Babuza Hoanya Pazeh Sir. Mak. Taiv. 十二族
1992 李壬癸 卡瓦蘭Kavalan 凱達加蘭Ketagalan 巴布蘭Baburan 洪雅Hoanya 巴則海Pazeh 邵Thao 西拉雅Siraiya

Sir.│Mak.│Taiv.

七族
馬賽Basay 雷朗Luilang 多囉美遠Trob. 道卡斯Taokas 巴布拉Papora 貓霧Babuza 費佛朗Fav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听众

692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0-10-28
注册时间
2005-3-4
9#
发表于 2005-5-29 20:31:00 |只看该作者
我听台湾人讲过,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为平铺族,生活在高山上的民族为高山族,现在平铺族都称自己为汉族!

忍忍忍。。。不打架不骂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0

听众

1162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6-12-29
注册时间
2005-4-16
10#
发表于 2005-5-29 20:3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八旗勇士在2005-5-29 20:31:41的发言:
我听台湾人讲过,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为平铺族,生活在高山上的民族为高山族,现在平铺族都称自己为汉族!

南方汉人就是这样成了汉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23 04:44 , Processed in 0.14848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