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出生于广西德保县城(城关镇)并在那里长大。但我的故乡是德保县东关乡(现刚刚归并到县城城关镇)汉龙村大龙屯,父母都是该屯的人。我和我哥哥兄弟俩都是在县城出生长大的,所以县城口音的壮语德保话是我们的母语之一,但在家里,都是和父母说与县城口音有音调差别的德保汉龙话(与马隘、敬德等北路口音一致),见到北路口音的老乡,我们也都乐于说汉龙口音,对于我们来说,汉龙口音才是我们的第一母语。
故乡大龙屯离德保县城很近,只有3、4公里左右的路程。小时候,每到放暑假或寒假,我和哥哥都愿意到老家汉龙村大龙屯去呆。我们喜欢跟着堂哥们到山坡上、坝子里、河边等地方去放牛、野炊、打鸟、捕鱼、掏蜂窝等,也喜欢跟随伯父伯母、舅舅舅妈一起到田里耕种、插秧和收割,在这种成长的经历当中积累了深厚的乡土情感。这也许就是我们虽然在城镇长大甚至远离家乡外出工作,但是却始终无法割弃僚人乡土情怀的最根本的原因。
现在的德保县,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德保县了。随着年青人大都是外出珠江三角洲务工,在家都是以老人小孩居多,没有了年轻人中坚力量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继承,加之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冲击,以及单语教育模式和单语媒体模式的强制性灌输,传统文化的断层日愈呈现,如歌圩、壮剧、壮拳等传统文化日益流离失所,民族语言生存空间的不断萎缩等。人文环境如此,自然环境也不例外,小时候那种几乎没有工业污染的青山绿水,那种在县城几条旧街后面脱下衣裤就可以跳到河水中与鱼群在水草中相互追逐的快乐时光已经成为了永久的记忆,县城里的三条河里,其中两条小河的某些河段已经近乎臭水沟,而农村的化肥和农药也将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循环机制。在这种大环境当中,故乡大龙屯自然也逃脱不了这个厄运,每次我回老家都会有这个凄凉的感觉,所以对孩提时代的故乡更是非常的思念和眷恋。
当然,目前的故乡大龙屯,还是一片青山绿水,相对于外界来说,还是那么的美丽和安静。前几天,我分别和来自台湾的蚂蚁贝侬来自西安的自助旅行者何赢先生两次回到故乡,给他们介绍了许多故乡美丽的记忆,并拍摄下了一些照片,现将这些照片的一部分展示如下,也让家园的贝侬们对我的故乡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也欢迎贝侬们有机会的时候到我故乡大龙屯做客。
大龙屯小档案
行政区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城关镇(原东关乡,现刚刚并入城关镇)·波堂村(原汉龙村,现因行政村驻地名称改为波堂村)·大龙屯
僚(壮)语名称:Mbanj Gahraengz (释意:Mbanj 村子;Gah 虚词,动词、名词的词头;Raengz 深渊;深潭。整个意思是“到处是深潭的村子”,这与昔日大龙屯遍布深潭的环境是有关系的。现汉语翻译为“大龙屯”,其中“龙”是对raengz的音译,因为村子占地面积在整个波堂村里是最大的,因此称呼为“大龙”)
户数与人口:63户 280人左右
面积:整个屯面积待查 (水田面积280亩 旱田面积140亩 山林面积待查)
上村头的参天的大叶榕、村后的后龙山、树与山之间平地上的“公祖”神社。
据我生于清朝末年的奶奶(她于1999年去世,享年95岁)说,她小时候这棵榕树就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3 0:51:5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