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壮语没有元音[a]
元音[a](啊,汉语拼音,下同),在全世界众多的民族语言里都有这个音,如英语法语汉语西班牙语越语泰语等等大小语种,都有元音[a],可是偏偏在壮族的某一部落,没有[a]这个音。这个壮族部落在语言发音是如此的特殊,会不会是全地球独一无二?
1、 汉字的“爸”,周边的壮语读为“拔”(汉音[ba2]),有[a];而该部落则读为“僰”(即“帛”音,汉音[bo2] ),没有[a]。
2、 汉字的“妈”,周边的壮语读为“麻”(汉音[ma2]),有[a];而该部落则读为“麽”,没有[a]。
3、 马这种家畜,周边壮语称为“马”,与汉音同,有[a];而该部落称之为“抹”,没有[a]。
4、 狗,周边壮语说“ma 1”(同汉音的“妈”),有[a];而该部落称之为“摸”,没有[a]。
5、 瓜,周边壮语说“ga”(汉音“嘎”),该部落说“郭”。
6、 鱼,
周边壮语读音ba”(汉音“巴”),该部落说“波”
7、 田,周边壮语读音近似汉语的“那”,该部落的读音却近似“挪”。
8、 山,周边壮语说“pa 1”(汉音“趴”),该部落说“泼”。
9、 眼,周边壮语说“ta 1”(汉音“它”),该部落说“拖”。
10、 脚或腿,周边壮语说“ha”(汉音“哈”),该部落说“攉”。
由上可以看出,该部落里的元音[a]都读作[o]了。而元音[o],他们的读音并不变,比如“粗”,在该部落的读音可以借用汉语拼音标注为[sho轻];比如“讨要/索取”,在该部落的读音可标注为[lo轻],“麻绳/麻条儿”,他们读作[bo轻];等等。也就是说,该部落的语音里,周边壮族读音里的元音[o]他们也有;而周边壮语里的元音[a],他们则完全缺失,并且元音[a]一律变成元音[o]。
这个并不秘密的壮族部落位于左江流域的扶绥县与原崇左县的交界地带:渠旧镇的中部与南部、岽罗镇与渠旧镇相邻地带以及濑湍镇与渠旧镇相邻的边沿地带,粗算人口不低于2.1万。该地区多为“坡”与“峒”的地形,没有深山,许多石山都是孤立不连片的,中部多小石山与坡岭,无河流,解放前均是旱地与“望天田”,地名上多冠以“岜”、“坡”、“弄”等字;西北边界有左江隔断,这一带的地方多以“驮”、“濑”、“百”命名;北界与东北界地形与中部类似但石山较高大较密集,坡岭较少,平地较平,天然池塘也较多,这一带的地方多以“渠”、“弄”、“蕾”命名;东界的地形也与中部类似但坡岭更高更多更连片,地名多以“弄”、“岽”命名;东南界丘陵较多并有许多溪流汇集成的“客兰水库”,客兰水库引出一条小江,向西南界流走,与另一小江汇合作为支流汇入左江,这一带的地方多以“那”、“岜”命名。
从地形上看,相对周边地区来说他们并不隔阻,但他们的语言却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没有元音[a],发音也比较短促、干硬、沉闷。其中靠近左江边的几个村庄,其语音更是特殊——这几个村的历史更久远,出土过贝丘遗址,江边有花山壁画,有人在河畔拾到过古剑。
这一带的民族99%为壮族,要找个其它民族的同胞,那可得“百里寻一”了。姓氏成分单纯的村落很多,有不少村只有两三个姓,有个别小村80%以上同姓,北部东部甘姓是大姓,中部西部有吴、黄、梁、陶、陆、何等姓较多见,南部陈、黄、陆、韦是大姓。这里的壮族属黑衣壮,黑衣黑裤黑鞋黑头巾黑绑腿和黑底彩纹的被套,但是到了80年代末,这些黑色的民族服饰已少见了,现在近乎绝迹。
我就在此地生长,依我所了解,这里的壮族绝对土著,人们也自称“土人”,称自己的话为“土话”。但为什么他们会与周边甚或所有的壮族不一样,语音里缺失元音[a],可是其它的字、词读音却跟各壮族贝侬高度相同相近,甚至日常用语跟泰语的相似度高于不少贝侬。又为什么这里的地形并不阻闭而本地语言得以长久保存,在其它壮族地区还有没有这样的语音缺失?元音[a]是外来语种带来的呢,还是壮族语言里固有的?
这些疑问很希望能从专家学者和贝侬们那里得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