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4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越母系嫁接式起源假说[转]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17:55: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文章转自“中国恐龙网-分子人类学讨论区”版主baiyueren的博客,个人觉得很有参考价值

百越母系嫁接式起源假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8a26101000a85.html

昨天晚上看到大家对百越起源的讨论,自己也想了下,但没得出什么新思路。今天早上突然想起李辉说过澳泰族群有线粒体特征标记,突然感觉茅塞顿开……也许我们又被李辉的Y染色体研究给误导了!

因为以前从没听说过东亚哪个族群有线粒体标记,如果百越存在线粒体标记,则说明百越族群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历过一些西南和东南亚民族至今还延续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这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百越没有相对主导的某一染色体特征,而是O1/O2a*相结合共同标识百越族群的父系遗传特征。

下面是李辉的原文重要结论的摘录:

通过与大量东亚其他族群的数据比较,发现这些澳泰族群不仅文化上有许多共同之处,遗传结构上也有非常明显的共性。澳泰族群最明显的特征性标记是Y-SNP单倍群O1。整个澳泰族群的演变过程基本上可以根据对O1单倍群的内部结构观察得到。另外,线粒体单倍群B4a、B4b、M7b等等也具有澳泰族群的特征。
大约3万年前,群体在云贵高原两侧分为两条路线北上,南亚—苗瑶—汉藏从西线走缅甸—云南路线;澳泰族群从东线走越南—广西路线。在北部湾一带,澳泰群体孕育了很长时间,O1单倍群就是2万多年前在此出现的。

 

如果把百越族群的起源设想为母系“嫁接式”起源,则一切难点都将迎刃而解!下面把我的假想解释一下。

从李辉的《澳泰》一文的结论来看,显然已经认定最初的南亚人祖先进入东南亚后即分开走基本并行的两条路线,苗瑶和汉藏走“缅甸—云南”内陆西线,而百越走“越南—广西”沿海东线。很显然这两支最初的迁徙人群在沿途都是有大量接触和混杂可能的。也就是象体制人类学上所说的分化与混血同时进行的进化方式,或称之为“网状进化”。

然后我们单看其中的O1和O2*族群,从李辉的《澳泰》和《壮族》不难看出:
1.首先从O*中分化出的应该是O2,
2.接着O2分化出O2a,而O1也基本在同一时期从O*族群的东侧中分化出来。

也就是说,最初产生出的O1和O2a族群是非常接近的其位置关系是:O1在东南,O2a在西北,而且两者肯定有结合部。这其实已经奠定了后来二分时东越O1*高而西越O2a高的梯度变化趋势。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百越文化和族群产生和崛起的推动力来自稻作!从水稻起源的研究资料来看,此时水稻种植可能早已从南亚一带开始,随着苗瑶族群扩展到中国南方很多地区,但稻种和生产工具可能都还未改良。我们知道母系社会的起因就是农业文化取代了狩猎采集文化的必然结果,所以百越的兴起很可能就与稻作技术的改良有着直接的关系。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就不难想象了:

*在O1和O2a族群的结合部,新分化出的O1族群和拥有稻作技术的部分O2a人群趋于联合,通过改良稻种和稻作技术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更多的人口,此时很自然地专事农业的女性成为原始越族的族长。
*此时,由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百越人群母系线粒体DNA将具有强大的覆盖力和成为整个族群的示踪标记,而Y染色体将被暂时取代而失去覆盖力和标记的功能。

由于这是百越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所以O1丧失了在族群扩大以前通过漂变等偶然因素压倒族群内O2a遗传标记的机会,反而是O2a在母系社会结构的保护下又产生出一个特征变异O2a1。当然,这个O2a1不同于O2a,他将毫无疑义地被认为为百越族群的特征标记之一。

我的基本观点就是如此,这个观点即便从体质和文化上来检验也是能行得通的:

*从体质人类学理论上来说,从热带迁徙来的早期人类总体来说都应是长四肢、长、高头颅,窄脸,低鼻根,阔鼻的模样,苗瑶族群的一些特征,都是在迁移到华中地区后产生的适应性变异,而圆头化肯定是晚近的变异。所以最初在亚热带地区(粤西、桂东)结合成原百越族群的O2a极有可能和O1一样具备O*系祖先那些适应热带气候的体质特征,可以视为体制上分化不大的两个小群体。
*从文化上来说,苗瑶文化和百越文化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最古老的共同文化特征如鸟崇拜(在三星堆、马王堆中都可以看到),虎崇拜(即良渚文化的标志“羽人兽面纹”,后来在楚文化中转化为青铜器上的“虎噬人”,传播到商文化中转化为饕餮纹)。而在传承苗瑶文化的三星堆文化和马王堆荆楚文化中,如果去掉那些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因素,和在当地发展起来的青铜文化和巫术崇拜,其他就是与百越相似的那些文化因素了。由此可以推断苗瑶和百越文化也许就是一条根系生长出来,体现不同地域特色的子文化。

如果我上面对体质和文化方面的猜想也成立的话,则加入百越共同体的O2a人群肯定是百越原初成分。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沙发
发表于 2008-12-27 23:53:00 |只看该作者
路过顶路~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2 05:38 , Processed in 0.17524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