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5538|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吕俊彪:《财富与他者:一个古镇的商品交换与族群关系》》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9:00: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清末民初,广西南宁市以西四十公里的扬美古镇是当地有名的繁华商埠,为左江中下游地区农副产品和工业制品的主要集散地。1922年农历四月初九,这座主要由平话人(汉族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城镇,遭到了来自周边地区“七十二条村”的壮族人的洗劫,自此衰落。
    本书的研究,基于著者对于扬美古镇及其周边壮族村寨社会生活为期一年多的田野调查。通过比照各类文本的记载以及当地人的口述资料,本书对发生在1922年的“四月初九”事件进行了描述。著者以人类学的视角,考察了扬美古镇的市场体系及商品交换,并对扬美人及其周边村寨壮族人的生计方式、族群认同、财富观念以及社会整合模式等进行了比较,试图通过对导致“四月初九”事件发生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分析,探讨中国乡土社会的商品交换与族群关系问题。
著者认为,尽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起由于地方政权的更迭而引发的社会冲突事件,但在更深的层面上,“四月初九”事件的发生,却主要源于扬美人与当地壮族人财富观念的差异。在扬美古镇从军事据点到商埠再到村落的历史进程中,想象的祖籍、历史记忆、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当地人特殊的谋生方式,促成了扬美社会内部多重向度的族群认同以及社会结构上的某种异质性,从而........

    目录

导论
一 商品交换:物的交换,抑或关系的缔结?
二 商品交换研究的理论脉络与研究回顾
三 研究主题与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第一章 财富之祸:扬美古镇的“四月初九”事件
一 扬美古镇
二 “四月初九”:事件及叙述
第二章 “富贵人家”:“名门之后”的想象与现实
一 “名门之后”
二 地缘与业缘
三 社会组织
四 生活习俗
五 婚姻与家庭
六 想象的共同体与共同体的想象
第三章 壮族人:财富的他者
一 村落与墟场
二 想象的祖籍
三 “村佬”的社会
四 “他者”的自我建构
第四章 财富记忆:扬美古镇的墟市与商品交换
一 市场体系
二 扬美墟市
三 墟市贸易与当地社会
第五章 财富之道:生计与族群区隔
一 牛与人
二 “韫餐食餐”
三 “耕田种地”
四 生计取向与族群区隔的形成
第六章 财富的观念图式:人、神、财
一 独善其身的扬美人
二 财神与谷神
三 财富的想象:“水”与酒
四 财富的交换逻辑
五 富裕的“悭啬”与贫困的“慷慨”
第七章 财富的维度:族群认同与社会整合
一 族群认同
二 互酬与壮族社会的整合
三 商品交换与扬美社会的整合
第八章 财富、交换与族群关系
一 商品交换的社会实在性
二 商品交换的“理性”与财富观念图式
三 “差序格局”、“兄弟情谊”与商品交换
四 乡土社会的商品交换与族群关系
结论
一 商品交换与族群认同
二 财富的观念图式与族群关系
三 社会整合模式与商品交换
四 乡土社会的商品交换:一种总体性的经济交往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67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0-5-21
注册时间
2010-5-19
27#
发表于 2010-5-19 22:38:00 |只看该作者

       钱钟书先生曾道,学问乃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也,而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依本侠之见,吕著乃问学之作,非朝市之学。故请讨论诸君,勿以“显学”之见论之。有心向学者,可阅当代人类学、史学之前沿作品,知其基本理念、方法,而后言之。

      至于板人之愤青者及吕之拥趸者,亦勿需为此有过多论争。盖公道自在人间也。学问者,结二三素心之人,于荒江野芦之中,坐而论道,岂不快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1 12:56:2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26#
发表于 2009-12-21 12:19:00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也希望作为曾经主人的僚人同胞们

咱们一定要本承壮族人包容的心胸,有容乃大,这样才能真正强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25#
发表于 2009-12-21 12:17:00 |只看该作者

在田野过程中,其实也遇到不少壮族和瑶族、苗族、高山汉之间因资源(主要是土地)之争引起的矛盾的事例。

五十年代的资料记载,在一些地方壮族人经常欺负瑶、苗族人,这些都是事实。

壮人是最早在广西居住的族群,占有相对瑶苗等更好的土地,这和“谁先到谁先得”“”谁先开谁是主”有关。

也许因为这样,平地的壮人有“主人”思想是很有可能的。

杨美平话人是外来人(他们的历史有可能没有追述到宋时那么那么早)因经商貌视生活得比壮族人好。

如果这样,主人“周边壮人”不高兴是有可能的,加上那些经商的平话人可能经常做了些“奸”事,这和向来以“诚实”为本的壮人性格形成冲突那是难免。

我想这才是造成事件的原因,加上有“自治军”的洗劫作导火线,发生壮人“趁机勃乱”的事情是很难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24#
发表于 2009-12-21 11:53:00 |只看该作者

吕著认为““独善其身”的财富观念使得扬美人更为注重商品交换的物质利益,而这种价值取向与喜欢“有福同享”的壮族人格格不入。从某种意义上讲,“四月初九”事件的发生,正是这两种不同财富观念冲突的结果。”也即“均贫富”和“独享富”之间观念的差异,是“贫富冲突”的内在原因。在这一点上论述得很到位,个人是很同意这一观点的。

纵观中国农民运动史,哪一个事件不是因“均贫富”和“独享富”之间矛盾冲突到极至的结果呢?

先贤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公”

唐末黄巢起义也自命“天补均平大将军”“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提出“均平”思想

北宋农民起义中,王小波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

南宋的钟相也有“等贵贱,均贫富”

太平天国也希望“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近代农民革命运动的“打土豪 分田地”也是众所周知。

但是,这些历史事件,和“族群”的文化观念有什么关系呢?本质上还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财富之争而引起的吧(当然现代人不喜欢这种“仇富”观念)。

从传统上看,壮族人的确实缺少“从商”生计方式,而平话人(蔗园人、菜园人等)多从商(我相信如果他们迁入时土地还没被壮族人占完,他们也一样会做农民,毕竟在中国传统中还是重农轻商的,农业比商业生活上要稳定得多呢。比如徽商之类的,就算挣了大钱还是回乡买土作地主呀。)

但是,这应该不是杨美周边人壮族人“仇富”的事由,也许更不是引起“板人”和“平话人”之间冲突的内在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

听众

657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7-21
注册时间
2005-8-15
23#
发表于 2009-12-21 10:08:00 |只看该作者

文章涉嫌将阶级(阶层)矛盾误读为民族矛盾并把民族矛盾扩大化。

那时当地有什么样的阶级(阶层)矛盾呢?我认为主要有匪军与平民的矛盾、商人与农民的矛盾、街墟居民与村庄居民的矛盾。

扬美墟上居民,据称分别来自山东白马和广东南海,但使用平话作为社区语言。南宁郊区有不少跟扬美墟上居民一样使用平话的人群,他们与周边壮族人为什么能相安无事?是不是因为其他平话人群多为村民、农民、平民呢?

扬美墟临江而建(文章说是“三面环江”),“自治军”怎么实现包围呢?又何来周围的山头“满竖白旗”?我认为“自治军”能把扬美墟几个不临江的闸门堵住就不错了。

网上查到,当年被烧毁的只是扬美墟八条街之一的振兴街,其他几条街并未被毁。“振兴街于民国11年(1922)农历四月初九被土匪烧杀抢掠,一把火把街上的店铺和牛行变成废墟,禁约碑也随着振兴街的衰落而不为人所知。”(见http://www.nnjn.gov.cn/contents/6/12226.html)振兴街衰落了,整个扬美古镇真的就此衰落吗?

这个“自治军”确为匪军,而且这个“自治军”为首者或其随从很可能就是扬美附近村的人,因此不排除附近村民趁乱抢掠(“自治军”不会伤害他们),甚至不排除有普通村民参与包围扬美墟的行动(也可能只是围观看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22#
发表于 2009-12-21 16:01:00 |只看该作者
转了这两篇,我忽然想:“自治军司令”梁聘卿不会是下楞人吧?那样的话,扬美“四月初九”事件又该如何分析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1 16:02:43编辑过]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21#
发表于 2009-12-21 15:51:00 |只看该作者

左江古埠——下楞民族文化村掠影

左江古埠——下楞民族文化村掠影
乐途旅游 2006-3-12 12:57:00

下楞是一个坐落在左江下游的民族文化内涵十分深厚的古老壮族村镇,含“古村、古街、古埠”为一方,纳“民族、民俗、民居、风景”为一体,素有“前河后溪,左狮右象”之称,为“左江四大古埠”之一。

来到下楞村口,抬头便见一座高大雄伟的新立牌坊,上刻着名书法家陈政先生临终前写下的“下楞民族文化村”7个大字。下楞有“一村两街八巷九码头”之说。“一村”即是下楞村。全村近600户3000人口,多为梁姓壮人。“两街”即是明清老街和民国百间骑楼新街。新老两街沿河相接,足有2.5公里之长。新街百间骑楼保存完整,从中可以窥见近代南方骑楼街市的风情。明清老街原为一条青砖古屋街,由于受到炮火和人为的两次大破坏,至今街已不成街,但行走其中,仍可拾取许多民族古风。

“八巷”即是沿着明清老街从上而下所设置的那康巷、正宁巷。永康巷、中华巷、祥集巷和大王三巷,每巷都设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巷门。“九码头”亦即这些古巷跨过老街正对着左江的码头,外加新街码头和新村码头。最具壮族特色的码头是中华巷码头,全用坚硬的青砖砌成,人们无论是穿鞋或是赤脚,挑货担水行走其上,绝不会滑倒。一个小小的村镇,沿河竟有九座码头,足见下楞昔日之繁华。

下楞民族风俗尤为奇特,最具特色的是农历五月初五的逆水龙舟竞渡、五月初一(拟改为九月初九)的老人提篮节,还有正月十二的吃粽节和九月二十九的粽饭节,更有为节庆或祝寿而做的“放河灯’和“上天桥”。下楞敬重文化,崇尚教育,尤以节衣缩食苦送子女读书蔚然成风。村中自明朝以来建有敬字亭一座,是下楞文化村之标志。下楞特有的古乐也十分丰富,有《秋梧桐》、《一炷香》、《点子指》等,多彩多韵,优美动听,全属下楞的民族原创作品。

下楞不但民族风俗奇特,风景也尤为优美。下楞枕江傍岭,近山临水,绝壁垒垒,奇石处处,险滩环生,秀水黛染,红棉擎炬,绿竹摇风,风景委实瑰丽,更有神奇美丽的两千多亩宽的壶天岛连接村尾,非蓬莱仙境所不能比。环绕着壶天岛周边,下楞脑h有如下主要景点:

……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20#
发表于 2009-12-21 15:47:00 |只看该作者

两个美丽的古镇——扬美和下楞

迷人的左江小镇

在广西南宁市郊沉睡着两个美丽的古镇——扬美和下楞。两镇夹左江相望,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秀美迷人的山水风光,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仿佛一夜之间,旅游者纷至沓来的脚步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下楞风光好

进入下楞村,首先叫人惊诧的是那条保存完好的“民初一条街”。街长约500米,两旁均为整齐划一的骑楼式建筑,据称是仿南宁市兴宁路而建,而规模过之。虽历时近百年,至今楼宇完好,街道宽阔,干净整洁,毫无破败景象。这条老街有一个奇怪的名字———新街。想必因为与其它街道相比,此街尚属年轻吧。

从新街的“金亢辰龙”码头,经修茸一新的台阶,可达左江岸边。江流平缓,江水清澈,沿江散布许多怪石,嶙峋突兀,尽显峥嵘。岸边竹树扶疏,青葱翠绿,与蓝天白云相辉映。上游约百米,两个沙滩隔江而望,看似平淡,却自有神奇,一滩有沙无石,一滩有石无沙。旧时每年清明时节,村中青年男女各踞一滩,隔江对歌,互诉衷情,故村人又称之鸳鸯滩。

在双色码头上小游船做沿江游览,中途还可停船游览扬美镇。船到江心,回望岸上,几处古榕枝叶繁茂,树梢间掩映几间老屋,榕荫下不时伸出一个小巧的码头。沿岸是随意点缀的怪石,农妇浆洗衣裳,小儿水中嬉戏,一派水乡景象。小船一路随波滑行,不知不觉间,船便靠上了扬美村码头。码头旁是一组“西天取经”石,唐僧、孙悟空、猪八戒若隐若现,独独未见沙和尚,或许到镇上化缘去了吧。

扬美有传奇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因三面环江,独得水路之利,历史上曾一度繁华,是左江上有名的商埠。如今码头上零星停靠着三五艘搭客的小游船,船家蹲在船舱里抽烟,耐心等待岸上的客人返回。舍舟登岸,树荫下有十来个农妇用簸箕席地摆卖镇上产的香蕉,梅菜,豆豉。码头上已寻不到当年货船排满江岸,“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货如轮转,人声鼎沸”的景象。或许,只有岸边参天古树,可以见证小镇往昔的繁华。

码头左侧不远,有一座小亭,立于危崖之上。从亭上看去,江流涌动,对岸是宽阔的金沙滩,面积足有二三千平方米,滩平沙细,色彩金黄。码头右侧,树荫里立着一道闸门,上书“临江街”三字,由此去便是有名的“清代一条街”了。三百来米的街道,全用青石板铺成,窄小细长,宽不足四米,两旁房舍,还较好地得以保存,青砖,灰瓦,门墩,颇有古风。风雨相侵,老墙又斑剥裸露,日渐颓败,眼前这些古迹能历数百年风雨而不倒,弥足珍贵。年深月久,老屋也有坍塌了的,宅基上种几株柚子,石榴,栽几盆花草,生趣盎然。

不知不觉走到尽头,来到扬美另一景观龙潭夕影。左江流经此处,形成一个大湾,岸上颇多古树,参天蔽日,凉爽宜人。树丛中藏一座六角小亭。每当夕阳西下,水面上金光闪烁,站在亭里眺望龙潭,景色迷人。

扬美镇上还散布不少古迹,孔庙,魁星楼,慕义门,黄氏庄园,进士旧居和辛亥革命人士梁烈亚的故居都值得一游。

从扬美复上船,顺流而下。在金沙滩尾,江湾流急处,赫然有一头巨大石象,象把长鼻伸入水中开怀畅饮。恍眼一看,几乎误作桂林象鼻山,只是形体略小而已,造化神奇,匪夷所思。过象鼻山是犀牛洞,洞边悬崖上立着一块风动石,据说江风大时,此石便微微晃动,欲坠不坠,让人心惊胆战,故又名惊心石。由此下行二三百米,江面开阔,水势平缓,右岸出现一处石山,此处是回音壁,回音壁对岸的土岭上,有一个泥棺,据说近年才自然露出地面。泥棺由三合土筑成,一头已被砸开一个缺口,泥板厚约十厘米,从缺口往里看,棺内已经掏空,只剩几根小骨头。村民说墓主是“下楞大王”,又有传说墓主是北宋壮族首领农智高手下爱将,阵亡后匆忙葬于此地,究竟墓中何人,葬于何时,无从查考。

小镇历史悠

上船往回走不远,在留阳岭下上岸。站在新建军的留阳阁顶层回廊外,凉风吹拂,回望左江两岸,山光水色,田畴屋舍,尽收眼底。正当红日西沉,霞生天际,定神细看,前面的小镇竟是下楞。原来,壶天岛状如水壶,下楞村正位于瓶口上,留阳岭则是瓶颈所在。我们从下楞村上船,顺流而下,行船半天,绕过壶底,却回到了下楞村的另一侧。从留阳岭另一面下到江边,是下楞一处有名景观———抬头狮子低头马。石狮、石马合二而一,惟妙惟肖。

下楞是一个壮族村落,保存着许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节日和壮族风情,如农历正月十二的粽子节;三月三,鸳鸯滩上对山歌;五月初六,赛龙舟;九月二十九,糯饭节。每逢祝寿和送丧,则“过天桥”,“踩花灯”,“放河灯”。

作为“左江四大古商埠”之一,下楞在明代曾建有颇具规模的“一街八巷九码头”,原本一直保存较为完好,直到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才遭毁坏。如今,几条古巷已重修了门楼,巷道也作了修整,小巷之中还保存有不少老民居,听说我们对老屋旧物感兴趣,导游热情地带我们走街串巷,登堂入室,参观了八九个老宅院。这些宅院的主人大多已迁往外地或在近旁新建了青砖瓦房,老屋已很少住人,只是偶尔回来打扫,保持清洁。如今成了吸引游客的风景。

从上午到黄昏,从下楞到扬美,从现代到明清,文物古迹的朴拙厚重,自然风光的清新灵秀,参差比照,相得益彰。穿行在这些古宅老巷之中,仿佛漫步在岁月的长廊,时光流转,文物,古迹,怪石,清流,一幕幕在眼前展开,步移景异,如诗如画,教人流连。

摘自《深圳商报》2001年3月12日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19#
发表于 2009-12-21 15:42:00 |只看该作者

广西左江离三江口不远处,有两个古镇,一是扬美,一是下楞。这两个古镇都在1939年遭到了日军的轰炸,其中扬美在4月1日一次中弹17颗,下楞老街则被炸得残缺不全。

请参阅:

左江古埠——下楞民族文化村掠影

两个美丽的古镇——扬美和下楞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听众

338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2-16
注册时间
2006-11-7
18#
发表于 2009-12-21 20:42: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9-12-21 16:01:42的发言:
转了这两篇,我忽然想:“自治军司令”梁聘卿不会是下楞人吧?那样的话,扬美“四月初九”事件又该如何分析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1 16:02:43编辑过]

可能性太多了,但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都只是可能,不应该是定论!

而且从这样的一个村落事件来归纳折射成两个族群整体某种特质的对立关系,始终是站不住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17#
发表于 2009-12-20 21:41:00 |只看该作者

从经济人类学上来说,这本书分析得真是挺好的.

很有意思,香草本人对吕老师也非常尊重,也很佩服他的学问.

只怕是书里陈述某个事件(不堪回首的)时,套上族群和族群之间差异(而且是主因)造成的,不知道会不会强化当地族群的差别和指向族群矛盾,不管书里有没有倾向,都有引起这种导向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16#
发表于 2009-12-20 21:31: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9-12-20 0:58:26的发言:

我查了一些资料,扬美古镇附近,左江左岸的江西镇智信村、那廊村、同江村,加上左江右岸的坛洛镇上中村、下楞村、马伦村,自然村总数大约只有40个,远未达到文中所说“七十二条村”。1922年扬美圩真的遭到了来自周边“七十二条村”的壮族人的洗劫吗?文章所言很可能不是史实。

另外,扬美古镇确有个临江街,但要说扬美圩以前曾叫临江墟、临江镇,似乎证据不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0 1:15:05编辑过]

这是人类学的做法了,可以这样用一个别称的.据说为了保护采访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听众

338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2-16
注册时间
2006-11-7
15#
发表于 2009-12-20 19:48:00 |只看该作者

那样一件还没有能完全证实的事件就能代表整个壮族族群的性格或者特质吗?

这个学术做得也太不严谨了吧!

田野调查中当地人口述的资料也能成为正式引用的材料吗?

那么这个这个口述人的背景是什么?

口述人能完全了解当时事件的内幕吗?

假如口述人不能完全了解事件背后的情况,那么这样的口述材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样的口述材料跟八卦应该划分为同一个级别吧!

疑问还有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14#
发表于 2009-12-19 20:38: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使君子在2009-12-19 20:01:35的发言:

我猜想,主要是族群之间财富观念的不同。

平族人也许原先也是一贫如洗,但受到东边迁来的广族人的思维影响,开始注重经营并积累财富。

而壮族人则一直坚持务农。

书中就持这样的观点

这些观点没问题

可是就这事件来说不真相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13#
发表于 2009-12-19 20:03:00 |只看该作者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历史上的今天》
1922年5月5日,“自治军司令”梁聘卿率兵至邕宁杨美村烧杀掳掠
旧桂系政权瓦解后,广西各地以“自治”名义据地称雄的各色“自治军”蜂起。1922年5月5日,盘踞南宁的“自治军司令”梁聘卿率兵闯到邕宁杨美村(今南宁市杨美镇)。烧杀掳掠,打死打伤男人300余人,掳去青年妇女90余人,毁坏房屋300余间。这天是农历的四月九日,时称“四九”惨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12#
发表于 2009-12-19 20:03: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potu.com/124402/7410455

商品交换的文化秩序——以广西临江镇“四月初九”事件为例
来自: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7-07-06 08:00:00
作者:吕俊彪;
摘要:对发生在广西临江镇的“四月初九”事件进行了考察,认为尽管从表象上看这是一起由政治斗争引发的社会事件,但实质上却是以互酬为主导的农耕社会的社会整合模式与利润至上的商业社会的商品交换规则,在磨合过程中所爆发出来的社会整合模式之间的冲突,是临江周边村寨壮族人“有福同享”的财富观与临江人“独善其身”的财富观持久冲突的一种表现。据此认为,商品交换不仅是一个商品的流通过程,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不同群体对于商品交换的意义秩序的理解和社会实践建构了它的现实内涵。..

——————————————————————————————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hmzyj200802005.aspx

多重向度族群认同的地方性表述——以广西扬美古镇平话人为例
The Parochial Expressions of Diversiform Ethnic Identities——A Case Study of Pinghua People in Guangxi Yangmei Town

广西南宁市郊的"扬美古镇"是一个汉族平话人聚居的村落,民国期间曾是繁华一时的商埠.由于祖籍地的不同想象以及语言、经济生活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地人的族群认同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多重向度性.文章试图通过对扬美人族群认同现象的田野考察,分析其族群认同的特点及成因,进而探讨族群认同的实在意义.
作 者:吕俊彪 L(U) Jun-biao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刊 名:青海民族研究 PKU
英文刊名:NATIONALITIES RESEARCH IN QINGHAI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C912.4
关键词:族群 族群认同 平话人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11#
发表于 2009-12-19 20:01:00 |只看该作者

我猜想,主要是族群之间财富观念的不同。

平族人也许原先也是一贫如洗,但受到东边迁来的广族人的思维影响,开始注重经营并积累财富。

而壮族人则一直坚持务农。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10#
发表于 2009-12-19 19:31: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洗劫扬美圩的,到底是城里来的“自治军”还是周边的村民呢?这个问题应该先搞清楚,不应该有太多的想象。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9#
发表于 2009-12-19 19:44:00 |只看该作者

http://youa.baidu.com/item/c9fa3e4235d6e28fc2f2780f

财富与他者:一个古镇的商品交换与族群关系

作  者: 吕俊彪 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字  数: 316000
版  次: 1
页  数: 397
印刷时间: 2009-8-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9709801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定价:¥48.00

内容简介
清末民初,广西南宁市以西四十公里的扬美古镇是当地有名的繁华商埠,为左江中下游地区农副产品和工业制品的主要集散地。1922年农历四月初九,这座主要由平话人(汉族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城镇,遭到了来自周边地区“七十二条村”的壮族人的洗劫,自此衰落。
本书的研究,基于著者对于扬美古镇及其周边壮族村寨社会生活为期一年多的田野调查。通过比照各类文本的记载以及当地人的口述资料,本书对发生在1922年的“四月初九”事件进行了描述。著者以人类学的视角,考察了扬美古镇的市场体系及商品交换,并对扬美人及其周边村寨壮族人的生计方式、族群认同、财富观念以及社会整合模式等进行了比较,试图通过对导致“四月初九”事件发生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分析,探讨中国乡土社会的商品交换与族群关系问题。
著者认为,尽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起由于地方政权的更迭而引发的社会冲突事件,但在更深的层面上,“四月初九”事件的发生,却主要源于扬美人与当地壮族人财富观念的差异。在扬美古镇从军事据点到商埠再到村落的历史进程中,想象的祖籍、历史记忆、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当地人特殊的谋生方式,促成了扬美社会内部多重向度的族群认同以及社会结构上的某种异质性,从而奠定了扬美古镇商品交换的社会基础,并由此构建了扬美人“独善其身”的财富观念。与此同时,大致相同的经济生活和历史遭遇、紧密的亲属关系网络以及分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社会结构,催生了扬美周边村寨壮族人“有福同享”的财富观念,使其难以接纳以谋取现实的物质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商品交换。“独善其身”的财富观念使得扬美人更为注重商品交换的物质利益,而这种价值取向与喜欢“有福同享”的壮族人格格不入。从某种意义上讲,“四月初九”事件的发生,正是这两种不同财富观念冲突的结果。
本书认为,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商品交换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物的交换,而是一种总体性的社会经济交往方式。这种社会交往,固然有着物质利益的现实需求,但同时也嵌合着诸多非经济因素。这些非经济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交易者对于商品交换的不同期待。而在客观文化特征逐渐趋同、族群认同面临表述危机之时,不同的生计取向和财富观念,甚至会成为区隔族群、建构自我与他者的重要工具。
  本书聚焦于族群经济与族群关系问题的研究。著者透过一个沉浸在壮族人“汪洋大海”之中的主要由平话人(汉族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广西古镇的田野考察,分析了商品交换与族群关系的内在联系,探讨了不同族群的财富观念对于当地商品交换和族群关系的影响。本书以民国初年发生在当地的一起群体事件为切入点,以丰富的口述史资料,描述了当地人在重构此一历史事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想象以及自我与他者的深刻界分。
作者简介
吕俊彪,1968年生,广西陆川人,汉族。1990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人类学、发展人类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六部。

目录
导论
一 商品交换:物的交换,抑或关系的缔结?
二 商品交换研究的理论脉络与研究回顾
三 研究主题与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第一章 财富之祸:扬美古镇的“四月初九”事件
一 扬美古镇
二 “四月初九”:事件及叙述
第二章 “富贵人家”:“名门之后”的想象与现实
一 “名门之后”
二 地缘与业缘
三 社会组织
四 生活习俗
五 婚姻与家庭
六 想象的共同体与共同体的想象
第三章 壮族人:财富的他者
一 村落与墟场
二 想象的祖籍
三 “村佬”的社会
四 “他者”的自我建构
第四章 财富记忆:扬美古镇的墟市与商品交换
一 市场体系
二 扬美墟市
三 墟市贸易与当地社会
第五章 财富之道:生计与族群区隔
一 牛与人
二 “韫餐食餐”
三 “耕田种地”
四 生计取向与族群区隔的形成
第六章 财富的观念图式:人、神、财
一 独善其身的扬美人
二 财神与谷神
三 财富的想象:“水”与酒
四 财富的交换逻辑
五 富裕的“悭啬”与贫困的“慷慨”
第七章 财富的维度:族群认同与社会整合
一 族群认同
二 互酬与壮族社会的整合
三 商品交换与扬美社会的整合
第八章 财富、交换与族群关系
一 商品交换的社会实在性
二 商品交换的“理性”与财富观念图式
三 “差序格局”、“兄弟情谊”与商品交换
四 乡土社会的商品交换与族群关系
结论
一 商品交换与族群认同
二 财富的观念图式与族群关系
三 社会整合模式与商品交换
四 乡土社会的商品交换:一种总体性的经济交往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财富之祸:扬美古镇的“四月初九”事件
  一 扬美古镇
自南宁沿邕江溯江而上,百里河段之内即有两座明清至民国时期在当地赫赫有名的沿江墟镇,一为石埠,一为扬美。或许是由于靠近南宁市区、陆路交通较为便利的缘故,民国以后的石埠镇逐渐湮没在城市化的浪潮之中,再也难觅当年繁华古镇的踪影。而位于邕江上游左江河段的扬美古镇,也许是由于距南宁市区相对较远,加之陆路交通有江水的阻隔,古镇的风貌至今仍有相当的保留。古朴的明清建筑,纯朴的民风,加之秀丽的田园风光,常使造访者流连忘返。
扬美古镇地处邕江上游左江、右江交汇处附近,陆路距离南宁市区约四十公里,水路五十公里左右。由于三面环江,扬美古镇的水路交通较为便利。从古镇沿左江水道,上可达扶绥、崇左、龙州,下经三江口(左江、右江、邕江交汇处)转入右江河道可到隆安、田东、田阳、百色等地。而沿邕江顺流而下,则可至珠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南宁、梧州、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
扬美古镇一带,早先是壮族人的居住地。唐宋以后,中原王朝的军队开始进驻邕州地区(南宁一带),扬美成为当时的一个军事据点。……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5 23:22 , Processed in 0.156930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