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8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战后中国语文的新发展

[复制链接]

59

主题

1

听众

2132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4-26
注册时间
2002-5-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6-2 09:5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战后中国语文的新发展
   周有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都在考虑语言和文字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些国家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战后新独立起来的国家,这有好几个重要的地区,第一个重要地区是东南亚。东南亚有两个大国,一个是印度尼西亚,一个是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在独立以后考虑他们的国语应当是什么语言、用什么字母来拼写、正词法怎么办?这个问题他们政府和民间研究了好多年,结果在1972年定了下来,两国共同采取标准马来语做他们的国语,语言相同、字母相同、拼写法也相同。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语文发展的一件新事情。从前每一个国家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我的国语要跟你不一样,我的拼写法要跟你不一样,表示我的国家的独立性,现在国际主义思想发展了,两个国家用同样的语文,这对语文的交流和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在东南亚还有一个新独立的国家新加坡。这个国家是1965年才独立。这二十年来发展非常快。近来我两次到新加坡,它给我的印象好极了。一位英国老教授告诉我,大英帝国瓦解了,成立了许多国家,就这个新加坡发展得最正常。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新加坡人说,没有什么秘密,我们新加坡立国是靠两条:第一条靠教育;第二条靠民主。这句话很有道理。新加坡的语文政策是非常英明的,他们采取双语文政策。每一个人必须学英语,英语是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第二,每一个人要学他本民族的语言。华人要学华语;印度人要学塔米尔语;马来人要学马来语。英语、华语、塔米尔语、马来语这四种官方语言当中,以马来语作为国语,唱国歌要用马来语,这是适应语言环境。小小的新加坡,在大大的马来语的环境当中,这样解决了语言跟民族的关系,语言跟外交的关系,解决得非常好。可是华人的双语怎么办?华人双语是英语和许多不同的方言的双语呢?还是英语跟一种共同的华语的双语呢?结果决定,不是英语和广东话的双语,不是英语和福建话的双语,而是英语和华语的双语。不仅政策正确,推行也很认真,值得钦佩。从前人们说,华人是做不出好事情来的,华人的名誉不一定很好,新加坡给我们争了气,华人也能做好事情。在大英帝国新独立出来那么许多国家中,新加坡从英国人的角度来看,是建设得最快、最好的国家,这是不容易的。在新加坡郊区,我看到马路边卖萝卜、青菜的一位老太太,五十多岁。我问她,你会华语吗?她站起来跟我讲“我会”。我说你学了多少日子,她说学了三年。我说你在家里讲什么话呢?她说在家里讲厦门话。方言在华人中变成了家庭语言,社会上一般用华语。他们有个口号,“在学校里多说华语、不说方言;在社会上多说华语、少说方言”,这个口号是真正做到了。

  非洲有许多国家独立起来了,他们也有语文革新问题,举一个例子:东非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肯尼亚,一个叫坦桑尼亚,这两个国家部族很复杂、语言很复杂,没有一个共同语。他们采取东非在海岸线上做生意通行的一种语言叫斯瓦希里,来做两国的共同
国语。斯瓦希里最早是用阿拉伯字母写的,后来采用罗马字母写,他们花了许多研究工夫,使正词法规范化,并且借用和创造了许多新的词。国语的概念在变,变成不一定是一个国家的,而是可以几个国家公用一种共同语言。这是新的发展。在语言学上,特别
是社会语言学上,是值得注意的事情。

  还有一种新兴国家,是文明古国变成文明今国,主要是中国、日本、印度。印度在独立以后,语文问题闹得非常厉害,印度的一个一个邦的区域按照语言重新划分了。印度全国性的语言有三种:最重要的是印地语,印地语是法律上规定唯一的全国的国语,可是不到一半的人能懂印地语,他们极力在推行。此外,他们有第二层的官方语言,就是邦用语言。一个邦可以有一种法定语言,这种法定语言是在邦里面用的。这样的邦用语言有十一种之多。这有点象中国西藏,西藏语和西藏文在西藏是通行的,在西藏以外的省份里不通行。中国这种情况很少,在印度有十一个邦,此外大多数的邦用印地语做通用语言。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公文不是白话,而是一种文言,普通人不容易看懂。战后他们的公文和法律改用白话。在1982年,日本公布常用汉字表1945个字,规定法律和公文只能用1945个字,此外全用假名。为什么呢?他们说,法律和公文要使人民大众都能懂得,这样才能为人民大众服务。公文用字少了,其他方面也都跟着用字少了。从前的日文是汉字当中加进少数假名,今天的日文是假名当中加进少数汉字。日本语文发生很大变化。

  在朝鲜,北方独立后,宣布废除汉字,全用朝鲜字母,南方韩国,用汉字加字母,规定用1800个汉字,小学不教汉字,汉字从中学开始教。他们注重汉字数量的减少,不注重笔画的减少。笔画的减少是由报馆自己做的,有几个报馆商量某些汉字用简化字,政府没有简化字的规定。此外,越南原来用汉字,独立以后就不用了,完全用拉丁字母。这些国家都是文明古国,有两千年以上的文明史,现在都革新了语文。

  还有一个情况,是发达的西方国家,他们的语文也在改变。基督教的圣经改了,圣经的英文译本现在都改了现代的口语,规范化的现代英语。这一件事情许多人不注意,特别是不信基督教的人不注意。可是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各位都知道,欧洲的文字离不开一本圣经,欧洲许多国家开始有文字,就是由于有了圣经。圣经的文体在改变,改成了现代语,这是欧洲语言生活的一个很大变化。现在西欧十二个国家要建设成一个欧洲共同体。每一个国家都非常尊重本国语文。十二个国家用了九种语文,据说,共同体的经费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翻译,翻译来翻译去,十分浪费。他们最近想出一个好办法,不提倡用一种共同语,提倡学习外国语。共同体拿出一大笔钱,奖励学习外国语。学外国语学到一定水平,就给津贴,帮助到那个外语国家去深造一年。鼓励的结果,大多数都学英语,第二是学法语。这是用学外国语的方法使分歧的语文慢慢地集中起来。实际上欧洲共同体通用三种语言,英语、法语、德语,在卢森堡每一个小学生都学这三种语言。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由于整个政治、经济、交通都在发展,语文也在发展。中国语文的发展就是全世界语文发展当中的一个部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语文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中国大陆在五十年代成立了一个“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在改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的任务是三件工作:第一,推广普通话;第二,简化汉字;第三,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这三件事情许多人认为是共产党开创的,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中国的文字改革运动,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原来是民间运动,到了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有了新的政府了,文字改革成为国家政策。开始做两件事情,第一是推广国语:第二是提倡白话文。什么是白话文?白话文就是把规范化的国语写成文字,国语是全国共同语。白话文是全国共同语的书面化。推行国语和写白话文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口头的,一方面是书面的。这一件大事情,后来国民党的南京政府和共产党的北京政府都同样继续下去。五十年代,国语这个名称改成普通话。为什么要改呢?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除掉汉族,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汉语做国语。西藏话能不能做国语?当时强调民族语言的平等,所以不用“国语”两个字,改用“普通话”。普通话的定义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可是在1982年大陆新宪法里边有一条新的规定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就是国语。“国语”这种说法现在不回避了。我们的标准语有三个名称:一个叫国语;一个叫普通话;在新加坡和其他华侨当中叫华语。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国语是中国全国各民族的共同语,华语是全世界的华人的共同语。三个名称,范围不同、内容一样,彼此是不矛盾的。

  台湾的国语推广,做得非常好。大陆的国语,五十年代轰轰烈烈推广以后,很快就停下来了。最近又慢慢地重视这件事情。推广阻力还是很大。中国的电视里面,领导人有几个讲普通话的?

  关于简化汉字,1956年公布了一个方案,叫“汉字简化方案”,有515个简化字,还有54个简化偏旁。后来在1964年,把它类推,不是增加简化字,而是同样的偏旁或部件推广到其他汉字上面去。这一推广,就变成了两千多个字。书写现代汉语,大概用七千个汉字。七千个字当中简化了两千多个字,大概可以说三分之一简化了,三分之二没有简化。简化和不简化,繁体和简体的概念不是全部相对的,有些字有简体繁体的分别,许多字无所谓简体繁体,都是一样的。这件工作后来引起一个风波,就是在所谓“文化大革命”当中,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委员们都被打倒了,大多送到劳动改造的地方去改造了,就在这个时侯,“造反派”搞了一个“第二次简化方案草案”,而且很快就在报上用,引起很大的反感。这件事情搞得不好收拾,一直拖到1986年才决定取消“第二次简化方案草案”。这个草案没有经过开会讨论,没有得到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同意就拿出去了,这完全不符合手续。那个时侯是非常混乱的。

  今天中国大陆仍旧推行1956年的简化方案,就是515个汉字,类推以后一共有二千多字。中国大陆所有的教科书和报纸都是这么用的。可是发行到外国来的“海外版”为了适合海外的习惯,印了繁体。整个中国大陆还是用的简化字,有些简化字简得不好。简化字采用“约定俗成”原则,就是按照大众的习惯。“约定俗成”的缺点是不规律化,不合理的也成了习惯。如果把这些不合理的简化字拿掉,我看拿掉二十来个,就差不多了。多数简化字还是好的。简化字从草书中来的,有的好,有的不好。比如国庆的“庆”草化了以后下面变成一个“犬”字,一个大字加了一点。把这一点拿掉换上一个“大”字就很好。不好写,不好认,小孩子学也不方便,诸如此类不好的字拿掉几个没有什么关系。我觉得简化方案可以重新研究。感情要降温,理智要升温,在这个条件之下平心静气来研究,那个好的就用,不好的就去掉它,这样使大陆和台湾统一字形是可以做得到的。假如能做到,大家都方便。我个人的看法,简化笔画,作用不太大,汉字的主要困难不在笔画的多少,而在字数太多。

  再谈汉语拼音方案。汉语的字母采用罗马字(拉丁字母),这在清朝就有人提倡,但是,成为一个法定的方案开始于南京政府1928年公布的“国语”罗马字。国语罗马字经过许多学者仔细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方案,但是,用了以后觉得有些不方便。拉丁字母不是为东方的象汉语这样有声调的语言设计的。调子怎么表示?调号加上去,打字不方便,特别在从前的机械打字机不方便,现在电脑当然有办法了。用拼写法变化,来表示声调,是“国语罗马字”最重要的特点。根据台湾的经验,这样做还是不方便的,所以台湾在1986年把它改成“注音符号第二式”,把字母拼调改为符号标调。1958年,中国大陆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为什么要重新定一个汉语拼音方案,而不就用国语罗马字呢?也是因为国语罗马字的标调方法太复杂。汉语拼音方案采取注音符号的四个声调符号,这四个声调符号是有科学根据的。今天台湾的注音符号第二式跟大陆的汉语拼音方案只有小小的差别。如果这小小差别将来能够想办法,实现共同化、一体化,这将是一件对大家有利的好事。我想这个问题不是很难解决的。汉语拼音方案的用处在公布时侯就讲清楚,不是作为正式文字用的,而是作为一个拼音工具给汉字注音,拼写普通话,帮助人家学习汉字,学习普通话,这个规定一直到今天没有更改。

  要理解中国的文字改革运动,必须区分两件事情,一个是语文政策,一个是语文运动,不要把语文政策和语文运动混起来。语文运动里边可以有激进派,可以有保守派。比如鲁迅是语文激进派,他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是他个人的意见。在大陆,有好些人反对简化字。简化字多难看,繁体字多优美呢!这个心理是有一些道理的。可是,简化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好看,而是为了好用。也有人反对拼音。拼音用外国字母,拼音字母不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把祖宗的文化都丢掉了。甚至有人反对普通话。在香港,在广东,近来有一阵风,许多人学广东话,不是学普通话,这个风一直吹到北京,现在不是广东人学北京话,而是北京人学广东话。有人提倡香港归到中国大陆后,香港的语言要采取双语政策,什么双语政策呢?第一是用英语,第二是用广东话。最近台湾来的朋友告诉我,台湾也有人在提倡用台湾语,不要用大陆来的国语。我的看法是古代要“书同文”,现代还要“语同音”。

  拼音不是正式文字。许多人希望使它成为正式文字,那是语文运动。作为语文政策,向来没有说,拼音要当正式文字用。可是凡是汉字不方便用的地方都可以用拼音。

  最近几年有一个新的发展,就是在电脑上利用拼音来变换成为汉字。汉字有那么多,怎么放进电脑呢?道路有两条,一条是把汉字编成代码输入。汉字编成代码最早的就是四码电报。中国在清朝末年要打电报,汉字怎么打电报呢?请外国专家来设计四码电报。1234代表一个字;2345代表一个字。这是最早的编码。现在的编码进步了,根据字形来编码。五十年代我也设计了一个编码,可是我后来的思想改变了,我觉得编码不是一条出路,编码很难有真正规律,汉字的形体实在太复杂。现在中国大陆,设计编码的人多得不得了。差不多每一个礼拜就有一个编码的新方案。现在已经有多少方案呢?700多种。人家说,现在是“万码奔腾”。这几年渐渐觉得,编码不是最好的办法,于是走一条新的道路。新的道路就是打拼音,让电脑自己变成汉字出来。比如“中国”,打一个“中”出来好多“中”,要选一个;打一个“国”出来好多“国”,要选一个。这个办法不用编码,可是太麻烦。后来又进一步,“中国”不要作为两个单位输入,改为一个单位输入。就把“中国”拼音字母打进去,立刻就变成汉字“中国”出来了。以语词、词组、成语、语段作为单位,打进去自己变成汉字出来,一个不会错。特别是成语方便,成语里的古怪汉字电脑都能记好,一打立刻出来了,非常方便。现在有手提式电子打字机,很轻便,完全不用编码,拼音打进去,自动变换成汉字出来,这样的打字机已经有几种出品了。用这样的打字机写文章,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五倍。写文章最麻烦的是要修改,修改了要重抄。在电子打字机上修改非常方便,打字机里有一个打印器,自动打印出来,根本不要抄写。这是写作生活的一个很大的改变。书写方法发生了革命。写字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手工业,人类最早写字是拿一个树枝在地上划,后来进步了用毛笔,用铅笔,用钢笔,这都是手工业的书写。第二个阶段用机械打字机来书写。现在开始了第三个阶段,用电脑输入的技术,写字电脑化了。从全世界的文字来看,有五个传播文字的文化圈。汉字文化圈现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此外有印度字母文化圈,阿拉伯字母文化圈,斯拉夫字母文化圈,拉丁字母文化圈。各个文化圈不断扩大和缩小。汉字文化圈是明显在缩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首先越南已经不用汉字了。在日本,汉字越来越用得少。在朝鲜,北方就不用汉字了。但是汉字在中国有三千年的历史背景,有几万万人在用,这个力量非常大。反对它也好,赞成它也好,不能不用它。废除汉字,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不用汉字,就应当想办法帮助汉字,使它用起来方便一些,这就叫文字改革。文字跟文化有密切关系,文化发展越快的时侯,语言和文字的变化也就越大,各国的历史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

  本文是中国著名语文学家于1990年11月10日在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举办的“汉字和中国文化座谈会”上的谈话记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沙发
发表于 2003-6-2 22:20:00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一篇发言记录。不过,前面几段显得扯远了,说的都不是“战后中国语文的新发展 ”,似乎应该使用另外的一个题目;后面的一大段,则显得过于通俗和杂乱,跟小朋友讲故事似的,在“汉字和中国文化座谈会”上这样发言显得是在作科普宣传。不好意思啦,我不该如此评说尊敬的周有光先生的发言,呵呵。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2 22:13 , Processed in 0.17961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