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48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1700岁广东最大铜鼓雨后“显身”(图)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7:04: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700岁广东最大铜鼓雨后“显身”(图)
2009年06月22日 17:36 来源:广州日报 



“周亨铜鼓”造型。

“周亨铜鼓”鼓面。


  为广东现今发现的最大铜鼓 有望被安置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比邻“南海一号”  

  一场大雨,刚刚改道的河床在雨水的冲刷下坍塌,而一小块裸露在外的金属,在放牛老农的不经意发现中,却掘出广东考古上的一大“奇迹”。4月13日,在阳江市阳东县一个小山村,掩埋了1700多年的“周亨铜鼓”在雨水的冲刷下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考证,该铜鼓属于北流型铜鼓,年代约为东汉中晚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其大小位列广东第一,排在广西北流县铜鼓和上海博物馆6597号铜鼓之后,属全国第三;但就高度而言,“周亨铜鼓”则是“全国第一”。

  昨日,记者从阳江文广新局获悉,该市正在制定铜鼓保护方案,“周亨铜鼓”有望和“南海一号”成为邻居,共同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出。 

  放牛老汉发现千年铜鼓

  阳东县大八镇周亨村的村民李学辉没有想到,一场大雨竟然冲刷出千年铜鼓。

  4月13日,倾盆大雨,58岁的农民李学辉牵着耕牛沿着刚刚改道的村边小河放牧,因为一场大雨,一处河床发生坍塌,正从这里经过的李学辉无意当中看到坍塌处露出一块金属,他跳下河床,想拽出来后拿回家里卖掉赚点小钱,没想到拽也拽不动,用手扒后才发现金属块的体积特别大。

  “可能是宝贝。”李老汉想到这里,急忙找来一些树枝等,盖上裸露部分,跑回家里叫家人过来帮忙,因为河水浸漫,几个人整整忙了4个多小时,一个完整的“大铁器”才展现在大家面前。不过由于重量太重,李老汉只好又找了几个村民,8个人顺着河水把笨重的“大铁器”打捞上岸。

  “可能是文物。”14日凌晨1时多,当地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派警员前往把它搬到周亨村保管,后在阳江市文物部门的帮助下运回市里,等待文物专家前来鉴定。

  铜鼓广东最大全国第三

  昨日下午,记者在阳江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冯志兵副科长的带领下,来到放置“周亨铜鼓”的地方。记者看见“周亨铜鼓”体形硕大,厚重,鼓面宽平,边缘伸出鼓颈外,鼓身束腰呈反弧形,上面还黏着细细的泥沙,因为常年掩埋底层,铜鼓表面已经出现斑驳的铜锈。而鼓面和鼓腰上镂刻着精美的细纹,鼓面正中间镶有八道光芒四射的太阳纹。

  据冯志兵介绍,“周亨铜鼓”共有两对圆茎鼓耳,鼓面上面分布有6对青蛙,两两相对,蛙形小而朴实,鼓面上有11晕(圆环),每一晕由三弦构成,中心太阳纹光芒直接穿透第一道晕圈,晕和晕之间填满了细细的云纹和菱形雷纹。

  “‘周亨铜鼓’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古铜鼓,鼓身高度位列全国第一,也是全国第三大古铜鼓。”据冯志兵介绍,目前能和“周亨铜鼓”相媲美的只有广西北流县铜鼓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6597号铜鼓,这两者的鼓面直径分别为165厘米和145厘米,而“周亨铜鼓”的鼓面直径为142厘米,位列全国第三大,但其鼓身却高82厘米,比前两者的67.5厘米和78.8厘米都高,高度上排名全国第一。

  将移至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保护

  据冯志兵介绍,“周亨铜鼓”是阳江文物考古上的重大发现,阳江市已经开始和省文物保护部门的青铜器专家沟通,并制定铜鼓的保护方案,现阶段主要集中在铜鼓的除沙、防锈等。

  “未来铜鼓将放到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保管。”冯志兵说,铜鼓方案一旦经专家认证确定后,“周亨铜鼓”将被安置到“新家”。

  专家视点

  广东省水下考古中心主任魏峻博士在考察“周亨铜鼓”后认为,根据铜鼓埋藏的现场土层分析,铜鼓埋藏地的土层都没有动过,是“生土”,说明铜鼓本身就埋在这里,加上边上墓葬,属于孤立掩埋,至于为什么孤立掩埋至今还是谜。

  为什么铜鼓保存完好?魏峻博士认为,其中一大原因在于该鼓鼓面朝下、鼓脚朝上,有利于减轻鼓面压力。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则认为,根据“周亨铜鼓”外观造型、鼓身纹饰、鼓耳和立蛙的特征,可以判断该铜鼓应该属于北流型铜鼓的中晚期,制造年代大约在东汉中晚期,距今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

  铜鼓揭秘

  青蛙象征多子多福

  在“周亨铜鼓”上镂刻着6对青蛙造型,这些青蛙和铜鼓中心的太阳相互结合在一起,其中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据冯志兵介绍,古代铜鼓多为俚族所用,在俚族的文化当中,青蛙是俚族的图腾,而青蛙又有太阳之子之称,象征着多子多福。因此,目前出土的铜鼓,一般都镂刻有这些造型。

  铜鼓大小象征权力大小

  冯志兵说,铜鼓的运用地方很多,可以用在战场上,通过鼓声传递战争信息、指挥战争;也可以用在集会、祭祀等方面。像广西一些地方,铜鼓现在还应用在红白喜事上。

  另外,铜鼓的制造很讲究,其大小不同反映的内涵也不同,铜鼓越大,说明拥有铜鼓的人权力越大。

  文、图/记者陈杰 通讯员许广企

摘自: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6-22/1744272.shtml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0#
发表于 2009-6-24 21:48:00 |只看该作者
铜鼓上有青蛙的造型主要是在广西地区比较多一些,广西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这个类型的铜鼓基本上都有青蛙徒刑它铸上青蛙造型,它铸上青蛙造型,这个是跟他的民族宗教信仰有关系,因为农业民族比较崇尚青蛙,他认为青蛙是雷王的独生子可以给人带来雨水,所以他崇尚青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9#
发表于 2009-6-24 21:45:00 |只看该作者

广西土中铜鼓,耕者屡得之,其制正圆,而平其面,曲其腰,状若烘篮,又类宣座。面有五蟾,分踞其上。蟾皆累蹲,一大一小相负也。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纹如织簟,或为人形,或如琰壁,或尖如浮图,如玉林,或斜如豕牙,如鹿耳,各以其环成章,合其众纹,大类细画圆阵之形,工巧微密,可以玩好。铜鼓大者阔七尺,小者三尺,所在神祠佛寺皆有之,州县用以为更点。这是宋代曾任桂林通判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对广西铜鼓的详尽描述。它表述了广西千百年来深深积淀的铜鼓文化。正是这种独特的铜鼓文化,为壮族历史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广西土中铜鼓,耕者屡得之,其制正圆,而平其面,曲其腰,状若烘篮,又类宣座。面有五蟾,分踞其上。蟾皆累蹲,一大一小相负也。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纹如织簟,或为人形,或如琰壁,或尖如浮图,如玉林,或斜如豕牙,如鹿耳,各以其环成章,合其众纹,大类细画圆阵之形,工巧微密,可以玩好。铜鼓大者阔七尺,小者三尺,所在神祠佛寺皆有之,州县用以为更点。这是宋代曾任桂林通判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对广西铜鼓的详尽描述。它表述了广西千百年来深深积淀的铜鼓文化。正是这种独特的铜鼓文化,为壮族历史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广西是古代生产和使用铜鼓的重要地区之一,壮族先民濮人是铜鼓最先的铸造者和使用者。濮在周等爵称子,与楚同一等级,地位不低。在花山壁画中,图中人物举手向上敲打铜鼓的图案出现多处,说明铜鼓早已在壮族先民的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铜鼓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铜鼓的品种有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它们都是铜鼓工艺的精品。铜鼓的铸造艺术要求极高,它通体用铜合金铸成,厚薄均匀,鼓面、鼓身有丰富多姿的图案。铜鼓铸造技艺,从采矿炼铜,用粘土制造鼓芯、鼓范,在泥胎上刻缕花纹,到将溶化的铜汁注入其中,焊上鼓面、鼓耳,最后是立雕,工序繁多。只有精湛的工艺才能制造出铜鼓珍品。  

  在古代,铜鼓多用于祭神或节日喜庆活动。在祭神时,铜鼓是神圣的法器,有专门的鼓手和专门的鼓点。在节日里,铜鼓是打击乐器,铿锵的鼓点激起人们的节日热情。征战时,铜鼓是号令士兵的指挥工具,是振奋士气的精神支柱。  

  古时铜鼓还用以占卜。在东兰、巴马、凤山等地,流行过铜鼓青蛙卜:将铜鼓埋于坑里,鼓面放一只青蛙尸骨,一年后挖出来看,如铜鼓和青蛙的骨头都呈金黄色,就预示着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呈黑色、灰色,则有旱、涝灾害,粮食歉收。后来,铜鼓青蛙卜简化为只葬蛙不葬鼓,但铜鼓作为占卜时的打击乐器,伴着占卜者唱铜鼓歌,增添了青蛙卜的神秘。  

  铜鼓以其特有的作用,丰富了壮族的生活。在节日庆典活动、宗教礼仪中,他们都打起铜鼓抒发情怀。在秋收十月,村村擂响铜鼓,欢庆丰收。铜鼓是壮家的精神食粮,金鼓长鸣给壮家带来无比的欢乐。  

  铜鼓的花纹瑰丽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鼓面的太阳纹、雷纹、青蛙、飞鹭;鼓身的羽人舞姿、龙舟竞渡等,蕴函着民俗文化的魅力。浑圆的鼓足显示了力量外化了的古代壮族人民的崇拜内涵,在壮族今大的民俗中仍能找到这些崇拜的影子。如壮族古老宗教仪式中的祭太阳风俗:祭场设在村边能观日出、日落的山上,树下放着三牲祭品,一碗生血上面放一枝树枝。龙舟竟渡至今仍在各地大规模开展。青蛙的崇拜,在蚂蜗节的活动中保存得非常完整。羽人舞蹈则生动地描绘出古代壮族姑娘朴素大方的舞姿,体现出壮族特有的舞蹈动律,那舞着的羽人头戴高耸羽冠,身穿吊裙,扬手起舞,翩翩舞姿妩媚动人。  

  据说,全世界现有古铜鼓1600多面,中国已发现的有1400多面,其中在广西出土的就有500多面。广两博物馆现收藏铜鼓343面,为世界铜鼓藏量最多的博物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之王就收减在这里。这个铜鼓之上,1972年在广西北流具元靖镇水冲庵发现的,它是云雷纹大铜鼓,鼓面直径165厘米、高附67.5厘米、重约300公斤。鼓面中心的纹饰是八道光芒的太阳纹,外围用突起的同心圆弦纹,分为5道晕圈,晕圈内布满了单线旋出的云纹和菱形套叠的雷纹,所有纹与巨大的鼓型溶为一体,不愧为铜鼓之王。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一个广西岑溪县出土的铜鼓.铜鼓上的5铢钱纹生动他说明,它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结晶。  

  广西是铜鼓的故乡,广西大地孕育了灿烂的铜鼓文化,铜鼓凝聚了古代壮族及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智慧。你若想了解壮族的历史和文化,那就一定要到广西博物馆看看铜鼓,亲眼目睹一下铜鼓文化的绚丽。

  在古代,铜鼓多用于祭神或节日喜庆活动。在祭神时,铜鼓是神圣的法器,有专门的鼓手和专门的鼓点。在节日里,铜鼓是打击乐器,铿锵的鼓点激起人们的节日热情。征战时,铜鼓是号令士兵的指挥工具,是振奋士气的精神支柱。  

  古时铜鼓还用以占卜。在东兰、巴马、凤山等地,流行过铜鼓青蛙卜:将铜鼓埋于坑里,鼓面放一只青蛙尸骨,一年后挖出来看,如铜鼓和青蛙的骨头都呈金黄色,就预示着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呈黑色、灰色,则有旱、涝灾害,粮食歉收。后来,铜鼓青蛙卜简化为只葬蛙不葬鼓,但铜鼓作为占卜时的打击乐器,伴着占卜者唱铜鼓歌,增添了青蛙卜的神秘。  

  铜鼓以其特有的作用,丰富了壮族的生活。在节日庆典活动、宗教礼仪中,他们都打起铜鼓抒发情怀。在秋收十月,村村擂响铜鼓,欢庆丰收。铜鼓是壮家的精神食粮,金鼓长鸣给壮家带来无比的欢乐。  

  铜鼓的花纹瑰丽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鼓面的太阳纹、雷纹、青蛙、飞鹭;鼓身的羽人舞姿、龙舟竞渡等,蕴函着民俗文化的魅力。浑圆的鼓足显示了力量外化了的古代壮族人民的崇拜内涵,在壮族今大的民俗中仍能找到这些崇拜的影子。如壮族古老宗教仪式中的祭太阳风俗:祭场设在村边能观日出、日落的山上,树下放着三牲祭品,一碗生血上面放一枝树枝。龙舟竟渡至今仍在各地大规模开展。青蛙的崇拜,在蚂蜗节的活动中保存得非常完整。羽人舞蹈则生动地描绘出古代壮族姑娘朴素大方的舞姿,体现出壮族特有的舞蹈动律,那舞着的羽人头戴高耸羽冠,身穿吊裙,扬手起舞,翩翩舞姿妩媚动人。  

  据说,全世界现有古铜鼓1600多面,中国已发现的有1400多面,其中在广西出土的就有500多面。广两博物馆现收藏铜鼓343面,为世界铜鼓藏量最多的博物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之王就收减在这里。这个铜鼓之上,1972年在广西北流具元靖镇水冲庵发现的,它是云雷纹大铜鼓,鼓面直径165厘米、高附67.5厘米、重约300公斤。鼓面中心的纹饰是八道光芒的太阳纹,外围用突起的同心圆弦纹,分为5道晕圈,晕圈内布满了单线旋出的云纹和菱形套叠的雷纹,所有纹与巨大的鼓型溶为一体,不愧为铜鼓之王。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一个广西岑溪县出土的铜鼓.铜鼓上的5铢钱纹生动他说明,它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结晶。  

  广西是铜鼓的故乡,广西大地孕育了灿烂的铜鼓文化,铜鼓凝聚了古代壮族及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智慧。你若想了解壮族的历史和文化,那就一定要到广西博物馆看看铜鼓,亲眼目睹一下铜鼓文化的绚丽。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

听众

5960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8-18
注册时间
2009-2-10
8#
发表于 2009-6-24 21:12:00 |只看该作者

无疑是俚僚人的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

听众

6492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2
注册时间
2008-11-12
7#
发表于 2009-6-25 00:31:00 |只看该作者

一点没讲到壮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0

听众

9549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9-8-30
注册时间
2009-5-10
6#
发表于 2009-6-24 17:13:00 |只看该作者

布依族,壮族,岱侬族共同论坛--僚人家园(http://www.rauz.net.cn/bbs) 我的博客: 僚人'Blog [url=http://rauz.iblogger.org]http://rauz.iblogger.or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5#
发表于 2009-6-24 18:19:00 |只看该作者
顺便告诉大家,这个大铜鼓 就在 南粤高凉仔 老家附近。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8-2-27
注册时间
2007-12-20
地板
发表于 2009-6-26 08:5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毛毛虫在2009-6-25 0:31:37的发言:

一点没讲到壮族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就是呵.现在阳江北流这些都是汉族到90成以上了.1700年前俚僚都差不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09-6-26 11:17:00 |只看该作者

古代铜鼓多为俚族所用,在俚族的文化当中,青蛙是俚族的图腾,而青蛙又有太阳之子之称,象征着多子多福。

俚族就是壮族和黎族的先人啊。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09-6-26 11:16:00 |只看该作者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则认为,根据“周亨铜鼓”外观造型、鼓身纹饰、鼓耳和立蛙的特征,可以判断该铜鼓应该属于北流型铜鼓的中晚期,制造年代大约在东汉中晚期,距今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

再一次驳斥了北方汉族人的南蛮论调。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2 21:49 , Processed in 0.146073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