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龙母金洞举行“开金库”仪式
本站讯 广西大明山壮族龙母文化园的重要建设景点龙母金洞5月12日举行隆重的“开金库”仪式,在自治区和南宁市文物部门的参与下,金洞景点正式动土开发,并在动土现场掘出了珍贵的石锛等新石器时代的“宝物”,应邀前来参加“开金洞”仪式的300多名各界人士和媒体记者都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并接受了象征龙母金子的黄色糯米饭。
位于武鸣县聚群村六昌屯马鞍山东面的大明山龙母金洞,壮族名字叫敢娅蒲,是最近大明山管理局组织专家开展古骆越文化普查时新发现的一个传说是龙母居住过并在此蒸“金子”并藏“金子”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
龙母金洞所在的马鞍山形状和位置都很奇特,它远望像一个手抱小孩的老太婆,人们传说这就是龙母抱着她的养子“掘尾龙”。马鞍山的位置正对着大明山龙母大峡谷的出口。内朝河在山的西面汇成一个深潭,潭的壮族名字叫“横龙”,也就是龙潭的意思。
龙母金洞遗址目前已发现了堆积有10多厘米厚的贝丘文化层、散落的石锛、圆孔器、球状器、砺石、刮削器等古石器,还发现了一个高约3米,直径约1米的古人类生殖崇拜的石祖。石锛是古人类用来切削小木棍或宰杀小动物的工具,圆孔器是古人类安上木棍后做点播种子的工具,球状器是古人绑上绳子抛击野兽的工具,砺石是磨制石器的工具,刮削器是刮削食物的工具。圆孔器的发现证明居住在龙母金洞的古人类的生产已经从狩猎向农耕过渡,有了原始的农业。石祖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都有发现,但像龙母金洞遗址的石祖这样巨大的石祖却非常罕见,在现场的考古专家称它为“岭南第一祖”。据专家们鉴定,龙母金洞遗址的年代距今约四千至五千年,是一个多文化层重叠的遗址,在龙母金洞中已发现了唐代和宋代的瓷片,明代的铜钱等文物,在龙母金洞附近的山坡上70年代还发现过战国时代的铜鼓等青铜文物。龙母金洞的发现,对于研究大明山地区的青铜文化与邕江沿岸贝丘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龙母金洞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遗址,传说龙母在附近的溪流中捡到了一个神奇的田螺,田螺中有一条断尾的五色小蛇,龙母把小蛇养大,小蛇后来就变成闻名珠江流域的掘尾龙。这一个掘尾龙的故事与其他地方的掘尾龙故事不同,带有更多的原生态色彩。
龙母金洞也是珠江流域广泛流传的“龙母金库”。传说龙母在这个洞中用金灶、金锅、金蒸笼蒸五色糯米饭,这五色糯米饭黄色的变成金子,其他颜色的变成珠宝。后来龙母升天后就把金洞封死了,只有虔诚的人来金洞祭拜,龙母才会把财宝赐给他。所以清代以前来龙母金洞朝拜求财的人挤破了头,把附近的田垌都踩平了。
龙母金洞还是传说中的骆越女王的诞生地。传说古时候洞中经常有一匹青鬃马跑出来吃禾苖,人们怎么也抓不住它。后来有一个满身长疥疮的小女孩制服了青鬃马,骑上了马背,她一骑上去,全身的疥疮全像蛇蜕皮一样脱了下来,小女孩变成了全部落最漂亮的女人,人们于是拥戴她为王,称号叫“达备王”。
龙母金洞历史上是否藏有金子和珠宝,我们已难以查考。但是龙母金洞确实有许多给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这一条数吨重的岭南最大的生殖崇拜石祖在原始社会是用什么工具把它竖立起来的?又是用什么粘合剂把两截石条粘得这么牢固,使它历经千年风雨和地震而不倒?还有:这一根石祖正好立在北回归线的位置上,经专家测定,它的纬度位置约为北纬23.48°,与精确度23.45°只相差0.03°,它是无意巧合还是还是有意而为?如果是有意而为那么壮族先民是怎样测定这一位置的?
看来,大明山地区还有许多尚未破解的历史之谜。这些不解的历史之谜使大明山增添了神奇的魅力。
龙母金洞出土的圆孔器、刮削器、球状器和砺石。
象征龙母赠送金子的黄色糯米饭。
“开金库”仪式上出土的石锛和贝丘螺壳。
龙母金洞出土的宋代瓷片。
气氛热烈的龙母“开金库”仪式。
龙母金洞旁的巨大石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3 18:26:3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