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08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马戎】现代化不是汉化,更不是民族同化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听众

164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1-1-31
注册时间
2008-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6:5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推荐一篇文章,望本论坛那些张口“汉化”,闭口“同化”的跳蚤们好好学习一下

         (转载)【马戎】现代化不是汉化,更不是民族同化

  

现代化不是汉化,更不是民族同化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更新日期:2009-12-11 08:00 | 浏览(28)人次 | 投稿 | 收藏 ]

  作者:马戎


  汉字汉语就是“汉文化”吗?用汉字书写印刷的知识体系传播的是汉族的传统知识体系吗?现在汉族人穿的衣服是“汉装”吗?中华文化就等于汉文化吗?如果把一些实质上应属于现代化内容的发展视做是主流群体的“民族同化”和“汉化”,进而排斥现代化进程,那么,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发展肯定是不利的。因为——

  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已成为共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从欧洲向其他大陆的持续传播,欧洲文明的主要内容甚至形式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接受。这一潮流是以源自于欧美的现代文明为主导并涉及全世界的“同化”浪潮。那些反对“全球化”、要求保护各地传统文化、坚持文化多样性的人们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看起来这一“同化”潮流仍会继续

  美国社会学家戈登在分析美国社会族群同化问题时,把历史上美国族群互动的第一个阶段称做是“盎格鲁-萨克逊一致性”,即以英伦三岛的“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为基础的主流白人群体对其他少数群体实施同化的过程。他用一个公式来表现这一过程:A (盎格鲁-萨克逊文化)+ B (其他群体)= A (盎格鲁-萨克逊文化)。即是说在这个同化过程中,其他族群的文化(语言、宗教、习俗等)统统消失了,他们的成员完全接受了主流群体的文化而不可能被区分开来了。

  现在世界发展到重视文化多样性和大力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阶段,“民族同化”已经普遍不被接受,并被批评为泯灭少数族群传统文化的做法。生物多样性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也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在这一点上,人们已经达成普遍共识。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从欧洲向其他大陆的持续传播,欧洲文明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政治理念、法律)甚至形式(学校制度、医疗体系、社会组织、经济制度、交通规则)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接受。与此同时,起源于欧美的建筑风格、服装款式、饮食习惯、交通工具等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吸收进各地民众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当中。这一潮流是以源自于欧美的现代文明为主导并涉及全世界的“同化”浪潮。近年来人们热议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反映的正是人们对这一同化潮流的态度与反思。那些反对“全球化”、要求保护各地传统文化、坚持文化多样性的人们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看起来这一“同化”潮流仍会继续,并不以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在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西化”的问题上曾有过无数争论。当年的大清朝似乎举朝上下都是反对被欧洲人同化的,但在甲午战争中被毅然决然“脱亚入欧”的日本人狠狠地教训了一下后,这才猛醒过来,开始积极接受西方文明。当时激进的改革者甚至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剪辫子、放脚、废科举、兴学校、办实业、办同文馆、办报馆,也曾热闹了一阵子。尽管遗老遗少们痛哭流涕,如丧考妣,但中国若想在强邻环伺的险境中生存,这个社会总要放下架子向前走。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令全世界感到惊异,市场经济和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深入到国家的边疆地区,企业、人员、资金、商品的跨地域流动空前活跃,许多长期保持一定封闭和隔绝状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传统文化生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关于“民族同化”和“汉化”的批评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也必然引起国内学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于“汉文化”和“汉化”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和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汉语文已经在客观上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通用语言”、“公共语言”或“族际共同语”,我们需要以一种开放和理性的视角来看待主要由汉语文编写的各科目教材,以一种前瞻和发展的态度来认识学习这些知识对我国各少数民族发展与繁荣所起的积极作用

  在讨论“民族同化”和“汉化”之前,有一点是首先必须搞清楚的——什么是“汉文化”和“汉化”?许多人(包括少数民族和汉族在内)认为现在汉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汉字印刷的教材书籍就是“汉文化”,汉族穿戴的服装鞋帽、使用的各种器物就是“汉文化”,汉族乘坐的汽车火车就是“汉文化”,少数民族学生到使用汉字课本的学校读书是被“汉化”,改穿汉族穿戴的服装鞋帽就是“汉化”,接受市场销售的汉族普遍使用的器物也是“汉化”……笔者认为,这些对“汉文化”和“汉化”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需要仔细讨论一下。

  首先,汉字汉语是否就是“汉文化”?的确,我国的汉族都在使用汉语汉字,这是中原地区流传和演变了上千年的传统语言和文字。但是,如果说汉文汉字就是单纯的汉族语言文字,这并不准确。除汉族外,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两个民族(回、满)以汉语为母语,4个民族(赫哲、土家、畲族、东北锡伯)的绝大多数民众以汉语为自己的语言,另一些少数民族(蒙古、壮、撒拉、苗、瑶、东乡、土、保安、羌、仫佬、白族等)人口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干部民众通用汉语,其他少数民族的知识分子和干部也大部分通晓汉语。

  历史上,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文学家都以汉文写作并得以流传,今天许多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也是用汉文发表或出版的。如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诗作、清代旗人纳兰性德的诗作和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等,都是中华文学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历史上许多出身边疆少数族裔的皇帝、官吏的政论,也都是在后朝修史时以汉文形式记载下来的。综合以上种种情况,我们不应把今天的“汉语”顾名思义地看做是“汉族的语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和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汉语文已经在客观上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通用语言”、“公共语言”或“族际共同语”,而且对汉语的“共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其次,用汉字书写印刷的知识体系是否就是汉族的传统知识体系?当人们谈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时,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把用汉文编写的学校教材和课程体系看做是汉族的文化知识体系。现在学校统编教材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外语等整套知识体系和教学程序虽然是用汉语文在表述和讲授,但其内容都是自清末民初废除科举制后从外国学来的,准确地说,这是一整套欧洲的知识文化体系。由于沿海汉族社会对外开放得早一些,较早仿效欧洲建立了学校体系,所以吸收和学习这一知识体系早一些,对这套知识体系的教学经验多一些。中国传统的算学(如珠算)、地理(如阴阳五行、风水堪舆)、植物学(如《本草纲目》)等并没有系统进入统编教材。来自西方国家的这套知识体系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包括日本、中国、印度、非洲国家)公立学校课程的核心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是在学习全球化的现代知识体系,不是在学习“汉族知识体系”。

  再次,当今以汉字书写印刷的知识体系,从源头看是真正的“汉字”吗?中国统编教材中的“汉语”课讲授的是汉语言文学,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现在中国通行的汉语词汇中,许多是引入的日文汉字。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2月9日刊登了一篇署名裴钰的文章,题目是《浑身发麻:不讲“日本汉语”就不能说话?》该文指出,目前中国“70%多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生活用词,都是源于日本汉语。如果我们不用这些外来词,我们几乎张不开口,说不成整句,甚至可以说,会影响我们的语义表达”。文中列举了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几百个词汇,如“干部”、“组织”、“主义”、“工业”、“课程”、“唯物论”、“思想”、“生产关系”、“批评”、“独裁”、“社会”等词,其实都是日文汉字。甲午战争后,大批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希望通过日本的经验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这与中国知识阶层用白话文来取代文言文在时间上同步,所以大量表达西方社会思想观念和西方器物、知识体系的日文汉字便被直接吸收进中国。这篇文章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在文化层面上,日本汉语的贡献居功至伟,中国知识分子借用日本汉语现成的词汇,能够方便、快捷地展开研究,有力地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大大推动了思想启蒙,这对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看完以上这段话,我们就会认识到,今天我们使用汉语的许多词汇实际上是日文汉字,只是我们用汉语读音来读它们罢了。那么在学校使用的统编教材中,不仅用这些词汇来讲授的数理化知识不能说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严格地说,除了古代文学(如唐诗宋词、《古文观止》)之外,汉语文课程里现代文部分的许多内容也不能说就是纯粹的汉族传统文化。

  所以,当代中国学校使用的统编教材也不能与“汉族文化知识”简单地划等号,它的主体部分只能说是由汉族首先吸收的西方世界的知识。用汉语学习这些知识,也不能简单地与“汉化”划上等号。我们需要以一种开放和理性的视角来看待主要由汉语文编写的各科目教材,以一种前瞻和发展的态度来认识学习这些知识对我国各少数民族发展与繁荣所起的积极作用。

  最后,现在汉族人穿的衣服是“汉装”吗?在一次民族教育研讨会上,一个南方少数民族中学校长讲到,他们的学校里原来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穿本民族传统服装上学,现在绝大多数学生穿的都是“汉装”,已经被“汉化”了。他认为当地少数民族改穿“汉装”,即标志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丧失和被汉族“同化”。其实,现在汉族民众从头到脚所穿着的,无论是正式的西装皮鞋,还是休闲的夹克T恤,都是来自西方国家并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的“国际服装”款式。即使是长袍马褂和旗袍,也只是在清朝时汉族接受的满族传统服装,不能算汉族的传统服装。如今中国少数民族接受的“世界服装”款式,与“汉化”扯不上任何关系。现在中国城市建筑设计中,除了维修宫殿、寺庙或“仿古建筑”外,凡是新建筑都是使用钢筋、水泥、玻璃等西式建筑材料,出现在边疆城镇中的这些建筑由于与当地传统房屋的建筑风格、使用材料很不一样,也很容易被当地人认做是“汉式建筑”,这同样是误解。如果我们把身边使用的东西仔细翻检一遍,想想其中有哪些是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就使用的,答案恐怕是很少很少。笔者曾把自己家里的东西看了一遍,除了几件中式家具、两幅轴画、几个泥人和一把朋友送的紫砂壶之外,很难找到中国人的传统器物。那么,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汉族”的生活方式吗?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就是“汉化”吗?

  要使各族民众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不仅包括了中原汉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了边疆各族的传统文化。中华各族的传统文化,虽然相互间有许多的交流和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是仍然可分为不同的支系,它们各成体系,同时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彼此重合的部分

  要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就需要加强中华民族的整体凝聚力,使全国各族民众在心目中建立一个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文化”?什么是“中华文化”?笔者认为,中华文化不仅包括了中原汉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了边疆各族的传统文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边疆各族文化成分、相互交织而最终形成的,如南北朝、元朝和清朝时期边疆族裔的文化就曾对中原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国各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发展起来的,即使是那些自境外流传进来的宗教和文化,也已经在中国流传多年,在各族民众中具有深厚的影响。譬如儒家学说中宣扬的忠孝仁义礼智信,藏传佛教中讲述的博爱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伊斯兰教中强调做人清洁和追求真理,这些内容其实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即建设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的社会并不冲突,而且有可能成为当前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文化元素。在我们的教材中有选择地吸收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成分,向各族学生介绍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历史根基的重要渠道,应当成为“中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各族的传统文化,虽然相互间有许多的交流和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是仍然可分为不同的支系,可以被视做“中华文化”一体内部的多元现象,如西北地区以伊斯兰教为主脉的伊斯兰教文明,青藏高原地区以藏传佛教为主脉的佛教文明,中原地区以儒家学说为主脉并包含大乘佛教、道教的中原文明,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信仰、沿海山区的民间宗教信仰(如福建、台湾的妈祖信仰)等等。它们各成体系,同时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彼此重合的部分。因此,在介绍“中华文化”的教材中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本地的传统文化、历史传说、地方习俗(介绍有关宗教的基本知识,并不是传教),而且应当介绍其他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学生系统和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各部分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教育的精华内容,认识到传统文化中也有过时的、需要淘汰的成分。例如吸收儒家文化中关于“忠”、“孝”道德中的爱国、敬老的内容,摈弃“愚忠”、“愚孝”的内容。使学生在文化认同上接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框架,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构建对祖国的政治认同。

  21世纪的中国仍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我们不仅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管理,在社会管理和政治建设方面同样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与教训,中国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开放的心态来积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居住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中的汉族在推动现代化建设这方面先行一步,边疆的少数民族也会很快跟上来,并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在商品化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发展不平衡的地区之间无疑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来进行调整和解决的。回到戈登的“同化”公式,在中国发生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应当被视为A(汉文化)+B(其他群体)+C(西方现代文化)=CA+B(带有汉文化和中华其他群体特色的现代文化)。如果我们只是看到汉族是这些进程的推动者和现代器物的使用者,就把一些实质上应属于现代化内容的发展视做是主流群体的“民族同化”和“汉化”,那就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了。假如从“反对同化”这个观点出发,进而排斥这一进程,那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

听众

325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2-1-28
注册时间
2009-10-1
沙发
发表于 2010-5-22 03:20: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纳美人在2010-5-12 15:55:57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韦光辉在2010-5-11 16:00:51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10-5-11 14:22:55的发言:

汉族穿戴的服装鞋帽、使用的各种器物不是“汉文化”,汉族乘坐的汽车火车不是“汉文化”。

但儒家思想绝对是汉族文化!

儒家思想的主体是封建专制文化=落后的汉族文化!

所以,汉化就是倒退或退化,同化就是现代意识觉醒的少数民族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融合,我们贝侬能同意吗?

我代表我村867名壮族乡亲父老绝不同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外来客村长,可要保佑我壮民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1448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5-4-27
注册时间
2008-12-23
板凳
发表于 2010-5-11 09:11:00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并不反对现代化,但是现代化不应以放弃自我文化而借用他族文化为前提。有时想想在坚持和保护民族文化方面我们的人就是不如汉族!在我所在的镇壮族占80%以上其他是汉族(客家人),他们分散于全镇各地有的甚至同壮族同处一屯(只有几户)。由于他们人口少所以屯里的媳妇几乎是来自壮族,而壮族妇女普遍不会客家话,因此出现了一家人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孩子同父亲说的是客家话而与母亲、奶奶则讲壮)。更多的时候是在家里讲客家话,出门则讲壮。他们与我们杂居的时间不短,群体更可谓弱势,可人家语言依然完整,习俗依然如旧,反过来看看我们中的一些地方户口上是壮族可壮语为何物却不知(一问,回答是曾爷爷以前的祖先会讲)。再一点进了城的客家人也没把丢弃客家话而使用汉语普通话视为现代化,为何现代化的帽子一戴到我们身上就完全变了味?说了那么多我最想跟大家说的是:在外国语我们要会讲还要想办法讲的标准,在家母语我们要讲好还要讲全,外语呢学的多点还要尽量讲的流利。外面的文化和习俗我们都要掌握好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服务,但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习俗也不应丢弃。我想这些并不矛盾做起来也并不难。就说我吧,在家里就是真真正正的壮族人,讲话不夹汉不卖弄外面学来的时尚,在外打工如果我不说人家不会知道我来自哪里哪个族的,我和别人并没有区别。最后希望大家一起为我们的民族繁荣而努力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1 9:21:5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

听众

5960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8-18
注册时间
2009-2-10
地板
发表于 2010-5-11 09:11:00 |只看该作者
如果“大东亚共荣圈”成功,这斯马老先生必定是大共荣圈共和国的理论大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5#
发表于 2010-5-11 08:49:00 |只看该作者

现代化不是汉化,更不是民族同化

__

提出这个观点没问题,只是解释的时候就避重就轻\隔靴搔痒了.

从马老师的解释看,现代化不是汉化,是西化或日本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0

听众

1198

积分

禁止访问

最后登录
2010-10-31
注册时间
2008-12-20
6#
发表于 2010-5-11 13:36: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对待别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因为都是人,平等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7#
发表于 2010-5-11 14:22:00 |只看该作者

汉族穿戴的服装鞋帽、使用的各种器物不是“汉文化”,汉族乘坐的汽车火车不是“汉文化”。

但儒家思想绝对是汉族文化!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听众

164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1-1-31
注册时间
2008-10-3
8#
发表于 2010-5-11 16:00: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10-5-11 14:22:55的发言:

汉族穿戴的服装鞋帽、使用的各种器物不是“汉文化”,汉族乘坐的汽车火车不是“汉文化”。

但儒家思想绝对是汉族文化!

儒家思想的主体是封建专制文化=落后的汉族文化!

所以,汉化就是倒退或退化,同化就是现代意识觉醒的少数民族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融合,我们贝侬能同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7-27
注册时间
2007-4-21
9#
发表于 2010-5-10 18:58:00 |只看该作者

汉字汉语不是汉文化?

昏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听众

285

积分

石精灵

Rank: 3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14-9-24
注册时间
2010-5-10
10#
发表于 2010-5-10 17:38:00 |只看该作者
打着现代化的旗帜,干着支持变相同化的勾当,这是马教兽的一贯做法!拜托,能来点新东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1289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0-5-15
注册时间
2010-5-1
11#
发表于 2010-5-10 18:43:00 |只看该作者
打着现代化的旗帜,干着支持变相同化的勾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

听众

6492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2
注册时间
2008-11-12
12#
发表于 2010-5-10 20:45:00 |只看该作者

2楼说得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听众

285

积分

石精灵

Rank: 3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14-9-24
注册时间
2010-5-10
13#
发表于 2010-5-12 15:5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韦光辉在2010-5-11 16:00:51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10-5-11 14:22:55的发言:

汉族穿戴的服装鞋帽、使用的各种器物不是“汉文化”,汉族乘坐的汽车火车不是“汉文化”。

但儒家思想绝对是汉族文化!

儒家思想的主体是封建专制文化=落后的汉族文化!

所以,汉化就是倒退或退化,同化就是现代意识觉醒的少数民族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融合,我们贝侬能同意吗?

我代表我村867名壮族乡亲父老绝不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听众

2829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5-11-25
注册时间
2010-5-30
14#
发表于 2010-6-4 18:44:00 |只看该作者
呃 傻b一个……貌似很有道理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4 20:54 , Processed in 0.15047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