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童年(二)
—— 村中的吆喝声
70年代的农村人们干活都是集体出工.极少闲着呆在家中.
东方的天际刚吐白不久,村子的晨雾还尚未散去,大人们就早早起来了.6点钟左右,整个村子锅碗瓢盆咣当咣当依稀响起,不久就渐渐密了起来,逐渐汇聚成了一片,宛如形成了农村清晨行军前的号角,但更像驱赶小孩起床的进行曲.那是大人们张罗早饭的事宜.7点这样村子变热闹了起来,原来是大人们出工前汇集村中央呼喊和谈笑的声音.这时高高耸立在村中间的大喇叭也不甘示弱:“1对的各户准备出工了,请各位马上到曼(村)中央集合!”这是达娜的声音,她是里相生产队一二队的播音员,声音不少很甜蜜,但有些尖刻.
“2队的也要出工了,请各位到村中的东边集合!”
生产1队几乎全是由莫姓户组成,生产2队的是清一色的覃姓户组成.但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由广播员在前一天晚上大概各家吃晚饭时提前播送.各家也都打开安在堂屋的小广播.
“各生产队的人到齐没有?到齐了就出发了.”广播再次催促,人们纷纷拿起劳动器具,经过一阵喧闹,一窝地出发了.
村子恢复了宁静.太阳悄悄的爬上了山头,将温煦的光缓缓地洒在这个宁静的村落.不时偶有鸟儿清脆的鸣声“咕咕”,还有的叫“嘀嘀咯哒”声,给这个村子添加了几分的宁静.
“卖糖尼哟!.....卖糖尼哟!小孩快来啊,1分钱一根!”一阵吆喝之后,接着响起了“叮呤呤,叮呤呤”的铃当声.这时骤然地从地里般冒出了许多小孩,飞一般朝卖糖的老头奔来.这是小孩们极为高兴的事,每每拿出一两分钱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糖了,那糖不大不长,如现在的烟枝一般,但染有各种鲜明的色彩,放在嘴里便会感到一丝丝的清甜沁在心里.
村里时常还有另一种声音也特别受小孩欢迎,那是补锅的声音.通常是从集圩上来的,他们两人挑着不轻的担子,到了村中间就将担子摊下,一人摆弄炉盆风箱,把盆里的木炭燃烧吹红,一人挺起胸膛,把手挺在右嘴边,再撅起嘴唇,朝村子的各个房子吆喝了起来:“补锅哦!......补锅哦!......”声音稍颤抖而略显混浊,但好像都能穿透到各户的房间的力.不久便有几个年迈的妇人蹒跚地提着炒菜的大锅来了,蛊婆也一拐一蹶地、身子晃左摆右提着一口热水锅走来.补锅摊边很快围了一群小孩和几个老大人.
“老弟,我这个锅洞口小,不用多少钱吧?”蛊婆焦急地问起她担心的问题.
“蛊婆!”孩群中冒出了乔林调皮的取逗声,他喊罢立即蹲下身子隐住.
“蛊婆补锅不要钱,放一个蛊就行了.”另一个声音小声响起.
“找死啊?你这些败崽!不用躲啦,今晚我让你们的父母揍你们!”蛊婆提起了拐棍朝孩子们胡乱扬了扬,斜着眼朝瞟了一下,我们这些孩子们似乎被她的恐吓声和拐棍镇住了,不敢再吱声,乔林更久久不敢伸起他的头.
“不贵的,老人家,我吃你老人家的便宜,雷公会劈我的,.”年近五十的补锅微笑地说着,便把破洞戳大.蛊婆似乎不相信他的话,觉得话中有讹诈,眼睛越瞪越大.
“老弟啊,别再敲了.”蛊婆显得有些焦急道.
“两毛钱!”补锅松了松了一下肩头,安慰蛊婆.蛊婆听罢也松下身子.
补锅在破洞处用抹布轻快的擦拭一下,右手拿起了用布卷成的戳子,把戳口朝上,戳口是平的,左手用小汤匙舀已经被烧得红通通的铁水准备朝破洞戳去.这时孩子们得高度紧张了,各个如长颈鹿般努力伸长了脖子,屏住呼吸,待补锅将戳子贴近锅时,孩子们“嘿!”异口同声的爆发了一声,吓得补锅手抖了一下,补歪了洞,神定后又立即忙擦了几下溢铁水处.孩子们见到达到了目的,哈哈大笑了起来.有了经验,每到补锅要进行这个动作时,我们都紧张的同时大咳一声,看到补锅受骇的样子,又哈哈大笑了,补锅没计较我们.
“你们太调皮了,等下就拿你们一个个来腌.”蛊婆为补锅打抱不平嘟哝着.
“蛊婆凶,蛊婆毒,蛊婆死了每人哭.”孩子又唱起了不知是谁为她编的歌谣.
“打你们!”蛊婆几乎跃起弱小的身子,高高地举起鞭子在空中乱舞了几下.
待她回过神来时,孩子已经跑远,只剩下让她觉得轻蔑而又难堪的哈哈的讥笑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0 9:58:2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