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民族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广西民族节日“壮族三月三”的实际,并参照新疆、西藏、四川等地开展民族节日的相关经验,对提升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影响力谈几点建议。
一、贯彻《实施意见》精神,丰富“壮族三月三”的节日内涵
《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壮族三月三”的节日文化内涵,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挖掘整理历史故事,增强“壮族三月三”的文化底蕴。与广西“壮族三月三”有关的故事,如“特掘扫墓”等神话故事,赛歌择婿、刘三姐唱山歌揭露地主剥削等历史故事,都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通过深入挖掘史书、小说、诗歌、戏剧、连环画、寓言童话中的民间文化内容,系统整理与“壮族三月三”有关的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有助于增强“壮族三月三”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是借助上巳节提升“壮族三月三”的影响力。上巳节一般认为也是在农历三月初三,不仅是我国汉族纪念黄帝的传统节日,也是相传女娲造人的日子、道教神仙西王母的生日。“壮族三月三”可以与上巳节一同开发,扩大各自的活动规模,进一步提升各自的影响力。
二、站在发展经济的高度,推进“壮族三月三”活动的开展
《实施意见》也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壮族三月三”活动的开展,要站在发展经济的高度,将其融入到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一是以新理念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近年来,“壮族三月三”活动掀起了广西旅游消费热潮,特别是今年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将“壮族三月三”打造成一个集民族文化、群众体育、风情旅游、特色消费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品牌。在这方面,新疆举办古尔邦节系列活动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举办彝族年系列活动的做法值得广西借鉴。其中,2016年的新疆古尔邦节(7天)、四川凉山州彝族年(7天)期间,新疆和四川凉山州分别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4.96亿元和4.2亿元。可以预见,广西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以“旅游+文化+互联网”的新理念,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品牌的空间很大。
二是借用“壮族三月三”为广西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在这方面,西藏拉萨市举办的雪顿节系列活动值得广西借鉴。拉萨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形式举办雪顿节,邀请其他省市区的旅游局赴西藏参加节日活动并开展旅游援藏工作调研考察,吸引了北京、香港以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内外代表出席推荐会,使引资和商品展销成为雪顿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5年和2016年,拉萨雪顿节带来的旅游收入相继突破5亿元、6亿元大关。
三是以“壮族三月三”活动拉动村镇设施建设。拉萨市以举办雪顿节为契机,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广西可以借鉴拉萨市的相关经验,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来开展“壮族三月三”活动,助推村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与时俱进开展“壮族三月三”活动。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适当增加民族传统文化项目的展演,展现一些与现代生活相关的文化元素和新的过节方式。比如,可以开展送温暖和文化下乡活动,把“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传统融入学校品德教育。同时,还要综合运用电视台、网站、报纸等各类载体,统筹各方力量,创新“壮族三月三”的表达方式,大力彰显“壮族三月三”的文化魅力。
三、因时因地制宜,积极搭建“壮族三月三”的活动平台
一要灵活确定每年“壮族三月三”的活动时间。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的规定,参照西藏、新疆、四川等地的具体做法,广西可以灵活利用“壮族三月三”的两天法定假日开展活动。在自治区层面,可以与双休日连成4天假日;在一些市、县层面,还可同本地临近的其他地方传统节日(如农历三月期间的贵港壮族的鱼花节、三江侗族的土王节、金秀瑶族的讨念拜、龙胜瑶族的红衣节等)和重大庆祝活动(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县庆日)一起,连成5天、6天或者7天假日。
二要跳出地域举办“壮族三月三”活动。在这方面,新疆、西藏和四川的做法值得借鉴学习。如2016年,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为新疆籍华侨华人举办了古尔邦节庆祝活动;2012年,拉萨雪顿节与世界节庆协会年度大会同时在美国举办,将拉萨雪顿节的文化内涵、品牌特色和价值展示给了世界;2015年,凉山州在东莞举行珠三角彝历年联谊会,吸引港澳台商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大型企业关注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广西可参照上述做法,举办大型全国性的“壮族三月三”活动,在其他壮族聚集地区举办“壮族三月三”活动,在广西籍华侨华人聚集地区举办“壮族三月三”相关活动,组织“壮族三月三”参加全国性和世界性的节庆年度大会等。
四、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和拓展“壮族三月三”活动品牌
一是打造“壮族三月三”文化节品牌。可以以南宁市武鸣区为重点,打造壮族文化展示区,形成“武鸣山歌文化圈”“印象壮乡”,进而将其发展为“文化壮都”。同时,充分利用宁明花山、宜州刘三姐乡等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花山原生态文化艺术圈”“刘三姐山歌文化圈”。在这方面,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教授陈学璞提出的以“四大板块”(主题场馆、文体演艺、生态体验、美食娱乐)建设打造壮民族文化展示区的设想、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其旭提出的以三部曲(《骆越古乐》《花山幻影》《歌圩诗那》)打造“三月三”文化精品的构想,都值得参照。
二是充分利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平台拓展“壮族三月三”活动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壮族三月三”的“秋季歌场”。将南宁武鸣区的壮民族文化展示区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对接起来,可以延续春季举办的“壮族三月三”活动。
三是充分利用瑶、苗、侗、仫佬等民族的文化特色,打造一批文化节庆品牌。“壮族三月三”活动在举办过程中,可以联合三江侗族的三月三花炮节、罗城仡佬族的三月三祭树节、蒙山瑶族的三月三干巴节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节日,共同打造一批“三月三”文化活动品牌。
(作者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研究员、党史研究所所长 何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