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63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大明山下发现古代歌圩遗址

[复制链接]

4

主题

1

听众

701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0-9-18
注册时间
2007-8-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6:0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代“歌圩”遗风

 谢志开

   位于大明山脚下的马头镇六户村,清朝光绪年间,这里曾经建造一座“圩务”(壮语为新圩),听说这里的集市只有一个戏台、一座庙宇和十二户商铺。到了文革初期,虽然它被人为地拆除,但是对于“圩务”的传说,在老人们的印象当中还是每年的演戏求雨、唱山歌等欢乐的场面。
                                          石柱是古戏台的柱子
   四月的某一天,我从土地承包开发老板那里得到一条好消息,听说在马头六户村板务屯的南面的小山坡上挖出了一根大石柱,大石柱上还刻划着文字。我想那里一定有古迹,于是,我就准备了相机,骑上摩托,急急忙忙赶往目的地。
    发现大石柱的地方是一座小山坡,位于六户村通往敬三村的便道中间,当我驱车到达了那里,在老板的指引下,在便道西面的半山腰一片小平地上,我看到了横躺在那里的大石柱,当我走近一看,大石柱已经断成了两节,也许是埋在土层时间太久,石柱表面风化不太严重,一眼看上去好象是新作的大工艺品。石柱上雕刻有“神明若临鉴报施公”的字样,让人一看就感觉到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我的到来也让那些过路的群众感到好奇,板务屯刘乃实老人说,民国时期马头分为上、中、下三个乡,现在的敬三村、六户村、灵坡村划为马头下乡。过去的马头下乡乡分所就是在这里了,到了一九六九年,这里的建筑才被拆除,那根石柱是戏台的柱子。
                                       这里原来是清代的“圩务”
    从出土的大石柱来看,以前这里的建筑群一定很雄伟。为了能证明我有猜想,我驱车来到了六户村板务屯,在村子里我找到了能见证拆迁“圩务”经过的刘乃实老人,他今年已经77岁了。刘乃实老人说“1956年我在六雅(六户-雅家)高级社 任会计,当时高级社是在新圩那里办公的……”
    刘乃实回忆说,“新圩”建设年限我也不知道了,小的时候就已经看到这里有个“圩务”。“圩务”不算很大,到解放后拆迁时,“圩务”上只有十二户人家在那里经营。“圩务”的布局是这样的,中间是一个球场大小的露天集市,集市南面是一个面对北面的戏台,东南面是那十二户街民的铺面,围成7字形,东面是通往敬三村雅家屯的大路,集市北面是三进瓦房组成的不院子,小院子的大门是正对着戏台打开,门槛两边摆设一对大石鼓,进到小院子的第二进瓦房,这里是供奉神灵的庙宇,庙宇建筑相当不错,中间有供奉神灵的塑像,庙堂两侧有两根雕刻精美的石柱。小院子第三进是三间瓦房连接而成的学堂,这里以前曾经是学校。也许是场地太小的缘故,这三进房子的西头是用围墙、东头用附房来围成的小院子。到了1969年,六户、敬三分开建立大队,“圩务”的公共设施才拆迁,按各村人口的比例分配处理财产,当时六户人口较少,仅仅分配得三分这一的份额。
                                             “圩务”遗留的宝贝
   老刘介绍了“圩务”的概貌,走到村子前面的板务祠堂,指着祠堂前面小水沟的四方石条说,这就是“圩务”庙宇堂前两侧的石柱,石柱的棱角有精细的边线。我蹲下来用树枝扫清石条上面的泥沙,石条上面的字迹呈现在眼前,“光绪六年×岁次庚辰季春月”,这就是建造圩务的时间了吧。石条上面还记载了板零“沐恩信士”捐资建设庙宇的时间和姓名。在石柱的另一面,雕刻着“豪杰好斯乃圣人”,我断定这是庙堂前的一副对联,是下联!我向老刘打听了另外一根石柱的下落,他说,另一根应当是在敬三村那里吧。我向老刘道谢后就迫不急待地赶往敬三村韦硕屯,我在人群经常聚集活动的场所看到了一对石鼓,现在村子里的人们将它安放在路口两边当作景观。在那里休闲的老人们说,那就是从“圩务”搬回来的。就在石鼓的旁边,那另外的一条石柱被我找到了,哈哈!上面雕刻着“英雄几见称夫子”,庙宇堂前的上联终于找到了。
                                             “圩务”曾是壮乡古代歌圩
    找到了几件宝贝之后我还不能罢手,我在想“圩务”从清朝建立至今为什么才有十二个商铺?为什么不能繁荣壮大?“圩务”的庙宇是供俸什么神灵,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信士出资大兴土木?“圩务”那么小,为什么要建有这么个大戏台?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只有向当地老人打听才能找到答案了。
    听说六户村百淡屯79岁的韦方老人对那个“圩务”记忆犹新,常常对人讲起“圩务”的故事,我来到他家,只见他虽然年老花甲,但是听力、思维却依然与年轻人一样没有差别。他说,过去的“圩务”三天为圩天,是附近的荣庞、敬三、灵坡、六户等村农户赶集的地方,圩天常有外地人来聚众赌博。“圩务”上的庙宇有专人管理香火,保持每天上香和打扫卫生,人们称之为“庙祝”,“庙祝”是雅家屯的人(已故),生活来源是由当时附近的灵坡、敬三、六户一起捐出“庙祝”田地来维持。
    韦方老人回忆说,“圩务”的热闹不在于集市交易,让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四举行的文娱活动,我从小到大一直都能看到群众集资邀请武鸣桂剧来这里演出。请桂剧团来演出的时间一般为两三天,演出结束的那一天,趁着来“圩务”演出活动之机进行赌博的人们又重新集资来延长演出时间,延长时间最长的有半月之久。每天晚上演出结束,来看戏的年轻人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到各村屯去听山歌对唱,有的则在“圩务”附近的松树林里摆开了山歌对阵,形成了以“圩务”为核心的壮乡歌圩,当时有好多年轻人是通过山歌传情而结为夫妻的。可惜到了解放初期剿匪那时,盘踞在大明山的土匪曾经占用了“圩务”一段时间,后来就是土改、合作社、大搞钢铁、文革等等,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人们再没有心思去举办这些活动了。不过解放后不久,每年的四月初三晚上,敬三村韦硕屯就举行山歌对唱、演戏等活动,这样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因为“圩务”的位置是在山坡上,生活用水要从几百米的河里挑上山来,所以就很少有人到搬来这里定居经商,虽然“圩务”从清朝就建立,但是集市规模却无法扩大,听附近的群众议论,“圩务”每年的唱戏大多是为了求雨,每年天气干旱了,人们就唱戏求雨,下雨才能够耕田种田。听说一唱完戏,老天真的感动了,下雨给农家耕作,怪不得那戏台的石柱子会提到“神”字,听说附近的敬三村伏朋屯的河边,民间传说那是一块葫芦倒水之地,原来那里也有个戏台,也是专门唱戏求雨之用的。因此在大明山脚下的马头镇,有好几个地方都有唱戏求雨之历史传说。
    如果“圩务”能保存至今,我想,这个壮乡歌圩一定会越办越有民族族特色,可惜呀,后人为了建设大队办公场所而毁坏了祖先宝贵的文化资源。

古庙大门石鼓

古庙石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4 18:53:58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沙发
发表于 2007-8-14 18:22:00 |只看该作者
真是翔实而宝贵的田野调查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板凳
发表于 2007-8-14 20:29:00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赞!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7-4-9
注册时间
2004-4-19
地板
发表于 2007-8-16 19:57:00 |只看该作者
总是好东西嘛。顶顶。

向布洛陀祈祷!!向侬智高致敬!!向傣僚勇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24 04:25 , Processed in 0.14850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