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7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南临高话》//历史渊流

[复制链接]

7

主题

2

听众

2523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8-1-16
注册时间
2003-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7-12 16:5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于临高人的历史源流问题,过去没有人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汉以前的史料也没有记载。但是,汉以后的一些史书表明了临高人的先民与古代骆越、俚人有密的历史渊源关系。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路博德伏波将军平定南越承相吕嘉以后,次年在海南岛建立了珠崖、儋耳二郡,这是中原封建王朝正式统管海南岛的开端。《琼山县志》(宣统年)记载,汉置珠崖于东(目覃)都城(今珠山县遵(目覃)公社东(目覃)大队),统属(目覃)都县、玳瑁县(均为今琼山县)、苟中县(今澄迈县)、紫贝县(今文昌县)和临振县(今崖县);《琼州府志》(乾隆年)记载,儋耳城,旧在儋州高麻都南睢(今儋县三都公社南滩大队),管辖儋耳(今儋县)、至来县(今昌江县)和九龙县(今东方县)。这些郡县在历史上虽有过多次变动,但其地始终隶属交趾,是骆越、俚人活动的地域。
   贾捐之在《罢珠崖对》的奏文中明确地指出当地的居民是“骆越之人”(《汉书——贾捐之传》);同书《地理志》也载有:(“儋耳、珠崖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师古:着时从头而贯之)。男子耕农、种禾稻,女子桑蚕织绩。”(《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广东通志》(同治年)也记载:“珠崖人皆巢居”“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于鼻饮”。、、、、、、等等,指明了这些居民之尚俗有别于汉族,这与贾捐之的“骆越之人”的说法是相吻合的。因此可以推断,骆越、俚人早在汉置珠崖、儋耳郡之前,就已经在那里生息繁衍了。现在临高人聚居地区恰好是古属骆越、俚人居住之地。说明临高人先民与骆越、俚人有悠久的历史渊流关系。这从临高人地区的地名和古代骆越、俚僚活动区遗留下来的地名可以得到佐证。在临高人聚居的海口市郊、琼山县、澄迈县和临高县等地区用“那、博、南、和、文、美、、、、、、”等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用“美”字起头的地名,临高县有73个,琼山县有127个,澄迈县有56个,儋县有8个,海口市郊有6个。用“那”开头的澄迈13个,珠山8个,海口市郊1个,儋县份 5个,临高1个;用“博”字起头的临高14个,珠山43个,澄迈6个,儋县城个,海口市郊区1个;用“南”字起头的临高14个,珠山10个,澄迈17个,儋县12个;用”和“起头的临高有29个,珠山2个,澄迈6个,儋县5个;用“文”起头的临高39个, 珠山30个,澄迈20个,儋县2个,海口市郊4个、、、、、、等等
   这些字起头的地名在大陆古越族活动地区也有残留例如用“那”字起头的地名,在雷州半岛的徐闻县、海康县就有11个(那朗、那双等),广西共有1200个,用“博”字起头的雷州半岛有卜昌、博赊等,广西博白,百色等、、、、、、其它古属越人地区,同样残留有类似的地名,这些常用的地名冠首字,只有用临高话和壮傣语支语言方可解释其意义(有的壮侗语族其它语言也同义)。例如:“那、南、博、和、、、、、”,在临高话和壮傣语支诸语言中均分别为“田、水、口、集市、、、、、、”的意思。类似这样的常用地名在古书里也有记载。例如:《南越笔记》(乾隆年):“自阳春至高雷、廉、琼,地名曰那某、罗某、多某、扶某”。《钡州县志》也有记载,说城市村落,多用土人人壮语命名,如“冠以那米(与“美”通——用编者注)、屯等字地名皆是也”(1954年广西民委编印的《防城越族情况调查》)。海南岛与大陆之隔着茫茫的大海,交通很不方便,而临高人地区的地名都有与两广骆越、俚人地区的地名如此雷同,不难看出临高人先民与骆越、俚人的渊源关系。
   骆越、俚人是铸造和使用铜鼓较早的民族,铜鼓是他们最喜欢的器具。《后汉书》记载:“俚僚铸铜如鼓,鼓唯高大为贵”。《隋书》也有记载:“俚僚铸铜为大鼓,初成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等等。这种鼓自解放区以来,在古代骆越、俚人地区出土的不少。据统记,广西就出土五百个以上,广东也超过二百个,海南岛的临高人地区也发现。《琼山县志》(宣统年)记载,府文庙(即琼州府学)有回字花纹的铜鼓”(详见詹慈《试论海南岛临高人与骆越的关系》)解放后,在临高、陵水和东方三个县也发现了七个铜鼓。据考古学家研究,这三个出土的铜鼓,皆为北流型的一种。临高县政协委员,临高师范学校副校长王刚同志给我们介绍,解放后,在菠莲公社和文澜公社也发现了三个铜釜。据考,临高地区的“铜鼓、铜釜与原两广骆越、俚人地区所发现的大致相同”。(庄为玑:《建国以来越族的考古研究》)
   由此可见,临高人和两广壮族同古代骆越、俚人在历史上有悠久的渊源关系,他们都是骆越、俚人的后裔。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

听众

2523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8-1-16
注册时间
2003-4-17
沙发
发表于 2003-7-12 16:58:00 |只看该作者
   “临高话”与壮话比较的有效词是1519个,其中完全相同和有对应规律的词是897个,占59%,不同的和有关系的词共622个,占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

听众

2523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8-1-16
注册时间
2003-4-17
板凳
发表于 2003-7-12 17:23: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还听到各方面的反映,大部分人认为“临高人”与广西壮族有密切关系。例如,有人说:“1976年,我们到广西百色地区壮乡学戏,一到那里语言和感情很快相通,很融洽,认为我们是同一个民族。”有人认为:“我们是少数民族,语言上与泰国有姻缘关系,从现在看与广西壮族有更多相同点。”也有人说:“去年县三级干部会议论上很多同志议论我们的族属问题时,不少同志讲,我们是壮族 ,这次识别工作组来调查,临高话是壮话,我们就是壮族了。”又有人说:“解放前我在广州上学时,结识了广西同学,我们彼此说讲话很相近,感情很好,那时我认为我们是壮人。”还有说:“从小听老人讲,我们最早是从广西迁来的壮人,先到临高,后移居儋县,现在要还历史本来面目了”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24 13:06 , Processed in 0.17076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