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颁布拉丁壮文方案50周年,壮文仍未普及
壮文推广工作任重道远
本站讯:今天是国务院颁布拉丁壮文方案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的今天,拉丁壮文方案的正式颁布结束了壮族没有自己统一的法定文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壮族语言与文字的发展,于五十年代制定了多套拼音壮文方案,国务院1957年11月29日通过《壮文方案》,并开始在壮族地区推广使用,曾一度受到壮族人民的欢迎,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进入60年代之后,由于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壮文推广工作遭到严重打压和长期中断,直到80年代广西区党委政府才决定恢复推行壮文,但由于推广工作力度不够,各级官员的思想没有放开,壮文教育没有纳入到壮族地区的普通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体系当中,至今壮文仍没有在壮族地区推广开来。壮语文的推广工作也没有成立过专门的壮语电视频道来配套推行,壮语标准音至今也没有在壮族地区得到推广,壮语文推广工作仍任重道远,在当代日新月异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50年前国务院颁布《壮文方案》
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壮族人民就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发音、语义,创造了方块壮字(土俗字),至今仍在民间歌手、巫师等民间文化人群体当中流传。不过方块壮字因人因地而异,从来没有统一过字型,也没有成为壮族的法定文字。
新中国成立前,因为种种原因古壮字没有得到很好的流传,壮族人民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央政府委托中国科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的专家、学者组成语言工作队,对壮族聚居的47个县52个点的壮语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壮语为标准音,制定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方案》(草案)。1957年11月29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讨论批准了《壮文方案》,并同意在壮族地区推行使用。从此,壮族儿女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合法文字。1982年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公布推行了修订方案,使《壮文方案》使用的字母全部拉丁化。
壮文至今仍然是一个“无用的花瓶”
迄今,壮文诞生50周年。在其推行的50年中(包括60、70年代的中断期),壮文推广工作一路坎坷,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虽然说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以及党的代表大会上,大会文件翻译成壮文,还为参加会议的壮族代表提供同声翻译,人民币上也印有壮文,壮族聚居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部门的印章和单位牌匾,基本都使用壮汉两种文字书写,但这些都没有能够改变许多人“普及普通话、壮文无用”等功利性的思想观念,壮文在大多数人眼中仍然是一个无用的“花瓶”。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自治区有65所小学、24所民族中学进行壮汉双语文教学,广西壮文学校一直是培养壮汉双语文教学师资和壮语文工作骨干的基地,广西民族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已培养了一批壮语文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广大壮族地区农村,自治区民语委通过举办农民学壮文学科技培训班、歌师歌手壮文培训班、壮语文科技电影下乡等形式,让壮族群众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学习文化和生活生产技能。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事实上所谓65所小学、24所中学的壮文教学,都只是在部分班级进行,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处于停顿教学状态,广西民族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所谓一系列壮文专业,也都是少数中的少数,冷门中的冷门,而且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壮语文教学或推广工作的人也是寥寥无几。通过壮语文来培养农民学科技、纪录山歌的诸多壮语文学习班,对壮族地区全局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壮文在各级学校的推广工作从广西壮族地址区民语委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之后,依然没有象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一样将自治民族的语文教学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当中,因此进行壮汉双语教学的学校和班级,占壮族聚居区学校和班级的极小部分,绝大部分壮族适龄儿童,都没有触摸过壮语文教材。至今,壮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情是:上至自治区主席和各级壮族领导,下至壮族工人和农民,几乎全都是壮文文盲。
因壮文没有推广,造成壮文化传承五大断裂
由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4日-25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壮族代表指出,壮族1700万人口中,有约500万掌握了汉语文字,还有1200万处于文字真空状态,既不懂汉语言文字,也没有壮文字来帮他学会思想,只会壮语口语。在最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族发展报告中,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壮族发展水平位于倒数第五位。这都是没有文字记录思想,学科技而造成的原因。
会议上专家指出:由于漠视壮语言文字发展,壮文没有推广,造成壮文化传承的五大断裂:
1、古与今断裂。
2、文与言断裂。
3、高与低(层次)断裂。
4、内与外断裂。
5、传与承(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断裂。
专家进一步指出,忽视和漠视壮语文的推广工作,这对壮族来说后果不堪设想,而要改变这个状态,恐怕二十年后都没有可能性。经过一场对话,全场哗然,新疆、内蒙、西藏等省区会议代表及官员惊讶万分。
近来发生的一系列“辱壮事件”,与漠视壮文造成的壮文化集体失忆有关
最近,包括本站网友在内的许多壮族民众,对近年以及最近发生的“南国早报侮辱壮族相貌”、“壮剧《歌王》严重歪曲秦瓯战争史实”、“壮剧《瓦氏夫人》歪曲壮族风俗和侮辱壮族民族英雄瓦氏夫人”、“长篇小说《布洛陀》侮辱壮族人文始祖”等一系列“辱壮事件”做了强烈的抗议和批评,其中以批判陈修龄撰写出版的长篇小说《布洛陀》歪曲、诬蔑壮族人文始祖和宗教主神布洛陀为典型的例子。
著名壮族作家梁越最近在北京举行的抗议该小说的壮族各界人士集会上指出:“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应该来说,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在国家层面上,各民族一律平等,从政策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极度漠视,导致了整个民族集体失忆!”,他还说,一系列辱壮事件,“是有广泛的无知官员不负责任的态度及漠视民族文化的基础土壤的。联系到近年来广西发生‘六公祠’等事件,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不是由于极度不尊重母语,漠视民族历史文化产生的。”
壮族人民的心声:大力推广壮语文教育,开通壮语电视频道
党和国家一贯主张的民族平等和语言文字平等,立法保障各民族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权利,极大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壮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但壮文推广工作和壮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却是死气沉沉一片,这与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有壮族网友在国务院颁布《壮文方案》50周年纪念日的今天,在《僚人家园》论坛发表评论,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所以,壮文对壮族来说是太重要了!在历史的沧桑中,我们的文化流失得太多太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没能很好的保存下来。今天,我们拥有了自己统一的合法的文字,所以我们要珍惜。”
“我们的优美的语言,我们的灿烂的文化,正在面临极大的考验,如果我们仍不能同心协力,把我们的力量拧成一股劲,仍在打游击,开散弹,你干你的,我干我的,那么,我们的文化也就在力量的分散中逐渐被蚕食,蚕食到我们的力量已不成为力量的时候,我们的子孙只能痛心含泪而无可奈何不知所措了!”
“我很幸庆我现在已经基本能拼写拼读壮文了,虽然有些写出来还有错,因为我讲的土语跟标准语在语调上以及有些声母和韵母有差别,但我相信我能克服这些!《三月三》杂志的文章,我浏览过去一遍也大概知道小说的主要内容了!当我看懂能反映自己的母语的壮文时,当我用壮文写出自己所想所思时,我是多么的激动和高兴啊!当我翻看壮文版《广西民族报》社的娜姐送给我的《壮汉词汇》和《汉壮词汇》,看着自己的母语载体——壮文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啊!”
壮族人民不是不需要壮文,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关部门长期以来严重漠视壮语文对壮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和对促进壮族地区全面进步的意义,壮族官员普遍丧失民族意识和民族尊严的惰性,导致了壮族社会对壮语文工作的严重歧视和排斥。因为壮语文没有在壮族地区推广开来,造成了壮族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滞后和壮族文化传承的五大断裂。于是,对壮族有意或无意的歧视以及不尊重的事件,也才会一而再再连三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生。
因此,通过在壮族聚居区推广壮语文,将壮汉双语文教学纳入壮族聚居区的义务教育体系当中,开通壮语文电视频道,在壮族地区的社会上通过明文规定广泛运用壮文,建设、重铸壮族的民族文化已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刻不容缓的工作了。正如著名壮族作家梁越指出:“我们要恢复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我们要恢复我们母语的自信心。有一点必须要指明的是,广西的文化官员们不要害怕唤醒壮族的民族意识,壮民族的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民族的民族意识更是自觉于中华民族的意识。在这里,我郑重呼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壮语电视台,覆盖全壮区居民,让民族母语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样,才有可能重铸我们的民族文化,才有可能恢复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只有做到这样,壮民族才能做到尊重自己母语文化,壮文化才能够得到传承发展,壮族社会才能够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