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僚人家园两个月了。是从恐龙爵爷做的“壮乡画廊之壮族网络版”下面的友好链接找到的家园。我的寻根情结在这儿得到一个归宿,这儿浓厚的壮乡情结、温馨的气氛、贝侬的热情使我留了下来,同时我也以职业病的眼光(我曾经在网络谋生)冷静地审视家园。
从个人网站的角度,壮族在线可以说是成功的。通过网站创始人红棉树及理事会元老们、热心贝侬网友们的不懈努力,家园“积攒”了丰富的关于本民族的知识,在三年时间里从最初的十几个会员发展到现在的三千多会员。和其他曾经对本民族懵懂无知的普通僚人网友一样,我在本网站了解到了从前不曾了解的民族文化知识,对本民族文化发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从而从各个方面关注起僚人的一切。
然而从网站的建站宗旨与建站目标( ……促进僚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僚人现代语文的规范和统一工作……最大限度地达到传承僚人文化的社会效应)来看,网站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而现在却似乎已经碰到发展的瓶颈,甚至有止步不前的迹象。我仅从我所看到的,说一些我的感觉,可能对家园了解不够,属顺口胡说,请尽管拍砖!
首先网站的内容建设(指论坛以外的内容),尚有许多不足。
一、内容不够丰富
对民族文化的介绍,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直观。
对僚人的现代风情、僚区发展现状、僚人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总之,关于僚人的现在进行时,信息量太少。
网站实用性不够,比如我想知道哪儿可以买到民族工艺品如绣球、民族文化方面的书籍,想知道哪儿什么时候以看到歌圩、壮剧,等等,与壮族有关的博物馆都有哪些,开馆时间等等,网站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二、内容管理不够规范,影响了网站的可信度
本站的原创文章,有许多是关于僚人历史、僚人文化等等十分严肃的、学术意味比较浓的话题,这样的话题,我认为应该邀请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发表文章、提出看法,或者转载他们的文章。而恰恰相反,本站并未有多少壮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学子来参与这方面的内容建设,大多数文章是从站长(似乎并非专业研究者)的角度提出和整理;其他针对本民族文化积极讨论发言的贝侬,据我的了解大多也是业余的。这就影响到了网站内容的可信度。比如一篇文章“壮族音乐简史”,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对文章内容深信不疑,因为文章所涉及到的知识我几乎一无所知。直至看到文章结尾,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族民间音乐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变革……城乡普遍开展歌咏活动,举行山歌比赛、群众歌曲比赛……”,刚好我家乡的情况正相反,而且据我了解,壮族民间音乐在许多地方已经逐渐没落,由此我对该文章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进而对本站所有原创文章产生一定程度的不信任。这就影响了网站内容的可信度,对于网站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一个民族网站如果要介绍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向公众普及常识,首先应该援引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观点,每篇文章均应标注作者、作者介绍、参考资料。网站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同样应该在每篇文章里标注作者、作者简介、参考资料,以使阅读者具有是否采信该文章内容的便利。而现在家园的许多原创文章,并未提供作者等信息,在内容管理上不够规范。
三、网站页面设计、功能流程设计不够专业
网站的策划,从纯业余制作的角度来说,做到这样已经属于相当高的水平了。尤其是网站的美术设计,很有壮乡风情。不过版面的规划、栏目的设置、功能流程的设计尚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不够人性化,没有充分考虑到浏览者的浏览习惯及阅读心理。
之所以存在不足,我想可能是因为网站策划者主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网站的架构,而没有站在网站访问者的角度来考虑他希望在本站得到什么信息、他会在本站发生哪些行为,等等。
四、网站宣传做得不够,只在一个小圈子内有一定知名度
具体网站都做了哪些宣传工作我并不太清楚。我只从论坛的人气来说明问题:我来论坛三个月,几乎每天都光顾论坛,从未在一个讨论区看到有同时10个人在线。
与壮族在线建立了友好链接的网站大多数是民族网站,是不是考虑和其他非民族网站互建链接,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僚人、对僚人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访问网站?是不是可以一年搞几次旅游活动或者公益活动,在增进网友感情的同时,宣传网站(网友出游时可以穿上印制壮族在线宣传内容的文化衫等)?是不是可以邀请媒体为网站写个专稿?
以上种种不足,不是网站管理者的水平问题,相反,我很钦佩网站的创始人与参与建设的众贝侬们。作为业余的额外工作,能将网站经营到如此水平,没有对民族文化的真诚热爱、没有振兴僚文化的理念、没有相当的业务水平,是绝对办不到的。网站之所以还存在很多缺陷,是因为它的个人网站性质。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当网站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要引入专业的运营管理,否则只能止步不前直至渐渐消亡。
(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6 5:39:3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