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04/9/7031040058243878281.cn/epaper/hzrb/content/20130304/****%e5%a4%84%e7%90%86%e6%a0%87%e8%ae%b0%ef%bc%9a[article]%e6%97%b6%ef%bc%8c%20%e5%ad%97%e6%ae%b5%20[snapurl]%20%e5%9c%a8%e6%95%b0%e6%8d%ae%e6%ba%90%e4%b8%ad%e6%b2%a1%e6%9c%89%e6%89%be%e5%88%b0!%20****[/img]
图为“舞火猫”中的“猫”在抓“老鼠”,预兆今岁年成丰收。
图为用稻草扎成的“猫头帽”插满香,“猫人”在弯腰捕捉“老鼠”。
图为村里的晒谷场上,村民兴致勃勃观看“舞火猫”。
“舞火猫”,是至今全国发现的只有南乡壮族及广东连山壮族保留的有古老的春节娱乐活动,2010年正式列入了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个曾经被誉为“桂东的香格里拉”的壮族小镇,东南与广东连山县交界,西与贺街、步头镇接壤,北与大宁镇毗邻,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在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和传承中,南乡壮族至今仍保留着“装皇”、“舞狮”、“舞火猫”等传统的文化。
南乡镇,位于八步区东部,离市区80公里,全镇壮、苗、瑶、汉民族杂居,97%的人口属于壮族,是桂东地区唯一的壮族聚居乡镇。自古以来,南乡壮族就把“舞火猫”视为一项全乡人民最为隆重的活动,每年只在过春节期间择吉日隆重举行。
2月24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五。晚上七点半,村民们在旺村的晒谷场上,升起了一堆堆篝火,几位身着壮族服饰的女子,唱着一句句质朴而又古老的壮族歌谣,在一片人声鼎沸中,热闹的“舞火猫”正式拉开了序幕。
“舞火猫”分为两种,一种是“舞长猫”,一种是“舞猫人”。“舞长猫”是用稻草结成手臂般粗绳,绳头扎成猫头形,每隔四五丈远的地方插上一根竹竿,整条“火猫”的长短无定数,但竹竿一定要是双数。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舞长猫与汉族、瑶族的舞香龙有点相似,所以舞长猫又叫“舞火龙”或“舞赤龙”。
壮族对歌结束后,几位村中的长者在篝火上点燃神香,并在“猫身”每隔约一尺处扎上一束香,并把香脚揣弯,确保点燃的香不易脱落后,然后敲锣打鼓,开始“舞火猫”。
这只“舞长猫”有20多米长,由8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举着“猫身”,另外一人举着用稻草扎成圆形的“猫头”。插满点燃香的“猫头”,转着大圈边走边随着节奏舞蹈摆动,后面“猫身”的每一根竹竿由一个人握着,随着“猫头”起舞,“猫身”也就随之左右摇摆舞动。表演队伍旁边还有一人提着香,随时为“长猫”全身添上香火。
香火密密麻麻、星星点点,一人在“长猫”前面持香做逗“猫头”动作,并装作老鼠逃窜,后面“火猫”左右扑腾着追逐“老鼠”,整个仪式在村民的欢呼声中连转数圈。“火猫”似蛟龙出水,十分灵动,一时做翻滚的“滚猫”动作,一时又好似在做祭拜的动作,意寓“猫在田里捉老鼠”,以预兆来年农业丰产丰收。在夜幕中,舞动的“长猫”十分壮观
热闹的“舞长猫”吸引了大批村民的眼球,而作为在一边同样在表演的“舞猫人”也同样备受关注。
“舞猫人”是人装“猫”起舞。村中的长者潘伯说,“装猫”的人一次少则7人或9人,多则人数不限,但须为单数。这次“舞猫人”由7个约12至13岁的壮族小孩子装扮成“猫人”,头戴稻草扎的“猫头帽”,“猫头帽”后面一根稻草绳子长长地拖在后面作为猫的尾巴。随后,村里的长辈给点燃神香,一支一支地插在帽子“猫头帽”上的稻草绳上。
“猫人”都排成一字长形,边走边舞。表演的孩子们向前走三步后即拱手弯腰下拜一次,接着单数向后转,大家又一齐向前行走。据一位长者称,这是“龙行虎步”,寓意“火猫”在弯腰捕捉“老鼠”。
当地村民覃伯说,以前举办的“舞火猫”,还有稻草扎成的牛、马、猪、羊、鸡、鸭等畜禽动物,其脚下安上木轮车,扎着点燃的香火,跟在“猫人”后面,预兆六畜兴旺。
据悉,南乡壮族的祖先刚来到南乡的时候,到处是荒山野岭,猛兽特别多。祖先们开山辟荒,耕种庄稼,粮食总被老鼠偷吃。为了赶走老鼠,南乡壮族人养起了老鼠的天敌——猫,猫把老鼠赶走了,从此当地五谷丰收,不再害怕粮食被老鼠偷吃,人们也开始安居乐业。因此当地祖先崇拜猫,并奉之为“猫神”,于是便有了用稻草扎成“火猫”、祈求五谷丰收的“舞火猫”传统。所以选在农历正月十五那天舞火猫,过了十五就开春播种了,他们希望新的一年里不要有老鼠的祸害,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晚上9点,“舞火猫”活动结束。村民们将用稻草扎成的“火猫”插在河边的田里烧掉,称之为“放龙归海”。
来源:贺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