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级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宜州市旅游局实习期间,针对宜州市的“创优迎评”工作,在材料的收集、整理和补充过程中,并在一定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了开展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不仅能大力继承和弘扬刘三姐旅游文化品牌,而且对于提升宜州市在广西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 创优迎评 刘三姐文化 品牌 竞争力
引言
宜州市“创优迎评”即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迎接广西自治区旅游相关主管部门的评定;“创优迎评”活动的开展是国家旅游局从1995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我区现已有桂林、南宁、北海等城市首批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而作为歌仙刘三姐故乡的宜州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显著;其特有的刘三姐故乡民族文化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更应迎头赶上,加大力度解决旅游业发展中所存在的“硬件、软件”问题,努力创建成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进而大力提升宜州市在广西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 宜州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1、 区位优势显著
宜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西北,是贯穿西南出口的大通道,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全市总面积3869平方公里,辖庆远、怀远等21个乡镇,总人口62万人。
2、 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
交通发达,宜柳高速公路与桂海高速公路相接,距柳州110公里,距桂林290公里,距南宁310公里,西邻河池市74公里。宜州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宜州山青水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有龙江、临江、小环江等风光旖旎的河流。宜州文件古迹甚多,有宋代黄庭坚、明惠帝朱允炆曾云游宜山,会仙山有全国最早的五百罗汉名号碑,有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太平天国诗文石刻——翼王石达开及部将唱和诗碑刻,民风独特,有原生态的壮族刘三姐山歌文化。目前有刘三姐故乡壮族风情游、古龙河竹排漂流、白龙洞古迹游和龙江石林风光游等旅游线路。有祥贝拉光、三门寺、马山塘景区正在开发建设中。1989年下枧河风景区和会仙山风景区被自治区列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3、 旅游涉外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
旅游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相应的旅游企业的运作,而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宜州市,旅游涉外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目前,我市有旅行社3家,三星级酒店2家(其中AAA中国绿色饭店一家),二星级酒店2家,涉外宾馆2家,定点餐馆6家,较高档次的招待所近16家,能提供50个床位以上的社会旅馆140家,总计床位6700多张。下枧河风景区有豪华型旅游船54艘,漂流竹伐250张,具有年接待能力达65万人次的旅游服务体系。2004年“五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6.3万人次,旅游收入1134万元,旅游业已成为宜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4、 政府主导,创优先行
宜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1995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形成共识,举全市之力把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宜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把宜州建成具有壮民族突出地方民族特色的桂西北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重视规划和景点布局,制定了《宜州市旅游发展规划暨重点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广西宜州市刘三姐故乡下枧河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所有的开发建设都严格按规划实施。
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旅游工作特别是对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极为重视,把创优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区党委、区政府“建设广西旅游大省”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针对创优工作专门召开了全市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动员大会,并下发了相关文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市政协主席为组长,有关领导为副组长,旅游、建设、公安、交通等相关部委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优工作领导小组,为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制定了《宜州市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在创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经全市各部门的协作努力,创优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相信今年一定能一次性通过自治区的评定。
二、宜州市“创优迎评”条件的成熟,对于推动整个宜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宜州市紧紧抓住优越的区位优势,以独特的刘三姐壮族风情文化、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资源为依托,坚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宜州市“创优迎评”条件的成熟,对于推动整个宜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创建活动将按照现代旅游功能服务标准,对市区、景区、景点的公厕、公交车、停车场等等,与人们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全面整合、完善和提升,紧紧围绕发展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来进行,对于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具有直接效应。
第二,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有利于激活旅游市场,提高综合效益,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长期以来宜州旅游的游客构成中,区内游客始终占97%以上,在区内游客中本地区游占70%以上,也就是说宜州市的旅游产品对外还缺乏吸引力,旅游市场还没有激活。如果能够真正实现了创优目标,宜州市的综合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其旅游整体形象才能全面提升,旅游产品才有希望打入全区乃至全国市场,旅游市场才能做强、做大、刺激内需,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有着1:5的效应,即游客每购买1元钱旅游门票,就会带来“吃、住、行、游、购、娱”五个相关功能的五元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效益是其它产业都无法替代的。
第三,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有利于完善旅游景区、景点管理体系,改善旅游大环境,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从而促进招商引资和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宜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进几年来,在开展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启动了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民族文化摇篮的生态保护工程,对于保护和弘扬宜州深厚悠久历史民族文化、打造刘三姐旅游文化品牌,扩大宜州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宜州市旅游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宜州市从1994年开发旅游业以来,旅游业各项指标逐年增长。据统计,1994年至2002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7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500人次)。平均年游客增长率为26%,平均年旅游收入增长率为23%。2002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1.1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100人次),创旅游收入3200万元。总体来看,宜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势头是令人鼓舞的,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笔者在“创优”材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发现与全国和全区高水准的旅游行业相比,宜州市旅游业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提升宜州刘三姐文化品牌存在的实质性问题。(一)刘三姐文化品牌的特色产品开发尚未成熟,与游客期盼和需求的刘三姐文化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随着电影《刘三姐》的问世己闻名海内外。但宜州并没有因为它的知名度扩大而加大对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龙头工程的专项设施建设和宣传。从而造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处于被动地位。在旅游开发建设工作中,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特色产品它并不局限于它的名声,而是在于它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体现;但对于刘三姐文化内涵的挖掘并不突出,从而导致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下降。(二)是对刘三姐文化资源进行有序、合理、科学地整合的工作做得不够。宜州刘三姐文化内容详实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具有鲜明的壮民族物性。历代史载、典籍、志书、民间口碑等创作,都是对刘三姐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的根据,尤其是民间流传的山歌。宜州是山歌的故乡,刘三姐是歌仙,山歌是刘三姐歌文化的特征与真实体现。宜州创“歌城”其实就是对刘三姐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刘三姐文化资源的整合,其实是弘扬刘三姐旅游文化品牌的体现,也是宜州市“创优迎评”工作的重头戏。
2、旅游景区、景点缺乏亮点,城市旅游服务配套功能设施尚未完善。在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上,还未能将刘三姐旅游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且在景区、景点的各项服务表演呈现雷同老化现象,缺乏活力和创新。而宜州市旅游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备,如市区内停车场设置太少,还没有一处星级公厕,还没有旅游导示牌,还没有旅游购物商场等等。
3、旅游人才开发培养并未能适度超前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目前宜州已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总体规划中没有旅游急需的人才培养开发内容。应把旅游人才培养规划纳入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要从管理制度、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保证人才培养开发的适度超前,力求旅游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与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使宜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永不衰竭,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
4、有待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以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力度。宜州市尚未设立有效执法的旅游管理机构,所设立的一些旅游管理机构职能不清晰,形同虚设,不能确保旅游市场有序、健康、稳定的发展。古龙漂景区出现的私漂问题,就是因为旅游管理执法机构不健全,缺乏实施有效的管理体制所造成的。
四、 应采取的各项有力措施
自2003年宜州市开展“创优迎评”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其中的20大项216条小项的工作目标,虽然逐步解决了与旅游业发展不相符合的一些问题;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宜州市旅游业要取得巨大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性大的特点,采取各项有力的措施大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解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前进。
1、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刘三姐旅游文化品牌的竞争力。旅游业发展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支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好各相关部门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发展的基础,这也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旅游产业,真正形成发展旅游业的整体合力,充分挖掘刘三姐旅游文化品牌内涵;从而提升刘三姐文化品牌的根本竞争力。
2、 创新各大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的表演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的各项配套设施。从近年来游客投诉和反映的情况来看,普遍认为景点的节目过于单一,无新异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理需求;笔者认为应加强对表演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应该以多种形式将宜州的历史文化和壮家风情的精髓呈现给游客。宜州市旅游业的发展要来按照《广西宜州市刘三姐故乡—下枧河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建设完善市区至流河寨、古龙河漂流景区的道路,建设流河、祥贝、庆远等主要旅游区的供水、供电、环保等服务设施,抓好旅游区、城市的旅游厕所及中英文标识的建设,不断完善通迅功能。为旅游者提供方便,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3、 与时俱进,构建人才工程,加快人才培养。(一)领导技术型人才培养。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是否拥有一批具有新观念、新思路的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关系极大。它的发展除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作保证外,还需要有一批具有较高自然科学和社会管理科学知识,具有旅游工作组织协调能力的领导和管理人员,需要一批具有旅游规划、开发、策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要一批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精通区情、市情、县情,精通地方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宏观决策准确,微观管理到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很有必要对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进行分层次、有计划的进行培训,提高专业能力。(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在加快人才自我培养的同时,还要广开贤路,引进一批我市没有但又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根据宜州旅游的发展需要,特别急需引进紧缺的具备市场促销、旅游规划与开发、景区(点)管理、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知识的人才。对引进的人才要大胆重用,给他们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要不拘一格用人才。
4、转变完善行业主管部门职能,赋予行政执法权,提高依法行政、有效管理的能力。目前市旅游行业主管部门为事业单位,无行政执法权,不能对旅行社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削价竞争等行为进行及时处理。不能旅游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必将影响到宜州的整体形象。因此,必须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即将召开,给宜州市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奋力拼搏,打造刘三姐旅游文化品牌,在“创优迎评”的工作中,做大做强宜州旅游业,提升宜州市在广西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1、宜州市.志、宜州市旅游统计公报
2、宜州市——旅游年鉴
3、《广西宜州市刘三姐故乡—下枧河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刘三姐文化品牌研究》.潘琦主编.广西人民出饭社
5、《在全市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动员会上的讲话》.韦国文.2003年3月
6、《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打造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宜州市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纪实</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