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娟
大型电视文化系列片《穿越红水河》经过3年多的紧张筹备,目前已经进入拍摄前的最后冲刺阶段。作为广西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献礼片,系列片《穿越红水河》自立项申报之时起就备受关注。近日,记者采访了该片总制片人、总策划、总编撰胡树琨先生,他就该片的创意、策划、创编、筹拍等情况作了全面解读。
表现新概念的红水河
胡树琨生长在红水河流域的壮族山村,是壮族后代。红水河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让他深深陶醉;他曾听到很多关于红水河的故事、神话传说,对家乡、对红水河有着炽热的感情。多年来,在广西大学从事影视戏剧教学的胡树琨,一直想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广西各民族的母亲河。前几年,胡树琨看了一些反映红水河的作品,感到很不满意。那些作品把红水河的民族文化写得很神秘、不可知,这让有着红水河情结的胡树琨觉得很不舒服。他心里产生了要讴歌、赞美红水河的强烈创作冲动,一定要表现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刚强、勇敢、博大、朴实的精神面貌,展示红水河流域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必须要写得阳光灿烂。
从那时起,胡树琨开始策划电视文化专题片《红水河放歌》(后定名为《穿越红水河》)。其中的艰难曲折自不必说了,从2004年底开始策划,到2007年6月拿到自治区广电局的批文,几乎同时,又得到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合作拍摄并免费播出14集7个小时的复函支持,两年多的艰苦奋斗,总算前进了一大步。后来,又历经了一年多的艰难曲折,目前仍在执著地努力拼搏之中。
在采访中,胡树琨着重强调系列片《穿越红水河》要表现的是新概念的红水河。
历史上,清代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朝廷把南盘江、北盘江汇合口蔗香定为红水河的起点。现在地图上的红水河,是从广西境内乐业县经天峨、南丹到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经专家研究论证认为:新概念的红水河应该是从百色的西林县到下游梧州西江进入广东这一段,全长1300多公里,比原来长了一倍。红水河进入广东后连接珠江,是珠江最长的主干流,占了珠江干流全长的58.5%。摄制组沿红水河流域考察采访也证实了专家的观点。
《话说长江》把广西算作长江流域,因为广西的资江通过洞庭湖流入长江。如果用这个概念来看红水河,加上红水河众多的支流,那红水河流域就几乎包括了整个广西三分之二的土地。在这条河的两岸,生活着汉族及11个原住少数民族,人口1900多万,差不多占广西总人口的一半。所以,红水河堪称广西各民族人民的母亲河。
展现红水河流域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红水河像长江、黄河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无比灿烂的民族文化。胡树琨希望通过《穿越红水河》,全面介绍红水河流域甚至全广西的民族历史文化的整个风貌。而以下几个方面,正是专题片要着力表现的闪光点。
在右江、红水河流域的田阳县一带,考古学家们发现了80万零3年前的古人类活动。这一发现有两个重大突破:在此之前,考古学家在非洲发现了160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因此论证人类产生于非洲,这个发现说明人类的产生是多种支系的,刷新了世界对古人类产生人种的认识;田阳发现的古人类是壮族的祖先,这说明壮族地区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人类发祥地之一。还是在田阳的敢壮山,专家们经多方考证,认为布洛陀是壮族的人文始祖。而敢壮山附近就是80万零3年古人类活动的地方。这进一步说明壮族历史悠久,和汉族等中原民族在历史上是可以相提并论,平起平坐的。
红水河流域的壮族祖先是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参与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民族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南宁发掘了14处贝丘遗址中,有一万年前的谷物脱壳加工工具及大量的陶片。在苍梧故地古骆越部族活动的地方,发掘出1.2万年前的4颗炭化稻壳,它们兼具野生稻和人工稻混合特征。广西还有一系列关于稻作文化的民族风俗,如蚂拐节、铜鼓文化、花山壁画等等。这些都证明了人工栽培水稻是壮族参与发明的,这是壮族的光荣历史!
在红水河畔的来宾、武宣、象州等桂中地区,发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及大量的盘古国文化遗存。西方学者曾武断地认定中华民族没有创世传说,而中华民族的创世传说竟然在红水河流域得到证实,这无疑是壮族历史文化的又一亮点。
五千年前,在红水河下游梧州,有一个强盛的古苍梧骆越部族,他们是农耕稻作的创造者,粮仓充实,颇具实力。中原部族想以武力灭掉骆越而不得,于是舜帝便采取怀柔政策,他过长江、转洞庭、湘江,沿桂江进入苍梧,“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舜帝把中原文化传到岭南,影响推动岭南文化的形成,深受骆越先民的尊崇。舜帝死后,壮族先民按本民族习俗予以厚葬,“殡以瓦棺”。这一段千古佳话,再次佐证了壮族祖先早就承传着中华文明。
此外,红水河流域还有铜鼓文化、“三月三”歌圩、壮族嘹歌、刘三姐山歌文化、苗族的跳坡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对这一系列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给予生动形象地展示,必将让全世界感到震惊。
宣传推介红水河丰富的资源优势
红水河蕴藏着丰富的水电能源、矿藏、森林物产,被称为中国第三能源大河。《穿越红水河》将充分展示红水河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向世界推介宣传广西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
红水河水源丰富,水流量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两倍。一年四季,从不干涸。在红水河上从1981年开始兴建的10个梯级电站,目前已经完成了8个。龙滩水电站今年年底提前竣工,建成通航后,从红水河上游到广州的水上航道将畅通无阻,500吨级的轮船可直通广州,相当于多建了一条南昆铁路。
红水河流域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铝矿储量尤其丰富,以此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平果铝业公司在全国赫赫有名。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在接受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采访时表示,要把广西建成世界铝业的发展基地。“把广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此外,红水河流域的有色金属、森林资源都极其丰富。建设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都离不开红水河流域丰富的资源、能源。
胡树琨认为,专题片将红水河丰富的资源展示出来,将有助于人们提高对广西经济建设的信心,可以为推动广西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拍出精品佳作
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对节目的要求是“新”、“美”、“深”。新,包括题材新,内容新,角度新;美,指拍得好看、耐看,与众不同;深,指要有深刻的思想性,耐人寻味。胡树琨对拍出精品佳作充满信心,他说,有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有自治区广电局领导的主持与把关,有大批专家、学者、作家、记者、编辑的帮助,还有央视总编导、执行编导、摄像师的支持指导以及本地优秀电视人的积极参与,相信一定可以拍出具有珍藏价值的电视精品。
胡树琨介绍,专题片将分5个拍摄组同时拍摄,预计两个月拍完,然后拿到央视进行后期制作,11月中旬可望制作完成等待播出。专题片拟采用广为流传的歌曲《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作为主旋律,雄浑、宽广、深厚的音律与本片的风格十分契合。另外还要创作一首主题歌,请著名作曲家作曲,由著名歌唱家演唱。