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路在2010-12-16 2:43:30的发言:前几天在网上看美国探索频道的《地球大观:撒哈拉沙漠》。节目中说到,在撒哈拉沙漠的最深入,发现了一处岩画,岩画上的图像以及现代卫星图片的遗迹表明,在大约一万二千年前,撒哈拉沙漠曾经历温暖湿润的时期,那时候的撒哈拉不但是河流遍布,而且生活着鹿、河马、大象等大型动物,完全是一幅水草丰美的亚热带草原景象。对此的解释,节目认为,地球的轨道并不是固定的,几十万前,地球的轨道总有些微小的变动。十万年前地球的轨道偏离了一度,把撒哈拉向太阳拉近了一点点,这一结果,不仅使得撒哈拉变得更热,而且气候的循环更快,水分的蒸发更快,所以更容易形成云雨,撒哈拉也因此有了丰足的降水,形成湿润的气候。在这个时期,撒哈拉居住了大量的人口。到了五千年前,地球的轨道又移了回去,使得撒哈拉再一次变干旱少雨,沙漠在短短一辈人的时间里再一次统治了撒哈拉。
如果节目所说的撒哈拉气候变迁的原因成立的话,那么,先前许多关于古代越人在东亚的分布的猜想便有了很好的依据。十万年前,撒哈拉成了水草丰美的亚热带草原,同一纬度的中东至南亚的沙漠都应该有相同的效应,亦变成适合人类居住的温暖气候。于是,现代人类的祖先这才有机会从东非穿越这片广大的沙漠地带,从非洲走向南亚。七万年前,印尼一座超级火山暴发,喷发出的硫磺气体遮住了整个地球的大气,致使全球进入了漫长的冰期。这次冰期,使得原来同现代人类祖先一同进化的古代人种先后灭绝,包括在东亚创造旧石器文明的古东亚人种。而现代人的祖先因为处于低纬度地区而在这一次冰期中幸免于难,至少他们有少部分人存活了下来。大约两到三万年前,随着冰期的结束,现代东亚人的祖先又从南亚开始进入东亚地区,包括越人的祖先。
百越族群,起源于岭南的北部湾,向北发展至长江中下游,创造了渚良文化,并最终到达了黄河中下游地区。那时候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应该就像今天的岭南一样,是亚热带气候,越人可以在那里种植他们赖以生存的水稻。湿润的气候,造成了黄河连年的洪水,这也是大禹治水的原型。可惜好景不长,五千年年前,地球轨道回移,黄河中下游又变成了温带气候。最终,寒冷打败了越人。气候变了,越人们却没有改变他们的播种习惯,他们像以前那样播下稻种,却因为气候变冷变干,以致于他们再也得不到以前的收成。这时候,北方龙山文化的人群和西方的游牧民族也随着气候的改变而南迁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对气候的改变和异族的入侵,大部分越人只好退回他们的老家,另有小部分的越人融入了当时北方的一些民族,他们的基因,一直在这些北方民族中保留至今。虽然越人南撤,但他们创造的一些文化,比如他们的神话传说、原始宗教、阴阳易经的原型,这些都逐渐为后来的族群所吸收。这就是为什么华夏民族的上古文化之中为什么有那么多古代越文化影子的原因所在:伏羲---盘古兄妹,女祸---咪六甲,易经---鸡卜,华夏民族的盘古开天地---壮侗语民族的布洛陀创世等等。至于古代越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稻作遗址,我相信随着考古的深入,一定会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