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黼洛陀的子孙,而非网上一些反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污壮暴民胡言乱语的“人造民族”,这种说法是仇视少数民族文化意欲煽动民族对立的纳粹式语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应该予以取缔。
壮族信仰的始祖神黼洛陀,如同汉族人信仰的炎帝黄帝一样,都是传说人物。 从我国若干远古神话传说看,黄帝是黄河流域的一位部落首领,他最初的活动中心在现在河南省新郑一带,后来发展到河北和陕西地区。炎帝部落最初活动在黄河上游的姜水一带。传说黄帝、蚩尤、炎帝间发生过三次比较大的战争。三次战争后,黄帝部落得到了大发展,又向南进行了多次战争,征服了许多部落,所谓“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在这过程中,炎帝部落终于和黄帝部落结成了永久性的联盟。炎、黄联盟,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地区,东一直到海,南到长江流域,西至甘肃,北抵山西河北北部,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初定了中国的规模。后来人们把合并后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统称为华夏族。许多汉网暴民不顾历史事实误认为:“华夏族后来又发展为中华民族,所以中华民族都把自己当作炎黄的子孙。”将华夏族或汉族等同于中华民族,这是缺乏历史常识的极端误识和典型的“大汉族主义”表现。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非文化概念,而且这一概念诞生于19世纪后期。民族是基于文化上形成的,而非政治上。所以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这是正确的。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化不同,信仰的始祖不同或崇拜的神灵不同。将“中华民族视为炎黄子孙”,那是违反联合国宪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反国家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无知无识的“杂种”暴民认识。按照国际公约,这种纳粹式言行是应该被送上国际法庭审判的。 “黼洛陀”,汉译为布洛陀。壮语之意的“黼”是对德高望重老者的尊称;“洛”是知晓、懂得;“陀”含普遍、全面之意,合起来通译为无所不知的智慧老人。黼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神是人创造的,各民族树立的大神通常以神话的形式—代代传承下来。这些神话一般包括宇宙的形式,人类的诞生、文化的起源等内容,所有这些内容又是各民族用原始思维的方式,以幻想夸张的手法集中于某个大神身上,这个大神就是该民族公认的创世始祖。流传于壮族各地的布洛陀神话,塑造的是壮族创世大神布洛陀的形象。传说黼洛陀的功绩主要有: ●开天地:天地原来离得很近,人们上山顶就可摘到星星,太阳出来一照就烫死人,雷公打鼾谁也别想睡,布洛陀砍来老铁木,把天顶上去,把地压沉。
●定万物:从前人和鸟兽住在一起,经常争吵,布洛陀便令鸟讲鸟语,兽讲兽话,鸟兽都由人管理。从前人们吃东西不论餐,吃多屙多,布洛陀限定三天吃—餐,但拱屎虫传令错为一天吃三餐,被罚去帮人埋屎。
●取火:大榕树被雷劈起火,布洛陀取回火种,筑灶保火,从此人们取暖熟食。
●开红水河:水淹大地,为开河引水入海,布洛陀制一条赶山鞭赶山,又用神牛拉神犁,犁出红水河。
●造谷物:洪水淹没了谷种,布洛陀派斑鸠、山鸡飞天去取,派老鼠游海去取,它们吃光了谷种不愿返回,布洛陀令它们吐出谷种。培育后谷种像柚子般大,就把谷种敲碎撒播各地。
●造牛:布洛陀用黄泥捏牛身,枫木做牛脚,奶果做乳房,弯木做牛角,干层皮做牛肚,蕉叶杆做肠,风化石做肝,红泥做肉,苏木水做血,做好后用嫩草来喂,变成活牛帮人犁田耙地。
●教养家禽:布洛陀叫人们从水里捉来野鸭,从树上捉来野鸡,关起来养,鸡鸭生蛋,蛋生小鸡小鸭,开弓射鹞鹰保鸡鸭。
●造屋:古人住在岩洞里,到田垌要走很远的路,布洛陀用木头在树桠间支撑架横条,上盖树叶茅草,请人们去住。
●射太阳:从前天上的公太阳和母月亮结婚生下10个太阳,把女人背在身背后的孩子晒死了,布洛陀叫特桄做弓箭射落那10个太阳,剩下的公太阳和母月亮不敢再出来,布洛陀派公鸡去请太阳,听到公鸡悦耳的歌声,公太阳和母月亮才姗姗升上天。
●造铜鼓:从前毒虫恶兽经常出来伤害人畜。布洛陀教人用青桐木烧冻孔雀石熔铸铜鼓,敲打铜鼓吓跑毒虫猛兽。 壮族神话是壮族古代先民社会历史的影子,也是壮族社会原始信仰的产物。布洛陀是壮族先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把自己的一切智慧、知识、气魄,都集中地概括在他的身上,使之成为寄托理想、人人拥戴、个个崇敬的民族祖先神。这与“布洛陀”这个名称在壮语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祖公”的含义正相吻合。正因如此,壮族人民自称是黼洛陀子孙,而且引以为荣。正像汉族人自称为“炎黄子孙”一样。许多汉网暴民胡言乱语说:“壮族是人造民族”,这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公开污蔑以及煽动民族对立的典型表现。前苏联许多学者从学术上论证说“汉族形成清代”,由多民族混血杂交而成,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马列主义史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但从客观事实出发,我们不能因此说汉族是清代“人造杂种”,华夏族或汉族为由混血杂交而成的杂种当属无疑,他们是“炎黄子孙”同样毋须置疑。相比之下,壮族是纯血种,从人种学上属世界最优秀的纯血人种之一。这就是作为黼洛陀子孙的壮族人深引以为荣的原因之一。补助了解资料:1.田阳敢壮山是传说中布洛陀的栖息地,由于人们对布洛陀的虔诚崇奉,这里便成为人们朝拜、祭祀始祖布洛陀,寄托人们幽幽情思的文化圣地;由于朝拜和祭祀活动的延续,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人们聚众酬唱的歌圩,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成为孕育布洛陀创世史诗、布洛陀文化的摇篮和传承布洛陀创世史诗、传播布洛陀文化的场所。始祖布洛陀(作品信息源)--布洛陀创世史诗(口承文学作品)--敢壮山(作品传播场)--敢壮山歌圩(作品传播活动),这四大元素共同构成了包含宗教信仰、口承文学、民俗活动等多种内容的独具特色的布洛陀文化。2《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一带传承。推定它最早形成于人类母氏社会后期,主体内容定型于父氏社会后期。壮族的《布洛陀经诗》作为创世史诗可与希腊古典史诗比美。(世界上只有几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创世史诗,汉族没有。所以世界不少学者认为华夏文明有可能源于西亚文明,甲骨文来源苏美尔的图符文字) 3.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4.布洛陀创世史诗和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歌谣,可以说是壮族先民的一部原生形态的百科全书,其中保存着壮族先民对客观世界、对自然环境的幼稚认识,保存着壮族先民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凝聚着壮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这些,无论对文学、哲学、语言学,或者对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2006年5月20日,布洛陀口头文学经GWY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敢壮是壮语,敢是指山洞,壮是指壮人,敢壮山意为壮人居住的岩洞。巍巍敢壮山,一张写满沧桑的面孔, 穿越漫漫的岁月时空。 巍巍敢壮山,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 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力量无穷。他教会神蛙保佑稻作年年丰收, 他教会后代造田地养牛羊、热爱做工。他就是僚人的创世神祖公。敢壮山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距县城18公里。2002年,经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专家学者反复考察论证、认定,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圣地,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的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布洛陀文化不仅仅影响珠江流域,还波及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敢壮山上有祖公祠、姆娘岩、将军洞、鸳鸯泉、通天洞、红军洞、等奇观异景。敢壮山也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1927年黄治峰等领导的“二都暴动”就在敢壮山下举行。敢壮山歌圩还是广西最早、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歌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都有来自周边十多个县十几万群众汇集到这里。广西田阳被认为是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发祥地,敢壮山则是布洛陀文化圣山。根据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是布洛陀的生日,历史上的壮族群众从这一天开始到农历三月初九都会自发前往敢壮山祭奉,前来拜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3 9:57:3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