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电视频道开通难深层次原因分析
“千呼万唤未出来,犹抱琵琶遮住面”。用这句比喻“藏在深闺”的壮语电视频道,应该还不算牵强附会。
前有壮族120位专家呼吁,近日有网民在网上提议:凤凰卫视主持人采访马主席时,提一提开通壮语电视频道一事。可见,呼声之高,呼者之众。
然而,为何一直“不见动静”呢?
是有关部门不作为?是政府不重视?本人认为,都不是。
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壮语电视频道开通的“瓶颈”。大家冷静下来想一想,倘若现在马上开通,少也得招到百多号既懂新闻、又懂壮文,还要有一定汉文水准的人才,说实在话,这应该不是很容易解决。而缺少人才就匆忙上马,那是万万不可的。在此借用伟人曾经说过的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
第二,“标准音”的选择使壮语电视频道开通陷入“两难”。倘若开通壮语电视频道,是选用目前的“壮文标准音”,还是选择众人推崇的“红水河流域语音”(如都安、来宾方言)?按理来说,既然有了法定壮文,就应该用“标准音”。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广西电视台目前使用的“标准音”,让许多壮族听众“不感冒”,甚至有的心生抵制情绪,原因是武鸣方言“不代表壮族大多数”,“其调怪怪的”,“毫无阳刚之气”,且尽显“壮人颓靡之音”。为什么说选“红水河流域语音”受众壮人欢迎,因为其“音调高亢”,有“阳刚之气”,而且,这一方言在壮族群体中占绝大多数。上个世纪,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壮语节目曾在几十年的播音中采用都安、龙州两地方言,就是“切合壮族群众需要”的具体体现。
第三,开通电视频道需要的高投入谁来“买单”。大家都知道,现在做什么都离不开钱。要开通壮语电视频道,那更是要“大把大把的烧钱”。这钱谁来“买单”?广西电视台本身,那不可能,它还没达到财大气粗的地步;自治区财政出资,不是没有可能,但这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年开销,对于还不富裕的自治区也不是小数目;请求中央财政支持?这当然是最好,既体现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又解决自治区财政压力,但是这请求能否得到批准谁也说不准?
这三点看似都不难解决,但其实都不是轻松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认清问题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
伟人还说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壮语电视频道,总有开通的那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