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4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蓝姓徙居 末控畲族源流

[复制链接]

322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09-7-9
注册时间
2005-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6:1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从蓝姓徙居 末控畲族源流
作者:蓝希瑜

  畲族,是我国南方一山地民族,主要分布于东南闽、浙、赣、粤、皖五省的山地丘陵。在江西,畲族大部分散居于赣南、吉安和上饶等地。有关他们的历史、源流、文化和传统,时人很少进行探析。传说中,畲族主姓有四:盘、蓝、雷、钟,其中盘姓畲族主要居住在广东省增城,钟雷两姓畲族主要分布于闽浙两省,而徙居江西的畲族很大部分是蓝姓。尤其在赣南,畲族作为一个重要的族群衍息至今已六百余年,她的徙居始末为我们探究畲族源流提供了一把钥匙。

  历史上,有关畲族源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主要的观点有:“越人”后裔说、“南蛮”说、“闽族”后裔说、“武陵蛮”说和基于“武陵蛮”说的“东夷”说五种。前三种分别认为畲族乃浙江土著、广东土著和福建土著,即畲族是当地土著民族。著名学者蒋炳钊也持土著观点,在《畲族史稿》中他认为:畲族非中原南迁而是当地土著与客家文化互动发展形成的群体。后两种观点则认为畲族乃北方“徐夷”南迁形成的族群。究竟畲族族源是什么,它的迁徙流布、今天的规模怎样?

  在民间,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哈”与“达”在畲谙中均为“客”之意,“山哈”和“山达”意即从外地迁来居住在山里的人而非当地的土著。在畲族的瓠(神犬)神话中,传说“东夷”王献美女奇珍,奇王圭、奇珠三人,盘瓠王将其分别赐配给盘自能、蓝光辉、雷巨佑三子,可见畲族与“东夷”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关于这一点,从蓝姓族谱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依蓝姓畲族族谱,其始祖应追溯到神农氏、帝喾时期。神农氏初期,部落定都于陈(今河南陈州)后迁到山东曲阜,至11世祖榆冈公时又迁至涿鹿(今涿州),此后徙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昌奇公受姓至汉末辗转徙居。

  榆冈公次子昌奇因进贡绣蓝,满屋飘香,后由此被赐姓蓝,封为汝南郡火旺公,故有现在蓝姓堂名汝南堂,赐姓成为蓝姓畲族的开端,距今已达4500余年的历史,后朝代更迭、转徙靡常,其原委各有记载。尧舜禹时期,18世祖善公曾协助禹治水有功,后随禹居住在安邑(今山西平阳县)。夏朝,22世祖彦云公父子助少康国,后被册封为邢侯居住在北京邢台县。孔甲在位时,34世祖梁公在朝中任司农官,后因孔甲不修善政,梁公进谏又得不到采纳,于是罢官退守平阳县。儿子凝后来又在夏桀朝中做官,见桀荒淫无度最后弃官隐居西安,到森公时又从西安迁到南安(今陕西贡昌),至43世祖肇祥公时又从南安迁往南阳(今河南南阳)平原乡,55世祖良佐公在蔡(今河南上蔡)任大夫一职,全家居住在蔡之都乡,到61世祖琼公时又举家迁往洛阳,一直生息至汉末。

  第二阶段:从“武陵蛮”至畲族新族体的形成。

  居住于我国东部的东夷部落靠西南的一支“徐夷”,在历经西迁、南迁后到67世祖彬公时已迁至郢(今湖北荆州),开始在荆州一带生产生活。入郢的原因据说是东汉末年北方连年战乱,为躲避战乱而迁入荆州一带,后来彬公的孙子在楚地担任大夫。三国时期,91世祖之顺公任许昌太守,目睹曹操专权自动隐退住到仪封(今河南仪封)的西山。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迫使畲族再度南迁鄂西、湘西,与三苗、氐羌融合形成混合体“武陵蛮”,后向长江流域五岭山脉活动渐渐分化,畲瑶族体开始形成。族谱中记载:104世祖增华公在阳夏任宰相,在任(今山东济宁)去世后葬于绵乡。唐朝时期,中宗天授元年,108世祖明德公任扬州节度使,官游金陵(今江苏南京)在建康安家,是为蓝姓江南开基一世祖,其子蓝采和于玄宗开元元年中进士,后朝廷授其辅佐谏议大夫。昭宗光化元年,宗训公为躲避朱温茂真之乱举家迁往濠州(今安徽颖州)的定远,迁往濠州之由相传是投奔早已入主颖州的钟姓畲族同胞,据说此地钟姓是始祖钟志琛的后裔。至宋太祖时,一俊公又从定远迁到临淮。宋徽宗时,万福公又举家迁往江苏句容县。在这一时期,畲瑶作为一个新族体于唐宋年间开始形成,至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族名称,刘克庄就曾在《漳州谕畲》中称福建漳州一带畲族为“畲民”。

  第三阶段:畲族族体形成后开始散居闽、浙、赣、粤、皖五省。

  隋唐时期,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蛮已开始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唐宋时期,畲族新族体形成后,他们开始向四周散居开来。宋理宗宝庆元年,122世祖吉甫公时逢金人兀术之难携家逃奔福建,途中与父母兄弟失散,最后身至福建福清县五福乡,蓝姓畲族入闽由此开始。宋淳佑六年常新公又由福清县迁往建宁崇德坊。度宗元年万一郎公为躲避女真南扰之乱又从建宁迁往宁化石壁与南迁的客家融合。而江西境内畲族迁入主要线路有两条:赣东北的的畲族是由原居住在潮州凤凰山上的畲族,迁居福建宁化后再北迁建阳,于宋元之后明朝中叶以前迁入赣东北;赣南的畲族则是由福建宁化和广东两地徙迁而来,入迁时间从赣南各县畲民保留的族谱来看应该是明朝洪武年间。当时128世祖念五郎公即克昌公从龙岩大禾乡迁到古木都,生子七人,其中长子传泰、三子传嵩、五子传恒和六子传清四兄携子由古木都迁至赣南信丰,开始定居下来,清朝乾隆46年在信丰城建祠堂作为不迁之地,其后裔子孙视克昌公为桃江蓝姓始祖,至于安徽境内的畲族则是由浙江在近百年前迁入的。在这一时期,迁徙基本上是从南往东北发展,到明清时,畲族已大量遍布闽、浙、赣、粤、皖五省交界山区,随后开始定居下来与客家进一步融合形成现在分布格局。

 

  根据上述族谱所叙,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和民间神话传说,笔者认为:畲族并非当地土著而是北方东夷部落靠西南名为“徐夷”的一支南迁湘西、鄂西后,与三苗、氐羌融合形成“武陵蛮”,尔后向长江流域五岭山脉活动,为躲避战乱和阶级剥削压迫,在频繁迁徙过程中形成的新族体。这种观点与已故学者潘光旦教授对畲族族源的追溯是一致的。充分说明畲族是北方东夷南迁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1)《畲族卷》:中国少数民族现状及其发展调查研究丛书。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2)《畲族风俗志》:施联珠,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畲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试谈赣南客家和畲族的文化同化》严恩萱、《客家研究辑刊》2000第1期

  (5)《蓝姓七修族谱》1942年版

  (6)《畲族史稿》蒋炳钊、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僚园作客,四海为家。 [img]http://aaawww.tolaku.com/akaunews/UploadFiles/200599205945160.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09-7-9
注册时间
2005-4-4
沙发
发表于 2005-5-11 16:19:00 |只看该作者
畲族是东夷人???和韩国人是亲戚关系???

僚园作客,四海为家。 [img]http://aaawww.tolaku.com/akaunews/UploadFiles/200599205945160.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板凳
发表于 2005-5-12 10:13:00 |只看该作者
東夷說法很多,有說是通古斯人跟百越人的混合種,也有說是純通古斯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02:48 , Processed in 0.14236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