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阳之子 于 2015-1-25 03:58 编辑
在桂西一带,民间盛行祭祀岑怀远大将军活动,据一些学者实地考察,田东、田阳、德保、凌云、田林等县都建有大量的岑大将军庙,许多庙的建造年代都已经相当久远,当地百姓每到一定的日子,便自发地入庙烧香摆设祭品供奉,所选祭拜日不尽相同,有的选在每年的三月初三,有的选在三月初八,有的选在六月初六,而有些地方则选择在每年四月的头一个马日进行供奉,西林县那劳寨就有个将军庙,系由岑氏后人始建于明末,清光绪元年岑毓英重新修建并扩建成四合院,该庙祭祀的是岑怀远大将军,每年三月初三日,本村及邻近村寨村民都在这一天进行大规模的民间祭祀活动,屠猪宰鸡,焚香祭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村泰民安。
有寺庙的祭拜,没有寺庙的也一样十分虔诚地祭拜。
同样是在西林县,普合寨,当地并没有寺庙,但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马日,当地百姓都到寨中几棵大树的树脚焚香祭拜,同样是祈祷岑大将军神灵保佑当地五谷丰登,岁岁平安。
为什么岑怀远大将军受到这样崇高的礼遇呢?因何受到当地民众如此虔诚的膜拜呢?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广西的土司制度和岑氏家族的历史。
据黄现璠著《壮族通史》,广西的土司制度,开始于唐代的"羁縻制度",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崩溃于清代,结束于20世纪初,长达一千多年。
在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制度,委任当地民族首领为府、州、县的文职土官。羁是马笼头,縻是牵着牛鼻子的缰绳,羁縻就是给你套上笼头,用缰绳栓着你的鼻子,可以给你一定的自由空间,给你一定的活动范围,但不允许你乱说乱动,不允许你独立、脱离王朝。从“羁縻”二字即可看出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歧视程度,视同马牛。
到了元朝,广西一带正式实行土司制度,也叫“土官制度”,土官制度与羁縻制度性质相类似,目的都是“以夷治夷”。在军事上对土司实行高压政策,并利用蛮夷之间内部的矛盾,使之相互牵制、争夺,削弱各方的军事力量,朝庭则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从而达到“以夷治夷”的目的。在经济上由土司自行治理,承担一定的赋税、并按照朝廷的征发令提供军队;对内维持其作为部族首领的统治权利。土官制度本质上也就是封建领主制,土官在政治上是当地的最高统治者,掌握当地的军、政、财权,他所统治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是他的奴隶,他可以让你生也可以让你死,完全操控生杀予夺大权。
据岑氏族谱载,岑仲淑是他们的老祖,南宋时随狄青南下镇压壮族英雄侬智高有功,狄青回撤后,留下他驻镇邕州,建元帅府,统帅桂林、象郡、三江等诸州兵马,并被宋王朝授封为粤国公,但这些叙述没有得到更多的史料佐证,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岑氏后人编造出来的,此一公案至今尚无定论,我们姑且不去管它。有史可考的岑氏较老的祖宗是岑雄,岑雄之后是岑世兴、岑世兴之后是怒木罕等,从宋末元初直到1665年康熙实行改土归流止,岑氏作为当地土司,通过世袭方式统治桂西达数百年之久。
岑氏历史上唯一获得“怀远大将军”封号的是岑世兴,岑怀远大将军即岑世兴。
笔者在浩瀚的史料中找不到这位大将军和他的父亲岑雄父子俩为当地民众造福的记载,相反,史料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他们父子俩给当地百姓带来的是连年不断的战争、灾难、互相残杀,弄得当地百姓民不聊生、百业凋零。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维持自己对当地百姓的统治,不惜用刀枪去屠杀、镇压和掠夺自己的壮族同胞,甚至连自己的本家兄弟也不放过,而且手段极其残忍。
以下是历史文献所记载:
至元二年(1266年)秋,岑雄岑世兴父子率十多万兵将,兵分多路,攻打南宁等郡,岑世兴的儿子郎罕攻打定远等寨,,杀死当地官员、委任自己的心腹作当地长官以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后不久,元朝庭委派时任江西省宣使的王谨到岑世兴的住所田阳来劝降,岑慑于压力,同意向元朝庭投降纳贡。
大德十年(1306年)六月,岑世兴与自己的族人为争夺地盘、扩张势力而自相残杀,杀死自己的堂兄弟岑世杰。
延佑六年(1319年)岑世兴攻占兼州并残杀兼州知州黄克仁,并将黄克仁的尸体分食掉。几个月之后,岑世兴攻占田州上林县,洗劫并焚烧上林县那齐村。次年二月,岑世兴攻打怀德州,杀死怀德知州凌顺武,夺取怀德州印,接着又攻打并侵占了那带县等不少州县。
为了讨好元朝封建统治者,主要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岑世兴使尽各种手段,不断征剿壮族同胞,与左江上思县的壮族首领黄圣许结下弥天大仇。
为了利用岑氏势力镇压频频起义的其它壮族部落,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元朝庭于泰定元年(1324年)给岑世兴封了个“怀远大将军”的头衔,岑世兴乐不可支,大加炫耀,更加有恃无恐地对别的同胞部落进行杀伐和掠夺。
总之,历史上的岑怀远“大将军”岑世兴并不是施恩于百姓、造福一方的大英雄,而是一位对壮族百姓大肆屠戮和掠夺、为满足私欲而不惜连年发动战争的元封建王朝的傀儡和鹰爪。
那么,这样一个凶残的人物,为何数百年来一直受到桂西民众的顶礼膜拜、焚香供奉呢,笔者认为,崇拜岑氏并非老百姓初衷,岑氏祠庙也并非民众建造,而是岑氏后人所建造。
正因为岑氏在桂西一带权势显赫,千百年来,作为地方土官,父子相袭,代代相传,享尽荣华富贵,其后人免不了要为前辈们歌功颂德、立碑建庙、焚香祭祀,借以祈求先祖阴灵保佑,富贵长留、香火长旺,永葆辉煌,这倒也是人之常情。建庙之初,大抵上是岑氏族人自行祭拜的,后来,岑氏家族中的外姓诸如女婿侄婿之类也加入祭祀队伍,渐渐地,本村本寨,邻村邻寨的一些村民,为了沾得岑氏先祖的福光,求得岑氏先祖“神灵”的荫庇,便也不断地前往祭拜,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就变成了一种民间祭拜现象,其实,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交通、信息很不发达,民众的文化水平也很低,甚至处于蛮荒阶段,参与祭拜的村民并不了解被他们所供奉膜拜的“神”是谁,他们所有的关于岑怀远大将军信息的唯一来源是岑氏后裔之口,而从岑氏后裔之口出来的当然全是赞颂之词,甚至被无限制地加以夸张、神化,于是,岑怀远大将军便化而为神。
即便在今天,如果你去问一问前来祭拜岑大将军的村民,岑大将军是什么人?为什么的祭拜他?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他们依然十分虔诚地祭拜。
“怀远大将军”是岑氏家族千百年来获得的最值得炫耀的称号,所以岑氏后裔理所当然地以这一称号建庙。
2014.7.1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