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563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试论黄种人和中华起源

[复制链接]

27

主题

1

听众

1375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06-8-28
注册时间
2005-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7:0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文比旧版在理论部分已有很大改进,特别是人种和基因方面。
  本文上篇作一些理论上的分析陈述,下篇以讲述和推测为主,其证据大多未列出。如果只想看故事,请直接阅读下篇。

███████████████████████
████████上篇-理论分析████████
███████████████████████


1、将早期人类活动回归生物性,因而推测黑人白人的分化原因和过程,并为黄人产生埋下伏笔;
2、推测黄种人由黑白混血而成(符合走出非洲理论);
3、在前两条的基础上,把早期的主要族群按一定逻辑性串起来,特别是把四个不知来源而互相接近的族群和中华联系起来,以期有个早期世界的清晰脉络;


一、人种研究概览


  对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族群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人种-语言-基因,如果加上文化和地理,就构成了族群研究的五大手段。人种研究可以说是最早也最薄弱的一环,一方面人种太泛泛,很多不同的族群都掩盖在相同的人种之下,另一方面,人种的交融混合、分化分离使得有时背离族群的分野,特别是大量中间类型难以找到一个简单的分界。但细想一下,语言和基因研究何尝不也是如此呢?事实上,真正阻碍人种研究的是它一贯的恶名,特别是早期的人种判别基于非常不具代表性的肤色和明显的歧视色彩,几乎把人种研究推入了伪科学。
  按目前被多数学者接受的人种分类方法,全人类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亚洲的黑种人也被称为棕种人。当然还有一些更细的划分和大量中间类型。(本文沿用黄白黑三色人种的名称是为了叙述方便)
  首先澄清人种与气候的关系,早期人类赤身露体,生存能力较低下,即完全“靠天吃饭”,此时气候会对人种产生明显的影响,即气候和地形将决定早期人类和种群的分布,这是本文的一个出发点。后期人类拥有各种与气候对抗的措施,能自己生产食物,此时分化出的各族群的外貌变化方式较分散,随机因素、审美因素等也直接影响人种的变迁。所谓后期,没有一个完全的分界,大概数万年的范围。
  黄种人的外貌特征分化程度是三大人种中最小的,说明形成较晚,这一点已经被基因学证实。黄种人大概出现于三-四万年前,此前白种人和黑种人已经走出非洲数万年,广布于欧亚大陆。其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北白南黑、东稀西密。(当年的这一分布至今仍留有遗迹:现今北亚的最东端仍有白种人土著,印度南端和大洋洲仍有黑棕种人土著。中国出土的一些旧石器晚期遗骨有白、棕种人特点,石器风格明显分为南北两种,早期文物上的人形装饰也体现了其它人种的部分特征。)
  本文将多次提到优秀人种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人种间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各人种有各自优势,有各自的优势生存环境。一度被贬低的非洲黑人在爆发力和耐力、音乐和肢体协调性上具有优势,不光是便于原始环境的生存,在注重精神消费的今天,善于音乐舞蹈体育都是巨大的生存优势。本文的优秀多指在当时环境下的生存与竞争下的强者。通常乱世中,体魄与智慧更重要;太平盛世下,智慧则为主导;除此之外,历史文化、地理气候等因素也是决定谁是胜者的重要砝码。再看黄种人:后起的黄种人四方扩散,曾占据整个世界一半的面积,原东亚的白、棕种人几乎绝迹,中国人独自创造了傲视欧亚非大陆达两千年的文明……黄种人之优秀毋庸置疑。关于为何中国近500年失去文明领袖地位直至惨败参见拙作《为什么古代欧洲发展快于古代中国?》


二、人种差别的客观原因


  由于黑白人种分化时期较早,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认为这两个群体分化主要由气候决定,即这种分化更类似于动物的物种分化。
  从十几万年前开始,智人已经达到食物链的顶端。作为类比,我们先看看另一个食物链顶端的陆地动物——大型猫科动物:号称林中之王的虎分布极广,从寒带针叶林到热带雨林都有虎,且属同一个种,它们不畏寒热但不适应草原;同样,号称草原之王的狮不愿进入森林,只能生活在草原。显然,对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来说,森林和草原差别更甚于气温的差别。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人类种族分化很可能是为了分别适应森林和草原:白种人肤色发色较浅,在光亮干燥的荒野不易被发现,头发较直、鼻梁高挺(鹰式面容)利于野外奔跑,眼眶深陷抵御刺眼阳光,薄嘴唇和发达的体毛保持水分;黑种人肤色发色较深,在昏暗潮湿的森林不易被发现,身材较小、柔韧性好利于攀爬躲闪。可以想像一下,一个白人在浓密的森林或一个黑人在白热的旷野是多么醒目。早期欧亚人的地域分布的确证实了这一点:白种人生活在空旷的中东和中亚东欧,黑种人在南方森林地带迁移。
  现在对不同人种特征的正确解释很杂,包括寒冷和炎热、高原和低地、干旱和潮湿、季节差别、昼夜差别等确实都会影响人类的外形和构造。由于以上气候因素经常交叉组合形成诸多类型的气候条件,在这些分隔下产生的外貌差别是多样的,即会形成多样的群体。但现在各群体基本上分属于主要的三大群体。浅色头发、浅色皮肤、高鼻梁、深眼窝、薄嘴唇搭配在一起,黑色卷发、深色皮肤、厚嘴唇搭配在一起,这些特征并没有按照不同气候组合而穿插组合。比较合适的解释是,这些特征起源于早期的一次大的分化。
  “黑人深肤色是为了转化紫外线保护皮肤”是西方一个古老的观点,起因于皮肤会晒黑的特性。但是,与维生素D发生关联的是近紫外,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与皮肤癌发生关联的是远紫外,且两极更强烈,在臭氧洞形成之前也是如此。黑色素产生的最大体质性效果是吸收日光而产热,鉴于酷热比紫外线严重得多,黑人恐怕更不需要黑色素。人类早期进化必定更关注吃与被吃的生存问题,紫外线和温度应该较次要。
  目前对欧洲人的鼻型有一个解释,说用来加温吸入的空气,说的有道理。但同样是为了抵御严寒,应该把五官安排得更平坦、头型更圆(况且圆头型对脑容量大有好处),比如北极狐耳朵小、头部而长得肉乎。另外,我没有发现对白人浅色头发的合理解释。
  从生物学来讲,动物的物种分化必须要有某种分隔,比如直接的地理分隔或气候分隔等。人类各支脉之所以没有变成真正的不同的种,是因为早期导致分化的分隔被打破,因为人类的适应能力增强了,比如,保护色的特点最早可能是被标枪和弓箭技术所弱化。在人类发展的后期,不同的人种融合形成一系列中间类型,且中间类型不断扩展,所以各人种间没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一般来说,由于基因的变化,一个群体的外貌趋向多样化,但审美心理和优胜劣汰又把不同外貌归于一致化,在这一聚散过程中,各群体逐渐产生了区别于其祖先的特征。对于一个混血部落,较优秀的血统总能占据审美心理和优胜劣汰的优势,进而整个部落发生外貌特征的“优族化”,这将是黄种人在东亚快速扩展的一种动力。另外,通常少数异族人的混入总会遭到审美心理的排斥,发达文明的榜样作用有时候会扭转这些排斥。但是,严格的婚姻制度将阻碍审美心理产生的外貌一致化效果,例如印度的种姓制度、夫妻制,一夫一妻制。


三、黄种人走出非洲


  先介绍一点背景材料:目前基因科学的研究把人类起源锁定到非洲,整个欧亚大陆的现代人都是十几万年前东非的古代智人种的后裔,我们所说的三色人种并不是三个“种”,而是同一个人种“智人”在不同地域分化出的亚种群体。此前在欧亚大陆发现的古人类,如北京猿人,是更早期走出非洲的人种,不是我们的祖先,但和我们祖先有没有少量混血目前还没有定论。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基因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基因研究的结论不是“很可能”、它的论据也不是“相似”。好比亲子鉴定,说孩子有99.99%的可能性是某人的,几乎一锤定音,相貌、性格、身高等等通通靠边站。
  那么黄种人是如何走出非洲的呢?从黄种人产生于三-四万年前,又是走出非洲的一支,很多人直接在地图上查找这条连接东非和东亚的漫长旅途。其实这是对基因研究的误解,我们所说的走出非洲是指我们是15万年前非洲智人的后裔,并不是说在三-四万年前仍在非洲。鉴于当时整个欧亚非大陆都有大量人类活动,非洲大陆已不具备产生新智人种的必然性,黄种人在欧亚大陆产生完全符合走出非洲的理论。下文用定型一词代替产生,以免误解。
  那我们再看看黄种人是否真在欧亚大陆定型呢?
①从基因学上,黄种人与欧亚大陆的其它人类有着区别于多数非洲人的共同古老突变,因此更大可能是,黄种人是早期欧亚移民的一部分。当然;不排除混入非洲新来的少量血统,因为基因学已证明非洲新混血影响着亚欧人群,即多次走出非洲;另外也有可能部分欧亚人类回迁非洲。
②从概率来讲,从非洲连续走出白黄两支优于土著且非常特异的种族的说法有些牵强,基因变异需要长年积累。
③我们知道,原始部落的迁移总是要在沿途留下一些族群或至少混血,除非经过太贫瘠的地区。只有较晚期的游牧迁移和非常晚期的航海迁移才能快速跨越远距离。事实是,西部世界和印度半岛没有黄种人留下的印记,包括人种、基因、语言三方面都没有。三大印记中最难以磨灭的是语言印记,目前几乎所有明确的迁移都会在沿途人群的语言中留下印记,或者把词汇融入当地,或者在偏远村落留下特殊方言。简单起见,下文我们把没留下印记的大跨度迁移称为“跳跃式迁移”。


四、黑白混血


  既然黄种人有较大可能起源于欧亚大陆,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黄种人很可能起源于黑白混血,因为混血有可能形成组合的体貌特征,会组合出更好的适应能力,便于此后在东亚扩张。
  黄种人体貌特征特异性在三大人种中最小,这些特异性分四类:①介于黑白之间,如肤色、鼻型、嘴唇宽度等;②与黑白之一相同,如黑发、黑眼睛、颌部平缩等;③在黑白的部分人群中存在,如直发、少体毛、铲形门齿、眼裂等;④属于程度性特点,可在相貌略奇特的黑白人中找到,也可由特化过程产生,如小眼、高颧骨、平脸型等;真正与黑白人种完全不同的特征几乎没有。与黄种人不同,白黑两色人种各自有很多极其特殊的特征。
  如果说黄种人独立从黑人或白人中进化出来,进化的动力是什么?黄种人头发和皮肤黑白分明,从生物角度来看非常危险:我们知道,自然界色彩分明的物种通常是警戒毒性或炫耀雄健,这些显然不符合黄种人的特点。只能说黄种人产生时的人类已经发展出很强的对抗自然环境的智能和技巧。此时,气候条件已不是进化的主动力,审美因素将限制群体进化的速度,毕竟太怪异的外观难以被大众接受。那么黄种人明显区别于棕人或白人的特征很难解释。
  那么黄种人在何处混血而成?当时欧亚大陆有两个地区存在混血:东亚和伊朗高原。从基因来看,三-四万年前伊朗高原两侧白棕人口较多,种群也古老,所以是基因混杂地区,有着产生新人种的巨大基因库;而东亚人口稀少、新种群基因单一。从文化分布来说,含闪始祖、印欧始祖和古印度始祖在伊朗高原高密度交织,缺少保护色的黄种人能获得较多的生存技巧。
  中亚和附近地区一直都是黄种人起源的热门地区,这一地区具有全欧亚大陆最高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乌兹别克人群),也就是说这里是从西向东迁移的不绝源泉,较符合普遍认为的极地黄种人和印第安人的来源。


五、基因学解释


  目前一些基因研究倾向于认为黄种人从东南亚和稍北的云贵高原北迁东亚,因为南部的黄种人有着更复杂的基因组成,越往北则越单一化,说明了古老的迁移方向——自南向北。但同样是基因研究证明,现代黄种人和澳洲、印度的远古居民棕种人有明显基因差异,即不是棕人土著的后裔。如果说黄种人来自远处,东南亚只是一个驻足点,同样有跳跃式迁移的麻烦:从远方跳跃到东南亚、从东南亚跳跃到北极(因为印第安人是最早分出的黄种人)。那么黄种人起源于伊朗高原的说法如何与这些基因学结论相容呢?


1、现在的基因研究结果能有多种解释。
  我们从基因分析只能准确得到两大信息:不同群体间的亲缘远近、分离的大致时间。而族群变迁还需要知道分离的地点、谁保留母族特点、谁是年轻的新群体,这就需要详尽的基因分析并综合其它研究方法。
  先看一例,一个古老群体向空白区域缓慢迁移,沿途留下的居民基因会越来越单一;反之,一个年轻群体向已生活着古老群体的地区快速驱赶扩张,沿途留下的居民基因会越来越复杂多样。所以马来人种北迁和棕人北迁+黄人南扩两种说法有可能产生相似的基因分布。
  实际情况更复杂,地形曲折、穿插迁移、各族群多次分化、融合、交流,将使得基因研究有时候很难直接给出细致的族群分化关系。


2、父系社会会使Y基因反常纯化,即基因的亚当式作用有时候会被放大到误导研究。
  比如,假设亚当来自一个偏远小部落,加入并依靠特殊贡献领导着某个古老的父系大部落,他的直系子孙并不多,但他们掌握了部落的领导权,拥有更多的繁殖机会,子女成活率高,致使每代人来自亚当的Y基因比重都增加,最后达100%,我们测此族Y基因会得出结论此族很年轻,且是那个小部落的后裔。
  在同一部落内,这种亚当式作用将更明显。在非父系社会也仍然存在,只是较缓慢,我们真正的亚当——在东非的父系始祖,比母系始祖夏娃晚很多正是这一原因。(一个简单的证据,在无婚姻关系的群体中,一位优秀的男性可以生育数十上百个后代,一位优秀的女性最多就生育十几个后代)
  在现在的基因研究中,经常发现少数部族的基因学归属和语言学归属相异,即发生了Y基因更替。族系间尚且如此,族系内、部落内更是经常发生,因此基因分析难以确定小范围内的迁移方向。
  再者,Y基因的反常纯化过程能被政治因素所强化,在我国古代早期的男权社会下,朝代更迭后裂土封侯、派遣亲缘贵族分治九州,少数血统的人们拥有土地和特权。鉴于当时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多妻制度,少数当权阶层拥有比普通民众高很多的生育机会和成活率,并逐代扩张其单一的Y基因。这在姓氏学上有一个证据,中国北方人相同姓氏普遍聚居,且很多聚居能与一些历史事件相印证,有关的历史事件往往是封地、封爵、上任、甚至贬官,而不是开荒,可见本地姓氏因为政治因素消失了。Y基因被政治因素纯化的现象肯定存在,但对中国的影响达到什么程度难以推测。我们有一些明确的历史记载,周王分封的诸侯形成各小城邦,汉代法律规定刘姓每代男子分割父代土地,炎黄时期也很可能有一次大的父系纯化过程。我们有基因学证据表明藏族的基因体系比北方汉族复杂,这与小股进入无人区的民族基因往往单一矛盾。当时南方多为多民族杂居地区山寨互相隔绝、汉族人口少,故能保持Y基因的多样化。从以上推测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个基因研究方法,即Y基因与姓氏相结合,或许能找到大的家族体系?
  东南亚起源说有两个不合逻辑的地方,印第安始祖为什么不在沿途气候条件好的大河流域定居?汉藏始祖为什么不沿着熟悉的海岸迁移?


六、苏美尔文明及其相近族群


  在西亚两河流域有一个从天而降的民族,即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3500年建立起本行星的第一个文明。苏美尔人有两项重大发明,即冶炼铜和楔形文字,划出了全人类文明和野蛮的界线。苏美尔人燃起的人类第一座文明的灯塔,照亮了20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尼罗河地区的含闪部落、印度河地区的古印度部落、爱琴海地区的印欧部落,依次催生了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冶铁技术也在这个辐射圈内发明)。
  说苏美尔从从天而降是因为他与附近的各部落都无关,既不属于东方的古印度族群(现居印度南部),也不属于西方的含闪族群或北方较远的印欧族群。现在我们发现,他们与遥远的中华有着同源性。他们的语言与汉语接近,楔形文字和中国汉字关系密切。另外,西部世界只有苏美尔人居住区的现代居民,即伊拉克人,常出现炎黄子孙独特的婴儿青斑。语言和基因是最强有力的证据,其它方面,如历法、习俗、文化等也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苏美尔与中华的有着惊人的相似。留下的文字记载称他们为“黑发人”,表明他们和本地人有明显的种族区别,发现的遗骨显示他们比白人略矮、头型略圆。巧合太多就不再是巧合,目前西方学者大多持苏美尔来自东方某地的观点。
  可惜苏美尔文明很快就消散了,他们的居住区地处含闪部落的包围之中,无地势可据守。牧民骑着骆驼机动性强,善于掠夺,垂涎于富足的苏美尔文明区,致使苏美尔文明逐渐被含闪人侵占,苏美尔文化也就逐渐消亡融入巴比伦文化之中。
  苏美尔和中华的亲缘关系,是对中华起源于伊朗高原的强有力的支持。现在多数文献和考古发现都支持中国人来自西方的某地,如甘肃、昆仑等说法偏多。这和苏美尔人来自东方形成一个证据链条。
  在和苏美尔相邻的早期人类族群中,还有三个群体和苏美尔一样不属于周边各大语系,而且有证据表明他们和苏美尔有同源的可能。他们分别是伊朗高原以埃兰人为代表的土著、小亚细亚的土著哈梯人、爱琴海的土著克里特人。
  我们有①中华和苏美尔同源的证据,②有苏美尔、伊朗高原等四个群体同源且来源特殊的证据,③黄种人定型于伊朗高原的论证,④中华来自西方的证据,⑤苏美尔来自东方的证据,⑥这几个群体在地理上基本上直接接触;我们可以大致搭出黄种人起源过程的一个框架。


郝戬 haojian@yahoo.com 于2005.5.26北京 已贴多个论坛 作者授权自由转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

听众

1375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06-8-28
注册时间
2005-3-5
沙发
发表于 2005-6-1 17:09:00 |只看该作者

███████████████████████
████████下篇-过程推测████████
███████████████████████


一、黄种人产生前的黑白世界


  大约十万年以前,智人都生活在人类发源地非洲,外形和现在的非洲人差不多,他们已经能同时适应森林和草原,但外形和体质更符合热带森林生存的需要。由于适应能力强,他们逐渐向四周扩展。我们知道,黑人在旷野不易生存,难以直接从陆路进入亚洲。但有小部分黑人依靠较好的捕鱼和贝类等技巧,沿着海岸向亚洲迁移(已获证实),经过广阔的中东荒野时,失去了森林的狩猎和采摘食物保障,勉强以海产度日,一直迁移到南亚东部的热带森林地区,人口增长,逐渐统治着这一地区的森林。
  在中东荒野上的迁徙过程中,偶然产生了更适宜当地生活的白种人。最初可能只是半白化的黑人,其生存能力大大强于亲族,几乎立即成为荒原的主宰,并进化成现代白人的形象。非洲虽然也有适宜旷野的种群,但比起白种人来差距是明显的。
  黑人和白人各自在他们适宜的环境下生存,由于地形分隔、习性相异,两者相安无事。在这里,我并不是说白人无法生存于森林、黑人无法生存于草原。而是说,一方面,他们在适宜生存的地区以外人口数量很少;另一方面,在两者同时存在时,因进入对方领地难以生存而被天然分隔。
  两大人种进入越来越多的无人区,因不同的地域条件和随机因素,产生了一些新的细微差别。白人以地中海、黑海、高加索、里海为界分化成两部分,北支是印欧人的祖先,南支是含闪人的祖先。再往东零星散布着一些小群体,至于此时有无白人穿过白令海峡尚需考证。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北方较冷地区的白人身材更高大。棕人分布于南亚森林地带,并进入了东南亚,向东的澳洲和向北的中国南部也零星散布着一些小群体。于是整个亚欧非大陆由白种人和黑(棕)种人二分天下,以撒哈拉-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一线为界,白种人在北、黑种人在南。西部世界人口密集,但两人种相安无事;遥远的东部世界人口稀少,不同人种的接触更少。


二、黄种人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在黑人白人分界线上,混血偶尔发生。西部世界的西亚、中亚、南亚人类密集,伊朗高原正是三个群体两个人种分界的中心位置,这里荒野和森林交错分布,混血最为频繁。但混血儿对森林和草原的适应能力不及特化了的父母,所以数万年以来没有产生任何大的混血群体。
  随着黑人白人分别进化,各自智力得到发展。因为两者思考目的不同、头型不同、更因为有不同的随机因素,所以智力发展的方式略有不同。事实上,白人的南北两支各自都不一样。这时候,新的混血有可能集中各优势基因:来自白人的锐利进取和来自黑人的复杂多样。经过大自然的筛选、高原干旱气候的考验,最后剩下的黄种人始祖成了混血的幸运儿。黄种人头发和皮肤黑白分明,从生物角度来看非常危险:我们知道,自然界色彩分明的物种通常是警戒毒性或炫耀雄健,这些显然不符合黄种人的特点,况且黄种人的体质条件在三大人种中最差。唯一的解释是,从黄种人开始,外貌、颜色、体质对生存来说已经成为很次要的因素,他们完全能用智力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确,英国一个研究机构测得,现代全球智商最高的群体是东亚中北部的黄种人(和犹太人)。注1:当时的黄种人和现在的东方人的外貌是有差别的,因为小群体迁徙会有所特化。但他们毕竟远比其它人种更象我们。注2:智力条件的进化是不平衡的,前面提到的研究结果还包括,同为白人的印欧强于含闪人,而含闪人中犹太群体又强于印欧群体中最强的北欧群体。
  新生的黄种人说一种类似汉语的语言,我们且称之为汉苏人。当汉苏人逐渐成熟壮大,形成适应高原生活的习性:有限的水源迫使他们围绕着小股的河流且以植物为主食,河流的分散、食物的分散使他们总是小群体分散生活,注重家庭而不是族群,不易形成大的部落。他们了解到植物对水源的依赖,获得一些对水源的有效利用的能力,为未来在大河流域灌溉打下基础;遍布的干燥草木使他们有更好的用火条件,聚集在水源附近的汉苏人发现一些湿泥在烘烤或日晒下的硬化特性,为未来使用砖、陶打下基础。补注:种植文化和农业不同,并非一定要和定居联系起来,从最初保护可食植物,到协助其繁殖,不需要太高深的文化传承,况且古人类有着惊人的野生动植物知识,他们以此为生。
  汉苏人扎稳脚跟后,开始向四周扩展。高原分布的异族极少,所以很快,他们控制了广阔贫瘠的伊朗高原,并向西北方向邻接的小亚细亚高地开拓。以此,印欧人和含闪人被完全隔开。此时,汉苏人的四周只有两种地形,一是难以逾越的海洋和喜马拉雅、二是被外族密集占据的旷野和森林,但外族隔绝了汉苏人迁移之路:一方面,高原生活供养的人口少,且汉苏人不能凝聚成强大的集团,小股迁出总是被同化或消灭;另一方面,黄种人在这些地区不再是优秀人种,白人象狮群一样强悍而团结协调,手持标枪在野外狩猎、争夺猎场牧场,几乎令黄种人望而生畏;在浓密而危机四伏的森林,太需要丰富的经验、灵敏的反应和攀爬技能,成熟思考几乎无用武之地,高大树木遮挡阳光,熟悉的食物来源也大成问题。
  三大人种按自然环境被井然分开,白色的草原狮、黑色的森林虎、黄色的高原鹰。或许这片高原是中国长城的原型?
  其实汉苏人不是完全被隔离,他们可以占据波斯湾和地中海的某些隔绝的沿海低地;也可以有极少量的人口分布到东北方向的帕米尔高原,并借助一些山口进入东亚;从海上迁移也是一种选择,但可以到达区域的几乎全被异族占据——除了紧邻小亚细亚的爱琴海上的小岛。


三、西亚黄种人的兴衰


  以上过程延续了三万多年,直到大约6000年前,汉苏人迎来了幸运的春天。此时伊朗高原下面的两河流域下游有一大片沼泽,白人很少在沼泽上活动。汉苏人进入这片沼泽有两条路线:安全的路线是从波斯湾上的沿海低地渡海进入,快速路线是直接从陆地穿过含闪人狭长的牧猎区。无论如何,他们到达了这片肥沃潮湿的土地,史称苏美尔人。新移民人口激增,有实力抵御含闪人的进攻和同化,并吸收了含闪人的一些先进文化,越来越强大,很快成为汉苏人的文化和人口的中心。由于发现了铜的冶炼方法,至5500年前建立起伟大的苏美尔帝国,开创了人类文明。
  在西北方向,克里特岛也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汉苏人很早就从小亚细亚的沿海低地渡海来到这里,经历新石器后建立起第一个海上文明,即克里特文明,古希腊(属印欧人)的最早源头。
  高原故地的汉苏人仍然只能保持散居的习性,基本上没有建立真正的国家,只有伊朗高原西南的卡伦河属于苏美尔的一个邦国埃兰。(另,高原中部有较小的古城)


  到了4000年前,汉苏人进入黑暗时期。文明的进步和交流大大提高了西亚各民族的生存和战斗能力:白人能大规模居住高原,且战争天平向进攻方倾斜。苏美尔无法抗衡属含闪人的巴比伦人的侵略,被灭亡,再也没有复兴;高原地区一直靠地形作保障,没有像样的国家和军队,也纷纷覆灭:伊朗高原的汉苏人,包括埃兰人,被南迁的印欧人占据同化,形成波斯人;小亚细亚的汉苏人,即哈梯人,被属印欧人的涅西特人同化,形成赫梯人;爱琴海的克里特文明覆灭比前三个地区晚数百年,原因未知,被北方迁入的属印欧人的阿卡亚人等占据。考古发现,所有替代者都有着明显区别于原居民的尚武精神,这正是高原人被覆灭的深层原因。
  此后,巴比伦人续写了辉煌的文明,波斯人建立第一个大帝国,赫梯人发明冶铁改变了世界格局……,汉苏人在西亚已完全灰飞烟灭,现在是否还留有遗迹?边远地区,如高加索、高原西部等,或许还留有4000年前语言的村落;干燥的高原或许还能找到早期的干尸以提取DNA……


四、东亚定居


  再回到一、两万年前的高原,跨过帕米尔是汉苏人离开重重包围的唯一出路。他们进入东亚后向四周扩散,主体沿气候不太恶劣的南线进入黄河流域,对历经艰险的他们来说无异于到了天堂,于是定居于此形成汉藏部落。其它移民与土著混合,在汉藏部落周围融合形成至少四个混血部落。另外,有一支黄种人部落更早分出而独立迁移,往东北方向通过白令海峡进入了美洲。补注:为什么说汉藏部落是正统的汉苏人后裔?因为与苏美尔语言相似的是汉藏语系,还因为汉藏部落的位置最符合迁移主线。
  在黄种人到达东亚之前,异族虽然很少,但大多聚集在自然条件较优越的地区,如北方草原的东南部有白人部落,南方从华东沿海湖沼到长江中部的云梦泽的弧形地带有棕人部落。大体上,黄种人中,沿黄河东迁沿海地区规模较大,穿过森林南迁长江流域的人数较少,所以,自东向西,按百越、苗瑶、百濮的顺序,各混血部落越来越多棕人血统。北方的混血部落也类似,可能曾产生过多个混血部落最后互相融合。
  原土著熟悉本地的动植物、气候、地形,而移民带来了新的文化和基因,两者地位相当,因此混血部落的语言多为融合后的新语言。多元文化的优势、适于本地的生活方式再加上优越的自然环境,混血部落因而快速发展,很有可能一度超越黄河流域的汉藏部落。


五、早期的的发展


  随后数千年,各黄种人部落蓬勃发展,人口增多、地域扩展。此时汉藏部落的发展尤其突出:处于各亲族中心地带的汉藏部落有文化交流和基因优势,强劲崛起,出现村庄和真正的农业,大概对应仰韶文化前的时段;
  汉藏部落北方人口较多,对抗北方部落的入侵而发展出强有力的部落结构,进而出现部落内部的首领争夺,形成东西两个权力中心,即西戎和东夷的雏形。南部森林地带仍然散居着的汉藏部落为南蛮,大多情况南蛮只是散居的各群体统称,或许还包括异族的小群体。东夷向东迁移隔断百越和阿尔泰,成为各文化的交流中心;西戎与游牧民族接触广泛而更骁勇善战;南蛮缺乏统一的部落结构,但得益于气候优势而在农业上颇有成就。西戎和东夷分别对应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此时较纯黄种人血统的百越部落北部被东夷吞并,在南部即长江下游蓬勃发展,大概与河姆渡文化对应。


六、汉藏各民族的形成


  同属汉藏部落的三个亲族在中原地区混战混血渐成华夏族。其间及尔后,华夏族向东依炎帝、商、齐之力吞东夷,向西依黄帝、周、秦之力吞西戎大部,向南依蚩尤、楚、吴之力吞南蛮。至最终统一,形成汉族,整整跨越了两千年。此后,汉族辉煌发展众所周知不再赘述。
  西戎余部在西扩展,分布广阔,分化剧烈。数千年间,以古羌等部南下入藏甚至远达印度洋成藏羌缅各部,曾建西夏、吐蕃、缅甸等朝,其东部亦同化于秦楚及后各朝。语言学表明藏语比汉藏语系其它语言更接近于汉语,有可能是因为藏区几乎没有异族,故藏民是更纯正的西戎后裔,可见西戎外貌较中原粗犷。南蛮南部同化于楚吴,适汉族形成晚期,保留特异语言而成今湘吴方言,两方言有大量近似关系。


七、各混血亲族的发展


  阿尔泰诸部落居北游牧于北亚广大草原,由白黄混血渐变为黄色人种。其各部族屡范中原,早期狄、胡,再为匈奴、鲜卑、突厥,后为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满女真(清)。此即阿尔泰各部落大规模融入华夏的三个时期,一是上古混战或混盟至汉(参与形成汉民族)、二是五胡乱华至唐初、三是辽元和金清两支脉南侵。阿尔泰部落不善创造但善战嗜夺,屡屡西征而颠覆印欧各部、含闪各部,相反其眼前之中国不但得保中华本色,而且曾迫使其数个部落西迁,部分改变了中亚地区血统。日韩旁支以阿尔泰为源头,混东夷、吴蛮和南岛血统,并因隔绝略为特化。
  百越部落习农定居,散布于华南、东南亚,其北方有来自汉族的同化压力。由于持续南迁,接受新的棕色血统而多保持棕黄混血的特性。其后,百越诸部落分化成两大群体,即侗泰部落与南岛部落,分别向西南和东南迁移(善渔的南岛部落以台湾为跳板出海)。北部的百越诸部落完全被汉族同化,致使闽粤方言融入了百越语言的元素。至今,侗泰部落有壮泰寮各大族,南岛部落占据大马来群岛乃至东西远洋。苗瑶部落被百越、楚吴及后各朝蚕食同化,仅余西南、东南山区之少数遗民,即今苗瑶畲各小族,其语言和人种都已被严重汉化。百濮虽然仍使用棕人语言,但其血统以黄人为主,现存于越柬等国,往西远至印度仍有原华南棕人近亲使用类似百濮的语言。


郝戬 haojian@yahoo.com 于2005.5.26北京 已贴多个论坛 作者授权自由转载


敬告诸位网友:本文主要推出的论点是一条线索,即白人形成原因和过程、黄人来源于黑白混血,西部世界的四个群体和中华同源。如果大家有对这条主线形成威胁的论据,非常欢迎共同讨论,最好发送到hjhj@sina.com。如果在其它方面有异议,也欢迎讨论,但我可能不会参与,因为很多东西本来就充满争议,我也不十分坚持我的叙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09-7-9
注册时间
2005-4-4
板凳
发表于 2005-6-1 17:22:00 |只看该作者

起终走不出“黄”的怪圈。

黄种人是不科学的人种名称。我的肤色可不是“黄”色的哦。


僚园作客,四海为家。 [img]http://aaawww.tolaku.com/akaunews/UploadFiles/200599205945160.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

听众

1662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07-3-9
注册时间
2005-5-31
地板
发表于 2005-6-1 17:24:00 |只看该作者

南部的黄种人有着更复杂的基因组成,越往北则越单一化,说明了古老的迁移方向——自南向北。——————————————————————————————————————————————————

北方战乱较多,造成巨大的人口损失。同样可以造成一些基因的消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 17:26:49编辑过]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

听众

1375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06-8-28
注册时间
2005-3-5
5#
发表于 2005-6-1 17:24:00 |只看该作者
因为你用的是劣质的沐浴露。漂白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6#
发表于 2005-6-1 18:11:00 |只看该作者
北亞的最東端,是指跟阿拉斯加一海之隔的楚科其地區吧?楚科其人屬古亞細亞人種,屬典型黃種人,身才短少,乃愛斯基摩人的遠親,電視節目也播放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09-7-9
注册时间
2005-4-4
7#
发表于 2005-6-2 15:5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杯子里的海在2005-6-1 17:24:55的发言:
因为你用的是劣质的沐浴露。漂白了。呵呵

我最近用的沐浴露可是安利的呀(不小心从老同学那里购买的,呵呵),质量呱呱叫的。

僚园作客,四海为家。 [img]http://aaawww.tolaku.com/akaunews/UploadFiles/200599205945160.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听众

1465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7-8-5
注册时间
2005-5-7
8#
发表于 2005-6-3 09:05:00 |只看该作者
美国有许多黑白混血的,如 Maria Carey,Halle Berry,根本看不出有类似与黄种人的样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杨博士商用地产顾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听众

1465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7-8-5
注册时间
2005-5-7
9#
发表于 2005-6-3 09:06: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杨博士商用地产顾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听众

1465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7-8-5
注册时间
2005-5-7
10#
发表于 2005-6-3 09:37:00 |只看该作者

如果黄种人真的是黑白混血,那么黄种人的孩子会有一定的概率反祖为看上去全白或全黑的,我们有这种现象么?


杨博士商用地产顾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1#
发表于 2005-6-3 09:50:00 |只看该作者
現在的人種,不論是黃種人、白種人、黑人,又還是其他人種,都是亞種、亞亞種......都是經過或多或少的混血的,純種人種,可能要抽取 DNA 來人工培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

听众

3074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6-5-3
注册时间
2004-9-8
12#
发表于 2005-6-3 14:0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6-3 9:50:06的发言:
現在的人種,不論是黃種人、白種人、黑人,又還是其他人種,都是亞種、亞亞種......都是經過或多或少的混血的,純種人種,可能要抽取 DNA 來人工培植吧?

基本同意,也可以这么说,所谓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可以看成是个抽象的概念,现实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纯种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的,我们可以把某些基因特征定义为某一人种所特有的,比如浅色皮肤、毛发、高鼻梁、蓝眼等是白种人特有;黑色直发、蒙古褶、铲型门齿等为黄种人特有。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不同人种的特征,关键看以哪个人种特征为主为主要、占多数,我们就可以笼统地认为他属于该人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

听众

3074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6-5-3
注册时间
2004-9-8
13#
发表于 2005-6-3 14:0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转贴文章的想法是十分荒谬的,只要到美洲去看看,那里黑白混血人很多啊,象黄种人吗,印度也算是黑白混血人,而且历史更悠久、混血充分,也未见类似黄种的特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4#
发表于 2005-6-3 14:1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伊麦酒长在2005-6-3 14:02:20的发言:


基本同意,也可以这么说,所谓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可以看成是个抽象的概念,现实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纯种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的,我们可以把某些基因特征定义为某一人种所特有的,比如浅色皮肤、毛发、高鼻梁、蓝眼等是白种人特有;黑色直发、蒙古褶、铲型门齿等为黄种人特有。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不同人种的特征,关键看以哪个人种特征为主为主要、占多数,我们就可以笼统地认为他属于该人种。

有些劃分是靠語言的,所以土耳其人、匈牙利人及芬蘭人等被歸類為黃種語族的,根本上黃種人的生理特徵已經沒有了,一些人不求甚解,就說他們是黃種人耶。

也有人跟我爭論,說蘇丹的阿拉伯人是白種人耶,實則上阿拉伯人不是一個民族,其內又分巴勒斯坦、貝督因人、德魯茲人、柏柏爾人、摩爾人等等,有黑有白,蘇丹的阿拉伯人全部都是黑種的,沒有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0

听众

1162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6-12-29
注册时间
2005-4-16
15#
发表于 2005-6-3 15:2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杭州地王在2005-6-3 9:37:51的发言:

如果黄种人真的是黑白混血,那么黄种人的孩子会有一定的概率反祖为看上去全白或全黑的,我们有这种现象么?

有啊!包青天不就是黑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0

听众

1162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6-12-29
注册时间
2005-4-16
16#
发表于 2005-6-3 15:2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6-3 14:11:30的发言:

有些劃分是靠語言的,所以土耳其人、匈牙利人及芬蘭人等被歸類為黃種語族的,根本上黃種人的生理特徵已經沒有了,一些人不求甚解,就說他們是黃種人耶。

也有人跟我爭論,說蘇丹的阿拉伯人是白種人耶,實則上阿拉伯人不是一個民族,其內又分巴勒斯坦、貝督因人、德魯茲人、柏柏爾人、摩爾人等等,有黑有白,蘇丹的阿拉伯人全部都是黑種的,沒有白人。

你又胡说阿拉伯兄弟什么事?小心回族老大骂你坏分子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0

听众

1162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6-12-29
注册时间
2005-4-16
17#
发表于 2005-6-3 15:2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6-3 9:50:06的发言:
現在的人種,不論是黃種人、白種人、黑人,又還是其他人種,都是亞種、亞亞種......都是經過或多或少的混血的,純種人種,可能要抽取 DNA 來人工培植吧?

是吗?我再不敢说客家人是纯种华夏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8#
发表于 2005-6-3 16:1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来了在2005-6-3 15:23:58的发言:

你又胡说阿拉伯兄弟什么事?小心回族老大骂你坏分子哦!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110000/newsid_4117700/4117799.stm

而發生在蘇丹西部達爾福爾地區的災難則被聯合國稱為世界上最嚴重的人道危機。達爾福爾危機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100多萬人逃離家園。儘管聯合國安理會多次呼籲交戰各方停止衝突,特別是呼籲蘇丹政府控制親政府民兵的行動,但衝突仍在繼續。許多人把發生在達爾福爾的危機看成是一場種族衝突,但是人權組織“非洲正義”成員德瓦爾認為,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這場衝突的種族因素被嚴重地誤解了。衝突一方是土著非洲黑人,另一方也是。其中一方被稱為阿拉伯人,但這是指貝都因人,而不是尼羅河、開羅或大馬士革文化意義上的阿拉伯人。但是,貝都因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在達爾福爾都是土生土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9#
发表于 2005-6-3 16:1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来了在2005-6-3 15:25:16的发言:

是吗?我再不敢说客家人是纯种华夏族了。

華夏族不是一個種族,而是古代的中華民族,多元合成的集合體,不要說血統,即使是語言、文字、文化,與及風俗等,都是各有不同的。

就說組成華夏族源頭的炎黃集團,炎帝及黃帝是兩個源頭,還有其他部落首領。

祖先能否多過一個呢?否則的話,炎及黃當中,肯定有一個不是祖先,甚至兩個都不是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20#
发表于 2005-6-3 16:40: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gznc.edu.cn/dxs/wenyi/quanqiuts/24.htm

  与人们通常的设想相反,非洲诸民族决不是属于同一种族。仅撒哈拉以南地区就可发现各种种族,这些种族存在于整个历史阶段。不过,他们的起源和扩散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个谜,而且权威们的观点也大相径庭。有一种种族的分类至少目前遭到的反对最少,它认为主要有四大种族:(1)布须曼人,他们操科伊桑语;(2)俾格米人,他们原先的语言不知道,因为他们接受了后来征服者的语言;(3)黑人,他们操尼日尔-刚果语;(4)高加索人,即卡普萨人、库希特人和含米特人,他们操亚非语。这四大种族似乎起源于维多利亚湖地区,从那里,布须曼人向南迁移到南非;俾格米人向西迁移到刚果和西非沿海雨林地区;黑人向西迁移到西非,向西北迁移到当时肥沃的撒哈拉地区;高加索人则向西北迁移到埃及和北非,以及向东北迁移到阿拉伯半岛和西亚。

  这里应再次强调,上述分类和迁移的情况,并没有被普遍地接受。实际上,有位权威人士已将当前的认识,或者说认识的缺乏,概括如下:

  ……我们所能说的仅仅是:如果一个人站在苏伊士运河旁,面朝南和西南方向,那么,越往前走人的皮肤就越黑。人们一定、甚至笼统地把布须曼人排除在外。……其实,就经验而论,埃及人或多或少属于地中海高加索种人;而当一个人朝南和西南方向走时,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几内亚沿海地区或刚果森林里,黑种人居支配地位。不过,没有一条能标在地图上的明确"界线",或者说,无法在部落之间(用统计学以外的方法)作出区分,声称一个部落明显属于高加索种人,另一部落属于黑种人。甚至在黑种人占绝对优势的部落里,还会发现白皮肤绿眼睛的人。……

========

  发源于欧亚大陆的另一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力量,即伊斯兰教,加强了农业和冶铁水的影响。7世纪,伊斯兰教迅速传入北非时,几乎未遭到拜占廷统治者的抵抗,但却遭到当地柏柏尔人的顽强抵抗。不过,柏柏尔人最终还是接受了伊斯兰教;然后,他们同阿拉伯人一起征服了西班牙,并越过撒哈拉沙漠,将穆斯林的信仰和文化传入苏丹。柏柏尔商人改变了他们沿横贯撒哈拉沙漠的商路所遇到的非洲商人的信仰。宽容的黑人统治者允许穆斯林享有从事宗教活动和宣传其信仰的充分自由。因而,大约9世纪时,伊斯兰教首先出现于苏丹西部诸商业中心。到13世纪时,它已成为当时大马里帝国的国教,并因官方的支持而稳步传播。

  伊斯兰教还在东非取得一个规模小得多的立足点;在那里,很早就建立了穆斯林阿拉伯社会。阿拉伯移民同班图妇女通婚,创造了一个新民族"斯瓦希望人",即"沿海居民",其语言成为东非的混合语。在东非,他们仅以沿海飞地或岛屿为居留地,因为这里更安全,不受大陆部落的侵扰。伊斯兰教并不试图征服内地,所以,在东非与在北非和苏丹不同,伊斯兰教从未获得大块基地。

  伊斯兰教对非洲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多方面的。其中最明显的一点表现在生活的表面,即姓名、服装、家庭摆设、建筑风格、节日等方面。此外,也明显表现在随着与外界的交往范围扩大而来的农业和技术的发展方面。在东非,阿拉伯人从印度引进了水稻和甘蔗。据记载,大约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同时代的博尔努王国的国王海·伊得利斯·阿娄马曾说过:"在宽容、仁慈、慷慨、永恒的上帝赐给苏丹的恩惠中,有难得的土耳其滑膛枪手和许多擅长滑膛枪射击的家奴。"

  伊斯兰教还将非洲经济同由穆斯林商人控制的欧亚大陆广泛的商路网联在一起,从而促进了贸易。穆斯林比起罗马人,使用的骆驼要多得多,并相应地增添了几条横穿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增加了贸易量。他们从北非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占首要位置的盐;盐是整个苏丹的急需品。作为回报,非洲人向他们提供象牙、奴隶、鸵鸟羽、制作香料的香猫和最重要的、来自尼日尔河上游、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的黄金。这些黄金最终多数流入欧洲,其数量很大,对于调整中世纪欧洲同东方的贸易逆差平衡非常重要。这就是苏丹经济同国外贸易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到1400年时,整个西非商业道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与此同时,一种相类似的商业模式正在东非形成。沿海地区的穆斯林经纪人派代理商前往内地,购买罗得西亚的象牙、奴隶、黄金和加丹加的铜。这些商品是通过当时由穆斯林商人控制的印度洋上的商业航道运出去的。以后几个世纪中,他们还从内地获得了铁矿石,用船装运到印度南部,制成所谓的大马士革剑。反过来,非洲人用自己的产品换得了中国和印度的布匹、各种奢侈品、尤其是中国的瓷器;至今,沿海地区还能发现这些瓷器的遗迹。这种贸易是东非沿海一些繁荣的港市和城邦的基础。到13世纪时,其中两座城市基卢瓦岛和桑给巴尔,已建立了自己的造币厂,铸造出大量的铜币。

  现在,谈谈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作用。伊斯兰教还大大地促进了苏丹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愈来愈多。学者们可以在苏丹各大学里从事更高深的研究。在这些大学中,廷巴克图的桑科尔大学最为出色,为非斯、突尼斯和开罗的其他穆斯林大学所仿效。学者们习惯于自由出入这些学校和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在某一导师的手下从事研究。穆斯林旅行家利奥(非洲的)曾于1513年访问廷巴克图,他发现,这一兴盛的学习状况应归功于统治者阿斯基亚大帝的支持。"这里'廷巴克图'拥有大批医生、法官、教士和其他学者,他们从国王那里得到充足的生活费用。各种手稿或书籍从巴伯里'北非'运到这里,它们比其他任何商品更能卖钱。"

  信奉伊斯兰教还加强了苏丹各王国政治上的团结。传统上,苏丹各王国的统治者只是要求有直接亲属关系的集团或家族,以及有亲属关系并承认血统上同属某一伟大祖先的其他集团对自己效忠。但是,当王国扩大为大帝国时,这种亲属关系作为帝国组织的基础,显然不能胜任。帝国扩展的疆域越大,皇帝与大部分臣民的关系就显得越不合。地方首领不可能被当作忠实的封臣予以信赖,相反,他们往往领导自己的人民反抗帝国的统治。伊斯兰教通过加强帝国的行政机构,帮助解决了这一制度上的问题。穆斯林学校和大学培养出的一批文人,可以组成有效的帝国官僚机构。这些人不受亲属联盟的支配,他们的切身利益同帝国权力控在一起,他们通常是可以被指望能忠心耿耿地为这一权力服务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13:16 , Processed in 0.24138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