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05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壮族究竟具有什么特点?

[复制链接]

6

主题

2

听众

111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5-10-18
注册时间
2002-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 12:18:00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贝侬们的讨论,我还是不知道壮族的特色是什么,当然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秦汉之后,壮民族的民族意识已经在逐步被淡化了,壮民族也逐步使用“中原文化”的观点和理论来看待本民族,我曾经遇到过一些很地道的广东和南方的“学者”与他们讨论民族文化时,他们总是非常肯定地告诉我:“岭南的文化是中原带来的,以前这里是不毛之地。”,并且他们不容你的任何辩解,可见他们“中毒”之深,“受害”之重;而北方的“学者”就更不得了,完全以是“救世主”的身份告诉我:“小覃,以前你们南方人是“采集民族”(言下之意,我们只会gwnjmak吃果子了),种田是后来我们北方人教你们的。”当时我真想骂娘,但静气之后,我告诉他:“那东西我们不叫“种田”,我们叫“ndaemnaj ”,你知道吗?!”,他瞪大了眼,他开始“朦”了.......
我只是想讲,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我们是不可能准确去定义他的民族性的,韦国清打仗还可以,搞政治一般,壮文化他真的不懂,让他去讲壮族的特点,他当然讲“没特色”了,至少他对自己是诚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

听众

111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5-10-18
注册时间
2002-11-28
沙发
发表于 2003-1-23 10:02:00 |显示全部楼层
季人本家您好!非常高兴在这里认识您,祝新年愉快!
我老家是德保的,我现在家在深圳,到深圳快十年了,你现在那里发展?欢迎您到深圳与我交流。给我发短讯和电子邮件都可以。真高兴,哈哈,小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

听众

111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5-10-18
注册时间
2002-11-28
板凳
发表于 2003-1-24 15:12:00 |显示全部楼层
季人本家知道你的情况非常高兴,有机会一定到北京拜访你。人家经常叫我“小谭”,我只能不停地去纠正他们的读法。有一次我去山东调试套自动化设备,辛苦工作一天,正在为一些问题头疼时,有一个当地的领导突然对着我叫了一声“贾工程师”(是不是很象“假工程师”),把我吓了一跳,难道是我工作中什么地方搞错了?才叫我“假工程师”?后来才知道,他把“覃”读成了“贾”,最后我把当时感到惊讶的原因告诉他,他笑得窜不过气来,在酒席上,强迫我多喝几杯山东白酒(那东西比我们广西的米酒劲大),哈哈。
liu-dynasty 贝侬,您好!好象红棉树讲你不能叫“小覃”,但我们肯定是一家人。你的文章写得好!但现在知道这些东西的太少了,在近3000多年“中原文化”的冲击下,大多数人包括壮人自己已不知道自己“何根、何源、何祖”了,所以产生自卑、困惑、攀附的问题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否则也不会有人来问我们“你们的特色是什么?”的问题了,我认为只有壮民族在整体上,清晰地知根、知源、知祖,他们才能建立自信和自强的民族意识,才能为壮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出思想武器,因此我认为对壮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客观和系统地再现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东西。
关于“覃”姓,本人也做了一些调查,在壮语中的解义都差不多,但有些问题我不是太明白,如现居住在渝东地区、黔东地区、鄂西南地区、湘西沅江流域地区一带的土家族也有覃姓,同时覃姓与彭、田、向、杨等为土家族的五大姓氏,在一些野史上讲在三王五帝之前的上古时代就有“皇覃氏”建立过朝代,至少我敢肯定“覃”字是一个独特的古字,不是一个衍生字。现在正统的讲法是土家族是巴人的直系后裔,是楚国灭巴国后,流散当地的巴人。问题是现在我们一般认为巴人与濮越人没有太大的族系关系,那么:
壮族的覃氏与土家族的覃氏是什么关系?
是姓氏借用关系?
是巧合?
还是族氏迁徙?
还是本来巴族与濮越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并曾经处于同一个文化体系之内?
本人比较倾向于最后的一种讲法,即本来巴族与濮越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并曾经处于同一个文化体系之内,因为覃氏同为壮族和土家族的大姓,都是历史悠久,都是古姓氏,因此借用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果是巧合为什么经历了几千年没有人去修正(姓氏在古代是宗族部落的识别代号,有点象现在的国籍、党籍,是区别自己人和外人的依据,古代这东西是不能乱的),至于族氏迁徙,这好想有可能,但要迁徙多少人到其他民族的聚集地才能成为当地民族的大姓,同时他们不同的文化如何不留痕迹地融合了?在古代这种可能性确实无法讲通。
但如果我们的观点是“本来巴族与濮越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并曾经处于同一个文化体系之内”,当时可以找到一些证据,如巴国、巴人、巴东等之“巴”字正是壮语中“石山”之义,而古巴国的地理环境,确实是石山延绵。同时巴人现在的一些古地名,“大庸”、“陵州”、“泸州”等地名,有很大壮语嫌疑,“大庸”壮语之“河谷”和“弄之河”的汉语音译而已;“陵”壮语之“石头”,汉语的意义为“夹有石头的土地”,意义与壮语相近,是汉语对壮语“陵(石头)”的借用;“泸”壮语之“舟船”,汉语中有“舻”字与壮语中读音和意义完全吻合,“舻”字是一个壮语的古字,汉语借用而已。
同时现在的土家族人,居然他们已经失去自己的语言,全用汉语,但他们的汉化语言中还保留着语法倒装的东西,如“鸡公山”、“鸡公”、“鸡母”、“猪公”、“猪母”的倒装叫法目前还在当地流行使用,壮语就是这种语言结构,不可能又是巧合吧?!那有那么多巧合,其实古代的巴国和现在土家族的聚居地,并不是在美洲或欧洲,它与现在壮族的聚集地有非常便利的地理上的客观联系,是“中华”3000多年的历史将他们撕裂和揉碎了......
我们这一带人确实有责任,重新让人们去认识壮民族的历史和过去,去重新燃起壮民族的希望之火,也许这不只壮民族本身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5-14 06:49 , Processed in 0.140501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