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2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东杰:一个中国,“多史”教育[本文转自布依论坛]

[复制链接]

80

主题

3

听众

8041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9-1-23
注册时间
2008-7-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23:5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个“中国史”的大框架下,容纳多个不同视角,且使其彼此对话

  我曾教过几位维吾尔族学生。老实说,这几位同学的成绩并不好,几次补考都未通过,不管问什么,他们的答卷通常都是抄几句政治口号,如是数次,使我感到他们另有一重心结没有打开。后来从另外一位老师那儿,听到他们的一个解释:“你们教的都是汉人的历史,不是我们的历史,有什么意思?”当时并没有跟这几位同学做过深入交流,现在想来非常后悔。这篇小文也许算是一个事后的补救。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这位维吾尔族同学的抱怨并不只是少数几人的误会。蒙古族作家席慕蓉也曾说,在她所读到的中国历史课本中,“不论是‘匈奴’、‘突厥’、‘回鹘’,还是‘蒙古’,好像都是单独和片段的存在”,成为被隐藏起来的历史的“背面”。她特别提到,有次在台北故宫看到出售的拨浪鼓上印着忽必烈的头像,一经拨动,小鼓槌就打在忽必烈的脸上,“我慌乱已极,好像自己也在被击打着一样。”我看这篇文章,读到这里,如遭电击:这种屈辱感,像我这样一个“汉人”是很难意识到的,可是一旦有人指出,将心比心,自然发生同感。我相信故宫工作人员此举并非故意,但也正因如此,深入反省才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目前的历史教科书中是否存在一些令人误解的倾向?它们(至少在潜意识里)是否以“汉人”作为叙述主体,以致“少数民族”仅成为历史舞台上“跑龙套”的角色?很多叙述是否有意无意把“中华民族的融合”简化为“少数民族”的“汉化”?我们虽都承认辽、夏、金是“中国史”的一部分,可为何很多人都不自觉地站在宋人立场发言,而辽、夏、金又到底处在什么地位?这些问题所涉既深且广,不是仓猝之间能回答的,需要史学界同人以理性和良知为担保,做出深入检讨(包括了争执与对话)。同时,这也应是各级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其迫切性远超过“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没有学好物理,不会换灯泡,完全可以请电工帮忙;同一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不能彼此了解,甚且隔膜日深,则可能战祸相寻,生灵涂炭。哪个代价更大,不问而知。

  不能不承认,历史教育(我说的不是历史研究)多少带有“超学术”性质,即是有人说的“宣传”功能。这个词用得是不是准确,先不去论,关键在于,我们要用什么东西做“宣传”?我想最重要的还是真相。自然,在历史上,族群的相处并不总是美好的,除了相互学习和交融,亦有彼此杀戮和迫害,把它们大声地说出来,会不会加深族群的仇恨?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这是长期维持的“神话”突然被戳穿的后果,而不是说出真相导致的;平息这种危机的惟一办法,是把更多的真相提供给大家。一般说来,对事情了解越片面,就越容易做出黑白分明的判断;对历史层面的考量越丰富,反而使我们对人性的复杂(包括它的脆弱和坚强)更多体会,从而多一分悲悯和同情,亦更珍惜眼前的和平,学会相互妥协和尊重。

  回到那位维吾尔族学生的抱怨上。如果我们承认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则她的每一个成员皆应享有同等权利,包括珍藏自己记忆的权利。从学理上说,任何一个族群皆应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历史。但同时,没有任何一个族群是孤立生长的,相反,正是众多族群的互动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态”,这个生态是塑造每个族群面貌的基本环境。我们今天包括“汉人”在内的各个族群都是历史过程本身的产物,并不存在一个清晰而稳固的边界,现有的区分亦会随着族群的互动而变更,乃至消泯。因此,我说的“族群史”并不是某一族群封闭的历史,它是开放的,要关照到周边的族群和大家庭内的其他成员;它既要讲述本族群的成长历程,更应教会人们不同族群彼此宽容与和睦之道。当然,在这之上,也必须有一部“中国史”,且这部“中国史”绝不是各个“族群史”的简单相加。它所应注意的是中华民族“历史生态”的构成与变迁过程,故应特别注意那些与全体中国人的生息密切相关的事情。

  那么,如何在实际操作层面既关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又能兼顾每一个族群的特殊经验?这需要进一步讨论,我的初步提议是,借鉴“少数民族”地区语文的“双语”教育,在中学里搞一种“双史”乃至“多史”教育。其主要做法是,除了编写一种全国性的“中国史”教材外,还应以地区或族群为单位,编写若干部“族群史”(或以单一族群为主,或以某一地区的多个族群为主)。在“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中国史”的同时,要兼习一部本地区的“族群史”;在“汉族”地区,学生也应选修一门“族群史”,其目标是在一个“中国史”的大框架下,容纳多个不同视角,且使其彼此对话。我想,通过这种学习,不同族群或能更多一些“了解之同情”。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作为一个民族,不能要别人施舍而生存, 一切都必须得靠自己争取,即使是死亡也在所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沙发
发表于 2011-10-4 00:07:00 |只看该作者
这好象是旧帖,之前有比侬发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

听众

5671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4-22
注册时间
2007-9-12
板凳
发表于 2011-10-4 08:53:00 |只看该作者
梁大玲的一个帖子里附有着篇文章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11-10-4 11:17:00 |只看该作者
就看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如何动作了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9 05:27 , Processed in 0.268878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