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71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来宾是“盘古文化”重要发祥地

[复制链接]

99

主题

1

听众

3912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3-6-9
注册时间
2003-5-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1 15:15: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zt广西考古有重大发现

                           来宾是“盘古文化”重要发祥地
                          打破中国没有“创世文化”的旧说


来源:人民网


   本报广西来宾12月10日电 12月10日,广西来宾市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广西壮学学会文化考察专家组通报了他们最新的考察成果:来宾市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是壮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华文化的最新发现。
   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红水河贯穿其中,是珠江流域的腹心地带,是壮族主要聚居地之一。今年9月,壮学专家组在对来宾市进行民族文化的考察中,惊喜地发现来宾市所属的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等地,保留了十分丰富的盘古文化,其中包括盘古庙、盘古神话传说、盘古歌谣、盘古的师公戏,以及以盘古命名的村庄、山岭、岩洞等,形成了历史悠久、原生态型、独具特色的盘古文化体系与部落。
   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广西壮学学会会长、来宾市文化考察专家组组长覃乃昌在新闻发布会上详细地介绍了这一发现。这里的壮族民间自古流传着“盘古兄妹”繁衍人类的故事:远古时,水淹天下,人死几尽,只有躲在葫芦里漂浮的两兄妹得以幸存,结婚后生出像磨刀石一样的肉团,砍碎撒向四野,变成了遍布各地的人群,开创世界,重建家园。壮语称这兄妹为“盘勾”。“盘”即砺石(磨刀石),“勾”即葫芦,而文人用近音汉字记作“盘古”。“磨刀石”、“葫芦”,这是壮语对“盘古”一词最原始意义的解释。
   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专家们以极其负责的科学态度参照了历史文献和有关论著,并将乡野实证考察所得的鲜活材料作了综合分析,得出了来宾市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专家非常激动地表示,来宾市的盘古文化的发现,打破了中国没有“创世神话”的世界旧说,一举向世人证明,中国有自己的创造世界的神话,而且内涵十分丰富,源头十分清楚,脉络十分清晰;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它是以汉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的文化组成,而不是单一民族的文化。
  (古亦忠 杨子)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2003年12月11日 第一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7#
发表于 2003-12-12 22:12: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luomaren在 2003/12/15 05:16pm 编辑]

提议把“盘古文化”写入《僚人文史百问》之中,这一专题也很重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6#
发表于 2003-12-12 10:47:00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文化专题,可惜我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贝侬们争鸣。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5#
发表于 2003-12-11 23:42:00 |只看该作者
盘古研究——
试论盘古神话之来源及徐整对神话的加工整理(二)

三、评徐整对神话的加工整理

   前面已经说过,徐整在《三五历记》和《五运历年纪》中对盘古神话的记述,是经过加工整理过的,并非这则神话的原始面貌。出于作者的主观意图与神话逻辑之间的矛盾,所以两书在记叙这则神话时产生了许多自相矛盾的记述。症结在于作者想把神变人;把神话变成人话。结果弄巧成拙,以致破绽百出。
   问题是,徐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不能不从徐整以前人们对待古代神话和传说人物的态度谈起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了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学术观点,多爱旁征博引,以古论今,想借以说服各国的君主,接受他们各自的政治主张与改革计划。如仲尼之祖述尧、舜,管子之征引无怀氏。韩非子之征引有巢氏。吕氏春秋之征引朱襄氏、阳康氏;庄子之征引稀韦氏、冯夷、肩吾、禺疆、西王母、彭祖、付说、容成氏、大庭氏、中央氏、轩辕氏、祝融氏…等等,于是,大量的史前时期的神话人物,经过他们删削与附会后,被移植进历史中来。出现了一种使古代神话历史化的倾向。
   这种倾向一直延继到古代,故《淮南子·修务》云: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讬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致使治学严谨的太史公司马迁,也不能不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尽管他对五帝的传说存有怀疑态度, 但仍然马了《五帝本纪》,把它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至于五帝之前的"三皇"虽有古说,也许太不象人话了,因此也就付诸阙如。徐整撰《三五历记》和《五远历年纪》,显然是为了弥补《史记》中的这段历史空白的。正如王梓材《世本》所说: "非谓包牺前绝无可稽之世也,特言盘古氏。"
   为了使盘古这个神活尽量变得象人话,象真正的历史,徐整对它进行加工整理时,采用秦汉以来流行的元气论,阴阳学说,以及汉懦今文学派所创言的"天人相副"的迷信思想,和由易学中派生出的术数家的理论。教人听来头头是道,仿佛真的煞有介事。
   在古代,我国的南方曾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开辟神话,以解释天地的形成与万物的起源。但这些神话部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它们只是说明古代的神灵们如何如何经营天地,但这些神灵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神话未作说明。例如女蜗的神话,相传她"炼五色石以补送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 "天开地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作人" (《风俗通·佚文》)等等。针对这些通病,所以屈原在《天问》问道: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暮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明阳之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熟管度之,
惟功何功,熟初作之,
……
女娟有体,热制匠之?

   徐整是读过《天问》的,为了避免同样的提问,徐整对天地形成与盘古出世的解释采取了元气论。
   元气论是案汉时间所流行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它认为天地万物,皆起源于存在于宇亩之间的一种元气。 《礼统》云: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 万物之所自焉。" 《河图》云:"元气无形,洶洶蒙蒙,偃者为地,伏者为天。" 《汉书.律历志》云: "太极元气,函三为一"。王充《论衡·言毒》也说;"元气,天地之精微也,万物之生,皆禀元气"。但,元气论只能说明万物的本质,不能说明它的变化,这就有求于周秦以来所盛行的"阴阳学说"了。徐整就是利用这种元气论"阴阳学说"来解释天地的形成与盘古的出世的。他在《三五历记》中,就说过: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瞑治始牙,濛鸿兹萌,岁在提摄,元气肇始。……清轻者为天,浊重者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放天地含精,万物生化。 (见《太平御览》卷二引《三五历记》)
   这一思想,在后来的《五运历年纪》中,又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徐整利用这种元气分布沦,不仅比较合理地解决了盘古的出世,而且也比较合理地解决了他"垂死化身"的问题。并使两个故事在内容上互相抱接起来,形成-个完整的整体。
   垂死化身是整个盘古神话中的核心。为了把历史上流传着的一些零碎的片断与民间各种不问的传说统一起来,徐整也利用了汉儒今文学派所宣传的"天人相副"的迷信思想。今文学派的大师董仲舒在他的一篇名叫《人副天数》的论文中曾说: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 受命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衰乐喜怒,神气之类也…故人之身,首,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和,象神明也;腹饱实虚,象百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此皆暗肤著身,与人俱生。比而偶之算合,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
   既然"天人相副,"那末盘古垂死化身, 由人体演变为天象、物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当然,这并不是说盘古的垂死化身渊源于汉儒的"天人相副",而只是说徐整在排编盘古垂死化身的具体内容时,也考虑利用了汉儒"天人相剔"思想的一些有用的编排。神灵们善于变化,是古代人民所普遍流传的一种宗教观念。
   例如传说中的女蜗,据说她有七十般变化o 《淮南子说林》云: "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蜗所以七十化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则云: "有神十人,名曰女蜗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所以,神话个的盘古一日九变和垂死化身,是不会引起疑问的。但徐整并不是仅仅复述这些神话,而是要尽量使这个神话人话化,为了说明这种变化的契机,徐整还用了从《易》学分化出来的术数论。这就是他在《三五历记》中叙述盘古出世后的那段话: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有人批评这段话是徐整的"神秘主义结论" (见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粗探》218页),我认力, 恰恰相反, 它一点也不神秘,它只是想从数量变化的极限来说明它所引起的质的变化,是徐整对这篇神话进行加工整理中的思想核心,也是他想使这篇神话变为人话的-个极其重要的尝试。当然,在今天看来,它是幼稚可笑的。
   "数起于一,立于三",渊源于老子。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二,三生万物。"《易丰》:"三者,天地人之数也。" "成于五",亦渊源于《易经》, 《易系辞》云: "天数五,地数五。"当然,它也是用秦以来所盛行的"五德终始"学说的概括。 "盛于七"的提法,可能出自徐整的创造,但也右根据,《说文》: "七,阳之正也。从一,〔象)微阴从中褒出也。" 《汉书律历志》云: "七者,天地人四时之始也。"至于"处于九",那就月不是徐整的独创了。 《列子.天瑞》云:"一变为七,七变为九。九变者究也。"究,即终的意思。 《素问·三部五侯論〉云: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徐整用九和九的倍数来解释盘古的变化:"一日九变,""如此万千八岁。" "故天去地九万里。"如果不把它们当作一个绝对数值看待,而当作事物变化的极限的话,那也是说得过去的。不过,想用这种数量的变化,来说明神话中的天地形成和盘古化身变化中的契机,不管它概括得如何巧妙,如何有根据,毕竟仍足荒唐可笑的。
   此外,徐整在整理盘古神活时,也吸收了太史公编写"五帝本纪"的经验,即先作广泛的社会调查,然后与古代的文字记载相比较,提出了以"不离古文者近是"的原则。由于盘古神话没有古代的记载可供比较,因此,徐整也就只好借助于古代和当时流行的一些哲学思潮了。尽管如此,在除盘古神话以外的一些记述里,徐整也还是保留了一些"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的其他未经加工整理的原始神话素材。如对"三皇"的记述。据《玉函山房辑佚书·三五历记》云:神灵一人十三头,号曰天皇。有神圣人十二头,号
曰地皇。有神圣人九头,号曰人皇。天皇、地皇、人皇为太古。
   以此逆推,可以想像,未经徐整加工整理的民间传说中的盘古,恐怕也决会如现在这样雅驯的。
   综上所述,可见徐整对盘古神话的加工整理功绩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这个古代神话,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歪曲了这个古代神话。原因是他想把神说成人,把神话说成人话,结果是愈说愈露马脚,致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不能自拔。这恐伯也是作者未料到的吧,但事实的确如此。

作者:胡忠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地板
发表于 2003-12-11 23:41:00 |只看该作者
盘古传说起源于中国南方,或者可以具体到广西,早有论述。

http://www.pangushan.com/whyj/xuzheng1.htm

    盘古研究——试论盘古神话之来源及徐整对神话的加工整理

    盘古神话,是在我国流传得非常广泛的一则开辟神话,也是引起近代学者十分关注的一则上古神活。最近我也反复地重读了这篇神话,有些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探索。

一、互相矛盾之记述

   盘古神话,最早见于三国时吴人徐整所撰的《三五历记》及《五远历年纪》两书。它实际上包括有两部分内容:一位盘古出世与天地的形成。一为盘古垂死化身与万物之起源。前者载《三五历记》,原书已佚,据《太平御览》引文云: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令,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后者载《五运历年记》中,原书亦佚。据《绎史》引文云:
   元气濛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耸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 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金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两相比较,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在记述盘古出生与天地开辟的先后问题上,确有互相矛盾之处。如在《三五历记》开首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干岁,天地开辟…"可见盘古是先天地而生的,但又接着说:"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生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似乎盘古又是与天地同时并生的了。又如记述盘古生长的速度时说:"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可见天高地厚的速度与盘古生长的速度是一致的,如此万八千岁后,可以想象,盘古的躯体将充塞于整个天地之间,就像尚未出壳的小鸡,蜷缩在壳内一样。这就很难说是最早的人类了。从整个神话的逻辑来看,它只能说与天地同时孕育着的一个象征着生命起源的胚胎。然而这个象征着生命起源的胚胎,在《五运历年记》的记述中,形象又有改变。它不再是先天地而生或与天地同时并生的圣胎,而是天地形成以后,"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个和"时诞生出来的最早的人类。 "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如果此说成立,那末又与上文的"垂死化身"演变为万物, "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相互矛盾。
   对于这些自相矛盾的记述如何解释呢?
   我认为:
   一、可能这则神话在民间流传时就有不同的传说,有的传说盘古是先天地而生的,由他来开天辟地。另一种可能传
说他是与天地同时并生的。天地开辟时,盘古也就出世了。最后一种也就是作者在《五运历年记》中所说的,盘古是天地开辟以
后,启阴感阳,最早诞生的第一个人类。由于作者对这些传说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因此在记述时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自相矛盾了。这种记叙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实质上也是这则神话在流传中互相矛盾的反映。
   二、盘古出世的神话可能搜集较早,以后才搜集到盘古垂死化身的神话。所以在记述盘古垂死化身时,不得不根据新的资料对原来的记述加以补充和修正。这就是说,盘古出世与垂死化身是作者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所搜集到的两则神话。记叙中的矛盾,除说明作者的观点前后有变化外,同时也暴露了这则神话在不同地区流传时的矛盾现象。
   三、从记述的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消息来看,民间传说中的盘古,最早应是神,而不是人。因为盘古是神,所以他才能"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最后"垂死化身",形成万物。把神话变人话,是徐整对这则神话的"加工整理。"因此,记叙中的矛盾,实际上也是作者的主观意图与神话逻辑本身的矛盾的反映。在我看来,这是最主要的,是徐整记述盘古神话中所出现的种种自相矛盾的症结。

二、素材来源窥测

   关于盘古神话素材的来源问题,相传为梁人任昉所撰之《述异记》提供了一些线索。书中云:
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音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昉按: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而生物始于盘古。
   现存《述异记》,是后人集遗文、益以他书而托名于任昉的一部半真半假的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旧本题梁任昉撰,其中有北齐武成、河清年事。盖亦如张华《博物志》合而成,半真半伪之书也。"既然是真假参半,有真有假,我想,只要这假不是虚构,而仅仅是对是否为任昉所撰而言的话,那末,对于研究盘古神话在历史上的流传情况,仍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其中如下的-段实录:"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很明显地暗示这则神话,来源于我国南方的两粤地区,从现存的一些民俗资料情况来看,亦不虚妄。
   在广西,盘古开天辟地和垂死化身的神话,至今仍以"神唱" (第一人称)的形式,大量地保存在壮族和瑶族师公们古代
的唱本里。如武鸣壮族师公"跳神"中的"盘古歌赞,"词云:

泰山盘古是我屋,大岭盘古是我身,
庚子其年造天地,盘古出世到如今。
自我盘古初出世,造化天盘及地盘。
左眼化为日宫照,右眼化为月太阴。
骨肉化为山石土,头脑化为黄金银,
肚肠化为江河海,血流是水去无停。
手指化为天星斗,毛发化为草木根,
只是盘古有道德,开天立地定乾绅。

   河池地区的壮族师公,还保留有盘古哥哥与盘古妹妹开天辟地后,兄妹结婚,创造人类的神话。来宾、武宣等县的壮族师公的"唱盘古"的唱本至今仍以说唱的形式,广泛地流传在这一带壮族民间。所有这些,都说明,盘古神话是广西北部壮族地区历普遍流传的一则古代的开辟神话。
   这则神话,在广西瑶族聚居酌地区传播的也同壮族一样,基本上保存在各种宗教仪式巾的"神唱"里,如山子瑶的祭神仪式中的"盘王歌唱",坳瑶的"盘王坐席神咱,"荣山瑶的"盘王神唱,"内容基本上类同。如山子瑶的"盘王歌唱"云:

日月在天定爷眼,日月双排定乾坤。
头便是天脚是地,儿孙正在腹中心。
梁山树木爷头发,石头便是牙齿根。
江水长流爷肚肠,深潭鱼龟是肝心。

   茶山瑶的"还盘王愿"里的盘古神唱,与其他瑶族支系的神唱稍有不同,带有受汉文化影响的明显痕迹。盘古垂死化身按传统的五行学说来安排的。词云:

神是先天盘古降,暂离紫府下凡尘,
入筵领受郎财马,撩头略唱我原因。
身化中宫戊已土,骨肉筋胺四划分,
身煞无桑为日月,件件天界作星辰,
眉须山林为草木,骨回峰岭□为□,
肠腑良田为万顷,血脏化为五海门.
头化东方甲乙木,脚化西方号庚申,
左手南方丙丁火,右手北方号江津。
身化中官戊已土,五方万姓至人民,
福德留得天下去,我是开天立地神。

   广西的壮族,在古代属百越民族,它包括古西欧越和古骆越人。西瓯越人多聚居在今广西的东部和北部的山区;而骆越人则多聚居于今广西之西南部古骆越水的河谷地区。从盘古神话在今北壮地区的流传情况来看,它可能是古西瓯越人中的一则开辟神话。
   古骆越人也有自己的开辟神话,不过它不是盘古,而是一个名叫姆六甲的女神。古西欧越人,成史籍中被称为蛮越,由于地理条件,它与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接触较早,春秋战同时期,开始隶属于当时的楚国。
   公元前二一七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曾派遣尉屠睢与任嚣等率领五十万大军, "略定扬越。"在西线战场上击溃了西瓯人的反抗,统一岭南,设置了桂林、南海与象郡,对这些地区委派官吏进行直接统治。为了防止这些"百越"民族的反叛,除派重兵驻守外,还迁徙了大批移民,以"与越杂处,"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汉、壮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公元前二O七年,秦王朝覆灭,南海郡守将赵佗兼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王国,实行地方割据。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刘彻利用越南政权的内部矛盾,用兵两粤。 "苍捂王赵光者,越王同姓,闻汉兵至,及越揭杨令定自定属汉;越桂林监居翁、谕瓯、骆属汉,皆得为侯。" (《史记南越列传》)岭南又重归统一。随着这种统一,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古代文化,也相继传入中原地区,特别是宗教方面。汉初,汉高祖平定天下时,曾下令将各地的巫师们集中长安, "置祠祝官,女巫",让他们各自祭祀自己的神灵。据《史记·封禅书》载: "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社、房中,堂上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属;秦巫祠社主、巫保、族虆之属。荆巫调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九天巫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于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各有时(日)。"当时, 由于南越割据,所以诸巫中没有越巫。及武帝平定两越后,于是长安诸巫小,又增添有越巫了。据《封禅书》载:是时既灭两越,越勇之万言: "越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慢,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越祠鸡卜始用。越巫当即为壮巫。"鸡卜"是壮族民间所普遍信奉的一种占卜方法。壮族的盘古神话通过越巫跳神活动,流传到长安,也就是情理之中事了。
   因此,我认为《述异记》中所提到的"秦汉间俗说"、"先儒说"和"古说"等等,并不一定是出自杜撰的无稽之谈,很可能是通过越巫的传播,引起各方面注意后的实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板凳
发表于 2003-12-11 22:19:00 |只看该作者
路贝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报道本身,是说明“盘古”这个传说,本来就是岭南的产物,后来由岭南传入了北方汉族地区,随后成为中国许多民族的共同传说。也就是说,盘古是珠江流域原著民——壮侗语族的传说,这个与“自主的民族精神”并不矛盾,反而我们壮族应该以我们祖先的“盘古”传说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文化而感到骄傲。

----------------------------------------------------------------------------
最新考察发现:来宾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3年12月11日 09:06:41    稿件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新华网广西频道12月10日电(记者 邓苏勇)最新考察发现表明,位于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是
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汉以后随着南北文化的不断交流,盘古文化才由南方渐渐北传。

  12月10日,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壮学学会会长覃乃昌教授在来宾对记者说:“经过半个月的田野实证考察,参照历史文献和有关论著,我们认为,来宾市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以覃乃昌教授为组长的文化考察组发现,来宾市保留有十分丰富的盘古文化,包括盘古庙、盘古节、盘古神话传说、盘古歌谣、盘古师公戏,以及以盘古命名的村庄、山岭、岩洞等,形成了历史悠久、原生态型、独具特色的盘古文化体系与群落。

  这一最新发现,否认了盘古文化来源于印度、埃及、巴比伦的“西来”观点,也否认了西方一些学者所提出的中国没有创世神话的观点。“它向世人证明,中国不仅有自己的创世神话,而且内涵十分丰富,源头十分清楚,脉胳十分清晰。”覃乃昌教授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以中国中原地区没有创世神话的历史文献记载为由,不予承认。其中以美国学者波德(Derk Bodde)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如果把盘古神话除外),中国可能是主要的古代文化上唯一没有真正的创世神话的国家。”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认同的始祖文化,各地民间都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神话故事。许多学者推测,盘古文化源于南方珠江流域的少数民族。

  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红水河贯穿其中,是珠江流域的腹心地带,属壮族主要聚居区之一。这里的壮族民间自古流传着“盘古兄妹”繁衍人类的故事。

  兴宾区良塘乡甘东村何师武老人叙述了这一故事:远古时,水淹天下,人死几尽,只有躲在葫芦里漂浮的两兄妹得以幸存,他俩结婚后生出像磨刀石一样的肉团,砍碎撒向四野,变成了千千万万的人群,从此人类又繁衍起来。

  “壮语称这两兄妹为‘盘勾’,‘盘’即磨刀石,‘勾’即葫芦,”覃乃昌教授对记者说,“‘磨刀石、葫芦’,是壮语对‘盘古’一词最原始意义的解释。”

  除了深入实地考察研究,考察组还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和有关论著。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梁代,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经考证,当时桂林的治所就在现在的来宾市象州县。现代文化巨匠茅盾在《中国神话ABC》中也认为:“始创天地的盘古神话,本发生于南方,经过了中部文人的采用修改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神话。”

  专家组从地理、考古、语言、地名和历史文献综合考察,“惊喜地”得出了上述结论。

  广西师范学院过伟教授等国内研究专家称,这一最新发现,是壮学研究的一大突破,对于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了解盘古文化的源头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壮侗语民族是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与东南亚诸民族在历史文化上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这一重大发现,将有利于广西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增进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完)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沙发
发表于 2003-12-11 21:30: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县(象州县)的妙皇乡确实有一个叫做“盘古村”的,位于妙皇乡大梭村委,村中居民,90%以上属于壮族。“盘古村”的壮语叫法我尚未能确认,但我个人认为,这与汉族传说中的“盘古”并无直接关系。如果牵强付会的说此“盘古”就是汉民族中开天辟地的彼“盘古”,那就显得太过于“媚外”了。
真的希望,我们僚人,在确立自己民族地位的时候,能否有点自主的民族精神?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0-6 06:49 , Processed in 0.181296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