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霞甫凯提江在和田新区试验中学寄宿读书。由于学校提供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深受维吾尔家长欢迎。
霞甫凯提江的家距离学校不到20公里,每个周末都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周六上午离开学校,周日傍晚回到宿舍。
一些家在数百公里远的同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只能每月回家一次,周末的时间不是在学校自习、打球,就是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与同学结伴到附近的城区玩。对于这些仍然是孩子的维吾尔学生来说,学校生活意味着独立生活。
试验中学校长王殿成从事教育事业超过30年,他在谈到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必要性时说:“少数民族不学汉语就无法接触现代资讯,唯有掌握汉语,少数民族的孩子才能到内地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汉语对新疆少数民族而言就如英语对世界其他很多民族一样关键,它不只是进步的阶梯,对平日的经济生活也同等重要。
和田市区的巴扎(市场)尘土飞扬,林立的摊位售卖各类日常用品,摊主和客户以维吾尔人居多,交易使用的也是维吾尔语。这里没有什么外地游客,货品的价格非常低廉。
喀什市的巴扎同样是熙熙攘攘,但是这里的维吾尔摊主几乎都能说点汉语,售卖的物品都是汉人和外国游客喜爱的手工艺品、毛毯、香料,价格高昂许多,摊主的收入比不懂汉语的和田市巴扎商贩要丰厚。
与世界各地方的社群一样,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教育成为新疆少数民族提升竞争力,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掌握拥有大量现代信息的强势语言,是少数民族接触新知识的不二法门,要在日益发展的13亿人中国市场立足,汉语是必要的捷径。
新疆实际负责官员、中共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书记王乐泉在会见访问新疆的外国驻华记者时指出,工作上最大的压力是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到城市就业的问题,不懂汉语的农村人无法在城市谋生,所以语言培训是政府很重视的环节。政府出资对少数民族进行日常汉语培训,企业则负责技术性培训。
他承认,塔里木油田几百人的岗位都是汉族担任,没有少数民族,因为石油开采几乎全部自动化控制,需要专业知识,目前也只有汉族能够胜任。
在大专教育方面,王乐泉表示新疆的25所大学都偏重人文科学,理工专业比较少,政府正通过与内地大学对口的方式,促进大学学科转型,以便让大学生更容易就业。
针对汉语教育,王乐泉说:“这是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我们现在正在推行学前两年——就是六岁到七岁——的汉语教育。这不是十年八年就能完成的工作,按我们的想法,没有三十几年的努力,不会从根本上改变。”
汉语的重要性在学校课程的安排上可见端倪,据王殿成校长介绍,双语班在初中的文科科目如语文、历史、地理都用维吾尔语上课,理科科目如数学、物理、化学都采用全中国统一的汉语教材。
到了高中,因为要让学生参加全国高等考试,除了语文和政治课还用维吾尔语外,其他所有科目都用汉语。由于师资短缺,学校只开办了英语一门外语。
试验中学学位有限,维吾尔学生竞争学额激烈,学校维吾尔族学生的成绩一般比汉族学生好,而女生的成绩又普遍比男生好。王殿成强调,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都能和睦相处,没有歧视的现象。
维吾尔族不乏精明商人
维吾尔族不乏精明的商人,新疆外办官员半开玩笑地说:“去巴扎购物议价不能从腰砍起,要从脚踝砍起!”汉族漫天开价的做生意方式对维吾尔商人并不陌生,因而可以推论回教信仰并不妨碍维吾尔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经商,年轻维吾尔人的另一条出路就是当公务员,这更需要充足的教育作为条件。喀什外办党组书记艾斯卡尔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的他能说流利的汉语和英语,言谈举止充满现代都市人的气息,但也保留了维吾尔族的传统美德。
谈到为何毕业后不留在上海发展,艾斯卡尔说,选择回来新疆是为了担负起长子的义务,分担照顾弟妹的责任。“对父母不孝,会被左邻右舍瞧不起。”
汉语教育固然提升了许多维吾尔人的物质生活,却不必然改变他们对自己民族认同和历史的观点。
一名年轻的和田县维吾尔族官员被美国记者问到对“新疆”这个词的看法时,耸了耸肩说:“那是汉语‘新的领土’的意思。”说着就走开了。
(责任编辑:韩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9 19:04:1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