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下)
三)宋廷在严重的局势下不得不出兵讨伐
宋仁宗与枢密院等有关机构接到这些警报后,中枢一片惊恐,“朝廷忧之,君臣为之旰食”(35)。恰于此时,北方的劲敌之一西夏的君主赵元昊正好刚死不久,而赵元昊的继位者改变了西夏一贯侵扰北宋边境的国策,而与北宋的另一个北方劲敌辽国兵戎相见,打得不可开交(36),宋廷于是决定趁此时机出兵讨伐岭南的叛乱势力。宋仁宗皇佑四年六月丁亥(1052年七月12日),以狄青为枢密副使负责筹划率兵征南,狄青时年四十四岁,起于行伍,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屡立奇功。秋七月,又以孙沔为广南安抚使,作为狄青的副手(37)。在此之前,孙沔是秦州(今陕西天水市)的知州,久历军旅,是北宋朝廷用来对付西夏的得力干员。在一次接见之中,宋仁宗以秦州之事勉励孙沔,而孙沔却回答说:“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臣观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报。”果然不久便传来张忠战死的消息,于是宋仁宗认为其人可用,将时年五十六岁的孙沔从西夏前线抽调出来加强南方战事的领导力量(38)。从孙沔的话中可以看到,当时宋廷君臣对侬智高的担忧程度甚至要超过对西夏的担忧。早在宋廷征调狄青、孙沔之前,就已经以余靖为广南西路安抚使,驻桂州以统筹岭南诸州军事,时年五十二岁。当他听到侬智高与黄守陵结成同盟消息后十分忧心,于是派遣邕州人石鉴等前往黄守陵处,以离间地方式游说其疏远侬智高。并设法使得邕州“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以釜底抽薪的办法使侬智高的内部产生裂痕(39)。
宋仁宗虽然决定征调狄青、孙沔以对付侬智高,但仍是心怀忧虑,狄青得知后,立即上表请行,说:“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仁宗壮其言,坚定了使用狄青的信心,亲自在垂拱殿设宴为狄青等人送行(40)。
皇佑四年九月(1052年10月),狄青离汴京率“旧镇骑兵”及“荆湖锐卒”出征(41),有人为了求私利也想随同而往,托人来请求狄青,狄青说:“君欲从青行,此青之所求也,何必因人言乎?然智高小寇,至遣青行,可知事急矣。从青之士,能击贼有功,朝廷有厚赏,青不敢不为之请也;若往而不能击贼,则军中法重,青不敢私也,君自思之。”从而将一些企图以私人之关系不战而获升官的人拒于军营之外(42)。
十二月(1053年1月),狄青抵达桂州与余靖等人会合,共商征南之计。此时一直在隔岸观火的交趾提出愿意出兵助宋,余靖觉得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狄青不同意,说:“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以一智高横践二广,力不能制,乃假蛮夷兵,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43)?”事实证明狄青的意见是对的,交趾此举,无非试探宋军虚实,若同意交趾军队进入国境,其后果确是不堪设想。
当时作战双方的士气相差极为悬殊:侬智高军挟连战连胜之余威,大有荡平两广,鲸吞荆湖的势态;而宋军一直在数次战败的阴影中笼罩着,有一种极大的恐惧情绪。为了扭转这一不利情况,狄青想了一个办法:桂州城南有一庙宇,当地土民盛传庙中神圣十分灵验,于是狄青率部属来到庙中,跪拜之后狄青拿出一百枚铜钱,当众向神祷告说:如此次征南能够获胜,这一百枚钱撒出去后应当全部字面都朝上。僚属们都大吃一惊,认为绝无百钱字面都朝上之理,这样干只会动摇军心,影响本来就不高的士气,于是纷纷劝阻。狄青不为所动,将钱撒出,想不到竟如所祷,百枚铜钱字面无一不朝上。一时间全军欢声雷动,人们都认为此次征南有神灵相助,不愁不胜,于是军心士气得到极大鼓舞。其实狄青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十分少见的两面字钱,之所以这样做无非用诈谋以求改变士气不振的颓势罢了(44)。
皇佑五年正月甲辰(1053年1月25日),狄青率军抵达宾州(今广西宾阳县)前线(45),包括狄青、孙沔等带来的“蕃落骑”、京中来的禁军及原在广西的雄略、忠敢、澄海等军,共计有兵员三万四千四百四十一人(46),于是建大将旗鼓于辕门。己酉(1月30日),狄青大会诸将。为了整顿军纪、明令进退,以擅自出兵大败而溃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宾阳交界处,距南宁59公里)之罪斩广西钤辖陈曙及其佐吏以下三十一人,孙沔、余靖相顾愕眙,“兵将股栗,咸思用命”(47)。由于陈曙是余靖的部下,余靖无法推托责任,只好也上前谢罪说:“曙之失律,亦靖节制之罪也。”狄青回答说:“舍人文臣,军旅之责非所任也(48)。”陈曙之败,是因为执行了余靖的命令,狄青斩陈曙而不得触及余靖,可见其所用完全也是一种诈术,其目的不过是通过杀人以立威而已。
当时已近上元灯节,狄青传下号令:“休军十日”,十日之中全军上下大张灯火,欢度佳节。侬智高接到打入宋军营中的内线密报,信以为真,认为宋军不远千里而来,定会以上元佳节来临之际作短期间修整,于是不作必要的准备。丙辰(1053年2月6日)是宋仁宗皇佑五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宋代民间宴乐最盛的上元灯节这一天,狄青在军营中大宴诸将。大众一直狂饮到深夜二鼓时分,狄青突然推说身体不适,要回至卧内休息,令孙沔代替他主持宴会。谁知这就是狄青采取军事行动的开始。
这一夜正好是狂风暴雨气候,狄青回到后营,立即以微服杂于精骑之中,冒着大风雨,利用黑夜为掩护,突破了号称天险的昆仑关,然后派人回到大营“传语诸官,请过关吃食”(49)。
狄青的大多数部属接到命令,起初都认为是传令人错传号令,后来明白原因后,没有不又惊又喜的。昆仑关建于唐代,位于大明山东向余脉,悬崖峭壁,道途艰难,向称天险,唐开元十四年岭南壮族首领梁大海等在这里战败了唐军。此次宋军诸将都以为在这里将有一场血战,不料在一夜之间便化险为夷了。于是大军越过昆仑关与狄青前军会合。狄青仍自领前军打头阵;孙沔领中军继之,余靖领后军押阵,扎营于归仁铺(今邕宁、宾阳公路二、三塘之间),准备在这里与侬智高军进行主力决战。
宋仁宗皇佑五年正月戊午(1053年2月8日),侬智高亲督大队先结三列锐阵于归仁铺之西南,宋军后至,结阵于归仁铺之东北,是时侬军着绛色征衣,持蛮牌、标枪,望之如火。狄青使前锋将王简子率队出击,而侬军则以掷镳杀王简子,狄青见之,“汗出如雨”(50)。既而前锋将孙节又死,侬智高军气势更盛(51)。
庄宅使荆湖南路兵马钤辖刘几以右军搏击,自辰至已,胜负未决。孙沔等尽都失色,狄青打散头上发髻,戴赤铜面具亲自出阵,持白旗指挥在西夏时训练的精锐骑兵五千从左右两翼突阵掩杀,捣敌中坚,侬智高军不敌骑兵之往来如狂飙而大败,既阵之初,青誓众曰:“不待令而逃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逵为右先锋将,私念所部
兵数困于衄,兵法据高者胜,茍复待敆而贼乘胜先登,吾事去矣。即日引军登山。既定,贼至,逵麾众驰下,仗剑大呼,断贼为二,贼首尾不相救,遂溃。逵诣青请罪,青拊其背劳謝之。宋军“追奔十五里,斩首二千二百余级,生擒五百余人,尸甲如山,积于道路,伪署将相死者五十七人。”侬智高的骨干人物黄师宓、侬建侯、侬志忠均战殁于阵。侬智高率残兵退入邕州,并于当天晚上纵火烧城遁去(52)。余靖连夜持笔撰写《代狄宣抚贺捷表》申报朝廷。
归仁铺之战,以侬智高的先胜后败而告终。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当时双方军队实力相差不远,当战阵初合之际,为狄青素所倚仗的王简子、孙节毙于阵前,狄青本人则汗出如雨,似乎有宋军即将败阵之兆。然而最终宋军获胜,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狄青以“兵不厌诈”之谋暗渡昆仑关,在侬军心理上造成宋军“难测”的印象,动摇了原来高涨的士气;二是宋军多来为自西北的剽悍精骑,而侬军则多是徒步的步兵,由于归仁铺地方多平坦地势,利于骑兵,是以战败。据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曾著《武经总要》的著名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在狄青即将出征时问:“侬智高军的特点是标枪与蛮牌互为弥补,在作战时锐不可挡,有什么办法破它呢?”狄青回答说:“这不是什么难事。标枪与蛮牌都是步兵,它们是当不住骑兵的冲击的。”从此可以知道,对于对付侬智高的标牌兵,狄青是早有胜算在胸的。
关于己方的步卒不如宋方骑兵的这个问题,侬智高在起事之后不久就曾意识到了它的严重性。因此他曾采用厚赠及联姻的方式,与“西接大理,地多善马”的特磨寨(又称特磨道或特磨峒,在今云南广南县一带)酋长侬夏卿建立了非比一般的关系,其目的就在于企图利用特磨寨多马的特点以发展自己的骑兵(53);此外,侬智高为了取得结峒酋长黄守陵的支持,曾亲笔给黄守陵写了一封信,信中曾坦然承认自己的军队如与宋军的骑兵作战,其取胜的可能性不大(54)。
使侬智高料想不到的是,狄青使用的是在西北战场上身经百战的铁骑,其剽悍的程度超过自己的预料。本来昆仑关天险不利于骑兵而利于步卒,不想却被狄青以诈谋偷过,自己只好在距邕州城外二十多里的归仁铺结阵待敌,这里的平坦地势使自己处于劣势,其最后战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宋仁宗皇佑五年正月己未(1053年2月9日)黎明,狄青挥兵进入邕州,获金帛钜万,牲畜数千;将七千二百余侬军战俘使其丧失抵抗力后尽皆遣散;残忍地把黄师宓等首要人物的尸首把首级砍下来悬挂在州城之上示众,并将五千三百四十一具敌方战殁尸体尽数掩埋于邕城州之北隅,建“京观”以纪其事,狄青为之亲自撰写《京观记》。有人发现尸体中有一身穿金龙衣之人,认为是侬智高,被狄青否决,说:“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55)。”二月丁亥(3月9日),狄青率主力回至桂州,分别在城北的镇南峰(今桂林铁封山)磨崖镌刻由余靖主笔的《大宋平蛮碑》及城东的七星山(今桂林七星公园内月牙山龙隐洞)磨崖镌刻由狄青、孙沔、余靖领衔的、载有宋军将领三十五人官职姓名的《平蛮三将题名碑》。
当狄青离开汴京的时候,宋仁宗十分担忧,对大臣们说:“狄青有威名,敌人一定很怕他,我耽心他会受到暗害,左右使唤的人非亲信者不可,即使是饮食卧起等这样的事也要严加防范。”为此宋仁宗特地令使者驰行千里去告诫狄青。后来听到捷报传来,迫不及待地对宰相说:“速议赏,缓则不足以劝矣!”(56)从中可见宋仁宗对于狄青消灭了侬智高集团势力是何等的喜形于色,由此可以反衬在此之前宋仁宗又是何等的心存疑惧。
据有关史料,邕州城破之时,侬智高率其残部弃城而走,携其母、弟、妻、子,依附于特磨寨之侬夏卿,并在这里收回余部三千多人,多买马匹,练习骑战,以图东山再起(57)。当时的新任邕州知州肖注带领兵勇前往清剿,活捉了一个侬军裨将,肖注以威肋利诱的手段,知道了侬智高的有关实情(58)。侬智高知此处不足恃,率亲兵五百及六妻六子出奔大理,欲图借兵复仇。皇佑五年十二月(1054年1月),在桂州知州余靖的主持下,以杨元卿、陈充等人率六州之兵袭击特磨寨,生擒侬智高之母阿侬、弟侬智光、二子侬继封、侬继明以归(59)。
侬智高的最后结果如何,各史籍记载不一: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四裔考七·西原蛮》说“不知所踪”;《宋史·蛮夷传三·广源州》说“其存亡莫可知也”;而同是《文献通考》的《四裔考六·南诏》又说“侬智高败,奔大理,其国捕之以闻”;同是《宋史》的《肖固传》又说:“(肖固)募死士使入大理以取智高,至则为其国所杀,函首归献。”至于流传于广西西部的民间口碑,大都以侬智高邕州大败而身亡为结局。
(四)简短的结论
侬智高以超人的胆略自强于北宋与交趾的夹缝之中,并毅然起兵反宋,但由于军事情报不准确,对于西夏等反宋割据势力对宋策略的改变而不了解,导致宋廷能集中精锐的西北边防军南下作战,在战略上已逊于宋军一筹。
两军的昆仑关、归仁铺之战,狄青以诡道乘大风雨之夜暗渡天险,取得战斗的主动权;侬智高以步卒之短而结阵于平阳之地以敌狄青骑兵之长,犯了兵家之大忌,其胜负虽不战已判然而自明。如果侬智高熟谙兵法,弃邕州城而以左、右江之荒山野谷以待狄青,在短时间内狄青将对侬智高毫无办法。只要西北战事再起,北宋朝廷不得不再调其回师防御西夏,则侬智高很可能会实现他占领荆湖及江南的既定计划。
───────────────
注释:
(1)据越·潘清简《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二“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1034年)条载,
侬智高之父侬全福该年为交趾所掳;另据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十三条,侬智高这一年为十
四岁;又,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八0卷,侬智高卒于至和二年(1055年)。(2)《宋史·太宗本纪》。
(3)(57)《宋史·蛮夷传三·广源州》。
(4)(5)(7)(10)(20)(28)(30)(47)(53)(54)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
(6)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十五卷
(8)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交州之变》。
(9)(15)越史馆钦奉编定《大越史记》本纪二卷“李太宗通瑞五年”条、“李太宗天感圣武五年”条。
(11)《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二“李太宗通瑞五年”条。
(12)(19)(24)清·苏士俊《南宁府志·杂类志·驭蛮》。
(13)越·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本纪二卷“李太宗明道五年”条。
(14)宋·李攸《宋朝事实·兵刑·平广南蛮贼侬智高》,载《万有文库》本。侬志高的国号与年号,也有的史料记载为“南天大理国”及“天瑞”。
(16)(17)(18)(37)(38)(43)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侬智高》
(21)(29)宋·滕元发《孙威敏征南录》,载《续金华丛书本》。
(22)(26)宋·曾巩《曾南丰文集·与孙司封书》
(23)(27)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集贤校理丁君墓表》
(25)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宋士尧传》
(31)《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七四卷“宋仁宗皇佑五年”条。
(32)《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仁宗至和元年”条
(33)(41)(45)(48)(52)宋·余靖《大宋平蛮碑》(该碑位于桂林市铁封山西麓,今存)
(34)(39)《宋史·余靖传》
(35)宋·余靖《大宋平蛮京观记并序》。
(36)见翦伯赞所著《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书局1961年版。
(40)(56)《宋史·狄青传》
(42)宋·曾巩《杂识二首》,见《旧小说》丁集。
(44)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载《裨海丛书》。
(46)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一七四册·兵。
(49)宋·魏泰《东轩笔录》十二卷。
(50)宋·刘延世《孙公谈圃》上卷,载《说库全书》。
(51)见《宋史·狄青传》;此外刻于桂林龙隐洞《平蛮三将题名碑》其第一将下载有“西京左藏库副使孙节”名号者,其下注明“战殁于阵,赠忠武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字样。可以与《宋史》互相参照。笔者认为,王简子与孙节可能为同一人,因“简”与“节”谐音,而记为王简子者为战后传闻者误。此说留以备考。
(55)宋·李攸《宋朝事实·兵刑·平广南蛮贼侬智高》,载《万有文库》本。
(58)《宋史·肖注传》。
(59)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关于侬智高子之名各书记载不一:《宋史·广源州传》作继宗、继封;明·李文凤《越峤书》四卷作继宗、继隆,
附大事简表
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封侬民富为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
天圣七年1029宋授侬全福邕州卫职
宝元二年1039交趾袭侬全福俘五人斩之于都市
康定二年1041交趾擒侬智高至交廷而释之以雷火戚婆四洞及思琅州益之
庆历三年1043智高占安德州立南天国年号景瑞
皇佑元年九月乙巳1049104首次试兵于邕州
十二月甲子105011以高怀政督捕入邕州这智高部众
皇佑二年二月丙戍1050324广南钤辖司请于邕州罗迥洞(龙州西北)置寨以扼
智高,诏准
皇佑三年二月10513智高求内附诏广南西路转运使提点刑狱钤辖司具
利害以闻以役属交趾拒之
四月10515智高贡方物求内附不许
皇佑四年四月10525智高沿右江东下攻横山寨(田东马平镇)知州陈珙不报
五月乙巳朔1052531智高陷邕州执陈珙杀之兵死千余人
癸丑105268智高军入横州知州张仲回监押王日用弃城走
丙辰1052611智高军占贵州知州李琚不战而走
庚申1052615智高军入龚州(平南)知州张序弃城走
辛酉1052616智高军入藤州知州李植走
壬戍1052617智高军入康州(德庆)知州赵师旦与监押马贵拒贼死官吏死者多人
癸亥1052618智高军据端州(肇庆)知州丁宝臣战败而走
丙寅1052621智高抵广州城下
六月乙亥1052630起前卫尉卿余靖为秘书监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前
尚书屯田员外郎直史馆杨畋体量安抚广南提举经制盗贼事
庚辰105275改余靖为广西安抚使知桂州命同提点广东刑狱李枢与陈曙讨智高
甲申105279广端州都巡检高士尧与智高战于广州船亭败
丁亥1052712以狄青为枢密副使
庚寅1052715武日宣魏承宪与智高战于广州城下不胜
秋七月乙巳1052730出内藏钱绢助河北军储
丙午1052731令余靖经制盗贼事
壬戍(十九)1052816智高围广州计五十七日引去广东兵马钤辖张忠长
英州苏缄邀击于白田(平东东南),忠战殁
甲子1052818智高攻贺州不得广东兵马钤辖蒋偕败于路田
八月辛卯1052914令枢密直学士孙沔安抚湖南江西内侍押班石全斌
副之
九月戊申1052101智高袭杀蒋偕于太平场(从化东)
丁巳10521010令余靖提举广南经制盗贼事
庚申10521013广西兵马钤辖王正伦于昭州馆门驿战殁智高入昭
州知州柳应辰走
庚午10521023以狄青为宣岳南院使宣抚荆湖路提举广南经制盗
贼事
冬十月丙子10521029召鄜延环庆泾原路择蕃落广锐军各五十人赴广
南行营
丁丑10521030智高入宾州
甲申1052116智高军复入邕州日夜伐木台州楫扬言将复趋广州
十二月壬申(初一)朔10521224广西兵马钤辖陈曙与智高战于金城驿
五年春正月甲辰(初三)1053125狄青至宾州
丁未(初六)1053128朝廷下诏止交趾助兵
己酉(初八)1053130狄青大会诸将斩陈曙以正军纪下令休军十日
庚戌(初九)1053131宋仁宗以广南用兵罢上元张灯
丙辰(十五)105326夜宴将佐
丁巳(十六)105327夜宴至二鼓狄青推有病回卧内不一时令孙沔代主
席是夜大风雨狄青率队而出
戊午(十七)105228午后兵至昆仑关夜至金城驿
己未(十八)105329晓行午后至归仁铺智高始觉出而据山坡之上两军
对阵宋军较弱而终大胜之
庚申(十九)1053210狄青入邕州
甲子(二三)1053214宋仁宗遣使抚问广南将校赐军士缗钱
二月甲戍(初五)1053224狄青班师离邕州
癸未(十四)105335狄青复为枢密副使
甲申(十五)105336赦广南凡战殁者给(棺)护送还家无主者葬祭之
贼所过郡县免其田租一年死事家科徭两年
丁亥(十八)105339狄青班师回至桂州不日磨镇南峰及月牙山之石壁
以镌平蛮碑与题名碑
四月辛未(初二)*1053422回至京师仁宗设宴于垂拱殿
五月乙巳(初六)1052527以狄青为枢密使
丁未(初八)1053529孙沔为枢密副使
至和初年1054智高母弟子槛至东京
至和二年六月乙巳1055715肖注募死士入大理至则智高已死宋廷遂戮智高母
弟子于京师
嘉佑二年二月10573狄青逝世
七年1062侬夏卿来归
注:为节省篇幅及叙述简练,文中凡有污蔑性用语如“贼”字者,均与史料划一而保持不动。
另,以上大事简表仅供编辑人员在审稿时参考,不入正文
此文原为广西史学学会年会论文,后发表于《桂林文博》。
http://www.guoxue.com/bbs/dispbbs.asp?boardID=25&RootID=230357&ID=23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