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82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赐的圩期——下雷社区“霜降节”田野志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1:5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两年多以前写的,随意翻到,自己读起来还是有一点点味道,毕竟当时刚到现在的工作岗位,热度还很高。一下田野就写得长篇。呵

——————————————————————

神赐的圩期——下雷社区“霜降节”田野志

2007 102326日)

 

 

一、缘起:霜降节由来如何? 1021日)
      21日晚,母亲在翻日历:霜降节要到咯,怎么天气还不开始凉呀。” 没错,霜降(Shuang Jiang Festival),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10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马上看了日历,今年的霜降是1024日。大新下雷社区有过霜降节的习俗。想起很多年前参加过一回霜降节,也就是到亲戚家吃喝一餐,然后看政府组织的篮球赛。听说是记念瓦氏夫人的,又有说是记念侬智高(下雷是侬智高重要的活动根据地)的。网上查了资料,均说霜降节和一位土司许文英及他的夫人岑玉音有关。到底其来源如何,经年之后其发展情况怎么样?职业的敏感让自己决定前往做一次小考察,顺便对自己毕业论文田野点­——下庄屯对道公们进行一次回访。 


      二、起程:南宁——大新(1023中午) 
      和领导请假,很爽快地准假:这点自由还是有的。电话和下雷的亲戚们通好气,以解决吃住问题,决定23日起程。带上相机、录音笔、记录本等等,《天真的人类学家》一书是不可少的,当作有一个朋友在随行。搭上十二点半到大新的车,呵,快班车上才三四个乘客,永远地这样一坐空调车就晕,努力让自己不吐出来。还好,153公里,两个半钟的时间就到了。县城往下雷的车离车站大约十分钟路程,广西县份常见的载客三轮车蜂拥而至:搭车呀!”“嚯嚯,不要了,走路(田野必备之功——徒步)!路过县政府,看到门口摆着一大排宣传板报,是关于大新县第二次文物调查的。这么巧,看来不坐南宁直达下雷的车乃先见之明。马上就有了了解一个地方文化的好机会。大新,我亲爱的待了十几年的家乡,文物还是很丰富的:原始文明时代的石铲、汉代铜鼓、石刻人像、类似花山的崖画(从色彩上看年代不如花山岩画般久远,而且有明显具体的巫师形象)、丰富的土司遗址、岩葬棺等等。最吸引自己的是穷斗山的浮雕石刻人像,看起来年代颇远,不过雕刻手法成熟,人物姿态婀娜,从手捧莲花的形态上看有佛像的特征,不知道是否和佛教南来说有关,先“大胆假设”,以后再来“小心求证”。拍照的时候有一位叔叔在一边说:很漂亮吧!(这就是女性做田野的优势,容易与人搭讪。)他以为自己是外地人,说的是普通话,自己以当地土语回应。让他很惊讶。有意思的是叔叔马上问:妹妹嫁人了没?要不要给你介绍对象?换了山歌时代恐怕唱出的就是:“这位妹妹生得好,叔我帮你把郎找。”听他口音居然是下雷那边的,于是问他是不是那儿的人,回答是肯定的。于是告诉他自己是要去参加霜降节的,并问他霜降是怎么来的。回答是:记念土官的。看来自己的出发前的猜测是错的,和侬智高与瓦氏无关。这位叔叔一路跟着自己到了搭车的地方。下午三点二十分左右,和陌生叔叔说“录被冠(壮语,再见)”搭上前往下雷的车。 
    

三、下雷第一夜——初降1023日晚上)
      大新至下雷,70多公里,一个多小时车程。虽是准二级公路,却穿越于崇山之间,还好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一带属于著名的德天瀑布风景区范围内。一路上远山清秀、蔗田繁茂,车窗不时飘进阵阵稻香,仿佛穿梭于画廊中。

四点四十分到下雷。本想住同宗的安宁堂哥家的,他有事到天等去了,于是住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堂侄女家。五点多吃完饭,拎着侄女两岁大的女儿——我的小外孙女(嘿,这就是咱中国人的排辈,自己已经是奶奶级人物了)逛下雷街。从地盘上看,下雷社区不是很大,也就两条街:镇南与中汉(这两个地名彰显了中原文化对边缘文化的统治地位),从门牌上看合计有三百多户。不过下雷处于交通咽喉,可以看到扬尘翻滚频繁驰过的云南车牌的大吨位货车;下雷与越南高平省唇齿相连,属于边贸重镇;从历史溯源看,下雷与毗邻的靖西、那坡、德保、天等等县原属镇安府辖区,其地理特征与这几个县一样,均属于台地,表现出相同的文化特征;下雷锰矿是广西最大的锰矿床,也是全国最大的锰矿床。据媒体介绍(资料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071015),下雷镇现有14家规模化的锰矿开采、加工企业,其中最大的中信大锰公司,年产值4个多亿,是全国锰业“领头羊”。下雷镇的财政收入是大新县各乡镇中最高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的增长,促进商贸,尤其是边境贸易的发达,下雷镇处于边区,远离县城,却表现出开放的文化状态,代表现代特征的网吧、超市、酒吧一应俱全。文化站的球场上挂着长长的氢气球贺条,充满了节日的喜庆,从贺条标明的赞助单位看,霜降节活动得到当地企业的大力支持。后来当地人告诉我,当地企业为霜降节文体活动的赞助费合计超过五万,镇政府举行的篮球赛冠军奖金有5888元,不但本地球队积极参与,还吸引了来自靖西、南宁、龙州等地的球队。看来雄厚的经济是霜降节得以绵延发展的强大支撑。

镇文化站前立着的一个板报上有白纸黑字洋洋洒洒的关于霜降节来源的打印稿。细读之后了解到其来源果然和土司有关,传说土司第十四世许文英,其妻岑玉音为湖润土司的女儿,曾和其夫于清末一道骑牛抗倭(一说抗安南),凯旋日正值霜降节,为纪念许文英及岑玉音,下雷人民建起玉音庙,逢霜降日民众扛着玉音的画像举行游神活动,节庆由此而来,已有331年历史。稿源来自于侬兵老师,他是下雷中学的退休教师,这位老师自己早闻其名,是先父的同学。姓侬,想必是侬智高后人,本为农姓,后复祖姓。谢启昆《广西通志》早有记载,说侬智高后人有改姓农的,更有随当时国姓改为赵姓,本人母亲为大新那岭乡人,那岭亦属侬智高文化区,母亲现在仍能详述关于侬智高的传说。看来先祖也有可能是侬姓。

晚六点,侄女了解到我的来意后把我介绍给另一位“下雷通”许乃纲——下雷中学的另一名退休老师。当他知道我是某某某的女儿后,非常高兴,原来他也是先父的中学同学。想起来了,先父的一套中山装还是这位叔叔帮做的呢。这下可好了,完全没距离,畅所欲言。乃纲老师倾其所有,把家谱、霜降节史事,甚至侬兵老师给他的信、还有他自己的书法作品,都拿出来给我看。原来,乃纲老师还是下雷许氏土司的第二十三世呢,真是幸会了。不过这样的身世让他在那个特殊年代以反革命罪罪名入狱,从1959年到1980年,最好的年华都在监狱中过了,现在孩子才十三岁。不过爱好音乐的他还是很乐观的,而且对自己文化相当了解并充满自豪感。   他的家相当于一个音乐受好者俱乐部,大厅里都是乐器:二胡、扬琴、秦琴、吉它、电子琴。当晚好几个中老年人过来一块边弹边唱。他们白天是生意人,晚上是艺术家。 老人很高兴我和他们一块唱,还赞我歌喉不错,而且连粤剧都能来。呵呵看来一技之长对田野是很有好处的。由于我嗓子有些哑,老人还拿出一块黑姜送给我,他说含这个对嗓子有好处,真是体贴。近十点的时候其中的三位阿姨还拿出她们绝活:壮剧唱段,让我录音。这三位阿姨曾经是下雷壮剧团的演员,54年壮剧从邻近的靖西县湖润镇传入下雷,曾经也辉煌一时,可惜剧团在文革后解散。近年来霜降节会有一场社区组织的晚会,几位老人是晚会首当其冲的活跃份子。三位阿姨唱起了《秦香莲》选段,真是太美了她们的嗓音。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感受我们壮剧——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头一天收获的就这么大,真是个好的开始。

 

四、文化大展演——正降(1024日)

生存和发展于边缘又开放的文化生态中的霜降节,其实就是一个文化展演的舞台,台前是活动于这个霜降节中的民众与想象中的神灵,而其中的商家与顾客,是这出戏的主角,他们在各自场域中扮演着自己的文化角色。幕后还有镇政府、社区管理者、民俗传承人这样的导演,是本次节庆活动运行机制中的主体。

(一)角色及场景。

1、神器售翁。

霜降节历时三天,第一天为初降,第二天为正降,第三天为收降。正降,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不过据当地人介绍,民众实际的霜降活动时间前后至少一个星期。侄女靠街而居,阳台上就可以纵览正降时分镇南街街貌。昨晚睡了个好觉,于是早早就起来。八点钟从阳台往下看,商家正在布置摊点,已经有民众陆续从街的两头来赶圩。街对面的一位老者引起我的注意,他已经铺开摊子,正一点点从包包里掏货物。有鼓、钹、环铃、小铃铛等。自己眼睛一亮,这些不都是道公、巫婆的神器吗?顾不上吃早饭,跑下楼到老者的摊前。先拿起一本民间印刷的算命书装着很有兴趣地样子看起来,这一举动立即得到老人的回应。他问:“兰俏(对女孩的称呼),要买吗?一本两块。”我说:“呵,随便看看。”还没多少顾客,慢慢和老人聊了起来。老人来自隔壁的天等县上映乡,今年七十二了。他从十二岁开始就跟着道公做道场,道公们做全村庄的大斋醮(祭山神与土地神为全村扫秽)时,通常会有几个道公班子参加,这是一个展示道术的比赛过程,斋醮时会根据科仪更换法服,衣服换得快慢与否与道场的好坏有关,他在其中负责为某个道公班子叠法服。“我叠得又快又好!”老人说这些话时充满了自豪感。不过他没有受过正戒,不是一名真正的道公,长期以来专门从事宗教器具的制作与贩卖。从老人地摊上摆的神器可以看出当地流行的宗教形式:有乜娃(巫婆)的雄鸡顶冠(此冠在乜娃受正戒时由道公授予)、环铃串、红衣、铜手镯、银式指、装饰帽子的彩带等;还有道公的二十八宿道袍、道师经宝印、鼓、钹、铃等;两件大花袍子表明这是麽公用的,一问之下果然如此。问价的民众还不少呢,有道公有乜娃。在和老人聊天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已经卖出了一个60元的小鼓、45元的铜钹、30元的乜娃衣服和15元的饰带。问要道袍的人也不少,老人告诉我,这些道袍是他在南宁上海路进的货,拿回来后根据当地道袍的式样重新拆缝的,二十八宿的名称原来是没有的,也是他设计然后机绣上去的。要三百块一件。也许是价格的原因,或者道袍设计不合买者之意,在我观察的一个小时里没有卖出一件。不过老人告诉我,他昨天卖了两件给越南的道公,每件卖价达530元,传说霜降节购买的器物更具有神性,所以花再高的价钱也愿意。老人说越南道公教也是从中国这边传过去的,只有在中国才能买到合适的道袍。这又是边境文化的一个特征: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位天等龙茗镇的乜娃,姓梁,62岁。她有两个孩子在南宁工作,也受过高等教育,有一位还供职于教育部管理部门。孩子们不乐意她做巫事,可是她喜欢这一行当。梁阿姨很开心地让我帮她拍照,不过拍完后又后悔,说是不是为以后抓她提供准备的,自己笑着说:“怎么会呢,我是做研究而已呀。而且现在做道做娃(巫)没人说你是非法的呀。”老人打消了疑虑,留了地址以便寄相片给她。老人说以后她去“做娃”(行巫)时可以欢迎去看,还希望能介绍需要“做娃”的人给她(呵,帮她拉生意呢)。太好了,又是一个以后田野的对象,调查地就这样扩大了。

宗教器具能够这样当街摆卖,表明政府对民间宗教信仰一定的宽容度。宗教器物的热销显示这些宗教形式早已成为壮族文化尤其是民俗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根深蒂固不是一场运动就可以使其销声匿迹的。另外麽公法服一直无人问津,这和去年自己的调查结论是一样的,壮族原生性宗教一定程度上已让位给相对完整的外来宗教即后来壮化的道教形式——道公教。

2、旧庙老妪

10点多和卖神器的老人道别后往镇南街尾方向前行,目的是对正降这天整个民众的活动进行深入了解。街道挤满了人,过往车辆不得不在人海中艰难挪动。过了下雷中学的后门再往前,右手边一座未装刷灰浆的水泥砖建筑引起自己的注意,门上方有“寿乐清音”四个字,看来是宗教建筑。进门后一位老太太迎上来打招呼,大殿内一群平均年龄约为六十五岁的老太太在剪纸花、叠元宝、做纸衣。一问之下果然是传说中的观音庙。和我打招呼的老太太姓何,七十多岁了,是一位退休干部。何老太太把我带上二楼,供奉着的主神正是观音,前面一小神龛供着一位戎装男子神像。老太太告诉我这位神仙是北帝,此庙原来就是北帝庙,真正的观音庙在镇后山上的岩洞里,道路年久失修,老人们腿脚不便,所以很少上那里。之前查过《镇安府志》及《雷平县志》,下雷的坛庙还是不少的,看来在调查过程中这些庙宇会慢慢浮出水面。我提出为老人照相,她爽快地答应了,拉着几位来自大新宝圩的香客一块在观音合影。昨晚看侬兵老师给乃纲老师的信,对霜降节活动安排的建议之一就是游神。我问何老太太:“游神什么时候开始呢?”老人说:“十二点钟开始,一会儿会先过观音庙来。”哦?看来来得好不如来得巧,刚好都给我遇上了,她们在楼下做的活儿就是为游神来庙行礼做准备的。老人热情地把果饼往我怀里送,请我吃,真是善良的老人。

这个庙宇活动的经费完全出自民间集资,而且组织人员多为老年妇女,她们虔诚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和前面卖道、巫神器的老翁的摊子相比,观音庙未免显得落寞。这也许是佛教不能在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一个实例吧。

3、神仙驾到

将近十二点,庙外锣鼓喧天,想是游神的队伍到了,赶紧提着相机出门。整个游神队伍是绝对的老少配:少的约摸十一二岁、老的六十五岁左右。孩子们脸上画着浓浓的戏妆穿戴均是仿古的绸衣。两个红衣黄裤女孩护着玉音女神画像,画像中披霞带冠的红装女子手握宝剑骑着一头威风凛凛的大水牛。画像边上写着一副对联:“赫赫有名女英雄,芸芸众生女巾帼。”看来这位神灵确是和英雄的神化有关了。另外有两个穿着绿衣黄裤的孩子分别举着写有许、岑两字的红青色旗,一个孩子举着福字旗,都是镶有齿边的牙旗。所谓“牙旗者 ,将军之旌。”牙旗表明了他们将领身份。其余四个孩子同样穿着绿衣黄裤举着红绿黄彩旗跟在后面。老人们扮演的角色则有:一位走在队伍的前面,双手拿小钹,胸前挂着哨子,用于指挥队伍;两位(其中一位穿着背心趿着拖鞋)抬神像;两位抬大鼓;一位穿着运动休闲装负责敲锣;最后那位披着醒狮。队伍在观音庙前面街排开,老太太们把做好的纸衣纸前在庙前焚烧,其中两位还衔着烟,展现小镇女人曾经的风雅。何老太太则手拿着盛有柚叶水的碗对着队伍洒水,有人点起了鞭炮。鞭炮烧完后队伍敲锣打鼓,挥着旗舞着狮沿着镇南街前行,何老太太在队伍离开后又一次洒起柚叶水。柚子叶在壮族文化中有驱邪净身的作用,表现了通常人们对神灵的态度:敬与畏、礼拜与禁忌并举。

自己提着相机跟着游神队伍一会儿前一会儿后地乱拍,捕捉着街边民众的态度及游神队伍的每一个细节。民众的表情多是诧异和惊讶的,许多人也许不知道抬的是哪一路神仙,有站着看热闹的,有些擦身而过瞄一眼而已。而社区的居民显然是相对熟悉的,当队伍路过家门口时,一些居民把备好的鞭炮点起,负责指挥的老人会吹响哨子,让队伍停下来,醒狮则向烧炮的主家鞠三个躬,表示感谢与祝福。有路人好奇地问那些孩子:“你们得多少钱呀?”一个孩子伸出两只手指,表示20块钱。我忍不住冒昧地问他:“你们觉得好不好玩?”几个孩子嘟哝着回答:“好累的,又热。”“那你们是为20块钱来游神的吗?”看来我是小人之心了,有个孩子答道:“不会呀,大人叫我们做我们就做。也很好玩。”队伍路过土地庙时还会再行礼。游神队伍一直走到镇南街头的下雷影剧院,再折返转向中汉街。中汉街和镇南街不一样,镇南街处于交通要道,而中汉街是纯粹的商业街,叫卖声淹过锣鼓声,街道非常拥挤,自己几乎跟不上游行队伍,也无法照相。中汉街边有一个关帝庙,是一个宽大二进的汉式古建筑,与街道好几层的楼房形成鲜明的反差。现在已改成老干部活动中心。队伍路过关帝庙时例行行礼。大约快下午两点的时候,游神队伍走到文化站,结束了游行。

游神是霜降节的传统活动,侬兵老师在《下雷霜降节史话》中有:“……岑玉音骑牛上阵取得胜利的消息四处传开,上司派人来画一副她的骑牛作战英姿图。……霜降的那天开庆功会……在庆功会上当众展示岑氏骑牛上阵的画像和作战令旗,让人瞻仰。自此以后,每年霜降这一天都照例开纪念会,照样展示那副画像。”“那副岑氏画像在土改时被没收,……后来投入逻水泯灭了。”乃纲老师说他小时候街上也有展示画像的游神活动,不过因为他的“命”( 八字)不合,观看古老的神像有可能给他带来灾厄,所以家人禁止出门观看。乃纲夫人说,她到下雷十四年,从没见过游神。以今天民众观看游神的态度及抬神像人较随便的装束看,神像不再具有禁忌与神威性,游神活动在今天的重新启动,更多的是人们表达重构传统价值的渴望。

4、购销两旺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人们通常对节庆文化功用的一个比喻,有学者也形象地形容为:“文化影像经济底片。”的确,在霜节这个文化展演大戏中,戏份最重的,就是商贸活动。正降中走动的人流中,占比重最大的是买家与卖家。

跟完游神队伍后才感觉累又饿,原来忘了吃午饭了,走进镇里最的一家超市:“永福超市”买了杯酸奶杯,站在超市门口慢慢吮着酸奶,这让我有身居都市的感觉。超市大概有两百平米,算是有一定规模了,商品琳琅满目,以日用品居多,看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很方便的。店前正在举办销品促销活动,热闹非常凡。超市外一位摆织品摊的阿姨在和顾客讨价还价,原来是昨晚在乃纲老师家唱歌的一位阿姨,她是大新县城人,讲的是白话。阿姨卖的是自己勾织的四块一双的婴儿袜鞋和五块一顶的老人冬帽。这位阿姨是聪明的,从街上行走的顾客看,老人和妇女居多。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去了。从昨天到现在,阿姨已经卖出二百多块钱的货了,看来生意不错。不过她说自己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卖货,也是来这儿找老友玩的。

细细辨别街市中买卖民众的口音:有云南的、湖南的、江浙的普通话;有大新那岭、桃城、土湖等乡镇及靖西、天等等县的壮话;还有崇左、南宁等市的白话。顾客中占很大比重的还有越南人,而且以女性居多。她们是应该是岱人,和壮族同源,语言和德靖土语是一样的。但衣着相对尚黑的壮族更艳丽,一眼就可以在人群中发现她们的存在,廉价的衣服和其它日用品对她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从商品的种类看,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物品占大多数:衣服鞋帽、农具、生活器具、家电等。一位讲白话的中年人在文化站球场边卖自己收集来的关于一些前领导的秘闻,印成八开的小报,以一张两块钱的价卖出,生意还不错呢。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地方,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度更为强烈,信息能成为一笔小财富呢。

霜降节实际的商贸时间持续一个星期左右,能想象整个节庆期间其交易量是很大的。为什么这里商贸如此发达。我想有几个原因:

一、    下雷镇有得天独厚的适宜商业滋长的地理位置。下雷镇处于交通要道,是勾通靖西、德保、大新的枢纽,云南文山、广南、富宁到南宁的货车为节省过路费,也都从这里经过。与下雷镇毗邻的大新硕龙镇;天等上映乡、龙茗乡、把荷乡、福新乡;德保的龙光乡;靖西的湖润镇;越南高平省等与下雷镇处于共同的文化圈内,这些地方离各自商业中心都相对较远交通不便,而下雷刚好处于核心位置上。另外下雷社区地盘较少,人们田地不多,行商代替稻作形成传统生产方式。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带动经济发展。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下雷有着丰富的锰矿储藏,相关的企业就有十几家,使得当地经济在矿产经济的带动下迅猛发展,人民荷包涨了,自然购买力就提升。

三、俗信的力量。

熟悉霜降节的老人都传说:“霜降节购买的东西耐用,吉祥。”乃纲老师告诉我:“旧时人们会省下一年的钱,到霜降节时才买新东西,图个吉利。所以我特别盼望过霜降节,因为到了霜降节我就有新衣服穿了。”沿袭下来的俗信观念,使得人们特别乐意在霜降节期间购买生产用具、生活器具等。传统的节俗总和人们的一年的生产规律相关。霜降节正值晚稻收获,丰收后的人们有更多的剩余产品参加贸易,并且买上新的农具为下一年的春耕做准备。当然现在购买的产品不止是生产用具、生活器具,人们的消费需趋向多样化,但是坚信“霜降节购买的东西耐用,吉祥”这样的观念依然不变。

5、走亲串戚

晚上,侄女娘家的几个舅舅、姨从土湖社区过来相聚。晚餐有一道菜是黑蜂蛹汤,味道还不错。据说蜂蛹的营养价值很高,不过卖价挺贵的,二三十块钱一斤,高价钱吸引了很多采蜂窝的人,有些人一天就可以采到一百多斤。不过长此以往不知道会对当地的生物链产生什么影响。纯粹的追求利益总会带来负面效果,镇里人说,自从采矿场一个个开起后,逻水再也清不起来。去年六月,由于一家洗矿产建在离街区不到500米的地方,群众意见很大。

走亲串戚、呼朋唤友、吃吃喝喝是中国人庆节的重要内容。正如乃纲老师所说的:“春节是自家的事,而霜降是大家的事。”旧时霜降来临,人们做棕子、糍粑、杀鸡宰豚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戚朋友。霜降节也为青年男女交际提供了一个场所,年轻人以山歌会友结朋。可以说婚姻圈、商贸圈、霜降节文化圈几乎是对应的。今天霜降节影响的扩大,与商贸发展、婚姻圈的扩大不无关系。

可惜现在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山歌会友在霜降节中慢慢成为渐已远去的记忆。做棕子、糍粑等霜降节中的饮食习俗也难觅踪影,从民众的反映看,一是嫌麻烦,二是节庆饮食习惯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比如,过去喝自蒸的米酒,现在大家都喜欢喝啤酒。文化发展运动的规律就是这样了,当族群面向外界的大门敞开后,人们很难坚守固有的传统而成为现代化的旁观者。不管怎么说,对传统文化的取与舍,相信一个族群会为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6、同场竞技

体育比赛也是这次霜降节的重头戏,文化站前的球场是比赛的唯一地点。历年都有篮球赛、拔河赛、棋牌赛等。今年只举办篮球、拔河赛。由于对报名的队伍是开放式的,篮球赛参赛队达9个,分别来自南宁、崇左、龙州、靖西、下雷镇土湖社区等地的企业、高校及自由组合的球队参赛。第一名的奖金高达5888元,对于球员的身份也不做任何要求,企业只是挂名,球员可以任请,甚至可以临时请外援参加,一般一个外援一场球100元。吃了晚饭去看了一场女队的比赛,发现水平还蛮高的。

(二)导演:镇政府、社会居委会与传承人

在霜降节这样的文化大展演背后,有其自身的运行机制。镇政府、社区管理者、传承人,正是这个节庆展演舞台中不同场域展现的文化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主持者。这个机制的正常运行,保证了节庆活动中政府、社区、民间的良性互动,使得整个节庆得以顺利开展和延续不断地举办。

1、镇政府

政府为保证全民参与度,在霜降节期间,全社区放假一个星期。在正降这天,可以看到警方的车来回巡回,以保证节庆的公共安全;税收、工商管理人员在忙碌地挨着摊点收管理费、整顿市场秩序;作为地方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政府还发动企业为文体活动捐款,可以看到文化站前挂有八个广告条幅,证明有八个企业参与了活动的赞助。据说共收到合计五万元的赞助费。

2、社区居委会

作为地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下雷社区居委会发挥了其贴近群众的优势,组织街道各户组织了游神活动。按照近年来形成的惯例,正降有一台群众性晚会,也是由社会居委会组织。由于去年(2006628日,社区与镇政府在建洗矿场过程中产生磨擦,今年的晚会也就取消了。要不然晚上就可以看到山歌对唱、壮剧选段等充满传统艺术特色的演出了。

3、传承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第三章“传承与命名”第十六条有:“对符合下例条件之一的公民,可以命名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一)通晓本民族或者本区域某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内涵、活动程序;(二)熟悉掌握某种民族民间传统技艺,在本区域内有较大影响;(三)掌握和保存重要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原始文献和其它资料、实物、并对其有一定研究。”以这三点考量前文提到的许乃纲与侬兵两位老师,传承人这样的角色定位对他们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许乃纲,七十二岁、下雷中学退休教师,下雷社区镇南街人,许氏土司二十三世孙。他保存了全整的下雷土司《许氏历代宗谱》,是研究广西土司史的重要资料。他还专事制作群众家中的祖龛、神龛(如花王宫)、写春联等等,熟知这些祖龛、神龛后代表的文化意蕴。本人还有着很好的音乐素养,对壮剧、粤剧等民间剧种颇为熟悉。

侬兵,约七十岁,下雷中学退休教师,现居南宁。长期以来从事下雷地方史及侬智高研究,配合“壮学丛书”《侬智高研究资料集》编写。这次霜降节他还专门写了近三千字的《下雷霜降节史话》,方便民众了解节庆的由来与传统的节庆形式。

这两位老人是真正的本地通,在当地有很高的名望。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先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仇敌。许氏土司第一世许天全为山东青州人,是当年随狄青征讨侬智高的功臣,从下雷社区两名街名“镇南”、“中汉”就可以窥出这样的历史印迹。而侬兵老师不是侬智高嫡系后人也是其部族的后代。今天他们却携起手来,为传承和传播当地传统文化尽心尽力。先父是他们两位老人的朋友,自己今天能从事霜降节的调查和记录,也算是机缘巧合。在采访过程中,两位老人坚持让我以“叔叔”而非“老师”称呼他们,让作晚辈的自己深深感动。希望以后多和两位尊长联系,为民族文化传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五、余音绕梁——收降(1025日)

1、     重访观音庙

这两天显然跑累了,一直睡到九点多钟,吃了早饭决定再出门看看。因为走得越多,收获越大。决定再次造访观音庙,昨天一楼的殿堂几块石碑还没来得及好好看呢。石碑在殿堂的左侧,从里往内分别是裂成两片的第十四土司许文英(1617-1653)的原墓碑,此碑于清康熙七年(1668)由其弟文明立;另一块是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年代无考);还有一块是清道光十一年(1872)重立的许文英墓碑。这三块墓碑的建立及碑前的香火或许显示了处于边境的这个族群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的纪念和崇拜。殿堂的右边石壁是原北帝庙的遗物。石壁厚实,高约两米,长约六米,想象当年的北帝庙还是有相当的规模的。石壁上十二生肖浮雕生动活泼,以现代眼光看倒很有卡通味道,于是给戴官帽的兔爷儿来了张特写。通常庙宇的规模总是与当地经济实力成正比,可见下雷镇向来是经济相对发达之地。而现在的庙宇虽还有香火,人们却早已经忘记曾经有一个北帝庙的存在,只把相对熟悉的神——观音供在这里,毕竟观音和生育崇拜有关(壮族一些地方往往把观音和自己的生育女神——花王供在一个庙里)。方志上记载,下雷社区还有一个粤东会馆,现在也无影无踪。看来汉文化移入本地后,由于清末民国的庙产兴学运动和后来的“破四旧运动”使原已确立的有汉文化特色的宗教信仰发生中断,汉族族群对原本的文化慢慢失忆,就算今天宗教信仰自由度提高也难再重拾记忆了。其文化已经发生变迁,而融入本地强势的壮族文化中。

2、 山歌声声

从观音庙走出,转到中汉街的关帝庙,因为昨天也没拍个照,算是补拍吧。街市上人流相对正降减少,但叫卖声依然此起彼伏,看来“收降”不“收”。不想转角中又遇到精彩,一群人正围在一个电视边看节目。仔细一听,哟山歌!原来是有人在庙边的一个通道上卖自制的影碟。卖者是一位推满笑脸的中年妇女,讲的是德靖方言,也不知道是哪里人。凑过去和她聊了起来,想不到世界真是太小了,居然是我认识的广西民大一位专事研究壮族歌圩的老师的姑姑。大姐这下更是格外亲切,让我慢慢翻她带来的影碟。有好几百张呢,靖西、那坡、大新、天等一带属于德靖方言区的山歌都有,还有壮剧呢。痛快地掏钱买了与巫、道相关的碟子。从围观的群众看,都是中老年人,也有不少是越南妇女。影碟是五块钱一张,看的多买的也不少,一位阿姨说:“我已经收集有140多张了!”看来是铁杆歌迷、超级粉丝了。山歌的传统如此地在我们文化中根深蒂固地存在,那是挥之不去的文化烙印。我坐在摊子边和围观的群众一块儿听一块儿看一块儿笑,仿佛儿时听到的山歌又在耳边回响。希望我们壮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如这山歌般流传千古。

3、 冠军争夺战

侄女婿是篮球队员之一,今晚他的球队将和来自南宁师专的球队争夺第三名,他们比完后还有冠军争夺战。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体育迷,而且侄女婿在看完球赛后要回下雷镇土湖社区,即自己下一站打算去的田野点。于是也和侄女一块儿先去看球赛,完后大概夜里十二点钟可以和侄女婿一块前往再二十公里外的土湖社区。早早就去球场占位置了,球迷太多了,不早去根本就没位置。找了一个水泥沙包袋子放上一个破轮胎加一张报纸观看起球赛来,场上场下气氛热烈,把晚秋清冷的夜都烧热了,自己也完全融入其中大声为球员加油。看得正酣的时候接到妹妹的电话,她说明天晚上要在妹夫的老家——大新县五山乡为女儿举行“那娃”仪式。“那娃”是当地的人生礼俗之一,“那”即脸或面,“娃”即花,直译为“面花”,即在花王前祭拜,祈求花王让孩子能过“关”、续“断桥”保平安。一般三十六岁前都有可能请道公来主持这个仪式。三十六岁后已能入祖,即就算去世也可以葬在祖地归入“地焚”(焚,即种子;地焚,即种子之地或祖宗之地,此据壮学专家潘其旭老师之说。)没必要再做这个仪式了。这个仪式自己还没做过考察呢,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马上打了个电话给土湖社区的小叔,说不去那边改到五山去了。

 

六、开拔新征程(1026日上午)

今天早早就出门了,早上九点钟出发,从下雷赶往大新县城和从南宁过来的母亲与外甥女会合,然后再从大新县城转车到五山乡。田野是我们从事民族文化研究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矿藏。又要出发了,只有不停地出发才会有更多的收获,行走在无边无涯的学术田野上,快乐无穷。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沙发
发表于 2010-4-9 16:24: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10-4-9 12:01:33的发言:
霜降,在靖西不少地方是做糍粑。

哦?靖西也过霜降呀

从传说来看,我想这个节和瓦氏夫人还是关系很大的,因为传说中说的这位娅莫是到东南沿海抗侵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板凳
发表于 2010-4-9 12:01:00 |只看该作者
霜降,在靖西不少地方是做糍粑。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地板
发表于 2010-4-11 08:37: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人香草在2010-4-9 16:24:09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10-4-9 12:01:33的发言:
霜降,在靖西不少地方是做糍粑。

哦?靖西也过霜降呀

从传说来看,我想这个节和瓦氏夫人还是关系很大的,因为传说中说的这位娅莫是到东南沿海抗侵略的.

印象中,除了做糍粑,没有其他特别活动了。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

听众

441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20-3-22
注册时间
2009-4-10
5#
发表于 2010-4-11 23:22:00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应该尽一切办法,制作出介绍山歌或是介绍其它壮族文化的电视节目,

给个各地方的地方的电视台播,就比如德保吧,以前我知道的就有个德保新闻,

如果制作出介绍山歌的电视节目给电视台播应该愿意播才是,另外主持人要说个各地方壮语,

要有壮汉双语字幕,这样个各地方壮语就有交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6#
发表于 2010-4-12 13:54:00 |只看该作者
靖西的霜降节叫糍那,汉称是丰收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

听众

908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4-10-26
注册时间
2009-6-14
7#
发表于 2010-4-12 17:40:00 |只看该作者
噢,这些年多次经过下雷,地方不大变化很快。街道不宽常见奔驰、宝马等豪车转悠。不过那条小河就难看了,不知是红色还是黄色的泥浆凝成一条缓动色带。拉矿的巨大货车把路弄得面目全非,在这可能不到三级的公路上,还有一个公路收费站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8#
发表于 2010-4-16 22:17: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民间节日丰富多采
  • 回复内容不能小于 12 字节!

  •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 19:29 , Processed in 0.157672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