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524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壮族人最好废掉汉姓

[复制链接]

27

主题

2

听众

748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3-29
注册时间
2004-6-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7-21 05:50: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千百年来,僚人一直借用汉人的姓氏,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是一种进步或文明。要说进步,说实在的看不出进步在哪里?文明就更谈不上了。其最大的功劳倒是不知误导了多少僚人子孙错认祖宗,拿人家的屁股当自己的脸。当翻开一本本颠倒是非黑白,漏洞百出的僚人各姓氏族谱一看,实在叫人哭笑不得。有的人正是还跑到中原去认兄弟认祖宗呢!叫别人认一群南蛮野老做兄弟,别弄得人家起一身的鸡皮疙瘩。!越南人和朝鲜人同样用的汉人姓氏,却不会闹出我们僚人这样的笑话,因为别人只当它ABC来用。

没有什么骨气的僚人要改自己长久的奴性心理,先废掉汉人的姓氏,起用自己民族姓氏倒是个不错的办法。有人会说僚人哪有姓氏?依我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用我们祖宗和民族英雄等的名字作姓氏,我们谁没有名?再按我们僚文的修辞规则拼写具有僚语特点的姓名,实在是妙不可言啊!我就列举几个让大家讨论讨论: 某某某-布洛陀 某某某-娅六甲 某某某-布伯 某某某-岑逊 某某某-莫一 某某某-侯野 某某某-郎正 某某-特康 某某- 泽于宋 ------ 这些先让我们家园上的贝侬们先用起来,再则推广到整个僚人社会。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我还是那句话,地球人一生就学两种语言足矣,一种肯定就是自己的民族语,另一种应该就是英语啦!每个国家所谓的国语嘛都去掉吧,当然单民族国家国语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

听众

6971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10-4
注册时间
2004-7-31
24#
发表于 2004-7-31 14:33:00 |只看该作者

汉姓不用刻意去废除,民族矛盾还没有到这种地步,不过说有些壮族人没骨气,没自尊,认他人做祖宗这句话说得好!!!!


以前因为害怕错过了很多,现在越是害怕的事情我越要去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0-7
注册时间
2003-8-6
23#
发表于 2004-7-27 15:39:00 |只看该作者

僚人起名时至少应该先起壮语名字,有或无意义的壮语发音,然后再音译成汉语,如此才区别于汉人名而具有自己的特点。


Anh khoe con em ra sao? Anh cung rat mung vi sap gap e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8-21
注册时间
2004-4-21
22#
发表于 2004-7-27 11:52:00 |只看该作者
从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的统一,这在客观上是符合全国人民包括壮族先民的利益的。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封建统治的加强和深化,这就不能不激化壮族先民同封建王朝之间的矛盾。从东晋至五代见于史书的四川僚人较大的反抗事件达四十余次,尤其以唐武德、贞观年间最为频繁。唐大中年间滇南地区的僚人棠魔蛮、桃花人等附从南诏攻打唐朝,史载:"棠魔……自大中八年(公元854年)经略使苛暴,令人将盐往林西原博牛马,每一头匹只许盐一斗,因此隔绝。" "南诏两陷交趾……留兵二万,使(杨)思缙据交趾城,溪洞夷僚无远近皆降之。" 唐至德以后,西原蛮首领黄乾曜、黄少卿、黄少度相继起义,攻广西数十州,起义斗争前后达80余年,动摇了唐王朝对岭南统治的根基。宋皇祜年间广源侬智高领导的起义,规模浩大,攻陷南疆军事重镇邕州后建立"南天国",接着指挥数万起义军沿江而下,攻克横、贵、龚、浔、藤、梧、封、端、康等州,围芳五府经略使署地广州,使宋王朝对岭南的统治受到极大震动,后退至特磨道(今广南县)一带与宋将狄青对峙。
    封建统治者对壮族先民的反抗斗争进行暴力征服,一方面大肆屠杀,一方面大量掠夺壮族先民为奴婢,使其中的幸存者在皮鞭下逐渐接受汉文化,融合于汉族之中。例如,自五代以后,除川南外,四川其他地区不再见有关僚人的记载。在打败侬智高后,赵宋明对侬部亲属实行灭族,对侬洞百姓则以赐姓的名义副其从"良",改为汉姓。侬洞壮族为免杀头灭族之灾,一部分更姓赵,一部分则忍痛割爱,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而且还在家谱中说先祖是随狄青自山东来。如富宁县农氏家族的族谱这样说:"……太祖始祖,本属为帝裔孙,迄今二千余年,世系繁衍,散处于各省县者,代有其人。至皇祜年间,农氏一姓,由山东省随狄武襄(青)征南者,以千数百计……各散居于滇、粤、越等处……"农姓为正牌壮族。由于统治者对起义的残酷镇压,后人提该历史事件心有余悸,故不敢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的先祖与侬姓有关联。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5-12/200512812183381526.jpg[/img] 山清水秀在宜州,谷围高高站村头, 散开几排喝德米,人生得意亮歌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

听众

1910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04-7-26
注册时间
2004-1-16
21#
发表于 2004-7-26 11:59:00 |只看该作者

现在,对僚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强烈僚人的民族民族意识是比改姓紧迫和重要得多的事情。

改姓嘛,现有既难做到意义又不大。

留到以后吧(届时既容易又有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6 12:01:14编辑过]

金色的水滨金色的宫, 迷朦中离去又重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20#
发表于 2004-7-25 23:48:00 |只看该作者
改汉姓在现在是不现实的。不过,我们应该让族人知道我们姓氏的真正来由,以及姓氏的意义。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

听众

719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2-7-15
注册时间
2003-12-1
19#
发表于 2004-7-25 22:21:00 |只看该作者
我见过一个帖子说,壮族人本无姓,后学汉人起姓。大王召集各部首领聚头商量后定出:养牛的姓moz(莫),养鸟的姓roeg(陆),大王那支姓vuengz(黄),等等,当然还有姓vaezr (韦)的。这里的“莫、陆、黄、韦”不过是用汉语同音(近音)姓氏来记录且固定下来而已。如果这个帖子说的是历史的真实,则壮族的姓不是汉姓,没有改掉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5-6-20
注册时间
2002-7-6
18#
发表于 2004-7-25 12:42:00 |只看该作者
从有名无姓到有名有姓,应该是个进步。当然,这个“进步”也有副作用,那就是误导了许多贝侬的视线。越南、朝鲜用汉姓都很普遍,但他们用汉姓的心态比我们平和多了。苗族、瑶族、畲族、侗族、土家族、白族、回族、满族等许多国内民族也用汉姓,他们都没有我们这么多的思想束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僚人接受汉文化(或受汉文化侵蚀)的程度。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850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7-5-9
注册时间
2004-7-25
17#
发表于 2004-7-25 10:28:00 |只看该作者
教主大人,既然您也说同样使用汉人姓氏的越南人和朝鲜人只当它ABC来用,那么为什么您就不能把汉人姓氏当成是ABC呢?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用或不用看来只是为了方便人民大众把不同的人区别开来的一个手段,延续千年的习惯始终有它的益处,否则祖宗们也不会交待儿孙们沿用至今的。我想那第一个使用汉姓的祖宗肯定顶着很大的压力,因为至今还有像教主这样的人对汉姓如此反对,我可以想像得到当时会有多少人反对那位祖宗爷爷的做法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16#
发表于 2004-7-24 23:4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uhhenj在2004-7-24 10:49:09的发言:

感觉楼主就是见过的“童-贝侬”,以前也提出一模一样的话题

最好不要妄自猜测,即使你觉得是,放在心里就好了,毕竟这样做有探询别人隐私之嫌疑。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

听众

7564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07-9-1
注册时间
2003-12-3
15#
发表于 2004-7-24 10:49:00 |只看该作者

感觉楼主就是见过的“童-贝侬”,以前也提出一模一样的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14#
发表于 2004-7-24 08:4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上威明怎么这么激动][em56]。如果楼主喜欢改了,又怎么样?如果有人响应他也更改了,又怎么样?现在用什么XX芳子、XX正雄的都有,又怎么着了,招谁惹谁了?[em01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听众

123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6-12-17
注册时间
2004-6-2
13#
发表于 2004-7-24 00:14:00 |只看该作者

你凭什么说壮族人是抄汉族人的姓?你有问题。

  拿证据来说明,睁眼说瞎话。你以为个个壮族都是真壮族?

  问一个老百姓,叫他们改姓,他们会说你是神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5-6-20
注册时间
2002-7-6
12#
发表于 2004-7-22 23:01:00 |只看该作者

姓——符号而已,别看得那么神圣好不好?

在户籍本、身份证上已经确定了的姓名,就继续以平和的心态使用它吧,这是父辈起的名、用的姓,没必要全部推翻。你可以自己起一个或几个喜欢的姓和名,作为笔名、网名在诸多场合使用。你的下一代,则可以直接在户籍本上使用你认为合适的姓名,不受父辈、祖辈姓氏的限制。

当然,用汉姓少不了要受汉人家族观念影响的,看你自己怎么把握了。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

听众

9095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9-11-5
注册时间
2003-9-29
11#
发表于 2004-7-22 21:43:00 |只看该作者
请楼主先来个榜样,把自己的汉姓废废吧。

举步朝金阙,飞身谒帝京。 天外琳琅响,齐举步虚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

听众

3464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1-5-2
注册时间
2004-4-20
10#
发表于 2004-7-22 02:35: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人最好废掉汉姓

祖宗都已经用汉姓了,从这一代起开始背祖忘宗,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

听众

1910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04-7-26
注册时间
2004-1-16
9#
发表于 2004-7-21 18:4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在2004-7-21 6:39:22的发言:

反对,这样的行动只会激发民族间的矛盾,造成双方误会,并不利于僚人的发展......

路 贝侬,这远远扯不上吧?


金色的水滨金色的宫, 迷朦中离去又重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3-8
注册时间
2004-7-6
8#
发表于 2004-7-21 18:38:00 |只看该作者

同意 古笛 的 古是 壮语是 我 的意思 其实 我们本来就有 姓 农 的意思壮语 是 柔和在一起 粘在一起 有团结的意思


haeg mbweng haeg mb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

听众

1910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04-7-26
注册时间
2004-1-16
7#
发表于 2004-7-21 18:2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建议也有一定的理由。

比如“......最大的功劳倒是不知误导了多少僚人子孙错认祖宗,拿人家的屁股当自己的脸。当翻开一本本颠倒是非黑白,漏洞百出的僚人各姓氏族谱一看,实在叫人哭笑不得。有的人正是还跑到中原去认兄弟认祖宗呢”。

如果僚人历史上原有本民族特点的姓氏,如果本人愿意,可以恢复, 也可以将其现代化。

如果没有或不愿意,可以维持现状。

也可以民、汉结合如: 召刚.蒙西列苏娃娜(傣名)-丹凤(汉名)。

掸族是不主张有姓氏的(整个掸族最亲),现在也没有姓氏(除了极少数受西方和汉族影响的人和阶层)。

缅族人没有姓氏。

日本人原来也没有姓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1 20:45:18编辑过]

金色的水滨金色的宫, 迷朦中离去又重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8-21
注册时间
2004-4-21
6#
发表于 2004-7-21 15:22:00 |只看该作者
不知所云!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5-12/200512812183381526.jpg[/img] 山清水秀在宜州,谷围高高站村头, 散开几排喝德米,人生得意亮歌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7-14 14:53 , Processed in 0.13916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