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62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国濒危语言研究及保护之因应策略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4-12
注册时间
2004-4-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7-28 23:5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濒危语言研究及保护之因应策略
  在工业文明逐步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地球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的格局遭到空前的破坏,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无可避免,作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的人类语言也在加速消亡,这一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全世界语言学家从未有的关注,讨论“濒危语言”的话题多了起来,他们多方呼吁,使得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也开始重视此一问题。至90年代,许多国家成立了濒危语言保护机构,设立专项基金,采取种种抢救和保护措施。近几年来,濒危语言保护工作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加强。中国属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语言种类繁多的国家之一,处于弱势或濒危的语言种类也较多,中国语言学家尤其是少数民族语学界的专家对濒危语言问题的关注几乎与国外同步,但至今为止,此一问题在中国所受关注的程度及所采取的措施都还不足。笔者90年代初开始涉足西南地区使用人口稀少语言的调查研究,这些语言大多既是新发现语言又是濒危语言,虽然使用人口不多,但这些语言以其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系属归类上的孤立性展现了其高度的研究价值,其研究价值不仅体现在语言学上,也体现在文学、人类学、历史学乃至自然科学之上。我们深感抢救记录和保护濒危语言、维护语言生态多样性对学术研究、维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格局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这一工作的迫切性更加突出。以下就几个方面对中国濒危语言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与学界共商。   一、 中国濒危语言现状      1、 濒危语言的定义、界定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濒危语言”的概念,并就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濒危语言”的界定标准提出了种种看法,至今仍在讨论。在我国,对“濒危语言”定义的讨论不多,一般认为“濒危语言”指少年儿童已不再使用、将在一两代人之内消失的语言。①过去主要以人口多少来界定濒危语言的身份,如使用者在1000人以下或是2000人以下。现在除了考虑语言使用者的人数,大家认为还应该考虑到语言使用者的年龄构成、语言态度、语言使用环境等问题,同样是使用者在1000人以下的语言,有的可能属于濒危语言,有的则可能仅属“弱势语言”,在两三代人之内看不出有自然消亡的迹象。      我们认为“濒危语言”指两三代人之内将要自然消亡的语言。可以用语言使用者的年龄、辈分来界定,使用者的数量并不是那么重要,一般来说村社中儿童已完全不使用的或是只有部分儿童使用,但他们同时又是双语使用者的这部分语言可以界定为“濒危语言”。仡佬语的“阿欧”方言,上世纪的50年代,虽有部分儿童在使用,但他们都是仡佬-汉语双语使用者,由于族际婚姻、文化变迁、语言态度转变等方面的作用,在这部分使用仡佬-汉语双语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汉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千百年来的母语传承在他们身上陡然而止,如今这一批人已步入中年,他们的孩子从小说汉语,他们自己也以汉语为主要用语,母语水平、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在语言调查中发现部分基本的语词他们已经遗忘或是经回忆、相互启发讨论才记得起来。这类语言将很快完成其自然消亡过程。“阿欧”仡佬语这类语言或是方言在50年代就可界定为“濒危语言”。   2、 提出“濒危方言”概念的必要性      在中国,不论是汉语还是民族语,我们所划分的方言往往涵盖通话很困难或基本上不能通话的若干“土语”,而在国外往往是相互通话有一定困难的就作为不同的语言看待。现在一般认为世界上还有6000多种语言存在,我国有120多种,这当中,许多方言土语都具有其强烈的独特性。因此在中国讨论“濒危语言”问题还应该多一个“濒危方言”的概念,这将有利于问题研究的深化、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仡佬语有4个方言,常用词的同源率只有50%左右,加上语音结构类型差异大,根本不能通话(语言的差异甚至还影响到民族认同,贵州六枝的“阿欧”方言支系的仡佬族就认为自己与相邻的“多罗”方言支系的仡佬族不是同一民族。周国炎2002,第114-115页),其研究和保护价值相互间不能替代,对仡佬语濒危问题的研究就应该考虑到“方言”这一层级。所以我们应该提出“濒危方言”这一概念并贯彻到工作实践中来。   3、 中国濒危语言的分级   中国的濒危语言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语言当中,而且以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为多,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及西藏等西南几个省、自治区。同样是濒危语言,从语言使用者的年龄以及语言使用环境两个主要方面来判断,语言的濒危程度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对濒危语言进行层级分类。   国外多把濒危语言分为3个层级看待,即“一般濒危语言”(endangered language)、“严重濒危语言”(severely endangered language)、“极其严重的濒危语言”(critically endangered language)。根据我国语言(及方言)的使用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分为“强势语言”、“弱势语言”和“濒危语言”3类看待。“强势语言”包括汉语(普通话、西南官话、粤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等)、维吾尔语、蒙古语、藏语、壮语等,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它们不但使用人口增加、基本稳固原有使用范围,还继续对其他语言(方言)产生影响,仍充当其他一些语言使用者的转用对象。“弱势语言”包括一些使用人口在减少、受强势语言影响加深,但仍有一批稳固的单语者和双语使用者,近期内仍比较稳定的语言,包括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黎语、布干语、珞巴语、普米语、达斡尔语、东乡语、土族语、裕固语等。   中国的“濒危语言”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看待,即“濒危语言”和“濒绝语言”。   “濒危语言”指该语言在村社中已有部分儿童不使用,而使用的这部分儿童同时又是双语使用者。这部分语言很难保持语言活力,其发展趋势将如前所述之仡佬语“阿欧”方言,不出几十年将成为只有部分老年人掌握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常使用的语言。但保护措施得当者,可延缓其濒危过程。这类在儿童层次中已不占据交际主导地位的语言可界定为“濒危语言”。包括藏缅语族的土家语、羌语、达让冇铩⒏衤鼉语,侗台语族标语、黎语的加茂(台)方言和杞方言、村话、锦话、布央语、仡佬语的多罗方言和哈给方言,苗瑶语族的炯奈语,南亚语系的京语、俫语,南岛语系的回辉语,阿尔泰语系的锡伯语、塔塔尔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等。   湖南龙山县坡脚村是土家语保存较好的地方,这里学龄前儿童主要使用母语,但由于这一带汉语占据绝对优势,儿童入学后迅速掌握汉语,很快成为土家-汉双语使用者,并且汉语逐步成为其主要交际工具。相信这一带的土家-汉双语格局将会较快转向全面转用汉语的局面。以上列举的语言、方言多属此类情况,虽然在这些语言的个别村落仍有一批儿童使用者,但由于教育的普及以及汉语或别的强势语种在当地占据绝对的优势,这批掌握母语的儿童很快成为双语使用者,并且汉语将成为他们的主要交际用语,母语传承极可能在他们身上断代。   “濒绝语言”指该语言在村社中儿童已完全不使用,青少年中部分使用但他们同时又是双语使用者,中老年人虽然掌握但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以母语为主要交际工具。这部分语言已不可能激发、保护其语言活力,将很快完成自然消亡过程。包括藏缅语族的阿侬语、仙岛语、业隆语、义都语、苏龙语,侗台语族仡佬语的稿方言和阿欧方言、普标语、拉基语、木佬语,苗瑶语族的畲语、巴那语,阿尔泰语系的赫哲语、满语等。   这部分语言也可以称为“记忆中的语言”,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已经很少使用,只是少数母语掌握较好的老年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说,这些语言使用者属于所谓“母语半操用者”(semi-speaker)。处于中越边境的云南马关县拉基语只有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掌握,但大多也程度不高,中年以下成了汉-壮双语使用者(汉、壮是当地的两种主要交际用语)。这种放弃母语,转用另外两种语言的现象很有意思。普标语也在中越边境的麻栗坡县,越南一侧据说儿童都还使用拉基语、普标语,但恐怕以此为母语资源来复兴中国的拉基语和普标语也不太可能。而木佬语现在已经基本退出交际舞台,因为只有个别村子的个别7、80岁的老人还能说,但掌握的程度不高,他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即以汉语为主要用语,已经不习惯使用母语。   4、 语言濒危成因分析   语言濒危与消亡是人类传统文化失传的重要表现,造成语言及其他传统文化失传的原因很多,最核心的因素恐怕是生产力的发展所造成的社会统合力的需求,社会统合的基本保证是文化的统合,包括语言的统合。这是千百年来语言种类不断锐减的核心因素。下面分别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探讨造成中国语言濒危的因素。   历史上造成语言濒危、消亡的原因:      a 民族融合——华东、东南地区的东夷、古越人、南蛮等多已融入汉民族大本营,其语言、方言也就自然消亡。   b 政治与文化变迁——满族、鲜卑人入主中原,为适应主体文化不得不放弃母语。   c 政权更替——西夏、契丹失去政权后,其语言文字很快萎缩,直至完全退出交际舞台。      d 民族歧视——云南省富宁县的丁家坡村是一仡佬族寨子,民国时期当地官方规定穿民族服装讲仡佬语不得入市买卖,本村刘姓头人不得不在全村禁用本族语言,使全体族人尽快掌握好汉语,便于生存。至1994年我们前往调查时,仅一位70多岁的老人能回忆起30多个常用词,全村转用西南官话。广西那坡县荣屯布央人原居住在山上,约清朝时候,官府同意下山与其他民族相邻居住,但条件是不能唱自己的歌,不能使用自己的语言(后来民歌失传,语言却保留至今)。历史上的民族歧视使许多弱势群体放弃了自己的语言。   现今造成语言濒危、消亡的原因:   a 民族杂居——尤其是混居同一村庄的。明清的“调北填南”政策,使西南大批少数民族失去土地,被迫迁移,形成普遍的民族杂居局面。我们提出的“黔滇桂越南老挝语言走廊”(Edmondson and Li 1996)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在这条南北纵向的走廊里,汉、侗台、苗瑶、藏缅、孟高棉、越芒语族几十种语言交错分布,交际功能处于劣势的语言正逐步衰微,被废弃。如仡佬、徕、普标、拉基语等。仡佬与汉、苗混居的情况很普遍,由于交际功能上处于劣势,仡佬族转用汉语、苗语的情况非常普遍。   b 通婚——族际通婚是弱势语言的杀手。贵州平坝县大狗场村是个仡佬族聚居的寨子,母语保存完好。近几十年来,与附近其他民族团结和睦,娶进了不少汉、布依、苗族媳妇,以及已丧失母语的外地仡佬族媳妇。外来媳妇与本村仡佬族的交际工具是汉语。2003年7月我们调查发现,凡是出生在此类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第一语言均为汉语,仡佬语只是略微知晓,不能通话。这部分孩子在村子里占一半左右。这种情况在安顺市的湾子村率先出现,致使该村子现在中年以下者已不知晓仡佬语,或是程度很低。镇宁县比贡村也是仡佬族聚居的村子,这个村子只有50岁以上的人才掌握母语,而母亲是汉族者仡佬语的程度又差得多。当然也有相反的个别有趣的例子,因通婚而使面临濒危的语言得以传播。2003年8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杨万乡,我们发现,翻坡村这个“青仡佬”寨子已完全转用汉语,而在这里出生的现年60岁的杨玉才老人竟会说属于另一方言的“红仡佬语”(方言归属我们正研究),原来他系由外地“红仡佬”村子嫁来的母亲的传教而习得。仅凭“母子相传”而使一种濒危语言在一个孤立的环境里延续了一代人,确实令人惊讶。这又使我们看到语言顽强生命力的一面。   c 使用人口——云南省的普标人、仙岛人,广西的俫人,都是只有一百、数百人的群体,今天,这些昔日相对封闭的村社呈现出从未有的开放,仅剩下的少数母语使用者难以维护双语格局,母语危机将加剧,最终全体放弃母语。   d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的普及促进汉语的普及以及汉民双语现象的形成,这是弱势语言走向衰微的催化剂。前述之大狗场村上世纪初已开办私塾,至今出了不少读书人、干部,促进村社思想观念、生活行为、语言使用的开放,这个村子的仡佬语已处于濒危状态。同样是100户人左右的贵州省六枝特区居都村,文化教育落后,没几个人受过初中教育,至今只有一人从部队复员担任国家干部,这是至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仡佬语保存最好的村社。   e 外出务工——城镇、先进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劳力,濒危语言村社往往是贫困地区,为了生计,有的几乎是全村青年倾巢外出,近几年来这一现象尤为突出。这一代人本来是民汉双语操用者,常年在外失去双语环境,势将转变为汉语单语操用者,这将影响到他们后代的语言使用。   f 民族心理和语言态度——由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南方许多少数民族有“慕汉心理”,并以能说流利的汉语为荣,认为本民族语言“不雅”,出门在外羞于启齿。我们在进行民族语调查时就曾遇到村社中的年轻人不愿意让老年人配合发音的情况,认为羞人。有的人说自己不会民族语,其实他汉语说的并不如母语好。民族心理和语言态度对双语村社的语言选择至关重要。 一种语言走向濒危、消亡,往往是上述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分析造成语言濒危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寻求妥善方案应对中国急剧发展的语言濒危现象。   5、 中国濒危语言的表现形式   a 语言使用上的表现   濒危语言往往是仅为村社中部分人所使用的语言,濒危程度越深的使用者的年龄越大。      木佬语是几近消亡的语言,它只存留于个别高龄者的记忆中。满语、普标语、拉基语都是仅数位、十几位老人还掌握的语言。   濒危语言同时又是仅为村社中部分家庭或部分人使用的语言,语言使用的衰微并非整齐划一地表现在同一代人当中,由于家庭人员构成等因素的作用,一些发生语言濒危的地方,部分家庭率先放弃母语,而有的家庭仍在使用。   濒危语言的操用者往往是双语操用者,濒危程度越深的语言往往其操用者的母语能力不及第二语言能力。广西隆林弯桃村的中老年人大多掌握仡佬语,但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觉得讲西南官话更方便。   自然宗教组织者可能是各濒危语言地区母语能力最强者,因为宗教仪式中要使用母语,甚至要大段大段地唱古歌,他们还从前辈师傅那里了解到很多村社历史、周边环境知识。因此他们及家人的母语表达能力可能较一般人强。   濒危语言使用者的母语知识、语言能力不能跟强势语言使用者相比较,由于整个环境母语衰微,往往许多概念已不能用母语表达,话语表达形式单一。我们在大狗场村调查仡佬族语言发现,“平地、正面、反面、芋头、熊、松鼠、蜈蚣、螃蟹”等常用词在这个仡佬语保留较好的村子里已不能用母语表达,“云”一词也想了很久才记起来。   b 语言结构上的表现   语音、语法结构趋同于周边强势语言。云南富宁县峨村布央语无送气音,仅在个别老年   妇女当中发现个别词念小舌送气音声母。这在侗台语族仡央语言中绝无仅有,起因可能是这一支布央人在这里居住了很久,长期兼用当地没有送气音的壮语北部方言,从而产生趋同现象。附近的马贯村布央语虽然有送气音声母,但所包含的字很少。相邻的广南县的央连村布央语亦如此,而且送气音读的很含混、很轻,这也可能是送气音消失过程的一种表现。湖南省保靖县仙仁乡土家话原先没有判断词,现在已经使用,原先数量词修饰名词的语序是“名-数-量”,现在也有“数-量-名”语序出现(戴庆厦 田静2002)。这些当是趋同汉语语序的结果。   搬借大量强势语言词汇。这一现象十分突出,濒危程度越深的语言越突出。这是经长期的双语使用过程而造成的语词替换。   一词多义现象多。从相反的角度看就是同义近义词少。这是濒危语言结构衰变、简化的重要表现。大狗场仡佬语vaG55有“打(人),砸,敲,抽打”等多项意思,而在其他仡佬语里是分开用几个词来表达的。   自由变读现象多。这是结构衰变的结果。如不少地方的仡佬语双元音Eu~EW,韵尾-n ~ -i,-n ~ -G自由变读。拉基语的声调很不稳定,变调毫无规律,甚至它到底有几个调都有不同看法,长期困扰中外多位研究者。其实这是由一批声调可自由变读的词的干扰所造成的。 不同年龄层次者中的语音变异现象突出。大狗场仡佬语老年人中的鼻冠音声母在中年人中变成了相应部位的浊声母。例如:   老年 mp mpl nt nts Gk   中年 b、m pj、mj d dz g、G   这种表现在不同年龄层次者中的语音变异现象在非濒危语言中也会看到,但在濒危语言中表现更为强烈,我们在作濒危语言调查时,经常标注某某音、某某用法是哪个年龄段的,别的年龄段又是什么样的。   6、 中国濒危语言的自然发展态势   由于村社开放加快,中国濒危语言有可能加速消亡,“濒绝语言”可能20年之内消亡,“濒危语言”可能两代人之内变成“濒绝语言”,从而不可挽救。新的濒危语言也将不断出现。照目前形势,中国120多种语言中有20种左右,即近20%的语言将在未来20-50年间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语言种类将逐步减少。像侗台语族仡央语支语言,几乎都可算做濒危语言,这些语言消失后,该一语支将不复存在。   二、 中国濒危语言的研究价值   语言的文化价值及其不可替代性,学术界已经讨论得比较充分(张公瑾200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与每一特定的人群的思维模式及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从这一意义上说,一种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人类一种认识世界的模式丧失,也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思想基因库”的缺失。所以在众多的濒危语言消亡之前尽可能作详细的记录,将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认识人类的思想世界。   仡佬族全国人大代表曾哭着请求研究者尽量详尽的记录他们即将消亡的语言,好让子孙后代也能了解祖宗的语言。各族代表在一起开会时,都能各说各的语言,仡佬族却不能说,很感失落。加强濒危语言的保护、抢救记录也是对弱势社会群体的一种特殊的人文关怀,能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的健康、进步。   仡佬语群曾经在系属归类上很不明确,主要原因是从语言结构上比较,它们与其他语群的关系都若即若离。后经深入比较,最近才认同为侗台语族中的一个语支,而且是最早分化出去的一支,所以才与其他侗台语言产生了较大的区别。现在一般认为仡佬语群保留较多的早期侗台语成分,是研究复杂的东亚地区语言关系的重要素材。正是这种语言归属上不易确定的语言往往蕴涵着丰富的语言史、文化史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少濒危语言正属此一类。土家语是藏缅语中一种支属归类困难的语言,其中也当蕴涵着独特的研究价值。   另一濒危语言广西隆林和西林县的俫语的发现,曾在国际语言学界引起关注,原因是它虽然结构类型上很接近汉藏语言,但基本词汇却是接近南亚语言,我国的南亚语言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地处桂西北的隆林、西林何以分布着这么一支南亚语言,而且又出现了较大的类型转换,确实令人着迷,至今也未能弄清其来源及历史发展轨迹。后来在相距200多公里的云南广南、西畴县又发现了一支与俫语很接近的语言“布干语”,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元初蒙古人驱赶“大理国”各族充军东进攻打宋军时与白族等一起深入内地的南亚民族存留下来的语言(李锦芳1997)。 海南三亚回辉话也经比较基本词汇才确定它是由多音节黏着型的南岛语转换成单音节有声调的汉藏型语言。   对俫、布干、回辉等几个濒危、弱势语言的深入研究十分有助于我们对人类语言发展历史的认识。而保护好这些语言的使用环境,观察其未来演变走向,又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语言发展史信息。   一些濒危语言对相关学科的研究也有促进作用。仡佬族可能跟历史上活跃于西南地区的濮、夜郎有关系,挖掘记录语言材料对解决这些古代民族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有帮助。仡佬族是长期居住在贵州地区的民族,各族称之“古老族”,很熟悉当地的生态环境,知道如何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如何维护环境。仡佬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仡佬族数千年来积累的环境知识,帮助我们搞好当地的生态利用和保护工作。现在医药研究部门已经根据仡佬族医药传统及经验,按仡佬语分类标注各种草药名称及药性、药效、用法,汇编成册。借助仡佬语,医药专家们将能更深入地认识仡佬族的医药传统。   三、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任务、方法和手段   1、 对待濒危语言的态度   语言消亡,古已有之,世代不断,对此多数人已经习惯、麻木,甚至许多语言学家也是如此。只是上世纪末以来工业文明在全世界扩展,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语言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一样受打破,语言消亡速度惊人,这才引起一批人主要是语言学家的关注,他们奔走呼吁,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时至今日,除了发达国家比较注意濒危语言抢救与保护问题,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未真正重视这一工作,而绝大部分濒危语言正是分布在这些国家。   从联合国到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到许多民间组织,虽然制订了一些濒危语言保护条例文件,也采取了措施,但从政府到社会,“语言保护”意识远远不如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而“语言的灭绝和物种的灭绝一样可怕” ②。我们已经建立了千万个各级自然保护区,确立并开展了许多投入重大资金的环境治理项目,我们已经把华南虎送到南非进行“野化”训练,而对于我国众多的语言濒临灭绝,又有多少人为之痛惜呢? 语言是无形的文明遗产,它比有形遗产历史更长久。一种语言的消亡,是一种积累、传承了数千年、上万年的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流失。语言学家应该更多地宣传,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语言的特殊价值,像关注环保一样关注语言保护问题,并身体力行,创造条件,积极投入到方兴未艾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与保护工作中去。   2、 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任务   针对一般规律及中国濒危语言的特点,我们当前的研究任务可能首先包括如下几项:   a 研究语言衰变的特点、规律;   b 研究造成语言濒危的因素,濒危的一般过程;   c 研究濒危语言走向濒绝的规律,寻求应对办法;   d 积极抢救记录“濒绝语言”,保存材料;   e 研究语言保护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借鉴环境保护经验;   f 研究保护、维持、改善濒危语言的使用环境的策略、手段。   3、 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对濒危语言的研究应采取不同于一般语言的方法,由于濒危语言处在衰变、极度衰变的过程,受强势语言影响深入,语言使用环境较复杂,语言使用者之中以及其他人群对该语言的态度不尽相同,濒危语言的共时变异突出,濒危语言的使用群体往往也是社会弱势群体。因此,在濒危语言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a 编制的调查提纲、手册应力求与一般语言调查手册有所区别,所列调查项目要注意濒危语言特性;   b 注意语言使用方面的调查(如不同辈分、家庭、性别、社会身份者语言使用的差异);   c 注意语言态度的调查,包括本民族正在使用和已经放弃母语的群体的态度,正在使用 的群体的不同小群体的态度,其他民族的态度;   d 注意语言共时变异的调查,包括在不同年龄层次、性别、家庭等当中的变异;   e 特别注意与周边语言尤其是强势语言之间的接触关系,所以对周边语言也要了解;   f 区别对待不同濒危层级的语言,“濒危语言”除了认真调查研究语言本体结构,还要研究保护、维护语言使用环境的措施,而“濒绝语言”应主要抢救记录材料,而且行动越快越好,像贵州毕节羿语(仡央语支语言)如在70年代抢救,情况会好一些,80年代抢救时仅能从病卧在床的一位高龄妇女那里记录到几百个词;   g 尽可能作全面调查,记录词汇、语法例句,还要记录故事古歌,并且录音录像,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动态语言,供未来继续研究;   h 调查研究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濒危语言的使用群体往往是经济文化后进群体,又面临语言失传的尴尬境地,对此他们往往心情很复杂,调查研究者应尽可能理解、关怀他们,协助当地政府解决他们的一些困难,调查者所整理的材料和拍摄的录像资料制成光盘后要回赠给当地政府、村民,这既是帮助濒危语言人群保存了他们很关心的这笔精神财富,也会激发其民族自豪感,自觉维护母语尊严,延续濒危语言的寿命。   四、中国濒危语言的保护策略   1、 国外经验的借鉴   十几年来联合国、世界语言组织已就濒危语言问题召开了多次会议并形成了“行动纲领”,不少抢救濒危语言的基金会、网站、论坛相继建立,关注濒危语言的风气蔚然成风。最近伦敦大学亚非语言学院把抢救濒危语言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管理机构,以巨额经费作为保障,资助专家或优秀青年学子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工作。澳大利亚是语言富矿区,同时也面临严重的语言濒危问题,近百种语言在近几十年中已经消失或面临濒绝。从各级政府到民间,不同专业的学者,对语言抢救工作倾注了极大的力量。以国立大学Bob Dixon 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多年来奔走各地,对濒危的土著语言作了大量调查,出版了大量成果,澳洲的语言学家大多对当地语言作过不同程度的调查。甚至非语言学专业的学者也投入到这一工作中来,墨尔本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些教授就在本土语言保护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在语言材料编档、数据保存方面作了许多工作。澳洲各大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以濒危语言调查描写作为学位论文来完成。国外的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 应尽快立法保护   前不久我国通过了《语言文字通用法》,同时我们还应该制订有关“濒危语言保护条例”,把濒危语言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国家的、地方的文物保护、环境保护法规、条例,我们也应有“濒危语言保护条例”,依法办事才能理顺各种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3、应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范畴,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开展工作把濒危语言保护工作正式纳入文化局、教育局、民委等部门的工作范畴,会同高校、科研机构,集中人力物力,多方协作,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金取得明显成效。   4、 国家、地方政府拨出专款,迅速立项由国家民委、文化部、财政部以及相关地方政府拨出专款,迅速立项,开展保护濒危语言工作。目前可纳入我国近期将展开的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来安排。   5、 对不同濒危层级的语言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为“濒危语言”创制文字,编写会话课本,帮助濒危语言地区传承母语。贵州遵义平正乡仡佬语已濒于失传,仅个别老人还掌握,但他们很珍惜这份“祖业”,一位掌握母语的大娘办起“仡佬语夜校”,竟教出了一批青少年,他们虽从小已转用汉语,但现在也能有板有眼地说起“仡佬语” (周国炎2002,第131-132页),据说汉语没有的小舌音竟也能发出!民间出现的这样的母语保护和复兴热情我们应予保护和激发。但对于这类“濒绝语言”来说,完全复兴是不可能的,工作应主要以保存资料为主,同时要编写词典,出版歌谣故事集,最好有数码资料出版。   6、建立中国濒危语言保护网站、论坛,定期召开学术会议通过这些措施来交流经验、交流成果,扩大社会影响,争取更大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事业的社会群众基础。   7、 建立濒危语言保护示范村社我们已经建立了很多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示范村社,也应花一些精力和经费建立“濒危语言保护示范村社”,采取积极措施保护母语使用环境。尤其要注意的是发展当地经济,并用一定的款项解决群众生活问题,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以保证不同年龄层次的语言使用者人数平衡,避免语言传承的断代。示范区将会出现辐射作用,产生良好影响。 注 释: ①《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纪要》,《民族语文》2000年第6期。 ②David Crystl 语种消亡与物种灭绝一样可怕,《参考消息》1999年11月10日。 主要参考文献 戴庆厦 田静 2003 濒危语言的语言状态——仙仁土家语个案分析,语言科学创刊号。 戴庆厦 王朝晖 2003 仙岛语的语源及其濒危趋势,民族语文第3 期。 李锦芳 1997 布干语和俫语关系初探,语言研究第1期。 1999 布央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孙宏开 2001 关于濒危语言,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徐世璇 2001 濒危语言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张公瑾 2001 语言的生态环境,民族语文第2期。 周国炎 2002仡佬族母语生态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 : 中央民族大学 李锦芳 (2003-10-13)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沙发
发表于 2004-7-29 00:34:00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国濒危语言研究及保护之因应策略

以下是引用marsuncle在2004-7-28 23:59:10的发言:
中国濒危语言研究及保护之因应策略
…… 我们认为可以分为“强势语言”、“弱势语言”和“濒危语言”3类看待。“强势语言”包括汉语(普通话、西南官话、粤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等)、维吾尔语、蒙古语、藏语、壮语等,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它们不但使用人口增加、基本稳固原有使用范围,还继续对其他语言(方言)产生影响,仍充当其他一些语言使用者的转用对象。……

在壮语仍然被语言学家看成是“强势语言”的今天,我们族人却已经开始意识到我们的母语正在走向弱势地位,是值得欣慰的。有危机感,才会有发展的动力。愿壮语永远不要变成濒危语言。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板凳
发表于 2004-7-29 08:43:00 |只看该作者

f 民族心理和语言态度——由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南方许多少数民族有“慕汉心理”,并以能说流利的汉语为荣,认为本民族语言“不雅”,出门在外羞于启齿。我们在进行民族语调查时就曾遇到村社中的年轻人不愿意让老年人配合发音的情况,认为羞人。有的人说自己不会民族语,其实他汉语说的并不如母语好。民族心理和语言态度对双语村社的语言选择至关重要。

这一点在某些壮族地区有很好的表现啊,可悲可怜!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7-4-9
注册时间
2004-4-19
地板
发表于 2004-7-29 14:09:00 |只看该作者
哦,壮语现在被汉化这么严重,难道不是濒危语言吗,这不是我们意识到,而是现实。

向布洛陀祈祷!!向侬智高致敬!!向傣僚勇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5#
发表于 2004-7-29 14:11:00 |只看该作者
壮语的使用人群目前还有1000万左右,归为强势语言也自有其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6#
发表于 2004-7-29 15:2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4-7-29 14:11:50的发言: 壮语的使用人群目前还有1000万左右,归为强势语言也自有其道理。
季人贝侬,可否给出这个说法的出处?因为我所看到的资料显示壮语使用人群占壮族人口的97%左右,即转用了汉语单语的人口只占壮族总人口的2.99%,如果是这样的话,壮语使用人群就远远不止1000万人口了。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

听众

3436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4-2
注册时间
2003-12-17
7#
发表于 2004-7-29 22:36:00 |只看该作者
也许现在还不是,但是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成为濒危语言也不用太久了。我们回家看看,现在的小孩子能够流畅使用母语的有多少?

Haaux mauz genl ndaix, Haaus mauz genl mix ndai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0

听众

8472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2-26
注册时间
2009-2-25
8#
发表于 2004-7-30 21:05:00 |只看该作者

需要注意的是,整個壯語的瀕危表現不強,但國際學術界界定「語言」是以可溝通程度為準,因此最初「瀕危語言」討論中的術語「語言」,到了國內應理解為「方言」甚至「次方言」(如果方言內分歧大的話那麼不少次方言都已達到不能互相溝通的層面)。因此,配合中國的情況,我們不單應關注瀕危語言,還應關注瀕危方言。有不少文化藝術是以某一特定的方言為載體的,方言消失,即使語言還在,其所承載的地方文化也命不久矣。

事實上,壯語各方言的瀕危程度也不一致。有些方言遠較其他方言面臨威脅。


Is-Peiq maz zaeng Hyanglgangv. Daeg Bei daj Yanghgangj daeu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

听众

4912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6-1-12
注册时间
2003-11-14
9#
发表于 2004-7-31 19:04:00 |只看该作者

IhPei贝侬说的是,濒危语言在壮语里应该要细分方言来看,我个人认为,除了那些壮语绝对优势的靖西、德保、天等、田阳等县城,其他的壮族县份里的县城口音的壮语,已经算是濒危方言了。如河池地区一带的各个县城,都被桂柳话给吞没了,县城当中虽然还有壮语的存在,但是都萎缩到了家庭用语或者街坊邻居用语的地位,而且会说县城口音壮语的儿童越来越少,再过一代人,恐怕这些县城都会沦为现在的南宁市区、百色市区、河池市区一样,原有的市井壮语完全绝种,这些县城壮语应该算是很濒危了,应该加以研究和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

听众

4912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6-1-12
注册时间
2003-11-14
10#
发表于 2004-7-31 19:07:00 |只看该作者

壮语人口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桂西一代的农村,所以暂时来说,壮语的主体还远远不能算是濒危语言。但是,桂中一代(如柳州、来宾、贵港等地)的壮族农村集体改用汉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那些地方的农村壮语也应该当作濒危语言,或者至少是“准濒危语言”来看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

听众

449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5-11-21
注册时间
2003-5-28
11#
发表于 2006-1-20 11:2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浪人在2004-7-29 8:43:11的发言:

f 民族心理和语言态度——由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南方许多少数民族有“慕汉心理”,并以能说流利的汉语为荣,认为本民族语言“不雅”,出门在外羞于启齿。我们在进行民族语调查时就曾遇到村社中的年轻人不愿意让老年人配合发音的情况,认为羞人。有的人说自己不会民族语,其实他汉语说的并不如母语好。民族心理和语言态度对双语村社的语言选择至关重要。

这一点在某些壮族地区有很好的表现啊,em06]

这种现象对于现在民族地区很常见,在海南黎族中有些黎族女孩子在外都说自己不是黎族人。真的可悲可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

听众

1111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3-7-24
注册时间
2005-10-6
12#
发表于 2006-1-25 23:03:00 |只看该作者
你们应该多走出去呐喊,局促在这里,别人都不知道啊。起码应该在北大中文论坛多谈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08:44 , Processed in 0.15073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