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07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新民歌介绍*——转于大新民间歌谣集作者 梁惠安 李尚杰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听众

555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6-8-5
注册时间
2008-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6:20: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海华 于 2012-12-16 16:19 编辑


长期以来,大新县的壮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人民一起,在祖国的南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劳动,共同战斗,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就歌谣而言主,内容丰富多彩,艺术形式多样。壮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了赶歌圩的传统习俗,几乎每个村屯每年都有歌圩节。另外,壮族人民不论是树头小憩、上山打柴或是田间劳动、赶圩路上,都喜欢唱山歌。他们用歌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传达友谊,歌唱爱情,传授知识,歌功颂德,颂美挞丑,扬善惩恶,启迪人心,促人上进,调节生活,增加乐趣。尽管时代变迁,山歌总是世代相传,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由于受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新县歌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采,从它的特征和风格来年,大体可分为五类:
一、 西 (sij)
“西”是大新县壮族民歌中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歌体。在韵律上,一般是上一句末与下一句末押脚韵,或者是隔句押调韵,吟唱起来琅琅上口,韵律铿锵悦耳。每首一般不定句,可长可短,但多数是七言句。每首句数也不定。如“西腾文”sij daeng vacnz. 即日山歌,就有三、四、五句,如雷平“四三句”(时政歌)
用壮语演唱
Tuj di gaij gwz baenj naz saeh . 土地改革分田地
Dizij fu nungz name haj leaj. 地方富农眼泪滴,
Pin ya zungj nungz huj ni caez 贫下中农齐欢喜。
这是三句七言体,句句押韵。这种形式在其他山歌和诗词中较少见。
宝圩“西四句”:(猜字山歌)
用壮语演唱    汉意
Noeg enh mbinx maz Yaep fiz fin   燕子空中尽飞翔,
Bik nwngh din bik nwngh siz      一翅短来一翅长;
Aenx bix cwh ndae miz baez ndeuh 每年它只来一次,
Aenx mwenx duh cwengz maz sam siz   每月它却来三趟。
这是四句七言“西”,(“八”字)一、二、四句押韵,也其他山歌和汉族诗词相同。
宝圩“西五句”:(礼俗山歌)
用壮话演唱                      汉意
Het kaengj saeh cingz yiuh naem zwn 做什么事情要想准
Kwnz geh cwengx saeuz dox nejx hwngj 老人养育得成人
Minz kaeh mbat dez leh mbad um   又背又抱不容易
Cij neix ciengx daeuz yah          现在长大了
Cingz ih het swz couh ndei lumz    怎能忘记养育恩?
“西五句”的一、二、三、五句是七言句,且要求押韵。第四句不一定是七言句,可以三
言句或五言句,不要求押韵。这可看到“西”的活泼多样,节奏灵活。
上面 所举例的“西三句”、“西四句”、“西五句”都是“西腾文”,但人们多爱唱“西三句”,
因此,有些群众也把“西三句”统称为“西腾文”。
至于夜山歌,壮话叫做“西论”(Sij lwen)也叫“西腾钦”sij daengz haemh ,属叙事山歌,也叫排歌。这种歌体更自由了,可称为多句式,少则四、五句,多则二百句以上。一般是隔句韵,有时上下句头脚互押,共有二十个韵脚。但一首歌中,不论多少,不能中改韵,必须一韵到底。这次我们搜集到的雷平《战乱史诗》,把几百年来当地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编唱,长达二百零七句。“西”虽长,但只用一个韵。用“西论”对唱,要求也比较严格,先唱者用某一韵脚,对方必须用同一韵脚对唱,如果先唱者换韵脚,对方也只能跟着换同一韵脚对答,否则,就算唱输了。
二、 潘 (Pen
“潘”也叫“欢”,是大新县龙门、福隆、昌明一带流传的一种歌体。其特点是,韵律上都是腰脚押韵或头脚韵互押。我们搜集到的“潘”,都是七言潘和五言潘。如:福隆的七言潘(盼雨歌):
(用壮话演歌)       汉意
Biz muengh tienj lungz pwnj tah  我盼天上下大雨
Lungz maz diz yaz deh naemj naz 下雨有水好种田,
Lungz maz diz yaz deh naemj kaeu 下雨有水好插
这是七言四句潘,第一句末的“大雨”(“喷哈”)和第二句首的“下来”(“农麻”)以有第二句末的“种田”(“黑那”)都是头脚韵互押。
再看五言潘(鸡啼歌):
用壮话演唱         汉意
Gaeh kaenj vamz daih it      雄鸡一声啼
Cieng bit boh binz gaeh      养鸭不成鸡
Piemh haenj nuengx sauj ndeij  看见妹美丽
Saemj daeuh sweng hag meiz 哥心都着迷
这五言潘第一句末的“一”跟第二句首的“鸭”壮音是同韵,第二句末的“鸡”跟第三句末的“好”第四句末的“迷”也是同韵,可见,“潘”大都是头脚互押的。
三、 加(ga
“加”是二声部演唱的山歌,基本形式是四句七言体,全是脚韵。在桃城、新振、五山、那岭一带流传。如新振的《试探歌》:
用壮语演唱                     汉意
Faez mae tingz caj lungz nae gvaej        火烧山头亮得远,
Dwengj vanj daengh miz maed maz daeh    糖果甜甜蚁来恋,
Yoz Swnj cengz gvaej maz dauh eae   学生从远来到近
Cai so maz haenj ungj laux Seaj       也许能见到老师
这是四句七言“加”,句末的“远”、“恋”、“近”、“师”,壮话都是同韵。因此,四句全是脚韵是“加”的一大特点。
四、 南么(Naemj moj
“南么”即是念经。是从汉族地区流传来的。据《大新县志》记载,大新县自秦汉始,就是壮族先民生息的地方,居住的全是“土著”壮族。宋皇佑五年(1053),狄青平南,以后,才逐步有汉人的足迹,到元、明、清时,许多汉人因避乱或行商落籍大新,大多居住于圩填,长期保留其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如今雷平、宝圩、硕龙、下雷、榄圩等圩镇的部分人,仍操白话、客家话或平话。由于长期以来壮汉杂居,民族语言、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相互交融、演化,汉族的为壮族所接受、利用,如汉族传来的经文,壮族道公在办丧事时,用壮话或桂林话诵唱,悼念亡者在世的功德,回忆人生的艰辛。如《十二行孝歌》、《十月怀胎歌》等,诵唱起来声调凄楚悲切,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使人沉浸于无限的哀思之中。
五、 其他
除以上四大类外,还有壮采茶、汉采茶、童谣、物产谣、抗日歌、游击歌等也很流行。这些歌谣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了大新县壮族人民的生活、生产、风土人情,伦理道德,各种歌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沙发
发表于 2012-12-16 19:04:38 |只看该作者
嗯姐也看过这个介绍。但是问我妈的时候,她并不认可这样的分类。尤其是加、和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

听众

6616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3
注册时间
2010-12-13
板凳
发表于 2012-12-16 19:06:41 |只看该作者
忍不住批研讨批评一下我们这些所谓的喧传,整个假大空!....
我麻烦你们看看老挝,看看<爱在老挝3>里人家怎么唱的,我们怎么唱的?!!
浪费资源!!!!<>>>>>

点评

土人香草  说得太严厉吧,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象当年“三套集成”收集时那么认真的本土文化工作者呢?他们做得真的很好了,好多歌谣集都是用方块壮、拼音壮、汉文一起记录的。麻烦这位比侬去看看再评价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16 23:45
海华  这应该是写于86年的文章,我有段时间去区图书馆看了南部几个县的民歌集,正巧也碰到了香草姐在哪里看材料。本来想多抄些出来给贝侬们看的。但是要整理出来,非常的耗时间 我很清楚这些材料要历史的看,辩证的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16 21:59
哥混到现在拿得起放得下的也 就只剩下筷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

听众

1119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5-5-10
注册时间
2009-8-5
地板
发表于 2012-12-16 19:21:07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种叫ali-aleoy,“阿里阿雷”流行在大新的中越边境壮族地区,我听老人唱过~~~

paun naun ,kin ha ,dern ma,naung yu na dang hai,naum ha lern susu 幽梦,睁眼,醒来,独坐窗台前,潸然泪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

听众

555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6-8-5
注册时间
2008-6-7
5#
发表于 2012-12-16 21:59:55 |只看该作者
EWEI 发表于 2012-12-16 19:06
忍不住批研讨批评一下我们这些所谓的喧传,整个假大空!....
我麻烦你们看看老挝,看看里人家怎么唱的,我们怎 ...

这应该是写于86年的文章,我有段时间去区图书馆看了南部几个县的民歌集,正巧也碰到了香草姐在哪里看材料。本来想多抄些出来给贝侬们看的。但是要整理出来,非常的耗时间
我很清楚这些材料要历史的看,辩证的看,但前提是有人把它拿出来,大新,上林,靖西的书都收集蛮多的,整理印刷的还算好,其他很多的县份是油印的,薄薄的纸,都破烂不成样子了。很心疼,一读到里边很些有关历史的记忆,更是让人唏嘘。不知道这些资料还有没有机会再印出来,流传给大家看。
做这些工作很枯燥,很累的。我喜欢才会贴出来,没有别的意思。

beixnuengz ya .daekcoih mwngz lai lo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6#
发表于 2012-12-16 23:45:43 |只看该作者
EWEI 发表于 2012-12-16 19:06
忍不住批研讨批评一下我们这些所谓的喧传,整个假大空!....
我麻烦你们看看老挝,看看里人家怎么唱的,我们怎 ...

说得太严厉吧,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象当年“三套集成”收集时那么认真的本土文化工作者呢?他们做得真的很好了,好多歌谣集都是用方块壮、拼音壮、汉文一起记录的。麻烦这位比侬去看看再评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7#
发表于 2012-12-16 23:48:53 |只看该作者
当然当时的本土文化工作者(他们以文化馆的干部为主),也是限于三套集成编撰体例的不足,有一些时代烙印在里面的,但是不能抹煞那个年代文化工作者们所做出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

听众

555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6-8-5
注册时间
2008-6-7
8#
发表于 2012-12-20 14:29:39 |只看该作者
是呀,没有前辈们的努力,我们都没有机会看到这些珍贵的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7 23:26 , Processed in 0.138338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