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药专题报道 医药经济报2004年 第127期
壮药,龙潜于水
作者:本报记者 韦绍锋
产业链条
至少在目前的中国,仍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壮药品牌,一些壮药在报批上往往被笼统地贴上了“民族药”的标签,但这并不能抹杀壮药千百年来的长盛不衰以及壮药产业上路前夕的“民间冲动”——在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凭祥、宁明等县市,目前每年中草药的进出口成交量达数百万吨,这其中大部分就是壮药材;隆林、贵港、忻城、靖西等地每年均开办规模较大的药市,主要还是以壮药交易为主;壮医学获得国家认定,壮药质量标准日趋完善;不少依照壮医验方而生产的药品已经成为全国名牌产品,诸如百年乐、正骨水、跌打丸……
据了解,近20年时间以来,作为壮族聚居地的广西,壮医药专家学者就一直在壮族医学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充分的发掘,2002年10月,壮医得到国家认定,从此可称“壮医学”,同年底,广西壮医医院正式成立。壮族医学的发展为壮药的崛起铺平了道路,事实上,由国家16个部委组成的调研团目前已经把广西玉林制药厂、桂西制药厂、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广西柳江制药厂列为壮药定点生产企业。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中医学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先后成立了壮医门诊部,随后,崇左县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壮医医院,一些县级民族医院也相继成立壮医科,2002年12月20日,广西壮医医院的开张则为壮药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临床场所。广西目前有超过3000名接受过培训的“壮医生”活跃在乡村山寨,2002年,广西中医学院首次招收壮医班本科生。目前壮药处方在治疗白血病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有多名白血病患者因此起死回生;壮医药“药线点灸疗法”是壮族民间广泛运用的一种疗法经临床表明适用于100多种病症,目前已在全国300多家医院和世界10多个国家运用。
期待崛起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黄汉儒副会长认为,西医传到壮族地区才有100余年历史,自古以来,中药在壮族地区的分布也不平衡,桂林、玉林、梧州等地较多,但在柳州、河池、百色、南宁等地,数十万人口的区域内只有一两个中药铺,不可能为区域内的群众服务。壮族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民族医药,才支撑了这个民族的健康、繁衍。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可以自主发展包括医药在内的各种经济,并且享受到技改贷款、税收优惠等较多的照顾政策。可惜的是,广西地方主管部门目前刚完成“为标准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出版了广西中医学院编的《广西壮药志》、《壮药常用药材图谱》、《常用壮药质量标准研究》等著作,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等。虽然壮医已获得国家认可,升格为“壮医学”,但壮药标准制定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壮药的发展。
广西政协委员韦英才等人曾向政府提交了关于发展民族药的提案,提案指出,广西已经获鉴定的壮药达2200种。但在这些已经开发的民族药(主要为壮药)中,大多是医械号、健字号,尚未取得国家药品准字号批文,尤其是国家取消了省批的民族药准字号后,要开发一个国家三类中药(民族药)需要投资为200万~500万元,一二类新药费用就更高。由于研究开发新药经费严重不足,造成部分民族药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未能与国际医药标准接轨。中国加入WTO后,民族药的问题更为突出。
广西中医学院王乃平院长告诉记者,由于壮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等原因,千百年来,大量历史积累下来的壮医药秘方、验方、疗法散落民间,没有形成文字记载,虽然壮医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多年来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了壮药的崛起。
龙吟方泽
据一位从事民族医药工作多年的人士透露,其实广西壮药在发展史上曾经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1994年全国民族药标准工作会议召开后,各省区可制定民族药地方标准,有了“标准”就可以拿到生产批号,当时做一个标准大概需要三五万元,而没有标准的草药要制成全新的民族药,少说也要三五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贵州、四川、吉林等省在会议结束后就紧锣密鼓地制定标准,一批民族药品得以生产,带动了药业的发展。这位人士表示,制定广西民族药的标准,主要就是制定壮药标准,遗憾的是广西没有抓住这次机会。所以,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利用壮药的特殊功效开发出了一些新产品,比如壮医药线、药物文胸、保健酒等,通过技术转让,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广西壮药虽然开始浮出水面,但与藏药、蒙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曾任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的黄汉儒教授认为,发展广西中医药产业,壮药会是一个绝好的切入点。因为广西拥有壮药资源优势,境内壮药品种达千种以上;二是广西拥有壮药研制核心技术优势,可在关键的工艺上用专利予以保护。同时,壮医体系得到认定,在壮医秘方基础上生产销售的药品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壮药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响亮的招牌可以创造新的财富。
目前,广西中成药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事实上,三金片、百年乐、大力神、正骨水、云香精、跌打丸等诸多知名中成药多是在壮药验方、秘方基础上研制而成,基本上可称为“壮药”。这些药品因其工艺的独特,不易被仿冒造假,因而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的甚至长盛不衰。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广西目前正从人才、科研、药材的种植、药品的生产和临床等对壮医药产业的发展作规划,如在壮族聚居地区建立若干所壮医医院、保护壮药资源、研制安全高效的壮药新药、创办具有竞争力和上规模的壮药企业等,相信在壮药“标准”建立日趋走向实质性阶段的时候,壮药业已如龙吟方泽,跃跃欲出。
丰富的壮药资源
壮族聚居地区由于复杂而典型的地理环境加上特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十分丰富的药材资源。据调查,仅壮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中药品种就达4623种之多(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在全国名列第二。其中壮医常用药达千种以上。
壮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代《新修本草》也收载了不少壮药,如蚺蛇胆、滑石、钓樟根皮、茯苓、桂、蒜、瓜芦木、黑石脂、钩吻、白花藤蛇黄、郁金、苏方木、狼跋子等。稍后的《本草拾遗》,更收载了著名的壮医解毒药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这两种药在当时即已作为贡品上贡朝廷。罗汉果、肉桂、八角、金银花、蛤蚧、蚺蛇、葛根、花粉、广豆根、广西血竭、广金钱草、扶芳藤、大黑山蚂蚁、灵香草、木棉花朵等也是主产或特产于壮族地区的著名壮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